02.24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光華——袁運甫藝術之美” 展覽不設開幕式的環節。我覺得父親一生為人做事,都不願意多麻煩大家。考慮大家不必刻意在盛夏之際奔波參加儀式了,也為當下舉辦規模宏大、鋪張的展覽習慣,帶來一股清風。但我衷心希望所有人在方便的時候來欣賞、探討、批評他的藝術。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尊重並支持了我的想法。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光華——袁運甫藝術之美”展覽現場

父親是個本分的人,但在繪畫上不是!他勇於突破禁忌,去抓住歷史上不曾有過的審美經驗。在今天看來,他的色彩之驚豔、系統和完整性,是一個全新的視覺成就。我們先看看他對光的迷戀: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大晴天 1972年 紙本 水粉 44 × 54cm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房東家 1972年 紙本 水粉 54 × 39.5cm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翻砂廠 1972年 紙本 水粉 44 × 54cm

這張《喜事》的構圖非常特別,他並不刻意模仿西方繪畫傳統中對於透視空間美感的追求,而將一個平凡、樸素的生活場景畫的如此神奇和異樣,但這正是他所追求一個新的審美境界。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喜事 1973年 紙本 水粉 44 × 54cm

我們再看看他對繪畫平面性的先知先覺: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榮成漁村 1977年 紙本 水粉 54.5 × 55cm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榮成漁村(局部)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膠東落鳳漁村(局部)

這些對色彩和構圖上的經營和處理,一定是處心積慮的結果。他掌控和玩味色彩的平面構成,以及繪畫表達的輕鬆自如,是無以倫比的現代繪畫巔峰之作。其實父親本人並沒有太在意這樣的成就,對於他來講,最看重的就是直覺和自由繪畫的精神。這批作品完成於上世紀70年代。

父親繪畫的用筆很有一番講究。他是個南方人,對中國繪畫傳統有天然的親近感。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富春江的早晨(局部)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南通光孝唐塔(局部)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平湖秋月(局部)

如果講這是中西合璧未免有些簡單化了。但在他的西畫中,我們的確體驗到了中國繪畫講究用筆的傳統和藝術傳承的魅力。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 “光華——袁運甫藝術之美”展覽現場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初讀父親袁運甫繪畫之美

1963年7月3日生於北京。198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87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1989年作為訪問藝術家在瑞典萊克桑德手工藝學校學習。1990赴美國遊學,1995年回京分別在北京朝陽區北皋、酒廠藝術區設立藝術工作室。

袁加的作品曾參加“保利2019八人藝術邀請展”(2019年 保利藝術博物館),“明覺力——馮良鴻、李益、倪軍、尹齊、袁加作品展”(2016 北京久畫廊),“2015藝術北京博覽會”(2015全國農業展覽館), “中間藝術2012”(2012 北京中間美術館),“創意城市——2012倫敦美術大展”(2012 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 “春分”(2010 北京元典美術館), “中德當代藝術展”(2000 德國慕尼黑), “第九屆全國美展”(1999 中國深圳), “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1989中國美術館),“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1985 中國美術館)等。

近三十年來,袁加創作了許多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它們分別陳列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全國政協文史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北京2008年奧運會運動員村、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北京太廟、全國工商聯、桂林七星公園等。2015年曾創作《黃河萬里圖》由中國郵政發行一套九枚特種郵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