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安祿山和楊貴妃多有緋聞,唐玄宗為何不在乎?


對於被公認四大美女的楊玉環楊貴妃大多數人並不陌生,而對於史學家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鑑》中的“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宮人用彩轎子抬著安祿山)。”

有所不理解,楊貴妃並未誕下一子一女,何來包裹一子呢?所以我們不得不深入瞭解楊貴妃的身份。楊玉環由於父輩官居蜀地,故為蜀州美女,之所以被唐玄宗相中,源於唐玄宗的荒唐之舉。

一、楊玉環原為兒媳,恃寵驕縱無從德

在咸宜公主即唐玄宗之女處洛陽相中駙馬舉行婚禮,楊玉環受父之恩有幸參加公主婚禮。咸宜公主之弟壽王李瑁也由此認識楊玉環,古代以胖為美,所以楊玉環完美的呈現唐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絕世風華,李瑁也正值風華便一見如故,一見鍾情,一心相許。所以其請求武惠妃幫忙向其父親提議賜婚。所以順理成章的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請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兒子李瑁的壽王妃。

三年後武惠妃不幸去世,唐玄宗以謀福為由派楊玉環削髮為尼,後被“姿質天挺,宜充掖廷”一句進言入選為皇妃。這便是父親奪兒媳之荒唐舉,楊貴妃恃寵驕縱多次受罰,楊玉環還曾偷偷地吹唐玄宗大哥寧王李憲的紫玉笛被唐玄宗撞見,勃然大怒,責罰其回孃家。由此可見其楊貴妃與他人有緋聞也是有所依據的。

二、安祿山以愚欺君,拜楊貴妃為乾孃。

安祿山叛變,唐玄宗理應知道,因為在其奪取兒媳之際,其子大有不滿之際,還未發聲,便遭受來自父親的殺戮。由此可見唐玄宗的耳目眾多,如果一開始安祿山直接叛變的話,未動先葬身於唐玄宗的眼線之手。故欲成大事者,常忍常人不可忍,裝瘋賣傻便是自救之法。

唐玄宗誤以為其憨厚忠實,是自己可以依靠之人,故先收其為乾兒子。可試想而知,一個可以因為一女子而殺害自己親兒子的人怎可以相信其智力非凡。所以安祿山早有打算,不為此君賣命,但鳳羽未滿不可躁動。所以使出怕馬屁的功夫,天不負有心人。讓其順理成章的成為楊貴妃的乾兒子。但新生兒子三日後親孃沐浴其子,唐玄宗一方面試探安祿山是否真傻,一方面觀察楊玉環是否嫌棄自己老已。

所以認為一舉多得的唐玄宗在看到安祿山被其妃子楊玉環洗浴不知恥辱,反以其為榮幸。所以唐玄宗對其安祿山放心,漸漸將部分軍權恩惠於安祿山,而安祿山不負所望,暗地裡擴軍徵兵,私造軍火。在其認為未能有所舉動之際,在楊貴妃前做愚昧之事,一來迷惑唐玄宗的判斷力。

二來俘獲楊貴妃的母親之意,讓其在唐玄宗前多多美言幾句,比自己向唐玄宗證明自己有多傻要快的多。故後世認為其二者有緋聞也是在所難免的。


小鎮月明


關於安祿山和楊貴妃的緋聞,很多人以為是現代虛構的段子,實際上史料記載還真有這麼一回事,兩人的緋聞自古以來不絕於書,甚至連司馬光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鑑》也有記載。

安祿山是胡人,相貌粗獷,肥碩黑胖,肚子奇大,完全是一中年油膩大叔,十分磕磣;楊貴妃則是天生麗質,能讓唐玄宗“三千寵愛於一身”,名列古代四大美女。顏值和身材反差如此強烈的一對男女,為何回傳出緋聞?這要從天寶危機和安史之亂說起。

唐玄宗李隆基的前半生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在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打下得良好基礎和他的精心治理下,唐帝國的國力達到巔峰,產生可著名的“開元盛世”。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唐帝國的衰落也正是唐玄宗從開始,尤其是手握實權,尾大不掉的地方節度使逐漸稱為中央政權的新威脅,兼任盧龍、幽州、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就是實力最強的藩鎮,由此滋生了造反的野心。

安祿山有意謀反,併為此做了長期謀劃,他為了麻痺唐玄宗,刻意裝出一副憨厚老實的樣子,認唐玄宗為乾爹,稱比自己小十幾歲的楊貴妃為乾媽,各種馬屁功夫輪番上陣,還經常在乾爹乾媽面前表演民族舞蹈,把李隆基和楊貴妃拍的不亦樂乎。

李隆基為了拉攏和利用安祿山,對安祿山相當信任和親暱。

唐人姚汝能所著《安祿山事蹟》記載,當時民間有為新生兒“洗三”的習俗,即在嬰兒出生第三天洗澡,寓意嬰兒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時逢安祿山生日,楊貴妃便叫安祿山入宮,在宮內為安祿山辦“洗三禮”,她先讓宮女給安祿山洗澡,又讓人用布裹住安祿山,把安祿山當成小孩抬著到處跑,鬧的不亦樂乎,楊貴妃更是高聲嬌呼“祿兒祿兒”。

唐玄宗聽說了不但不怪罪,還跑過去觀看,賜給楊貴妃很多金銀財寶。

如果說楊貴妃給安祿山辦“洗三禮”只是效仿當時民俗的玩笑,《資治通鑑》中還有更狗血的記載,史官白紙黑字地對安祿山和楊貴妃的緋聞下了定論:“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也就是說,安祿山可以自由出入內宮,甚至與楊貴妃對食至通宵達旦,醜聞傳的沸沸揚揚,唐玄宗卻不懷疑。

不可否認,唐玄宗確有拉攏安祿山為自己忠心效力的意思,利用一些楊貴妃的美色也不是沒可能,畢竟他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只要有利於鞏固自己的皇權,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不過《資治通鑑》關於楊貴妃和安祿山的記載並非史官親見,大多數源自野史記載,儘管《資治通鑑》是官修正史,權威性很強,但在對一些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評價上並非完全客觀,司馬光之所以採信一些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謠言,主要是借批判唐玄宗的昏聵無道、楊貴妃的女色誤國和安祿山的狼子野心,來警醒當時和後世的皇帝,可信度不高。

安祿山和楊貴妃的所謂緋聞,很大程度上是後人憑藉想象編造出來的段子,性質跟如今供茶餘飯後消遣的《故事會》和娛樂圈八卦新聞差不多。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安祿山的名聲很好

安祿山在進宮之前,花了很多錢去賄賂朝中重臣,替自己美言幾句。

久而久之,唐玄宗在宮中就認為安祿山是個有能力的臣子。

這點很重要,安祿山進宮後,便衣服憨態可掬的樣子,更是得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好感。

所以,後來安祿山和楊貴妃即便親近,唐玄宗也沒有多想,只是當做是在嬉戲。

第二點,就是安祿山和楊貴妃的關係

安祿山進宮後沒幾天,就是他的生日。

民間流傳“洗三”的習俗,安祿山通過甜言蜜語,認了楊貴妃為乾孃。

實際上,安祿山的歲數比楊貴妃還要大。

但這都不重要,楊貴妃喜歡就好,還管他叫“祿兒”,併為他親自洗澡。

唐玄宗看到後,更是笑得不行,還賞賜了金銀給二人。

之所以不在乎,就是因為在唐玄宗眼裡,他們只是母子關係,根本沒往歪處想。


十點歷史君


其實唐玄宗並不是不在乎,而是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籠絡安祿山,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有時間去偷吃。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繼續深入分析。


一、籠絡安祿山

唐玄宗晚年可以說是相當有意思,他對自己皇權十分缺少安全感,生怕自己的兒子太子李亨會搶奪皇位,所以接受了李林甫的建議重用安祿山。

重用安祿山幾乎達到一種沒有邊際的程度,不僅僅賞賜安祿山做平盧、范陽、河東的節度使,還讓楊玉環認安祿山為乾兒子,要知道當時楊玉環28歲左右,安祿山46歲左右,相差這麼大的年齡,總感覺有點奇怪。

不僅認安祿山為乾兒子,還按照胡人習俗為安祿山進行“洗三”,就是幫助安祿山洗澡,孤男寡女,相處一室,李隆基去看一眼,笑著離開,並沒有在意這些事情。

甚至後來安祿山直接擁有特權可以自由出入楊貴妃的寢宮,有野史記載,安祿山經常半夜三更才離開,你可以想象一下兩人在一起還能幹什麼,甚至有一次,安祿山不小心把楊貴妃木瓜抓壞了,李隆基看到後也沒有說什麼。

你說李隆基能夠做到這樣大度,當然是有目的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籠絡安祿山為自己賣命,讓自己的皇位可以再坐幾年,可惜李隆基如意算盤打錯了,不過那些都是後話。


二、李隆基自己偷吃

要是正常男人,一定會受不了楊貴妃與安祿山的緋聞,但是李隆基不在乎,因為他根本就是求之不得,他與楊貴妃在一起時間已經很久,此時對楊貴妃的三姐很感興趣,兩人之前曾經有過一點事情,被楊玉環知道後還與李隆基賭氣。

如今楊玉環與安祿山在一起,剛好沒有時間來限制自己,自己可以自由自在去找大姨子玩耍,如此好事,李隆基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也正是李隆基一直保持如此心大貪玩的狀態,導致大唐一天不如一天,內憂外患,最終安祿山得寸進尺,發動安史之亂,將大唐搞得由盛轉衰。

而後來的李隆基,也面對失去楊玉環的悲痛與失去皇權的落寞,在最後的時光裡,一定充滿悔意,對自己當初那些瘋狂歲月感慨萬千吧。


結語

誰又能夠逃脫自己犯錯導致的惡果呢,其實人的一生苦樂都是均衡的,太注重享樂,總會樂極生悲,太努力嘗試辛苦,總會否極泰來!



嗔痴歷史觀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這樣一句詩:“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形容的便是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

唐玄宗是個風流種子,對楊玉環自是頗為寵愛,可為何安祿山與楊貴妃緋聞頻傳,甚至和楊貴妃獨處,公然過夜,一住就是十幾天,玄宗皇帝卻不在乎呢?

安祿山是何人?手握重兵,戰力強橫,巔峰時期身兼范陽、盧龍、幽州三個重要城市的節度使,玄宗末年與史思明起兵背叛,史稱“安史之亂”,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而楊貴妃也在逃亡途中被玄宗賜死。

楊貴妃比安祿山小了十幾歲,但安祿山表面憨厚,實則城府極深,楞是認楊貴妃做了乾媽,而楊貴妃竟然還同意了,因而他入宮覲見,公然和楊貴妃獨處,甚至在楊貴妃那過夜,宮內宮外傳的沸沸揚揚,玄宗皇帝出於種種原因考慮,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更甚至,楊貴妃還公然給安祿山洗全身澡,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兩人關係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至今還有一個成語來安祿山與楊貴妃的風流韻事,便是“祿山之爪”。一日,安祿山與楊貴妃偷偷優惠,可安祿山動作太過魯莽,竟然在楊貴妃的胸口抓了一道爪痕,這下可急壞了楊貴妃,萬一被玄宗發現這可怎麼辦,偷偷幽會歸偷偷幽會,但撕破臉皮可就不一樣了,兩人可是要殺頭的,於是楊貴妃想了個法子,裹了一塊布在胸前,遮擋住傷痕。

至於唐玄宗為何對安祿山與楊貴妃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自然是為了拉攏安祿山,畢竟安祿山是個胡人,而且還手握重兵,戰鬥力十分強悍,而且唐玄宗當時還十分依靠安祿山,萬一起了謀反之心,還真是沒人能制約他,可最終安祿山還是造反了。


輕侃古今


題主提到的關於安祿山與楊貴妃多有緋聞,既然題主都知道是緋聞,唐玄宗自然也知道這僅僅只是緋聞,何必在乎。

1、安祿山一直都是楊貴妃的乾兒子,不可能亂倫

安祿山是個苦命的孩子,父親死的早,媽媽也早早改嫁安延偃。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從康祿山改姓安祿山。從小顛沛流離的安祿山別的沒有學會,但卻擁有一項非彼尋常的本領,這娃精通九國語言。加上安祿山為人聰慧,既有情商,又有智商。在多民族雜劇的唐朝,安祿山如魚得水,活的無比自在。

29歲那年,嘴饞的安祿山因為想吃羊肉而去偷羊,結果被幽州的節度使抓個正著。這一抓沒有讓安祿山吃苦,巧舌如簧的安祿山反而藉此機會投身軍伍,當上個職業軍人。從此開啟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的人生巔峰。

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安祿山從一個小兵混成了平盧節度使,在官場廝混的安祿山非常明白一個道理,自己出身低,要想百尺竿頭,更盡一步,混出個名堂,朝廷裡就一定要有人。

平盧節度使這個官職呢,有點好,能夠直接去長安向皇帝彙報工作。趁著往來長安的時間,安祿山把平常當官蒐集來的奇珍異寶全部往皇宮裡送,自然很快的得到了來自唐玄宗的信任。

唐明宗喜歡楊貴妃是眾所周知的,安祿山於是主動向唐玄宗請求,允許其拜楊貴妃為乾媽!

這個時候,楊貴妃比安祿山小16歲,哪有乾媽比自己兒子還小的呀!如果不解除唐玄宗的這層顧慮,其是不會允許安祿山拜楊貴妃為乾媽的。安祿山聰明就在此處,他說,楊貴妃地位尊貴,是“貴妃”自然能當咱的媽。

這馬屁拍得好,還不動聲色的拍了唐玄宗的馬屁。於是,從此楊貴妃就收了安祿山為乾兒子。

安祿山每次都長安,都先去拜見楊貴妃,然後再見唐玄宗。時間久了,唐玄宗就問安祿山:“你咋不先來見我?”

安祿山人長得胖胖的,憨呼呼的就說:“咱們胡人,都是把娘放前頭,把爹放後頭。”不單把責任撇的一乾二淨,還把唐玄宗這個爹給認上了。

2、緋聞的出處

楊貴妃既然認了安祿山為乾兒子,就饒不過當時的一個習俗。這個習俗就是“洗三”就是母親要在孩子出生三天後,給他洗澡,好祛除孩子身上的汙穢,保佑其健健康康成長。

751年正月初三,正是安祿山的生日。楊貴妃安排了一群宮女給安祿山洗完了澡,把安祿山用錦繡包裹了起來,還把他放在轎子裡,抬著在皇宮之中玩耍。

請注意的是,這個時候唐玄宗是在現場的,可能是當時的場景非常有趣,這老頭子還為愛妃與安祿山的遊戲鼓掌了。如果真有題主所說的緋聞,當皇帝的能不知道?

姚汝能《安祿山事蹟·上卷》記載:後三日,召祿山入內,貴妃以繡綳子綳祿山,令內人以綵輿舁之,歡呼動地。玄宗使人問之,報雲:「貴妃與祿山作三日洗兒,洗了又綳祿山,是以歡笑。」玄宗就觀之,大悅,因加賞賜貴妃洗兒金銀錢物,極樂而罷。自是,宮中皆呼祿山為祿兒,不禁其出入。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來,二者只是因為存在名義上的母子關係,在唐玄宗在場的前提下,玩了一個當時很流行的遊戲而已,並沒有當時想像中的齷齪畫面,唐玄宗何必在乎?

3、關於二者通姦的歷史記載並不客觀

《資治通鑑》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來自捕風捉影的小說《天寶遺事》。這本書就是一本小說,就像現在穿越小說流行,但你把穿越小說中關於歷史的記載堂而皇之的引用到課本中,不被噴個狗血淋頭才怪。

另外,司馬光編輯這段歷史的時候,主觀動機也不純。人家是想借此緋聞罵安祿山不為人子,恩將仇報呢。連自己的乾媽,皇帝的女人都有非分之想,侮辱安祿山的同時警惕朝廷番邦胡人是不可以信的。

小編不相信安祿山和楊貴妃的緋聞,還有幾個原因:

一、 安祿山的出生談不上顯貴,他對楊貴妃和唐玄宗的獻好與殷勤,更多的是想表示自己的忠誠,收穫政治上的回報。與楊貴妃的交往如果真有點什麼,對安祿山來說並不划算。一旦東窗事發,損失太大。而對於楊貴妃來說,寵溺安祿山不過是唐玄宗授意,以此來得到節度使的忠心。

二、 二者身份不對等、容貌不對等,都瞧不上對方

安祿山300多斤重的體重,楊玉環審美眼光再差也不可能看上他吧,二人在一起的畫面請恕我實在無法想象。

楊玉環的地位已經是實際的皇后了,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對安祿山投懷送抱有什麼好處? 如果歷史上關於安祿山有嫪毐那般的記載,我還勉強能信。要不然雍容華貴的楊貴妃怎麼會瞧得上他呢!

安祿山一連串行為的根本目的不是楊貴妃,而是天下。楊貴妃一連串的行為的目的也不是安祿山,楊貴妃最多隻是覺得安祿山給她平靜的生活填了一點樂子罷了。

綜上所述:楊貴妃與安祿山之間所謂的緋聞,只是後人無聊記載於野史小說中的事蹟而已,不足為信。唐玄宗也不會為此在乎。


老陳談趣史


因為安祿山當時是北方三地節度史,擁兵幾十萬。同時安祿山又是楊貴妃的乾兒子[大笑],當了楊貴妃的養子,進宮朝見唐玄宗都先拜望楊貴妃,唐玄宗覺得奇怪就問原因,安祿山回答說:“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頭而把父親放在後頭。”唐玄宗聽了非常高興。

唐玄宗不是不在乎,而是不敢!萬一安祿山造反了呢!

可想而知後來安祿山終於造反了,不僅逼死了楊貴妃,打的唐玄宗跟逃荒似的跑到了四川!雖然後來平息了戰亂,但是唐朝用了八年才平息戰亂,就此衰落了。

楊貴妃是何等漂亮,喜歡的人多了去了。唐玄宗他既然能從兒子手中搶來,就證明楊貴妃有多漂亮了。連大詩人李白都被迷的神魂顛倒。

唐朝是個開放的王朝,對於美的追求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到了中後期國力就不行了,加之各地節度使擁兵過重,權利比皇帝還大!即便有其他的節度使跟貴妃有緋聞,唐玄宗也只能不在乎。你只要動一個,其他的節度使就會蠢蠢不安!

有個電影拍的很透徹,就是陳凱歌拍的那個,到最後賜死楊貴妃,叛軍撤退。唐玄宗說了一句話:“朕還是皇帝”。所以說再漂亮的女人也只不過是皇帝的利用維護皇權的工具。





桃花一九二七年秋


《資治通鑑》卷216記載:天寶十年(751),這年的正月二十,是安祿山的生日。唐玄宗跟楊貴妃送了很多禮物給安祿山。為了籠絡安祿山,唐玄宗還收安祿山為養子,於是,楊貴妃自然就成了養母咯。

民間有生子第三日,給孩兒洗澡的風俗,謂之“洗三朝禮”、洗過之後,要給嬰兒穿上新衣服,於是,安祿山生日過後的第三天,應召入宮。“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宮人用彩轎子抬著安祿山)。”

唐玄宗發現後宮中歡聲笑語不斷,問是什麼情況。“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山兒對”,身邊人回答說,貴妃娘娘在給兒子安祿山“洗三朝”呢。

唐玄宗親自前往觀看,也覺得非常開心,賜給貴妃洗兒金銀錢,又厚賜安祿山,“盡歡而罷."大家都叫安祿山為”祿兒“。除此之外,司馬光還綜合了許多史料,說:”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

這就是安祿山與楊貴妃緋聞的源頭,來自於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但這裡就有個問題,司馬光這種模稜兩可,模模糊糊,打擦邊球一樣的記載,真的就是講兩個人有不可告人的關係麼?

兩個人晚上在一起搞搞藝術交流不行麼,司馬光根本沒有說這兩個人睏覺啊。只是緋聞,而緋聞有真有假,就看你怎麼想了。

那麼,我們再來想想,這兩個人真的可能發生超越正常關係以外的事情麼?

筆者認為絕對不可能。安祿山這個人,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他好美色。他的自制力是極強的,而且其人為了上位小心謹慎,一步一步走來,對那個朝廷官員都諂媚不已,給錢給美女不說,還裝孫子,在唐玄宗的後宮裡面幹齷齪事情,睡自己的乾媽,這可能嗎?

從安祿山的行事作風就能看出,這完全不可能。如果他真是這樣一個安祿山,那麼也就不會有什麼安史之亂了,睡了唐玄宗的心頭好,還是在他家裡。唐玄宗即便不說什麼,也會對其不爽,想方設法地幹掉他,要知道這位皇帝當初寵愛武惠妃的時候,連親生兒子都幹掉了幾個呢,何況是個乾兒子。

如此以來,唐玄宗必然會在接來下的一段時間裡,密切注視安祿山北方三鎮,安插眼線,伺機除掉安祿山。這一關注,必然也會發現安祿山的不軌企圖,比如他私下裡打造兵器,以及重視後來安祿山堂兄弟安思順的舉報,也就不至於等到安祿山起兵都要把整個河北打下來了,唐玄宗才知道這個信任的乾兒子造反了!

所以我們不能朝著齷齪的方向去理解司馬光敘述的這一段安祿山和楊貴妃之間的“緋聞”。那麼,這倆“母子”到底大晚上的在做啥子喲。

筆者猜測,這倆人可能還有一層關係,那就是師徒關係。我們知道,楊貴妃本人得寵,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唐玄宗跟楊貴妃之間有著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情趣,兩個人一個音樂家,一個舞蹈家,簡直就是天作之合。遇到楊貴妃後,唐玄宗藝術創作激情完全被激發出來,創作了流傳千古的“霓裳羽衣舞”。

在當時,唐朝盛行的舞蹈是胡旋舞,白居易就有一首長詩《胡旋女》描述這種舞姿之美,當然其中也充滿了政治諷喻,不過裡面有一句“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明確指出,當時整個大唐,胡旋舞頂級名家有兩位,一位楊貴妃,一位安祿山。

安祿山會胡旋舞這不奇怪,因為這傢伙本來就是個突厥人,加上在北方邊塞,接觸到的外國人多,為了迎合唐廷,特別是唐玄宗這種藝術愛好者,自然也會用心去學,難為他一個胖子,能夠翩翩起舞,真的是沒有人的成功是隨隨便便啊。(胖子都要苦心鑽研舞藝,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呀!)

那麼,楊貴妃會胡旋舞麼?

史籍中並沒有楊貴妃善胡旋舞的記載,但陳寅恪先生推斷楊貴妃應該是會的,依據是當時宮廷之中貴戚都喜歡這種舞,可以說是上層社會的重要交際舞,也是時尚風向,作為舞蹈家兼帝國第一貴婦,沒道理不會。雖然白詩裡形容地誇張是為了政治暗喻,但白居易也不至於為了寫詩瞎吹吧。

是故,筆者認為,楊貴妃對於胡旋舞高手安祿山的舞技一定是感興趣的。妹子對善於歌舞的漢子感興趣,在唐代並不奇怪。《舊唐書·外戚傳》中就記載中宗安樂公主的駙馬武崇訓,有一個堂弟武延秀就是個胡旋舞高手,後來武崇訓被殺,安樂公主就主動要求嫁給了武延秀。

安祿山可是曾親自在唐玄宗面前表演過胡旋舞的,並且得到了玄宗的高度讚賞。因此,楊貴妃想要與安祿山交流乃至於學習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我們知道,男子指導女子舞蹈,必然是會有肢體接觸的,特別是作為快速旋轉動作的胡旋舞,大約就是這個緣故,就有了“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這種真真假假的流言蜚語。

當事人唐玄宗,必然是清楚的,如果楊貴妃真把自己給綠了,唐玄宗這種人,又怎麼可能當沒事發生過,依然信任有加,甚至信任道安祿山堂兄弟安思順舉報安祿山圖謀不軌打造兵器,都沒當一回事的程度。難道唐玄宗有綠帽情節,還是說,他已經是個大傻子了。

大傻子再糊塗也不可能開創開元盛世啊。

綜上所述,楊貴妃與安祿山之間的緋聞與情愛無關,大抵只是藝術上交流的流言蜚語,作為宮廷的主人,唐玄宗必然是心知肚明的,對此也並沒有放在心上,如此才能解釋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的吃驚程度,萬萬沒有想到當初那個靈活的胖子居然敢造反。


江畔初見月


當今世界,各國各洲乃至於各膚色人種,無論擁有多麼大的文化差異,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八卦。古代中國人自然也不例外,稗官野史最喜歡報道名人的緋聞軼事,尤其是神秘莫測、不為人所知的皇家秘聞,更是所有野史中最具排面,最受讀者歡迎的內容。

例如,大唐開元盛世,有關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經過小說家二次加工,成為了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版本最多的愛情故事題材。在李楊愛情故事撼天動地的同時,楊貴妃作為開元盛世最有名的女人,安祿山作為開元盛世最有名的男人之一,關於他們二人的緋聞自然就不脛而走,那麼,唐玄宗為何對於二人的緋聞毫不在乎呢?

楊貴妃劇照

楊貴妃與安祿山的緋聞,不僅在野史、話本中出現,就連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中,多次記載了安祿山與楊貴妃的不正常關係。司馬光對於這段緋聞也是頗有研究,他根據《安祿山事蹟》、《開元天寶遺事》等文獻,推測出安祿山與楊貴妃之間卻有私情。

楊貴妃成為安祿山養母之事,或許就是他們兩人暗通私情之始。史書中記載,公元751年正月二十日,在安祿山生日之際,為了籠絡安祿山的唐玄宗,讓楊貴妃收他為養子。

安祿山劇照

這可不僅僅是一個名義上的養子,唐朝年間流傳著給孩子“洗三朝禮”的風俗,為了尊重這一種風俗習慣,在楊貴妃收安祿山為養子後的第3日,玄宗又召安祿山進宮,讓貴妃親自完成“三日洗兒”的風俗。應召入宮的安祿山,被貴妃用錦繡做成的襁褓裹了起來,讓宮人用彩色的轎子抬著安祿山在宮內行走,當時宮中一片歡聲笑語不斷。

唐玄宗知道這件事以後,不僅沒有責怪楊貴妃,反而親自前往觀看“三日洗兒”之禮。唐玄宗趁著開心之餘,竟然又給貴妃賞賜了洗兒金銀錢。

玄宗與楊貴妃

這件事發生以後,關於安祿山與楊貴妃之間的緋聞就越發的多,據說,安祿山不僅經常出入後宮,有的時候甚至通宵不走,司馬光就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安祿山:“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

宋人在為《資治通鑑》作出解釋評價到,唐玄宗對於自己的妻子與安祿山之間不清不白的關係毫不懷疑,甚至無動於衷,或許是被楊貴妃的美貌奪去了皇上魂魄。

安祿山劇照

縱然楊貴妃的美貌令唐玄宗色迷心竅,可是他畢竟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妻子與臣子之間的緋聞早已經傳得滿天飛,他即便再相信楊貴妃,也不可能毫不在乎二人的真正關係才對。

他卻從不在乎緋聞傳播的最主要原因,大概率是因為安祿山與楊貴妃之間的緋聞本就為假,只是唐玄宗擋不住那些傳播流言蜚語的嘴巴,所以他就用毫不在乎的態度,表明二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唐玄宗與楊貴妃

第二:即便兩人之間的緋聞為真,但是,唐玄宗晚年本來就是一個荒淫失政、縱奸誤國的皇帝,沉迷於享樂的唐玄宗周圍充斥著逢迎拍馬的佞臣,這些人或忌憚於安祿山的權勢,或已經被安祿山收買,未必會將真實的緋聞告知唐玄宗。

更何況,唐玄宗之所以利用各種手段娶楊貴妃進宮,本身就是迷戀楊貴妃美色,兩人之間未必有真正的感情,本身就十分“豪放”、頗有胡人遺風的大唐皇帝,也許對於楊貴妃的緋聞也並不多在乎。


鳶飛九天2018


安祿山和楊貴妃多有緋聞,但僅僅限於緋聞,並沒有實際性的內容。安祿山作為雄踞一方掌握軍政大權的節度使,唐玄宗允許楊貴妃與安祿山交往,就是籠絡安祿山的一種政治手段而已。安祿山獻媚討好楊貴妃,也是向唐玄宗表示忠心。

安祿山(703-757年)父早死,其母是西域突厥人。因其秉性機靈聰慧,靠賄賂巴結各級官員,從一個小小的邊境小吏做到東北三鎮節度使,成為當朝掌握軍隊最多、最強的人物,逐漸萌生了取代唐朝的野心。

楊貴妃(719-756年)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著“羞花”的美貌,其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其族兄楊國忠後來擔任宰相,同時兼領四十多個職務,權傾朝野,是著名的權臣和姦臣。

按道理來說,安祿山和楊貴妃一個是威震邊關的大將軍,一個是身居深宮的貴妃,兩人應無瓜葛。但現實是兩人在某一時間段經常見面,還鬧出一些緋聞來。

安祿山為了獲得唐玄宗的信任,不惜一些代價賄賂宰相李林甫及其他玄宗身邊的官員,這些人在玄宗身邊經常說安祿山的好話,這樣玄宗對安祿山深信不疑。

天寶六年(747年),安祿山主動提出拜比自己小16歲的楊貴妃做義母,《新唐書》卷225上《安祿山傳》記載:“時楊貴妃有寵,祿山請為妃養兒,帝許之。”楊貴妃收認安祿山為義子後,還上演了一出“三日洗兒”的鬧劇。“三日洗兒”本為舊俗,唐時盛行於宮中。嬰兒出生三天,要鄭重地為小兒舉行出生後的首次儀禮,因為儀式一定要包括給嬰兒洗浴,故叫“洗三”,或“洗兒會”。這是大喜事,要對下人有所賞賜,所賜金錢就稱為“洗兒錢”。

安祿山被楊貴妃“洗三”之事發生在天寶十年。《安祿山事蹟》捲上之中這樣記載:“後三日,召祿山入內,貴妃以繡繃子繃祿山,令內人以彩輿舁之,歡呼動地。玄宗使人問之,報雲:‘貴妃與祿山作三日洗兒,洗了又繃祿山,是以歡笑。’玄宗就觀之,大悅,因加賞賜貴妃洗兒金銀錢物,極樂而罷。自是,宮中皆呼祿山為祿兒,不禁其出入。”

意思是說,楊貴妃讓安祿山穿著彩色刺繡的衣服,命宮女用彩色花轎抬著安祿山進宮洗澡,有好事者,據此演繹安祿山與楊貴妃共同沐浴嬉戲。

《資治通鑑》卷216《唐紀32·天寶十年》中指出安祿山與楊貴妃乾親掩蓋下的暖昧關係:“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國剛認為:兩人所謂的母子關係只是唐玄宗籠絡安祿山的政治手段而已。二人所謂的緋聞和醜事,實際上是一種師徒關係。楊貴妃善於跳舞和音樂,唐玄宗和楊貴妃合作的舞曲叫霓裳羽衣舞。唐代最盛行的中亞舞曲是胡旋舞,而安祿山本來就是西域人,《舊唐書》卷200《安祿山傳》記載,安祿山晚年身體肥壯,腹垂過膝,重330斤,行步不太方便,但是卻很善於跳胡旋舞,他曾經在玄宗面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 楊貴妃對子胡旋舞高手安祿山的舞技一定是感興趣的。安祿山是親自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並且得到了玄宗高度讚賞的。因此,與唐玄宗一起編導霓裳羽衣舞的楊貴妃,向安祿山學胡旋舞是很自然的事。男子指導女子舞蹈,特別是作快速旋轉的動作之時,難免有肢體接觸。大約因為這個緣故,就有了“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這許多真真假假的流言蜚語。

安祿山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表忠心,並且表面上確實老實而且詼諧幽默。但他畢竟手握重兵,一旦有反叛之心,後果將不堪設想。玄宗的過分信任和允許其與貴妃交往,也是信任和籠絡的一種手段。

但安祿山反叛之心早已有之,只是在尋找最佳時機而已。在和美麗傾國傾城的義母楊貴妃交往中,這個乾兒子實際上也早已想入非非了。在幻想者一旦取代唐朝統治天下,就可以把義母攬入懷中。

《安祿山事蹟》寫道:“由是,祿山心動。及動兵,聞馬嵬之事,不覺數嘆。雖林甫養育之,國忠激怒之,然其他腸亦可知也。”明言安祿山對楊貴妃懷有不軌之心,但並未寫其在以前與楊妃之間有任何越軌之處。只是在起兵反叛途中,聽說楊貴妃馬嵬兵敗身死,才發出感嘆,即使取代唐朝,心動的美人已經不復存在。

不同於正史對安祿山叛亂原因的記載,宋代現存的傳奇小說中,有一篇是秦醇的《驪山記》。其所記內容大多荒誕不經,應為虛構,但在寫安祿山反叛的原因時寫道:“安祿山深怨國忠,益有反意,乃興兵向闕,言於左右曰:‘吾之此行,非敢凱覷大寶,但欲殺國忠及大臣數人,並見貴妃敘吾別後數年之離索,得回住三五日,便死亦快樂也。 ’此言流落民間,故馬嵬六軍不進,指妃子而為言也。”

安祿山反叛及馬嵬兵變原因正史都有詳細的記載,此言全歸於安祿山想得到楊貴妃顯然荒謬。但如果安祿山反叛成功取代唐朝後,假設楊貴妃沒死,奪取楊貴妃為自己的妻妾是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