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老劉說史(二):中共井陘縣委的建立

(玉樹 供稿)1926年初冬,趙玉祥在他的家鄉東元村建立黨支部的同時,還到段莊、威河西、孫莊、冶裡、洛陽、東冶、寺莊和臺頭、常坪、橫南、張家井等地活動,發展黨員,建立支部,同時在知識界開展工作,發展黨員。1927年春先後又介紹小學教師和井陘鄉村師範學校的學生趙蘭芳、董希儒、李悅民、王升甫、孫雨培、張慶德等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知識分子中建立黨支部。與此同期,他還經常到井陘、正豐兩煤礦進行革命活動,在煤礦工人中發展黨員介紹了礦工李玉、張千棟、張學明、耿仲德、曾懷德等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起礦工支部,隨之還建立了紅色工會組織——工人俱樂部。1927年春末夏初,全縣黨員已發展到20餘名,於是在東元村黨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井陘縣特別支部委員會,書記趙玉祥,仍受中共正定地方執行委員會的領導。

老劉說史(二):中共井陘縣委的建立

隨著黨員的增多、黨組織的擴大,為便利開展工作,黨組織的活動基地便向當時縣的政治文化中心井陘城轉移。1927年夏,趙玉祥等黨員湊錢在井陘城東門外開設了一家書店,起名啟化書局。從此,書局成了黨組織和知識界聯繫的橋樑,成了黨組織的秘密聯絡點、集合處和宣傳站。

當時,井陘城駐有國民革命第三軍。該軍原是直係軍閥馮玉祥於1924年10月發動所謂的“北京政變”後,將其部隊改稱的。該軍在改稱之初,中共北方區委組織領導人李大釗為了擴大黨的統一戰線,藉機向該軍派遣了大批中共黨員。而駐紮在井陘的這部分軍隊,其內部的中共組織力量是比較強的,政治處的7名工作人員全是中共黨員,教導團成員百分之八十是中共黨員,團長趙雯紫就是共產黨員;住在城東關的第三團第三營,從營長到排長全是共產黨員。該軍政治處的柏玉生和楊繼雄到井陘不久即與井陘黨組織的負責人趙玉祥取得聯繫,並建議儘快建立國民黨縣黨部,以利對外工作開展,同時尋找機會秘密組建中共井陘縣委員會。

1927年8月25日(農曆七月十八),中國國民黨井陘縣黨部在縣政府大堂正式成立,工、農、商、學各界人士及國民革命軍的代表數百人參加了大會。第二天,趙玉祥及時在東門甕城內關帝廟召集會議選出縣黨部的領導成員。當選的委員,多數是共產黨員。縣黨部就在井陘城東門甕城裡的關帝廟辦公,門口掛起了“中國國民黨井陘縣黨部”牌子。縣黨部成立不幾天,趙玉祥即召集特支委的同志和部分黨員在東關畢家欄李世澤家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了中共井陘縣委員會。會議選舉趙玉祥、董希儒、孫雨培、李悅民為委員,趙玉祥任書記。這時,國民革命軍被“清黨”,政治處撤消,政治處的7名中共黨員相繼離開部隊,其中柏玉生和楊繼雄由順直省委介紹,以特派員的身份參加了井陘縣委的領導工作。國民黨井陘縣黨部和中共井陘縣委先後成立後,井陘縣委即充分利用縣黨部這塊合法的招牌,迅速發動農運和工運,開展革命鬥爭。

對於“井陘縣黨部”(中共井陘縣委)的成立,民國《井陘縣誌料》(1930年修)第十五編“大事記”之八“黨務”中,有段“國民黨井陘縣黨部”的記述:“[井陘縣黨部] 民國十六年,直隸省黨部委任黨員,組織井陘縣黨部。正在進行間,適晉省易幟。有所謂‘第二直隸省黨部者’,成立於太原,繼遷於石家莊。井陘縣黨部組織員,與之接洽,遂於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宣告成立。該縣黨部,在井陘、正豐兩礦,組織工會。時,井陘礦工人,有割斷電線、破壞自來水管,全體工人罷工之舉。或疑係該縣黨部鼓動,究竟真相如何,局外實未敢斷定。民國十七年,革命軍北伐成功後,天津正式省常務指導委員會成立,取消其他非法黨部,井陘縣黨部遂亦在撤銷之列。”從這段的文字內容可以看出,“國民黨井陘縣黨部”“宣告成立後”,“在井陘、正豐兩礦組織工會。時,井陘礦工人有割斷電線、破壞自來水管、全體工人罷工之舉。或疑係該縣黨部鼓動,究竟真相如何,局外實未敢斷定。”毫無疑問,這正是趙玉祥等人“鼓動”的。


老劉說史(二):中共井陘縣委的建立

柏玉生(1903-1989)

柏玉生(1903-1989)山西汾西縣人,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到國民第三政治處從事軍運工作。1927年秋以特派員身份參加井陘縣委工作,任組織委員。1965年離職休養前任公安部隊司令部邊防檢查處處長。

老劉說史(二):中共井陘縣委的建立

啟化書局


老劉說史(二):中共井陘縣委的建立

縣城東門甕城內關帝屆


老劉說史(二):中共井陘縣委的建立

《井陘縣誌料》(民國版)中有關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