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道德經》第六章 穀神不死,註釋,導讀及故事案例(建議收藏)


《道德經》第六章 穀神不死,註釋,導讀及故事案例(建議收藏)


原文


穀神不死①,是謂玄牝②。玄牝之門③,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④!其若存⑤!用之

不堇⑥。


譯文

生養天地萬物的道(穀神)是永恆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

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啊!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註釋

①穀神:過去據高亨說:穀神者,道之別名也。谷讀為轂,《爾雅·釋言》:“轂,生

也。”《廣雅·釋詁》:“轂,養也。”穀神者,生養之神。

另據嚴復在《老子道德經評點》中的說法,“穀神”不是偏正結構,是聯合結構。谷,

形容“道”虛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變化無窮,很神奇。

②玄牝(pin):玄,原義是深黑色,在《老子》書中是經常出現的重要概念。有深遠、

神秘、微妙難測的意思。牝:本義是是雌性的獸類動物,這裡借喻具有無限造物能力

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這裡指孕育和生養出天地萬物的母體。

③門:指產門。這裡用雌性生殖器的產門的具體義來比喻造化天地生育萬物的根源。

④綿綿:連綿不絕的樣子。

⑤若存:若,如此,這樣。若存:據宋代蘇轍解釋,是實際存在卻無法看到的意思。

⑥堇(jin):通勤。作“盡”講。

《道德經》第六章 穀神不死,註釋,導讀及故事案例(建議收藏)


故事


立身當以孝為先。穀神不死,是謂玄牝表達了老子對於生命的讚美,對於母性的讚美。

道擁有偉大而崇高的母性。它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源源不斷的從他身上獲取能量,不

斷成長,有所作為。

她養育卻不佔有,給予卻不自恃有功,奉獻而不索取的品質恰似一位母親。母親愛自

己的孩子,孩子也應當孝敬母親。應當時刻謹記立生,以孝為先。何為孝。潔身自好

力爭上游,孝敬父母,侍奉師長。

上精忠報國,下愛人以德。最終發展成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很多人都知道烏鴉反

哺的故事。當年老的烏鴉不能覓食時,他的子女就四處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

嘴餵給老烏鴉,一直到老,烏鴉死去。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

漢文帝劉恆以仁孝聞名天下。他的母親臥病三年,他時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

所服的湯藥,他嘗過冷熱之後,才親自端給母親服用。想要社會和諧,家庭必須和諧,

與家庭和諧,必先行孝道。古時候有個人叫孫元覺從小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可

是他的父親卻相反,元覺得爺爺年邁多病,不能勞動,他的父親因對其極為厭惡。一

日,媳婦把病重的老人裝在筐裡,要把老人扔進深山裡。

元覺跟在後面哭勸,可父親一點也聽不進去。到了山的深處,其父將老人連人帶筐從

車上扔下來。老人艱難的從筐裡爬出,元覺哭著把筐子撿起來放回車上。其父斥責道,


《道德經》第六章 穀神不死,註釋,導讀及故事案例(建議收藏)


這是晦氣之物,你拿它做什麼?元覺認真的說,等你老了,我可以用這個筐來裝你啊。

其父大吃一驚,氣憤的說,你怎麼能對自己的父親說這樣的話呢。

元覺說我這是跟你學的啊。其父萬分震驚,羞愧的把老人拉回到家中,從此悉心加以

照料。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讓人終生受益的美德。生養人

類的偉大母親就是大道,我們要體貼他,領悟它。在我們成長壯大的同時,需要把我

們自身積聚的能量回報社會,回報自然。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使我們的生存

環境變得更美好。而且行孝需趁早,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才悔恨萬分

《道德經》第六章 穀神不死,註釋,導讀及故事案例(建議收藏)


總結

穀神不死,體現出道的永恆性及橫道。玄牝之門是產生萬事萬物的地方,它的作用非

常之大。玄牝之門,天地根都用來說明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始源。老子把神秘莫名

的到喻之為母性動物的生殖器官。

非常貼切的描述了無所不能生育著萬物的道德特性。人類最原始的本性表現為對母體

的依戀。而這種本性又曲折的表現為對自然的依賴乞求與自然合為一體。我們今天對

自然的懷念。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嚮往,也正如孩提對溫柔的母體的眷戀。城市的喧

囂過度的工業汙染人口失調快節奏的生活以及緊張複雜的人事關係。是人們的精神承

受著沉重的壓力。

《道德經》第六章 穀神不死,註釋,導讀及故事案例(建議收藏)


我們種植樹木,淨化空氣和江河海洋的水質,保護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物種。是在

拯救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而我們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是在尋求已與失去的

夢。重新回頭來。就更能理解老子給道富餘的睿智廣博和深沉的哲學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