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廣東哪個城市經濟比較落後?導致現狀的原因有哪些?

戰南之歌


  • 廣東哪個城市經濟比較落後?

其實廣東除了珠三角的幾個城市外,其他的城市都比較落後的。

廣東最富有的幾個城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惠州、中山。

其他城市都比較落後,以粵西、粵東、粵北為落後地區。

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四市加起來高達65295.2億元,而廣東全省GDP9.73萬億元,所以這四個城市的GDP佔到了全省的67%,其他17個市只佔到了33%的比重。這些城市放在中國,其實算很落後的了。

  • 導致現狀的原因有哪些?

一、產業佈局問題

廣東的工廠基本全在珠三角,其他地區很少有工廠,有也是一些小型的工廠,拉不起一個地區的GDP。最近十來年,廣東政府重視非珠地區的工廠問題,把廣州的一些工廠轉移到粵西或粵東,但是往往很多工廠轉過去後不久就會死亡,這跟當地政府有很大關係。

二、觀念問題。

我是來自粵西茂名的,在我們那邊,青年基本不會在家待著,從小我們就有一種觀念,長大後要去大城市發展,所以我們那邊的勞動力,基本都在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打工,家裡只有中老年人在,這些人對當地的GDP起不了太大作用。

其實說簡單點,就是粵西、粵東、粵北地區的勞動力全部彙集到了珠三角地區,如果把這些勞動力看成是GDP,那麼就是本來應該屬於粵西、粵東、粵北的GDP給了珠三角,所以造成了一些地區GDP特別高,一些地區GDP特別低。

三、地級市太多

廣東包括廣州、深圳在內,一共21個市,地級市太多了,GDP看起來就散了。

【此為個人理解,如有不對之處,還望各位指正,謝謝大家的閱讀】


鬼谷縱橫


我們從廣東省各市GDP排名中,可以看出,最後十個城市是: 肇慶、揭陽、清遠、 陽江 、韶關 、梅州、潮州 、河源 、汕尾、雲浮。

從地理分佈來看,以上10個城市,除了肇慶屬於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都是非珠地區。

為何會導致這種經濟差距呢?

1、區位優勢:

珠三角地理位置優越,河流衝擊成平原,資源豐富,容易形成大城市。

2、改革開放:

國家對珠三角地區的政策扶持是很大的,五個經濟特區,珠三角有兩個

3、引進外資

因為珠三角毗鄰港澳,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總結

未來發展非珠地區,是廣東省經濟的重要增長引擎!


蔣昊說經濟


從人均GDP 來說,最窮的有梅州、雲浮、河源、汕尾、揭陽等,我所在的粵西湛江,GDP 總量不大,戶籍人口卻高達800萬以上,大大拉低了人均,因此也排名倒數幾位,只比上面幾個城市好一丁點。說起這人口也是有點不合理,湛江至少每年有150萬人口流出,為別的城市GDP 做貢獻,但他們卻要成為湛江人均GDP 的分母。

湛江曾經在歷史上輝煌,所轄地分屬是雷州府高州府,在歷史上名噪一時,出了很多名人。廣州灣時期,經濟也相對發態,尤其是抗戰時期,成了全國非淪陷區的經濟中心、唯一港口及避難城市。解放後湛江面積曾經很大,有“三天三夜都走不出赤坎”的典故,覆蓋廣西到珠三角邊緣,甚至開平赤坎。直至改革開放前,憑藉昔日的工業基礎,經濟發展也不錯,成為全國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三星、半球等品牌全國有名。

湛江的經濟滯後主要是90年代,原因很複雜,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錯過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一是當時將湛江的經濟支柱定為農業,“兩水一牧”,二是當時的走私之風太盛,後出現9898大案,都嚴重影響了本地工業製造業發展。還有人說軍港定位問題,省政策扶持問題,也許都有一定關係吧。


湛江縱橫哥


發展不均衡,很正常,因為天生不公平。廣東最大問題是市太多了,21個市?其實把排名後十個市一合併,啥事也沒有了。其他地方不就這樣嘛,廣東一個市還不到外省一個區大。一堆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市。什麼汕頭,珠海,都是袖珍型。珠海,中山加起來還沒人家個漳州大。分太小,資源分散難發展。所以廣東必須打造領頭雁,廣深先行,這是對的。然後帶動周邊,如果沒有廣深帶動,佛山,東莞,惠州,清遠,現在估計還是不富裕。有個輻射效應。然後現在提大灣區,大灣區發展後就是粵東西北。一步一步來。中國何嘗不是這樣?東南先富,富了才能帶動西部,東北。西部大開發的錢哪裡來,就是東部南部的錢來發展不然哪裡來?振興東北就更是。平均發展要不得,低效無能!


holeader


實際上廣東各地都不是很窮。珠三角GDP大是全省主要勞動力集中在那裡,各項事業發展都很好,這裡的人都很有錢。非珠地區人民主在珠三角工作生活做生意,也賺到不少錢,看看他們的老家怎樣就知道了,幾乎家家戶戶都起了洋樓。

過年的時候人和車大量走向非珠地區,你也知道這些人賺錢也不要少。在珠三角購車購房的人,很多都不是本地人。現在很多非珠地區都在搞留人建設本地區工作,相信各地也會發展起來。而珠三角地區反而要產業升級才能繼續發展。

外省人看廣東只是看到高樓大廈 工廠 大多數都在珠三角而看不到工作賺錢的人很多都是外地人,也就認為廣東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隨著縣域經濟不斷增長各也發展不少產業,城區也不斷擴大,勞動力也會不斷迴流,GDp也會不斷提高,各地的高樓大廈 工廠也增多。


GQ


說到廣東,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經濟發達,有錢。確實,2017年廣東經濟總量達到89879億元,已經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廣東擁有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中的兩個——廣州和深圳……但是廣東真正經濟發達的地區只有珠三角。2017年廣東各市經濟總量如下:

廣東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九個城市2017年的GDP為75809億元,約佔廣東省的79.7%。粵東西北12市的GDP只佔廣東的1/5。從廣東各市的GDP情況上看,GDP最高的深圳是GDP最低的雲浮市的26.7倍,而且2017年廣東仍然有河源、汕尾和雲浮三座城市的GDP在千億元以下。從人均GDP上看,可能更直觀的體現出廣東各城市之間的發展水平。2017年廣東人均GDP達到8.17萬元,在全國省份中位居第四,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7%,然而從各市的人均GDP上看,廣東只有6個城市的人均GDP高於全省平均水平,7個城市的人均GDP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人均GDP不到全國平均水平一半的還有兩座城市。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一直是一大難題。

其實,導致這個現狀的因素比較多。從地理位置上看,珠三角地區歷史上一直都是廣東省的政治和經濟中心,而且珠三角地區更毗鄰港澳。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擁有更多的政策優勢。從地形上看,珠三角地區廣東省是平原面積最多的區域,而粵東西北地區山地佔了很大一部分。由於珠三角地區經濟最先發展起來,所以其吸引了來自省內外大量的勞動力,珠三角所創造的GDP中,粵東西北也有功勞啊,人都往珠三角地區跑,其它城市想要發展起來就不容易了。當然,GDP和人均GDP只是經濟指標中的兩個,未必能真正反映出粵東西北的富裕程度,那些常年往珠三角地區跑的,也有的是有錢人。比如潮汕地區,雖然它的GDP數據不靚麗,但是潮汕商人在全國都是有名的。

對於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其實這個情況廣東省早就注意到了。早在2008年,廣東省就已經提出了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雙轉移戰略”。“十二五”期間,通過交通建設、興建產業園、對口幫扶等助力粵東西北發展。


錦繡中源


廣東省內有兩個世界並存:珠三角地區和非珠三角地區。2017年廣東經濟規模達到89879億元,排名全國第一,佔全國的比重達到了10.5%,但廣東大部分的GDP被珠三角地區拿走了。


(廣州)

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這四個珠三角城市佔了廣東經濟的三分之二。如果再加上惠州、中山、珠海等幾個城市,珠三角地區GDP佔了全省80%左右。

要知道,廣東可有21個城市。你珠三角地區就佔了全省80%的經濟,那麼其他十幾個地市只有20%,平均下來每個非珠三角地區城市的經濟規模就很小。2017年,廣東省還有8個地市GDP低於2000億元,其中有3個低於千億。而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二的江蘇省,其GDP最低的宿遷市也達到了2600多億,放在廣東可以排名中游。

我們可以看到,在經濟總量最小的5個廣東省地市位於粵東地區和北部山區。這5個地市GDP合計約4800多億元,還不及排在廣東第四的東莞市。

而且,經濟總量高的珠三角地區城市經濟增速快於經濟規模不大的非珠三角地區。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等市經濟增速達到8%左右,而非珠三角地區很多地級市只有6%左右。這種發展格局如果長時間持續,就會出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深圳)

2017年,廣東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8.1萬元。這個平均值只有珠三角地區達到了,很多非珠地級市低於平均水平。2017年,深圳和廣州這兩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人均GDP分別達到了18萬和15萬多元,遠高於平均值。而全省人均GDP最低的兩個城市是梅州和汕尾,均不足3萬元,沒有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還遠遠不及全國平均水平(59660元)。


財經知識局


廣東有2l個地級市,是全國最多的一個省份,人口也是全國前幾名的,但是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除了珠三角城市,其它城市都落後,有的地級市GDP不到一千個億,這比西北部很多城市都差,且很多市的人均低於全國很多,可謂差距相當大,這就是所謂的冰火兩重天,這種情況在全國都是沒有的,江蘇省地級市沒這麼多,但經濟總量非常接近廣東,有的人還說很快超過廣東,就是因為地方發展相對均衡。究其原因,不外有三。一,國家政策,二,地理位置。三,自身的原因。先說國家政策,因珠三角鄰近港澳,作為最早的對外窗口,國家把深圳的位置提高到戰略層面,而廣東省更加傾全省之力為之努力,因此大部分資源都流向珠三角,而非珠三角資源就少了。二,地理位置,廣東的珠三角屬於平原地帶,水系發達,自古就是魚米之鄉,這有利於城市,交通等建設,土地的利用和工業化的進程會加快。而廣東的其它地方70%都是山區,因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原因大大制約了工業的發展,一個投資者會把產業設在交通方便的珠三角還是設在大山之中的城市,像韶關等。大家一目瞭然。而江蘇剛剛相反,其90%都是平原,這有利於經濟發展。三是珠三角城市的發展理念和廣東其它城市不一樣,無論教育,科技,人才等都集中在珠三角,當其它城市在為粗放型經濟苦苦掙扎時,而珠三角已準備二次華麗轉身,只能說非珠城市和和珠三角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當然事無絕對,也希望哪個會成為黑馬,跑到前面去。


葉上茗


平湖,除了海吉星。其他的我都看不上!


用戶9259660103474


1、2018年度廣東省各市GDP排行榜

2、2018年山東省各市GDP

3、2018全國第一季度各省GDP

5、2018年全國各主要城市GDP排行榜百強


綜上,雲浮和汕尾在廣東省的GDP排名最靠後。

導致廣東省雲浮和汕尾的地方經濟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發展不平衡,詳細如下:

(1)深圳對人才資源的吸附能力

(2)勞動力成本上升

(3)中國的重體力勞動向越南以及印度等東南亞國家轉移

(4)還有財富的集中效應,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以上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如果對你有幫助,不妨點個贊,關注一下閱讀修身。閱讀修身:一個關注教育,高考考研考博,社會,小說,熱愛閱讀的教育問答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