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代狀元吳其濬,在你想不到的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處在中原腹地的河南省,自打春秋戰國以來,一直做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存在。而河南省在唐宋時期總共產生了31個狀元,高居全國榜首。

然而隨著北宋覆滅,南宋建都臨安以後,文脈隨著經濟的轉移到江浙一帶,河南省的狀元錄取率跌入谷底,整個明朝只有2名狀元,而到了清朝後僅有1人。這位填補了清代河南狀元名錄的學霸,因為在植物學領域的成就,還是中國唯一的狀元植物學家。

一、書香世家

河南省東南部的固始縣,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境內有條史河穿城而過,城關內的吳家,是遠近聞名的望族。

清代狀元吳其濬,在你想不到的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吳家興旺的第一人源自是乾隆年間的進士吳延瑞,從他開始的吳家四代裡,總共有10人考中了進士。且第三代的吳其濬在嘉慶二十二年的殿試中,位列一甲第一名,被欽點為狀元。

出身於書香世家的吳其濬,幼年時就博覽群書,在當地有神童的名聲。五歲那年,家裡的一位客人觀賞奇花異草時,可能是出於逗趣便指著面前的一盆仙人掌問吳其濬:“世間草木皆應時開花,為何獨此物例外?”,吳其濬一向自詡飽讀詩書,然而此時卻被問住了,咕咕噥噥答不上來。或許是因為這次尷尬經歷,在吳其濬心理埋下了學習植物學的種子,自此他在讀書之餘,也特別留心植物知識。

清代狀元吳其濬,在你想不到的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28歲的吳其濬高中狀元,三年後他出任廣東鄉試的考官,在當地購買了上千株柑橘樹苗,用泥土包住根系後運回老家栽種,大多數都得以存活,改寫了淮河流域不能種植柑橘的歷史,而由他發明的“泥土封存保溫法”,至今還被園藝界採用。

二、八年研讀

一年後,吳其濬的父親去世,他只得辭官回鄉守孝。當年盛夏,史河兩岸桃紅柳綠風光旖旎,不禁激發了吳其濬記憶裡對植物的特有興趣。為此,吳其濬不惜重金買下了城東的十餘畝灣地,取名為”東墅”。他還在這片土地上“種桃八百,種柳三千”,又種了幾畝蔬菜並圍上籬笆,儼然將這裡打造成自己的科研基地。遠離官場的吳其濬自得其樂,把心思放在各種植物著作上,細心研讀。

後來母親又病逝,他仍需繼續在家守孝,同時也繼續投身於植物學研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就跟我們的科學家袁隆平一樣,經常親自去田間地頭考察,以便獲取詳實的資料。

清代狀元吳其濬,在你想不到的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有一次吳其濬聽到傳言,說聽到夜裡田地中有人撕扯布匹到聲音,他覺得這件事定有古怪,深夜提著燈到現場聆聽一番,這才破解了疑團,原來是因為地裡的高粱,久旱逢雨水,這一節一節的長高。5歲那年,他無法回答的問題,今天才恍然大悟,找到了答案:

清代狀元吳其濬,在你想不到的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吳其濬回京復職,而道光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早有耳聞,皇帝拿出宮中珍藏的奇珍異草讓他當面辨識想考考他,吳其濬根據多年的專研,一一將植物的名稱、產地、特性說得清清楚楚。

清代狀元吳其濬,在你想不到的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年,深受道光皇帝賞識的吳其濬被任命為湖北學政,此後的十幾年間他的仕途還算順利,除了在京城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兵部侍郎,先後出任湖南、湖北、浙江、廣東、福建、山西、雲南、貴州、甘肅等省的巡撫,真可謂讀書萬卷,宦遊天涯。

三、成就斐然

吳其濬是典型的學術型官員,思維縝密行事嚴謹,對於官場的陰暗面深惡痛絕。如,他奉命到湖北巡查時,發現湖廣總督周天爵任人唯親逼死同僚,就毅然如實上奏,隨後周天爵就被髮配到伊犁。再如,他任山西巡撫時,對內裁汰冗員,對外改革鹽政,積極打擊鴉片,被朝廷讚譽為“清勤”。由於政績斐然,朝廷將他的五個兒子都授予官職,一個孫子也被賜予舉人出身,吳狀元清正廉明,澤被五子一孫的先進事蹟,成為當時的一段佳話。

不過和政績相比,吳其濬在植物學領域的成就顯然更高。他對於植物研究異常痴迷,每到一處就收集各類植物標本,最終完成了《植物名實圖考》的初稿。

清代狀元吳其濬,在你想不到的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除了植物領域的研究,吳其濬在雲貴一帶任巡撫時,又對銅礦分佈產生了興趣,經過一番研究和調查,著有《滇南礦廠圖略》一書,在其中詳細的記錄了雲南銅礦的分佈情況,以及尋礦、採礦的技術。

清代狀元吳其濬,在你想不到的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1848年,狀元植物學家吳其濬病逝于山西巡撫的任上,沒能等到耗費了他畢生心血的《植物名實圖考》刊印。直到兩年後,他的繼任者--山西巡撫陸應谷被吳其濬的精神感動,這才有了這部書的刊印發行。可惜的是,此時的大清帝國已如日薄西山。1840年前後,當英國的蒸汽機生產取代了傳統的手工業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道光皇帝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這也導致這部專著發行後,在長達半個世紀裡幾乎被封存。

在《吳其濬傳》裡,對於《植物名實圖考》這部著作竟然隻字未提,真正令它聲名鵲起的,還是源自西方科學界的推崇。

清代狀元吳其濬,在你想不到的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考證,中國的一千多年的的科舉共產生了592名狀元,絕大多數人都成了歷史的過客。吳其濬在植物學上到貢獻,為中國的植物學家,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資料,因為有他到潛心研究,孜孜不倦,才會讓中國歷史的長卷上,留下他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喜歡,請點贊收藏,記得關注我哦!和你分享更多歷史故事。

參考資料:《狀元植物學家吳其濬》《吳其濬傳》《清史稿》《植物名實圖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