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張三丰想了九陽真經一輩子,張無忌拿到後為什麼不把九陽真經給他?

耕介


為何學成《九陽真經》的徒孫張無忌,沒有把《九陽真經》的內功心法分享給張三丰?這個問題,確實令人費解,畢竟張三丰對於《九陽真經》一直是念念不忘,對純陽無極功存在的缺陷頗為遺憾。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解釋,金庸先生之所以這麼寫,原因有二:從小說人物本身來看,是為了突顯張三丰冠絕天下,不弱於前人的崇高威望和天縱之資,而小說情節背後的用意,是為了維繫“射鵰三部曲”的武學體系設定,不至於邏輯混亂,無法閱讀,請看下文。

張無忌並未同張三豐分享,恰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金庸先生的行文佈局,看似偶爾有些紕漏,其實分析以後卻是是匠心獨用的大師手法,比如對張三丰武功冠絕天下的描寫方式。縱觀金庸先生的其他武俠書籍,很少有哪一部小說從頭到尾,全書都以微妙細節的方式記錄著一個“配角”從兒時到百歲的武學進展情況,張三丰是獨此一份。

“射鵰三部曲”中,張三丰都是配角,但他的武學修為卻是公認的第一。第一次出現,是覺遠大師帶著年幼的張君寶(兒時的張三丰)去追趕竊取了《九陽真經》的尹克西,瀟湘子二人。華山絕頂,初出茅廬的少年張君寶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雖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武學學習,但是在西狂楊過指點了三招之後,他擊敗了蒙古武士尹克西,首次為江湖人所知。實際上,金庸先生在這裡已經奠定了《九陽真經》和張三丰聞名遐邇,冠絕天下的基調。

兩年後,“崑崙三聖”何足道前往少林寺挑戰,張君寶挽救少林頹勢卻被迫出逃,學習了不完整的《九陽真經》,此時金庸先生筆頭一轉,張三丰的傳奇人生就此展開。

試想,若是張三丰聽從郭襄的話,前往襄陽尋找郭靖學習《九陰真經》等功夫,或拜入高手門下,他還能成為憑藉自身天賦和勤勞創制出“真武七截陣”和諸多絕學的一代宗師嗎?答案是不可能。此時的張三丰已經走上了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青年到百歲自創武學的道路,《九陽真經》僅僅是通向武學殿堂的一塊敲門磚。

對比三部曲,我們會發現,楊過,郭靖,張無忌都是在完整版的《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的基礎上才有所建樹,最終成為武學大家,唯有張三丰所走的武學一途,是在殘缺版本的《九陽真經》上自創武學,獨成一派。試想,若是張無忌真的將《九陽真經》述說給張三丰之後,張三丰藉此機會來完善武當的諸多絕技,他又如何擔當的起“冠絕天下”的美譽?從人物本身及情節出發,張無忌不可能把《九陽神功》說給張三丰聽。

張三丰不學《九陽真經》的寫作目的是以維持武學體系

縱然張無忌將完整版本的《九陽真經》述說給張三丰,恐怕張三丰的態度也是微微一笑,感嘆幾句,但絕不會閉關修習。張無忌沒有述說《九陽真經》給張三丰聽,這處情節的安排,從小說本身來說,目的是突顯張三丰冠絕天下,不弱於前人的天縱之資,而從情節背後的意義考慮,其實頗有深意。金庸先生的用意很明顯:維繫“射鵰三部曲”中的武學體系,即所有武學修為的高低比較體系都必須在這兩本寶典之中展開,來保證邏輯通順。

從射鵰時期到倚天時期,武學寶典《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貫穿著全部故事的發展,兩本寶典並駕齊驅,各擅勝場。射鵰時期江湖中的一系列血雨腥風和恩怨情仇便是源於《九陰真經》的歸屬,僥倖窺探到其中奧秘的人,武學盡皆不俗。郭靖,楊過都學習過《九陰真經》,方才在武學一境中百尺竿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輝煌。

為了展開倚天時期的故事,書中增加了精華版本的《九陽真經》。據說是一名與王重陽斗酒的僧人在閱讀了《九陰真經》之後,認為其中武學過於陰柔,故而將它加以改進,陰陽互濟,剛柔結合,成為另一本武學寶典。

可以說,“射鵰三部曲”是以這兩門寶典徐徐展開,也就限定了這三個時期所有武學修為的高低比較只能圍繞這兩門寶典之間展開。試想,張三丰的純陽無極功中僅僅存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九陽真經》,就已經威名赫赫,若是張三丰研習了完整版本的《九陽真經》,所創制出來的絕學必定是遠超九陰九陽,那麼建立在九陰九陽之上的“武學比較體系”將會徹底崩塌,射鵰,神鵰和倚天時期的故事邏輯情節將一塌糊塗,無法再讀。

由此,我們回頭看“張無忌為什麼沒有將《九陽真經》口述給張三丰”這處情節,就不難明白為何金庸先生這般安排了,一是為了維持張三丰冠絕於世的天縱之資的形象,同時是為了讓射鵰三部曲能夠按照已有的武學設定出發去展開故事,而不是邏輯混亂的“爽文”了。


彭彭噴


張無忌最終未將全本九陽真經背給他太師父,主要原因在於以下三點:

1、打退趙敏一夥人後 張無忌在武當山的那些天 基本把自身經歷 包括修煉九陽神功的最後一關在說不得的乾坤一氣袋裡打通所有經脈炸破袋子出關最終大成等經歷全部告訴了張三丰。張三丰此時已百歲高齡,沒必要去修煉九陽神功這最後一關的密閉式修煉。這是需要冒險的,一不小心在密閉的空間爆破之時經脈未全打通,就會有生命危險。也許按張三丰的百年內功修為這最後一關也是可以熬得過去的,但畢竟上了年紀,優先選擇的還是不冒險為佳。

2、張三丰早在多年前,就融匯了所學的幾成九陽神功和自身修煉功力,創出了貫通的一套純陽無極功。這也是一門不得了的內功了。跟著,在這基礎上感悟了以柔克剛的自然規律,在百歲時創出了太極拳太極劍,已經可以讓武當在江湖上大放異彩,不遜於少林。在這種境界下,已不需要再學全九陽神功了。

3、張三封覺得徒孫張無忌因緣際會,得到100%的九陽神功,對於愛徒張翠山是一種彌補,理因留給徒孫當傳家之寶。


了孑孓3


黃老邪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內容!

首先,張三丰並沒有想《九陽真經》想一輩子,他只是在張無忌中玄冥神掌寒毒,無法救治的時候,想《九陽真經》。而張無忌給不給張三丰對於張三丰來說,都沒有什麼關係,以張三丰的境界,《九陽真經》對他已經沒有什麼用了。

(一)

張無忌當年被“玄冥神掌”所傷,身中無藥可治的寒毒,連太師父張三丰也沒有辦法,只能以內力為他續命。張三丰認為只有覺遠大師重生,把完整的《九陽真經》教給張無忌,才能讓張無忌解除寒毒。

為了救張無忌,張三丰寫信給滅絕老尼姑,想要交換兩派的《九陽真經》,之後更是親自帶著張無忌上上少林寺,希望少林寺能跟他交換《九陽真經》。張三丰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救張無忌,而不是自己想要《九陽真經》。

(二)

張無忌後來得到了完整的《九陽真經》,練了幾年後,解除了身上的寒毒。他得到的是,瀟湘子和尹克西從少林寺,偷出來的原本。這是完整的《九陽真經》,在白猿的肚子裡,待了九十多年了。

張無忌練完後,並沒有帶走《九陽真經》,而是把那本經書留在那個山谷。他出去後,《九陽真經》也沒有教別人,書上並沒有寫他有沒有把經書內容告訴武當派的人,也沒有寫他有沒有教別人。

張無忌為什麼不把《九陽真經》給張三丰?

對於這個問題,老邪認為有好幾個原因。

  1. 張無忌得到的《九陽真經》,本是從少林寺流落出來的,他如果不留在那個山谷,帶出來的話,應該是要還給少林寺的。武當的人都是俠義之輩,不可能把《九陽真經》據為己有,肯定會讓它物歸原主,但是張無忌當時很討厭少林派的人,所以他把經書留在了山谷。

  2. 張三丰的境界之高,常人很難想象,《九陽真經》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什麼用了。就算給他,他也就想念一下師傅覺遠大師。他自創的武功,比起《九陽真經》來,也差不多,都是同一級別的武功。

  3. 張無忌不教武當派的人《九陽真經》,是因為武當一派的武功,已經是非常完善了。經過張三丰長時間的努力,武當的武功已經能和少林齊名了,《九陽真經》給他們反而不好。那《九陽真經》畢竟是完全出自少林的武功,不管在哪個方面來講,都不適合留在武當。

  4. 張無忌沒帶經書原本出來,那能不能教給武當派的人呢?顯然是不能的,那些人都是他的長輩,他怎麼能教長輩武功。

所以,張無忌不把《九陽真經》給張三丰,是有很多原因的。而張三丰也不需要《九陽真經》,他也沒有一直想著《九陽真經》。

【本文完】

以上是老邪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交流!!!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我是卓爾不群黃藥師,歡迎關注!

卓爾不群黃老邪


因為不需要啊。

張三丰肯定想過九陽真經的事情,但不是一輩子。

他年輕的時候,他師傅覺遠大師就是一本活著的《九陽真經》,而且在教導他的時候,毫無保留,

等張三丰的師傅覺遠大師圓寂的時候,還曾經對著張三丰,郭襄和少林寺的無色和尚,口述了《九陽真經》的一部分,雖然只是十之三四,但對於少年張三丰來說,已然是足夠的了。他後來開宗立派就憑藉著這三分之一的《九陽真經》

所以。張三丰在少年和青年時代是不會去想九陽真經的事

那麼張三丰什麼時候開始想《九陽真經》呢?《倚天》中交待了兩次,一次是出自二徒弟俞蓮舟之口:

“恩師自九十五歲起,每年都閉關九個月。他老人家言道,我武當派的武功,主要得自一部《九陽真經》。可是恩師當年蒙覺遠祖師傳授真經之時,年紀太小,又全然不會武功,覺遠祖師也非有意傳授,只是任意所之,說些給他聽,因之本門武功總是尚有缺陷。“

就是說老張同志修行到了一定境界之後發現,那殘缺的《九陽真經》有問題。他這個時時候估計回想。但是呢,老張同志畢竟是武學奇才,閉關之後自己鑽演出了《太極拳》的體系。填補了《九陽真經》漏洞。自然就不需要《九陽真經》了


第二次,則是張無忌受到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的寒毒侵襲的時候。老張想著要是全套的《九陽真經》在,能就好張無忌就好了。張無忌和張三丰再次相會的時候,身上的寒毒在就痊癒了。張三丰自然也就沒必要去問他要《九陽真經》


而且我覺得張三丰有意的在避開《九陽真經》,因為她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幾個人都和《九陽真經》糾纏不清,他的師傅覺遠大師的圓寂可以說和《九陽真經》有關聯。(尹克西,瀟湘子二人盜取經書,覺遠受罰)那個他喜歡的小郭襄也學了一部分《九陽真經》。他看到這門武學難免有睹物思人之感,不然的話,憑著他那麼高深的武學,直接去峨眉,少林去拿不就行了,要知道張三丰不是個迂腐的人啊。


羊告白說話的地方


張三丰當年想得到《九陽真經》,不是為了修練,而是為治好張無忌體內的玄冥神掌寒毒,如果張三丰是大反派,以他的武功,要得到《少林九陽功》和《峨嵋九陽功》並非難事。

張無忌被朱長齡推下山崖,躲入山洞,從白猿腹中獲得《九陽真經》,修練完畢後,便把經書藏於石壁之內,並沒有把《九陽真經》帶出。

九陽神功大成的張無忌初戰玄冥二老還甚為吃力,後在武當山上得張三丰指點,再次戰玄冥二老方能穩操勝券。他由此感嘆,張三丰的武功真是深不可測。張三丰在九十歲大壽的時候,秒擒玄冥二老之一,此等程度功力,即使《倚天》後期的張無忌也無法達到。

九十歲的時候,張三丰的武功修為已超越《九陽真經》,到了一百歲,創出太極勁,更是超越《九陽真經》不少。因此,對張三丰而言,《九陽真經》練不練都無所謂。


倚齋聽風雨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張三丰並沒有對九陽真經想一輩子。張三丰何許人也,那是金庸欽定的“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是同達摩齊名的傳說級人物,又怎會對九陽真經想一輩子呢?事實上老張的武學境界並不比九陽真經的創始人差。

張三丰當年跟著覺遠學到了殘缺的九陽真經,只有,後來又從郭襄贈的一對鐵羅漢身上學到了少林羅漢拳。張三丰逃離少林後,便進入武當山中修習武功,閱讀道藏。一日他仰望浮雲,俯視流水,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武當派武功,被金庸稱為:輝映後世、照耀千古。

後來張三丰自創太極拳、劍,和一般武學頗有不同處,以虛御實,是上乘的武學法門。他第一次演練出來,張無忌都沒看明白,還道張三丰故意將招式演得特別緩慢,後來才看出太極拳凝重如山,卻又輕靈似羽,是以慢打快、以靜制動的上乘武學。張無忌心中感嘆:

想不到世間竟會有如此高明的功夫。

可見太極拳實有過人之處,和九陽真經是同級別的武功。張三丰固然閉關數次,苦苦鑽研,不過是一片好奇心而已。

張三丰確實曾經惦記全本九陽真經,不過那是為了給張無忌療傷。

張翠山一家三口回到中土後,張無忌無意中透露了謝遜未死的大秘密,引來了諸多覬覦屠龍刀的人。後來張無忌被玄冥二老擒去,身中玄冥神掌。

張三丰和宋遠橋、俞蓮舟等弟子輪流以源自殘缺九陽真經的“純陽無極功”給張無忌拔除寒毒。到得第三十六日上,幾個人不論如何催動內力,張無忌身上的寒毒已一絲也吸不出來。

張三丰知道,只能由自己修習九陽真經,才能能以至陽化其至陰。張三丰的所領悟的九陽真經不過三四成,他這才親自帶著張無忌上武當山求取少林九陽功,可惜吃了個閉門羹。

不過,張三丰後來很聽張無忌複述了全本九陽真經。

因為趙敏率眾大舉進攻武當山,以詭計重傷張三丰後,張無忌在武當山上住了幾個月。在這數月中,張無忌向張三丰請教武學中的精微深奧。在張三丰的指導下,張無忌的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劍漸漸融成一體,他由此武功大進。

所以在大都,玄冥二老合攻張無忌,結果在三十招內便各受傷。而在指導張無忌的過程中,張三丰很可能也聽他複述了整本九陽真經,不然他如何輔導呢?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夢露居士


應該給了吧,只不過這個情節不重要,沒有寫明。張無忌在武當山被張三丰指點,三大神功漸漸合為一體。有這麼大的進步,張三丰肯定詳細瞭解了張無忌的所學,要不然怎麼指點?張無忌作為晚輩也作為學生,又沒有令狐沖的顧慮,沒有任何理由向張三丰隱瞞絕學。


無心之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afb00000b5f0a2675a5\

農民徐大膽


張三丰就沒對九陽真經朝思慕想一輩子。

他天賦異稟,靠殘篇九陽自出機杼,創出許多絕學,最終成為一代武學巨匠,憑他的悟性和心胸,沒有必要去貪圖其他武功。

張三丰在百歲壽宴之後之所以閉關研習九陽神功,還上少林討要九陽神功,完全是為了救治張無忌

張三丰百歲壽辰之時,汝陽王門下的高手,玄冥二老之一的鶴筆翁渾水摸魚抓走了張無忌。

張無忌在窗外看到父親慘死,忍不住叫出了聲,可能在這一刻,鶴筆翁在他身上印了一掌玄冥神掌。

張三丰聽到張無忌呼聲之後立刻欺近鶴筆翁,一招將其制住。

不過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鶴筆翁功力何等深厚,張無忌武功根基尚淺,寒毒已經侵入他的五臟六腑。

要徹底化解玄冥神掌的毒,非至陽至剛的武功不行。

張三丰的內功並非完全的九陽神功,而是雜揉了他自己的理解創造出的功夫,並非至陽屬性,所以他對張無忌身體深層的寒毒也無能為力。

那有些人會有疑問,為什麼楊逍,韋一笑中了玄冥沒事?

金庸沒特別解釋,我來猜測一下。

張無忌內功差,抵擋不住鶴筆翁的掌力,寒毒已經入侵他的五臟六腑,所以不好治,像楊過和小龍女那麼高的修為,在冰魄銀針的毒侵入小龍女周身各大穴道之後都束手無策。

而楊逍和韋一笑接的玄冥神掌已經被張無忌消去了大部分掌力,他二人內功亦是相當深厚,寒毒不至於侵入他們的經脈和要穴。

既然張三丰的純陽無極功無法之本,他當然要閉關參詳覺遠大師當年留下的九陽神功,只可惜距離覺遠逝世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張三丰只能回想起三四成。

張無忌是張三丰愛徒張翠山的唯一血脈,張三丰不忍看著他死,不然他覺得對不起張翠山和殷素素,所以他拉下臉去少林寺,希望少林寺三空能慷慨借閱少林九陽。

三空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不僅不肯拿出九陽,還以言語相譏。

張三丰不願與少林僧人一般見識,黯然下山去了,他惆悵的是無法醫治徒孫,不是得不到九陽真經。

張三丰治不好玄冥神掌的寒毒並非武藝不濟,相反他的功夫冠絕當代

洪七公和黃藥師治不了黃蓉的鐵掌傷勢,你能說他們不如一燈嗎?

再好的感冒藥,也治不好胃病,心腦血管疾病,不對症啊。

所以說張三丰治不好玄冥神掌,也並不能說明他武功不行,只是屬性不對而已。

相反他的武功已經到了震古爍今的地步,恐怕小張實戰也非他敵手。

臭名昭著,令人聞之色變的玄冥二老,在老張手底下,不過是插標賣首者,鶴筆翁都沒搞明白怎麼回事呢就被張三丰拿住了要穴,動彈不得,老張不願意大開殺戒,不然後面哪還有他鶴筆翁的戲份。

金剛門精研般若掌的剛相,一掌只是將毫無防備的老張打傷,而老張回過神一招就把剛相腦袋拍碎了。

這等實戰能力小張望塵莫及,波斯三使都能令小張手忙腳亂,換成老張,三十招之內拿下三個邪門歪道不在話下。

老張難能可貴的一點是他的創造力,他憑藉殘本九陽就創出一套純陽無極功來,其威力並不遜於原本九陽。

太極拳和太極劍也是老張得意之作,這兩種武功重意不重行,與獨孤九劍有異曲同工之妙,沖虛道長打不贏令狐沖該是火候未到。

張三丰為人拿得起,放得下,這種性格決定了他不會對九陽採取死纏爛打的態度

當年覺遠大師帶著張三丰逃出少林。

覺遠死後,郭襄給了張三丰一對鐵羅漢,並讓他去找郭靖。

張三丰甚為感激,他不辭辛苦趕往襄陽城,途經武當山,一對夫婦的談話讓他恍然大悟。

人生在世要自己闖一闖,拼一下,沒必要非靠別人。

於是張三丰打消了找郭靖的念頭,也將對郭襄的愛慕之情放在心底,自顧自的武當山修煉武功。

他最終成了一代武學大宗師。

站在巨人肩上成功會更加容易一些,而張三丰卻選擇自主打拼,這種敢於放棄的魄力幾人能有?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丈夫,我不信他會天天想九陽想到食不甘味,我自己有創造力,哪還用去貪圖別人現成的東西?


西堤君


金庸說:忘記這茬了!

很多人都去研究這些書,書是人寫的,有時候不必追根究底,因為寫書的人可能壓根沒考慮到,太認真你就錯了。

這就好比高考閱讀理解,原作者去答題,結果一半的分都沒拿到,最後作者就說了,當時我還真沒想那麼多,只是順手給寫下了,這是一樣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