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一個朝代十幾件龍袍,淺談明朝皇帝們五花八門的龍袍時尚

一個朝代十幾件龍袍,淺談明朝皇帝們五花八門的龍袍時尚

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之中,中國古代皇帝的龍袍幾乎都是十分相似的款式,“黃袍”的流行始於隋唐時期,當時崇尚“以黃為貴”。據《唐六典》中記載:隋文帝著柘黃袍,巾帶聽朝。尤其是在唐朝,皇帝不願意自己和一般人同著黃袍,就頒佈了“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的命令。《野客叢書禁用黃》中記載:“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從此,黃色成為皇家唯一指定使用的顏色。事實上,皇帝的服飾並不僅僅只有明黃色這一種顏色,明黃色的龍袍被眾人所銘記是由於清朝帶來的固有印象所造就。龍袍在秦朝是黑色為主,秦始皇自以為得水德,水五行屬黑色,故此秦代的“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根據《史記》記載,這是源於漢文帝劉恆認為大漢王朝應“火德”,選黃袍為紅色。不管哪個朝代,龍袍的款式大致都是一種,但是明朝皇帝的服飾卻花樣百出,明朝皇帝的龍袍有十幾件款式,他們算是把龍袍穿出花樣的一個朝代,整個明朝時期大約出現了十幾件龍袍,明朝皇帝的龍袍甚至不拘泥於紅黃藍這三種顏色,在明朝皇帝天馬行空的創意下,開展了一朝別開生面的龍袍時尚時裝秀。

明朝皇帝的硃紅色時尚龍袍

一個朝代十幾件龍袍,淺談明朝皇帝們五花八門的龍袍時尚

根據《明史》記載:“禮部復言:“唐制,服色皆以散官為準。元制,散官職事各從其高者,服色因之。國初服色依散官,與唐制同。乃定服色準散官,不計見職,於是所賜袍帶亦並如之。三年,禮部言:“歷代異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飾黃,旗幟赤。今國家承元之後,取法周、漢、唐、宋,服色所尚,於赤為宜。”"從之。”根據《明史》之中的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瞭解到因為明朝皇帝的姓氏原因,所以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就不再以明黃色作為皇帝的專用服飾色彩,對於明朝的皇帝來說,硃紅色顯然更適宜他們。除了他們的姓氏帶來的影響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當時的朱元璋想要自己家族的皇帝有區別於之前朝代皇帝的一個重要特點,最顯而易見且最不費勁的就是改變皇帝的服飾特徵。

《明史》記載:皇帝冕服:洪武元年,學士陶安請制五冕。太祖曰:“此禮太繁。祭天地、宗廟,服袞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絳紗袍。餘不用。”明朝的皇帝在祭祀大典上都要穿硃紅色的龍袍,從這方面足以看出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對於硃紅色龍袍的重用。這些在特殊的禮儀場所穿戴的龍袍都是十分繁瑣而複雜的,這樣的衣服雖然製作過程非常繁瑣,但僅僅只會穿這一次而已,相比起這種衣服來說,皇帝的常服顯然更比較常見,明朝時期的皇帝常服也是五花八門的,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細節處理,這是根據不同皇帝的不同穿衣喜好來決定的。

一個朝代十幾件龍袍,淺談明朝皇帝們五花八門的龍袍時尚

根據《明朝皇帝服飾:明朝皇帝常服詳解》一文描述:“洪武元年定皇帝常服用烏紗折角向上巾,盤領窄袖袍(即圓領),束帶間用金、玉、琥珀、透犀。永樂三年.定:“冠:以烏紗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黃色,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金織盤龍- -;帶:用玉;靴:以皮為之”。皇太子、親王、世子、郡王的常服形制與皇帝相同,但袍用紅色。”明朝時期的硃紅色和之前朝代的明黃色一樣,成為了皇室的專用顏色,這種顏色只有朱姓皇室才能夠日常穿戴,雖然明朝時期的皇帝在常服的製作過程存在許多不同的小細節,但總體來說他們日常所穿的服飾的整體配置和款式相差並不大,仍然能夠從其中看出許多明朝特有的服飾特色。

嘉靖年間的“袞冕”奢侈風

一個朝代十幾件龍袍,淺談明朝皇帝們五花八門的龍袍時尚

相比於古代歷史上的其他朝代來說,明朝的皇帝顯然更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這可能和明朝皇帝特有的藝術審美有一定的關係吧,畢竟明朝的許多皇帝雖然沒有政治才能,卻有數不盡的藝術細胞。根據《百度百科——龍袍》記載:“冕服、袞服:冕服、袞服合稱為“袞冕”,是古代最尊貴的禮服之一。明代皇帝只用袞冕,廢除其餘五冕,為十二旒冕十二章服,用於祭祀天地、宗廟、社稷、先農、冊拜、正旦、冬至、聖節等場合。”袞冕這類的服裝是比較正式的皇帝御用禮服,這在比較正規的場合才會使用到,正常情況下這樣的服飾不會輕易上身。就連這樣正式的服裝在明朝也有多種的款式,要知道在一般情況下這樣正式的盛裝出席是按照祖傳的規制進行的,不會有人輕易的更改,顯然明朝的皇帝就不是一般人。

在明朝朱元璋時期設置的袞冕服飾相對比較簡樸,朱元璋當時的想法是不想把過多的錢財和精力放在這些表面的事物上,所以在他的建議之下,當時的袞冕服飾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比較簡約,不過到了嘉靖年間,當時的皇帝對此提出了疑問,便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更改。

根據《明史》記載:嘉靖八年,諭閣臣張璁:“袞冕有革帶,今何不用?”璁對曰:“按陳祥道《禮書》,古革帶、大帶,皆謂之鞶。……今惟不用革帶,以至前後佩服皆無所繫,遂附屬裳要之間,失古制矣。”明朝嘉靖年間對袞冕服飾的更改是有理有據的,當時的皇帝認為,祭祀這類隆重的事宜必須要表現出自己足夠的重視,同時也要在自己的服飾裝配上面,表現出明朝盛世的輝煌氣勢,簡言之就是要用各種華貴而繁瑣的服飾裝扮來充當門面。當時為了說服那些言官接受他的這個意見,他甚至搬出了一系列禮記等古籍的詳細描述作為支持自己論點的理論依據,所以在嘉靖年間,袞冕走的是奢侈時尚風範。

明朝皇帝常服:簡約風到奢侈風的變換

一個朝代十幾件龍袍,淺談明朝皇帝們五花八門的龍袍時尚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生活是整個明朝時代的皇帝裡最為艱苦的一個,正是因為艱苦的日子過得更為長久,所以在登上皇帝之後,朱元璋在對待自己方面才顯得更加簡樸。根據了以往的禮儀制度的規定,皇帝的任何衣服都是有專門定製的,甚至所有的衣服都只能穿一遍,一般來說皇帝的衣服是採用的布料也極其考究,而這樣價值連城的衣物,最終的下場卻是束之高閣。對於這種現象朱元璋比較排斥,所以後來朱元璋更改了自己城常服的規定,他開始大大的簡化了一些不必要的配飾和非常昂貴的布料選材製作步驟。根據《明史》記載:“洪武三年定,烏紗折角向上巾,盤領窄袖袍,束帶間用金、琥珀、透犀。……先是,洪武二十四年,帝微行至神樂觀,見有結網巾者。翼日,命取網巾,頒示十三布政使司,人無貴賤,皆裹網巾,於是天子亦常服網巾。又《會典》載皇太孫冠禮有云:“掌冠跪加網巾”,而皇帝、皇太子冠服,俱闕而不載。”

其實除去朱元璋這個相對簡約的皇帝之後,大多數的明朝皇帝對於自己的衣服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比如永樂年間的皇帝對於自己的常服是這樣要求的:

永樂三年更定,冠以烏紗冒之,折角向上,其後名翼善冠。袍黃,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帶用玉,靴以皮為之。明朝皇帝的一些服飾放在現代也是毫不過時的時尚單品,一些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看到的龍袍足以證明這一點,雖然古時候皇帝的衣服過於寬大,但是美觀程度卻是足夠的。當然當時的常服改造除了必要的配置之外,一些玉石以及金線等設置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對於他們來說,這不僅僅是因為美觀,它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有時候至高無上的地位更需要這些外在的物品來支撐才能夠達到效果。

一個朝代十幾件龍袍,淺談明朝皇帝們五花八門的龍袍時尚


根據《明史》記載:“嘉靖七年,更定燕弁服。初,帝以燕居冠服,尚沿習俗,諭張璁考古帝王燕居法服之制。璁乃採《禮書》“玄端深衣”之文,圖注以進。……因酌古制,更名曰“燕弁”,寓深宮獨處、以燕安為戒之意。”顯然在花錢這方面嘉靖年間的皇帝從來沒有輸過,可以說在嘉靖年間,他已經把所有能夠更改的皇帝服飾全部更改了一遍。當時對於這些皇帝專用服飾的更改都是在朝著奢侈華貴風格方向努力,在一些細節方面進行了很大的改動,一些加金線玉飾的操作都是最常規的手段,他甚至給許多服飾更改了姓名,同時他也在利用古時候對於禮儀制度的一些規定來應對那些準備對他進行討伐的言官們。

總結

一個朝代十幾件龍袍,淺談明朝皇帝們五花八門的龍袍時尚


明朝皇帝在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之中實屬藝術天才,作為唯一的一個擁有十幾件不同樣式的龍袍的皇族,明朝皇帝的藝術細胞從他們的各個興趣愛好當中已經展露無遺,無論是做木工還是唱戲劇,他們都是眾多皇帝中的佼佼者。雖然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明朝皇帝設計的衣服耗資巨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龍袍的設計都別具一格,甚至引領了當時的穿衣風尚。

參考文獻:《明朝皇帝服飾:明朝皇帝常服詳解》、《百度百科——龍袍》、《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