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漢武帝為什麼殺鉤弋夫人?

小波波愛車


褚少孫在史記外戚世家篇裡記載了。漢武帝閒暇時問周邊的人,大家都對鉤弋夫人之死有什麼看法。也就是市面上的流言蜚語是怎樣個情況?



左右的人回答漢武帝說,大家都在好奇這樣一個問題:既然立了她的兒子為繼承人,為什麼還要殺害她的母親?也就是為什麼漢武帝要賜死尚在壯年的鉤弋夫人?

漢武帝冷笑(配上漢武大帝裡陳寶國的面容和聲音)一聲,這不是那些愚蠢的人所能夠明白的。往後看一看內亂引起的原因就知道。那是因為母壯子弱。而母親驕橫跋扈,獨斷而肆無忌憚。沒有誰可以阻礙他,難道沒有聽說過呂后的故事嗎?



正是:

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

從這一段話裡,再結合漢初的國情,以及漢武帝的少年經歷不難理解,為什麼漢武帝要殺鉤弋夫人?

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所歷經的這幾代君王中出現過兩個厲害的女人。第一個是呂雉呂后,所對應的君主是劉盈。

第二個女人是竇太后,所對應的君主是漢景帝劉啟和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最深有體會的是竇太后。這位老太太厲害了,中間發生過最尷尬的事,竇太后讓劉啟立劉武為太子,等劉武死後,才傳給劉啟的兒子。這點明朝萬貴妃之夫朱見深很有體會,朱見深是太子,他爹朱祁鎮因土木之變被虜走,叔叔朱祁鈺登位,沒多久朱見深被廢……

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劉啟到底打算傳給誰?長子兼太子的劉榮是最有機會的。劉徹排名第十,有什麼機會當皇帝?

王娡和館陶公主劉嫖聯手合謀,加上劉榮母親慄姬的一波波神助攻,劉徹才以娶大他幾歲的陳阿嬌為代價,順利獲勝,最終登基。

不過權力始終在竇太后手中,凡事沒有她的點頭,漢武帝不敢吭聲。兩人一番鬥爭,直到竇太后死,漢武帝正式掌權。王娡想重現竇太后情景,但被漢武帝硬生生無情的打下去。竇家王家失勢,衛家崛起。



所以,我們不得不發現這個套路

首先,主少母壯,皇帝年幼,太后壯年,於是憑藉母子關係,分潤權力;

然後,太后當政,太后這支外戚獨大,皇帝權力受到威脅;

之後,皇帝長大了,必須從太后手裡奪權,皇帝和太后扳手腕。

最終,外戚失勢離場。

整個套路過程,漢武帝裡裡外外經歷了個遍,他見證了外戚的興衰,更是親自捧起衛家這個外戚,又滅掉除去。



巫蠱之亂,太子劉據自殺。漢武帝雖沒再立太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力不從心,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立誰?一個個兒子都不行,反倒是鉤弋夫人所生的小兒子劉弗陵不錯,年小聰慧,漢武帝常說類我,類我……

可惜了,年齡太小……到底立誰?漢武帝想了很久很久,最終立劉弗陵。然後殺鉤弋夫人。讓霍光輔政。

漢武帝殺鉤弋夫人原因就是四個字,即主少母壯。不得不殺,這是從現實考慮的。



這樣做,殘忍嗎?

褚少孫在史記中評價:

豈可謂非賢聖哉!昭然遠見,為後世計慮,固非淺聞愚儒之所及也。諡為‘武’,豈虛哉!

固然賜死鉤弋夫人殘忍,但這也是昭然遠見。說明了褚少孫的態度。

就這樣,外戚在西漢按照上述那個套路輪迴下去,最終王莽翻身,做了皇帝,西漢滅亡。


三叔小記


鉤弋夫人趙氏是漢昭帝劉弗陵的母親,是漢武帝晚年過河間時發現的女子。


漢武帝晚年的時候,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術,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受蘇文,江充,韓說等人誣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敗被殺,而後一直沒有立太子。

漢武帝看自己那麼多孩子,最喜歡年僅5歲的劉弗陵,認為他從小就聰明,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但是他有後顧之憂,鉤弋夫人很年輕,他的成長經歷告訴他後宮干政的厲害,漢武帝知道自己歲數大了,等不到劉弗陵長大了,看到主年小而母強壯,女主人一定會干政,就會獨斷驕橫,又因為年輕控制不住自己,就會淫蕩放肆,到時候就沒人能夠阻止她,她怕她成為第二個呂后,禍國殃民,所以鉤弋夫人必須死,就找了個理由把她賜死了!


痴心O絕對


雄才大略的漢武大帝首創“立子殺母制”!漢武帝晚年欲立幼子七歲小童劉弗陵為皇位接班人,七歲小孩正需要母愛的時候,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漢武帝卻宣旨要劉弗陵的母親——年僅二十二歲的鉤弋夫人自裁,讓人難以置信,漢武帝居然賜死獨上椒房六七年的鉤弋夫人,那麼漢武帝為什麼殺鉤弋夫人呢?

有書君認為這一看似殘忍的行為背後隱藏著漢武帝對大漢江山的隱憂,一代雄主漢武帝一生控制慾極強,他殺伐果斷,強悍霸氣,深謀遠慮,在安排身後之事時也與眾不同,貌似有點另類作派,實則在防患於未然,“立母殺子”背後的原因且聽有書君梳理分析:

任何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萬代永遠傳承,每個皇帝在自己行將就木之時都會為身後之事殫精竭慮。

一代英主漢武帝劉徹與生俱來便對權力有極強控制慾,在不得不對權力放手時,還不忘為子孫後代未雨綢繆。

漢武帝深知鉤弋夫人年輕,而幼子劉弗陵才7歲,因“子少母壯”,難免後宮垂帝,外戚專權,漢室江山必將大權旁落,而年輕貌美的寡後,必難守身如玉,有損漢武帝尊嚴,有失大漢顏面。

一、漢武帝親歷後宮干政,為免兒孫重走自己的老路,不得不殺母立子,以絕後患。

因太子劉據被巫蠱之禍而魂歸鳩泉,其他兒子又非自己屬意的皇位接班人,只有7歲的小兒子劉弗陵無論身形智力性情都有帝王風範,然而這麼一個稚子,如果一朝為帝,皇太后風華正茂,外戚勢力太盛,那麼漢朝天下的風險係數太大了。

漢武帝自己當初剛登帝位只有16歲,登基不久,就想大刀闊斧幹一番偉業,就曾被太皇太后竇太后的多方干預。

趙綰聯合王臧為討好漢武帝,提出了一個建議,朝廷裡頭的大事,由皇上決定就行了,不用事無鉅細向竇太后報備請示批准。竇太后一聽,這不是新皇帝削自己的權嗎?立馬叫人調查趙綰、王臧,最後立罪砍了腦袋;漢武帝想立田蚡為宰相,竇太后不批,硬塞了個竇嬰為相;漢武帝信奉儒學,竇太后偏愛黃老學說,她就拿儒學鬥士轅固生開刀……總之,時時掣肘,事事幹涉,讓漢武帝如履薄冰,不勝其煩。

深受後宮干政之苦的漢武帝自然不希望兒子繼位後也步自己的後塵,殺一寵妃,能免除下一代的苦難,只有犧牲鉤弋夫人了。

二、漢高祖前車之鑑,為了漢室兒孫不受外戚排擠殺戮,必須殺鉤弋夫人,防患於未然。

漢武帝對高祖皇帝的遺留問題也頗有研究,就因為“主少母壯”,呂后干政,幼主劉盈才會活活嚇死,高祖皇帝的八個兒子基本被呂后趕盡殺絕,要不是劉恆處處示弱,漢室江山將改姓呂了。這深刻的教訓就在眼前,不能不讓漢武帝惶恐不安。

更不希望兒子重蹈漢惠帝劉盈的覆轍,所以他想了一個萬全之策:殺母立子,只有死人才無法干預幼主的決策,才無法對朝堂之事指手畫腳。

更何況漢武帝已經選好了託孤大臣霍光等人,如果留下鉤弋夫人,那麼扶持幼皇的大臣與後宮外戚之間會形成兩股勢力。

內鬥就不可避免,如若互相開撕,天下將大亂,皇位不知會落入誰之手,大漢江山或將傾覆,或將大權旁落,漢武帝劉徹自然不想幼主將來是個傀儡,或成為改朝換代的犧牲品。

漢武帝權衡再三,殺母立子百利而無一害,所以為了大漢江山永固,為了兒孫權力不旁落,只得犧牲鉤弋夫人了。

三、漢武帝為避免鉤弋夫人“紅杏出牆”,淫亂宮幃,有損自身尊嚴,有失大漢皇室顏面,不得不殺之。

自古皇帝天威。只許朕負天下人,絕不能讓一人負朕。作為皇帝的女人只能逆來順受,決不可越雷池半步,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漢武帝身為一代雄主,自然對自己的嬪妃要求守身如玉。他可以後宮佳麗三千,佳麗卻只能有漢武帝一人。

鉤戈夫人十五歲開始侍奉63歲的漢武帝,漢武帝自知時日不多時,鉤弋夫人才22歲,年輕漂亮,氣質高雅,絕對的白富美,留下這樣一枝嬌豔欲滴的紅杏,恐難忍受宮中孤獨寂寞冷,一旦“紅杏出牆”,淫亂宮幃,像秦始皇的母后趙姬那樣,再生出幾個皇弟來,讓自己死後頭髮綠得像草原,那自己的一世英名豈不悔了。

所以,必須讓鉤弋夫人先自己離開這個世界,既然在世享盡恩寵,那麼到天堂還帶上她,侍奉左右,生同居,死同穴,在天堂也成一對神仙眷侶,這樣方顯漢武帝的威嚴,才不至留下後患,讓後世之人恥笑。

劉弗陵稱帝后,鉤弋夫人便是太后,一旦淫亂宮幃,則有損大漢尊嚴,更讓漢室蒙羞,顏面盡失,故而,紅顏禍水,只有要了鉤弋夫人的生命,才能讓漢武帝徹底放心。

漢武帝“殺母立子”,讓鉤弋夫人先自己一步奔赴黃泉,大漢江山社稷終於不會大權旁落,終於不會顏面盡失,漢武帝卸下心中沉重的負擔,終於可以瞑目了。

漢武帝劉徹用不盡人情,甚至殘忍狠毒的方式殺母立子為後世子孫鋪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以絕後患,雖然讓後世之人詬病,但對子孫後代和大漢江山他可是費盡心思,殫精竭慮,直至生命最後一刻都不忘江山社稷,真不愧為一代雄主,愛江山勝過愛美人!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漢武帝雖一生雄才大略,但也沒有免俗,尤好美女、仙道。

曾經一段時間,武帝感覺神仙離自己很近,為求一面之緣,在海邊苦等了一年多,雲霧縹緲的海島被望穿,結果一無所獲。後來武帝又開始巡遊,共行程一萬八千里,雖沒有邂逅神仙,卻與鉤弋夫人不期而遇。

鉤弋夫人,河北河間人,名趙氏。據說從小有一“怪病”,出生時雙拳緊握,從沒有展開過,無人知曉手中何物。武帝巡遊至趙地,只見前方紫雲縈繞,嫋嫋婷婷。經術士占卜,說此地將會出現一名絕色美女,武帝很好奇,幾經輾轉便找到了趙氏。

既然皇帝親自前來,趙氏的拳頭再不鬆開就不夠意思了。原來她的手中握的是一對玉鉤,溫潤如脂,正好與本人的美貌氣質是絕配,隨後武帝將趙氏帶回宮中,並賜鉤弋夫人。

一年後,鉤弋夫人生子,取名劉弗陵,也就是後來的漢昭帝。武帝為其修建鉤弋宮,後改為“堯母門”,原因是懷胎十四個月。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爆發了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被逼殺。四年後,武帝身體日漸衰弱,感覺來日無多,不得不考慮太子人選。


武帝一共有六個兒子,長子劉據死於巫蠱、次子劉閎、五子劉髆因病去世,三子劉旦、四子劉婿看不上,所於決定傳位幼子劉弗陵,並賜死其生母鉤弋夫人。

那麼,武帝為什麼要在駕崩之前賜死年輕貌美的鉤弋夫人呢?

其實武帝已經說明了原因:子幼母壯、大權旁落、淫亂宮幃。歷史上已經出現過兩個例子,一個是秦始皇母親趙姬與嫪毐的淫亂事件,另一個就是呂后亂政事件。所以,前車可鑑,武帝絕不允許歷史重演。


另外賜死鉤弋夫是政治需要,為江山社稷著想,雖然心狠,但不失明智。如果讓鉤弋夫人殉葬,完全就成了自私毒辣,可見武帝駕崩前並不糊塗。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有人對明朝的評價: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見終漢兩朝,外戚問題一直是引發帝國動盪最不穩定的因素。


漢初呂后專政,開啟中國歷史上外戚干政的先河,竇太后寵溺少子劉武,欲嗣梁王,一代天驕漢武帝差點淪為藩王,就連漢武帝即位後也是在竇太后逝世後才真正成為漢朝的話事人,對匈奴的反擊也是在竇太后逝世後,而漢武帝的生母王太后也常常干涉武帝的政治舉措,這一系列的後宮干政在漢武帝的心中留下深深的陰影,江充劉屈氂和李廣利陰謀策劃的巫蠱之禍讓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劉據自殺身亡,最有可能成為太子的昌邑王劉髆也因李廣利投降匈奴而被徹底淘汰並比漢武帝先去世一年,而鉤弋夫人所生劉弗陵聰明伶俐深得武帝喜愛,漢武帝臨終前託付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四人輔佐少帝劉弗陵,當時劉弗陵只有8歲,武帝深知子幼母壯,必然引發外戚專權,後宮干政,這必然會成為帝國動盪或滅亡的根源,所以臨終前賜死鉤弋夫人,為的就是給劉弗陵掃清執政後的障礙。


西漢亡於外戚王莽,東漢實亡於外戚何進引董卓入京,武帝最擔心的外戚專權還是埋葬了大漢王朝!


芳華煙雲


鉤弋夫人的死,一方面是因為漢武帝的多疑,另一方也是因為她心機太深而被漢武帝所忌憚。

《史記》中沒有關於鉤弋夫人的記載,但是褚少孫續補的《史記》說,漢昭帝劉弗陵被立為太子時僅五歲,在他被立為太子後沒幾天,他的母親鉤弋夫人就因為小事被漢武帝送進宮中的監獄掖庭,不久鉤弋夫人就去世了。漢武帝對身邊的人說,國家之所以混亂往往因為子少母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呂雉。由此看來鉤弋夫人似乎是漢武帝下令處死的。但是鉤弋夫人之死《漢書》記載得非常含糊,只說她犯了過錯被漢武帝譴責,她因此憂懼而死。關於鉤弋夫人的死因,褚少孫的記載很有可能是真的,班固《漢書》為了美化漢武帝故意含糊其辭。下面我們簡單地分析一下:

漢武帝即位之初未能親政,國家大事由他的奶奶竇太皇太后掌控。為此漢武帝深感壓抑,他曾幾次試圖奪權未果,直至竇太皇太后去世他才覺得自己得到了自由。因為這個經歷,他擔心自己死後出現女主幹政是合乎情理的。

既然擔心女主擅權,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立這個最小的兒子為儲君呢?因為在武帝晚年發生了巫蠱之禍,作為儲君精心培育多年的長子劉據,被人誣陷用巫術詛咒漢武帝,漢劉據情急之下發兵謀反,兵敗後自殺。此時除了五歲的劉弗陵外,漢武帝在世的兒子就只有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了。劉胥力能扛鼎,可徒手與熊虎搏鬥,但行為舉止隨便輕浮,不適立為儲君。劉旦太急著接班,漢武帝還沒決定立誰為太子,他就上書請求入京城,這下子犯了老皇帝的忌諱,漢武帝因此對他厭惡起來。劉弗陵從小聰明伶俐,漢武帝覺得他在所有兒子中最像自己。經過幾番考慮後他下決心立幼子為儲君。

漢武帝是個控制慾極強、疑心病很重的人。巫蠱之禍發生時漢武帝已經七十高齡了,太子劉據已經四十歲了。老皇帝擔心兒子等不及了搶班奪權。在劉據被誣告之前,劉據的兩個姐姐、宰相公孫賀(劉據的姨父)都被人告發用巫術詛咒皇帝,漢武帝毫不留情地殺了公孫賀和兩位公主。劉據在這種情況下內心十分不安,一有人誣告就嚇得起兵謀反了;漢武帝追捕太子想聽聽太子的解釋,但劉據認為父親敏感多疑、冷酷無情,大概是派人追殺自己的,二話不說直接自殺了。

漢武帝生性多疑,即使身邊再親信的人他都不能完全信任。鉤弋夫人又恰恰是個心機很深的女人。史書記載,鉤弋夫人從小雙手緊握不能張開。漢武帝外出巡遊走到河間時,有方士說這個地方有神奇的女子。漢武帝聽說了鉤弋夫人的事情覺得很神奇,親自召見了她,當漢武帝用手一摸,鉤弋夫人的雙手就突然能伸開了,伸開一看裡面握著個玉鉤。看到這麼神奇的事情,漢武帝很高興,再加上少女長得很美麗,就當即加封她為拳夫人。回宮後將她居住的宮殿命名為鉤弋宮,大家都稱之為鉤弋夫人。鉤弋夫人的神奇還不止這一點。她懷孕十四個月才生下了劉弗陵。傳說堯的母親懷孕十四個月才生了堯,漢武帝認為這個孩子也會像堯一樣不凡,就將鉤弋夫人的住處命名為堯母門。

我們一看就明白,上面的這兩件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鉤弋夫人的病是她為了接近漢武帝勾結方士編造出來的。懷孕十四個月也是她為了抬高自己孩子的身份編造出來的謊言。鉤弋夫人的父親曾經因犯法遭受宮刑,後來在漢宮中做了宦官。她父親身為宦官,對漢武帝的性格應該是比較瞭解的。漢武帝一向迷信鬼神之事,在宮中供奉了很多方士,有些方士還被他加封了將軍、甚至娶了公主。鉤弋夫人大概是從他父親處瞭解到了漢武帝的這個弱點,就編造了這些神奇的事情來謀取漢武帝的寵愛。

但是漢武帝也是個聰明人。他曾經看破方士李少翁、欒大的欺騙伎倆,不會看不懂鉤弋夫人的小手段。但鉤弋夫人設計的小把戲,無論是治病還是懷孕十四個月,都能證明漢武帝是個神奇不凡的帝王,這個馬屁拍得好。漢武帝是個好色之人,鉤弋夫人美貌聰明,漢武帝也就順水推舟、揣著聰明當迷糊,對鉤弋夫人寵愛異常。但老皇帝並不糊塗,他對心機深沉的鉤弋夫人始終是有著戒心的,就在自己死前殺死了鉤弋夫人。


饕餮的盛宴


對於漢武帝劉徹處死鉤戈夫人這件事,要從幾個方面來考慮,不僅僅是政治上的“子幼母壯、君權旁落”的問題,還有漢武帝本人感情上的寄託和歸宿。

子幼母壯,君權旁落

鉤戈夫人年輕貌美深得漢武帝的寵愛,其子劉弗陵聰慧敏捷也深得漢武帝的疼愛。在巫蠱之禍發生之後,戾太子劉據已死,國家不可沒有儲君,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選擇了劉弗陵做為大漢王朝的接班人,併為劉弗陵安排了幾位值得信任的託孤重臣,其中讓漢武帝最為倚重的就是霍光。


但是漢武帝也有深深的憂慮,自己去世之後,鉤戈夫人年輕就貴為太后。劉弗陵儘管是皇帝,但是年紀太小不能理政,這種局面和西漢初年劉邦去世後,呂后主政的局面如出一轍。今朝的李夫人之兄李廣利也是明證,做為漢武帝信任的外戚,竟然投降了匈奴,讓漢武帝對於外戚亂政一直心有餘悸。

可能有人會說鉤戈夫人沒有強大的外戚勢力,但是那樣鉤戈夫人就會勾結權臣,危害一點都不亞於外戚勢力,對於大漢江山同樣會構成巨大的威脅。

陰陽兩世,感情寄託

在感情問題上,很多時候人都是自私的。漢武帝垂暮之年寵幸鉤戈夫人,在自己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對於其眷戀之情更是無以復加。選擇了劉弗陵繼承大統,選擇了霍光等五人輔政,朝堂的大事安排妥當之後,對於自己的事情漢武帝也有所考慮和安排。

處死鉤戈夫人,讓自己在九泉之下也有了伴侶,讓自己孤寂的心不在寂寞,讓鉤戈夫人永遠留在自己身邊,不論生死永不分離,也許這就是漢武帝到了生命最後一刻的想法吧。讓美好的東西陪我一起消失於這個世界,讓潛在的威脅化於無形之中。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漢武帝立小兒子劉弗陵為皇位繼承人,為什麼一定要殺他的母親鉤弋夫人?

西漢史學家褚少孫在《史記》補記中講過,當時就有人問漢武帝,為什麼要這樣做?漢武帝回答說:“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也就是說,子少母壯,是國家禍亂的根本,就像當年呂后執政一樣。

(鉤弋夫人劇照)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會發現,漢武帝的回答是站不住腳的。

別的不說,就從漢武帝所舉的例子來看。劉盈在朝廷中不能主政,是因為他年紀小嗎?不是的,而是他性格比較弱。當年劉邦想換太子,就是因為劉盈太弱,害怕他鎮不住朝廷中的那幫老臣,所以才想立一個性格更強的劉如意。

再說了,呂后主政以後,禍亂朝廷了嗎?並沒有,她只不過是打擊並殺害了劉邦的那些兒子們。這一點,其實漢武帝反而是不用擔心的。因此他自己就把自己的兒子們打擊得差不多了。他的那些兒子們,已經不大可能對皇位構成威脅。他反而應該擔心的,是朝中的那些老臣們。

當年劉邦想換太子,但是最終他並沒有換。他為什麼不換?因為他覺得,只有呂后才能鎮住那幫老臣們。要是換成戚夫人,就沒這個本事了。

總之,漢武帝所舉的那個例子,是完全不能證明他的觀點的。

在這裡,其實我們就得懷疑這段史料的真實性了。

(漢武帝劇照)

因為在《漢書》裡,並沒有這樣的記載。《漢書》裡講的是漢武帝在甘泉宮休養的時候,當時鉤弋夫人在旁邊,因為犯了錯誤,漢武帝申斥她,結果鉤弋夫人抑鬱而死。害怕“子少母壯”並逼死鉤弋夫人的信息,記載在褚少孫補記的《史記》裡。褚少孫是西漢人,班固是東漢人。班固肯定是知道褚少孫補記《史記》內容的,他沒有收錄,肯定是做過一番調查和分析的。因此,褚少孫的補記,很可能並不真實。

當然了,就算不是漢武帝逼迫鉤弋夫人自殺,鉤弋夫人也是因為漢武帝而死的。《漢書》上記載,漢武帝申斥鉤弋夫人,鉤弋夫人就抑鬱而死了。

說起來,這其實比逼死她還嚴重,因為抑鬱而死,差不多也就相當於嚇死的。一個活生生的人,如果不用外力,讓她很快就死,其實不容易。而漢武帝把鉤弋夫人嚇死,那必然是說了極為嚴重的話。

那麼,當時漢武帝說了什麼話,鉤弋夫人竟然就嚇死了呢?

當然了,由於毫無歷史記載,我們不可能知道漢武帝當時對鉤弋夫人說了什麼話。不過,我們可以想到,鉤弋夫人其實有兩件事是非常擔心漢武帝知道真相的。也就是說,實際上鉤弋夫人為了能讓兒子劉弗陵繼承皇位,設了兩個騙局。哪兩個騙局呢?

(劉弗陵劇照)

第一個騙局:鉤弋。

漢武帝在河間巡幸的時候,身邊的“望氣者”說,當地有奇女。漢武帝派人尋找。就這樣,鉤弋夫人被推到了漢武帝面前。這個女子長得很漂亮,但是,生下來手就不能張開。奇怪的是,她一見到漢武帝,手就自動張開了。而且她的手中,還捏了一塊玉鉤。於是漢武帝就把她帶進宮中。

很顯然,這是一個騙局。多半是鉤弋夫人與漢武帝身邊的那個“望氣者”合謀,有意把鉤弋夫人引薦給漢武帝的。畢竟鉤弋夫人的父親曾作為一個宦官(他是犯法被搞成宦官的),在宮中呆過很長一段時間,有太多的機會與“望氣者”聯繫

第二個騙局:堯母門。

鉤弋夫人說她懷劉弗陵,懷了14個月。而這和上古時期,堯帝母親懷他的時間剛好一致。

我們現在都知道,一個胎兒是絕對不可能在母親腹中呆14個月的,這不符合科學。而鉤弋夫人言之鑿鑿說劉弗陵在自己腹中呆了14個月,顯然,這就是一個騙局。

鉤弋夫人及其家人搞這兩個騙局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讓劉弗陵能夠繼承漢武帝的皇帝。畢竟漢武帝的兒子們,為了皇位爭奪的是非常殘酷的。而作為老么的劉弗陵,完全不佔優勢。除了別出心裁地搞出這樣的騙局,可以說,劉弗陵根本就沒有機會。

這兩個騙局,漢武帝當初信不信呢?可能信,也可能不信。

但是,當漢武帝準備傳位劉弗陵的時候,這兩個騙局或許就再次湧上他的心頭,讓他懷疑不已。很可能,他在甘泉宮養病的時候,看到鉤弋夫人有過什麼欺騙他的事,就把這話提出來。而這話恰好又是鉤弋夫人最擔心被揭穿的地方。因此,心裡無比害怕,最終就被嚇死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武帝劉徹首先考慮的是國家利益鉤弋夫人這麼年輕容易受大臣的控制被居心叵測之人加以利用朝政就會腐敗不堪百姓民不聊生。若是像呂后一樣野心膨脹重用外戚則會導致劉姓江山改朝換代這是作為帝王萬萬不能接受的。還有最重要的一條鉤弋夫人年輕貌美若是像秦始皇母親趙姬一樣淫亂後宮給自己戴綠帽子漢武帝九泉之下也不會安心的。

漢帝國的利益高於一切

1.漢武帝身為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是非常冷酷無情的在權力面前絲毫不講感情,執政的五十五年之中光丞相就換了十多位。到了晚年重用江充迷信巫蠱,太子受到誣陷無奈之下只得起兵反抗,漢武帝聽信身邊的宦官之言以為太子謀反派兵鎮壓導致皇后衛子夫上吊自殺,太子逃亡在外也被地方官員殺害。事後幡然醒悟卻也於事無補了,可見漢武帝多麼絕情,對於鉤弋夫人主要是害怕她年少無知應付不了為官多年的文官集團,他們掌握了國家權力貪慾放縱貪汙腐敗搜刮百姓錢財,壓迫百姓就會造成陳勝吳廣起義推翻劉氏江山。


防止鉤弋夫人重用外戚

2.鉤弋夫人一個人左右朝政皇帝年幼排除異己文官集團又不敢勸諫,萬一像呂后一樣任人唯親重用家族人員那將會貽害無窮。漢初呂后大肆殺害反對自己統治的元老重臣,監視劉姓諸侯王的舉動,重用呂家之人掌控軍隊權利改變劉邦的白馬盟約分封呂家子弟為諸侯王。呂后死後一直不露聲色的周勃,陳平這些重臣剷除掉掌權的呂產,立皇帝的人選在劉姓諸侯王中選代王劉恆後來的漢文帝這才權力交接到漢武帝手中。若是鉤弋夫人再效仿呂后那後果不堪設想,說不定江山既要改姓,因為此時漢武帝已經將可能威脅到中央集團的諸侯王削弱的實力非常小。


害怕鉤弋夫人紅杏出牆

3.娶鉤弋夫人的時候她才十多歲,漢武帝去世的時候也沒超過二十歲,她兒子被封為太子母憑子貴留下這麼一個美貌如花的皇后肯定是不放心的。鉤弋夫人貴為太后皇帝年幼大臣節制不了她的權利,一個人獨守空房怎麼會甘心孤獨寂寞呢?前有秦始皇母親趙姬與丞相呂不韋,嫪毐的歷史事件,要是有男寵得到鉤弋夫人的重賞讓他既富且貴參與朝政,太子能不能像秦始皇那樣能力出眾扳倒那些囂張跋扈的權臣還是兩說呢?漢武帝必須為太子鋪平整治道路讓他接受一個穩定的國家,他的父親漢景帝就是剷除掉廢太子劉榮以及支持他的周亞夫和丞相竇嬰才將帝國平穩的過度給他的。



如此解釋下來,漢武帝臨終前賜死鉤弋夫人就能說得通了,為了保證國家穩定統一,防止外戚專權,害怕鉤弋夫人榮升太后紅杏出牆給自己戴綠帽子禍亂朝政,必須給太子留下一個可靠的政治班底保證帝國的高效運轉將來親政之後能夠治理好龐大的帝國。漢武帝一片苦心經營他可不希望漢帝國像秦朝一樣短暫的滅亡。


知史說史鑑史


漢武帝之所以要賜死深受寵愛的鉤弋夫人,是為了防止她在幼子劉弗陵即位後干政,做“呂后第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鉤弋夫人。


此人是漢武帝最後的寵妃,不僅容貌絕美、性格乖巧,而且還為皇帝生下一位聰明早慧的皇子,由此鞏固地位、專寵後宮。然而這位寵妃的結局卻極度悽慘,最終因為遭受猜忌,竟被武帝下令賜死。這位悲情的皇妃,便是漢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本姓趙,生於河間國,其父因犯法被處以宮刑,曾擔任中黃門,最終死在長安並葬在那裡。據說趙氏出生後,雙拳緊握不能伸展,似乎攥著什麼東西,但卻沒有人能夠打開。直到漢武帝某次路過河間國,在聽聞此事後將趙氏召來,將其雙手輕輕一掰,才將她的拳頭打開,發現裡面原來握著小玉鉤。



趙氏此時年紀在十四五歲左右,不僅經歷傳奇,而且容貌嬌美,不禁引得武帝愛憐。這次召見之後,武帝便將她納為嬪妃,並號稱“拳夫人”,對她甚是寵幸。由於此時漢武帝已經年過六十,皇后衛子夫及其他寵妃李夫人、王夫人等人,或已經年老色衰,或已經去世,趙氏自然成為皇帝最後的寵妃。


孝武鉤弋趙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間。武帝巡狩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見《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趙氏入宮沒多久,便晉升為婕妤,居住在甘泉宮中侍奉武帝,因宮殿名為“鉤弋”,所以她又被稱為“鉤弋夫人”。此時,漢武帝因年紀老邁,基本上不再翻妃嬪們的“牌子”,由此趙婕妤專寵後宮。太始三年(前94年),趙婕妤誕下一位皇子,年已63歲的皇帝聞訊後異常興奮,併為幼子取名為劉弗陵。



此時漢武帝已經垂垂老矣,隨著身體狀況的變差,猜忌心卻日漸加重起來。此時,太子劉據由於在位日久,且生性寬仁,深得朝廷內外的擁戴,無形中也給漢武帝帶來壓力。就在這微妙的時刻,先前跟太子結怨的水衡都尉江充便向皇帝誣陷太子,說他在宮中行巫蠱詛咒皇帝。


武帝此時正飽受病痛折磨,於昏昏然之際,竟然授權江充搜查後宮,查處一切可疑的地點和人員。江充在搜查太子宮時,暗中授意手下人栽贓陷害,並用挖出來的桐木人偶威脅太子,劉據百口莫辯,便矯詔發兵誅殺江充。漢武帝聞訊後大怒,派丞相劉屈氂發兵討伐太子,“巫蠱之禍”由此爆發,並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最終,太子兵敗逃竄,最終在湖縣自殺身亡,其妻史良娣、長子劉進等人同時遇難,衛皇后隨即也自殺身亡,而受此事件牽連被殺的皇室、公卿難以計數。而隨著太子劉據死於非命,該由誰來繼承帝位,成為擺在武帝眼前非常緊迫的任務。


此時,有資格繼承帝位的皇子有四人,分別是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和幼子劉弗陵。不過,劉旦野心過於明顯,劉胥做事沒有法度,劉髆跟罪臣李廣利、劉屈氂“交集”太多,最終都被武帝否決。如此一來,最終只剩下小娃娃劉弗陵。



然而考慮到劉弗陵年齡太小,即位後勢必要依靠母家勢力,那麼當年呂后干政的現象恐將再次出現。想到此,漢武帝非常苦惱,在思索良久後,最終做出一個看似殘忍的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但在此之前將趙婕妤賜死,至於輔佐幼主的事宜,則交由貌似忠順的大將霍光。


關於趙婕妤被賜死的時間,史書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大約是在後元元年至後元二年(前88年-前87年)之間。當時,漢武帝在向霍光表達託孤之意後,便將趙婕妤召來,故意斥責她行為不端,並命人將她關進監獄。儘管趙婕妤連連叩頭請罪,但最終還是被賜死。



上居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負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見《史記·卷四十九》。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駕崩,太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劉弗陵即位後,追封母親趙婕妤為皇太后,併為她大起陵墓,以皇后之禮改葬。趙婕妤若泉下有知,自當含笑瞑目了。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