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玉米植株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

高枕隱士


玉米植株是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結論見本文最後一句話。

中國過去三四十年的玉米育種過程,可以說是一個從高杆到矮稈的過程。30年以前玉米的代表品種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中單2號”和遼寧丹東農科所的“丹玉13號”,植株都是3米左右。後來是山東的李登海的“掖單”系列,將株高降下來二三十釐米。再後來是河南的“鄭單958”,大約二米二三。

矮稈玉米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種植較高的密度。30年以前,玉米種植密度每畝3000左右,現在是每畝4000株,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也有一些品種可以種到5000株,提高了60%。



矮稈玉米的另一個好處是抗倒伏。如果是都種植相同的密度,現在的品種明顯抗倒伏。但現在品種在4000株/畝和當年品種在3000密度下相比,倒伏程度差不多。現在的代表品種先玉335、鄭單958,都還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倒伏問題。但因為密度增加了,產量也增加了,這是無可爭議的。

矮稈玉米也有一個問題,畢竟玉米的產量來源於玉米的葉片的光合作用。所以要有一定量的葉面積,稱為“葉面積指數”。葉片需要空間,需要有植株支撐。植株太矮,不利於葉片在空間上的合理分佈,不利於形成很高的產量。我曾經看過內蒙一家育種單位,育成了“超矮稈品種”,大約一米六七,(約等於普通人的身高),而正常品種二米二三,(同姚明的身高)。最後這幾個品種也沒有成功:耐密的問題解決了,倒伏的問題解決了,就是不高產。另外一個例子,北京農林科學院的“京科968”,比鄭單958高20釐米,產量也比鄭單958高。

結論:玉米植株矮稈好,但不是越矮越好。


種田博士後


玉米植株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也是很多三農朋友比較關注的問題。有人說玉米要想長得好,玉米苗株一定要粗壯高大,只有大玉米杆子才能掛上大玉米棒子;也有人說玉米要想長得好秸稈不能太高大,可以採用增加苗數的方法來增加玉米的產量。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從玉米抗倒伏能力來看,玉米苗株越矮越好。

農民朋友都希望玉米棒子能夠長得籽粒飽滿而且果穗又粗又長,果穗粗長籽粒飽滿的玉米棒子也必然應對著粗壯的秸稈,從當前玉米秸稈的高度來看,幾乎沒有低於兩米高度的玉米秸稈存在。雖然很多玉米種子都標明秸稈高度在多少範圍之內,實際種植時玉米秸稈高度基本上都要超出些,果穗質量好玉米秸稈又高,會導致玉米苗株的重心上升。

玉米重心升高雖然不是玉米倒伏的全部原因,但高重心玉米倒伏几率大。但如果遇到同樣級別的自然災害,那些秸稈細弱重心高的玉米最先出現倒伏,即便秸稈細弱但如果玉米秸稈高度低玉米果穗位置偏下,也就是玉米重心偏低,玉米也不容易倒伏。同樣道理即便秸稈高但果穗位置偏下,導致玉米苗株整體重心偏低,也不容易出現倒伏。

玉米苗株越低在同樣水肥條件下就容易秸稈粗壯,如果果穗位置在偏低就會形成很好的抗倒伏能力,即便遇上風溜子出現倒伏也不一定多嚴重。但玉米苗株高度和品種有很大關係,和田間管理也有一定關係。有些玉米種植戶會給玉米蹲苗,在玉米苗期故意保持一定乾旱,也有種植戶給玉米噴施縮節胺或者矮壯素,都是在調控玉米植株高度。

敲個黑板:個人感覺玉米苗株高度越矮越好,但從實際種植經驗來看,種子市場上沒有高度太低的玉米品種,即便噴施了縮節胺等生長調節劑,玉米最終高度也相差不多。但蹲苗有利於提高玉米苗情,調控玉米植株高度。如果使用藥劑噴施的方式調控玉米苗株高度,必須注意縮節胺等藥劑的用量,防止出現藥劑超標一縮不長的問題發生。總之,玉米苗株越矮越好,抗倒伏。


海棠小醉


玉米植株矮,但只要健壯,是自然生長而成的,而不是因為缺肥少水,或者病蟲侵害而造成,這樣的玉米苗,是老農夢寐以求的。它可能是玉米的基因如此,也可能是底肥控制得好,營養沒過剩,剛好夠玉米正常生長。

玉米根鬚粗壯發達,吸收能力強,只要你不是特別虧欠它,隨便淋點農家糞,它都會一個勁往上長。種玉米就象養孩子,只要你給他吃飽喝足,不愁他不長。
經常種玉米的老農,種玉米時,底肥都儘量少下氮肥。就怕玉米瘋長起來,無法控制。玉米長太高,有許多弊端,還沒長玉米棒,就已遮天蔽日,既影響光照,又密不透風。你若是在行間治蟲或者鋤草,都很難走快。

大風一來,首當其衝,不是倒伏在地,就是從中折斷。收穫的時候,若是人工掰摘,,倒還好,如果是機械收播,那倒伏的和折斷的,會全部遺留在田裡。玉米又不象麥子和稻子,赤裸裸一眼就能看見,你還要去田裡逐行翻撿,好麻煩的。不撿了吧,眼看到手的糧食又不捨。
玉米控旺很重要,都是噴施藥液控旺,我們這兒是噴施‘縮節胺’,各地都有不同的控旺藥物。

噴施控旺藥液時,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圖省事,,用藥過量,一下就把玉米苗打定住了,玉米苗不朝上長,就橫長,它吸收的營養要消耗,根部就到處發芽,長出多根玉米兒,玉米苗很難恢復正常生長。

正確的施藥方法,應該是少量多次。首先少放點藥,再看它的長勢,依然長得快,再噴一道藥。所謂的控旺,並不是讓玉米苗定住不長,而是要它放緩生長的速度。

玉米看似種植簡單,管理粗放的作物,可真要把它種好,也還是不容易的。

這是村婦瓊姑,多年的種植經驗,希望能幫到你。


村婦瓊姑


農村老人在子女搞對象時,常說的一句話:高矮、胖瘦、醜俊莫其害,只要能過日子就行。所以玉米植株高矮沒關係,只要有產量就行。

現在種植的玉米品種,大多植株高在2.65-2.80米之間。這是玉米最佳高度。也是制種專家經過多年研究實踐,得出適合玉米生長的理想高度。

一、玉米植株過高,超過3.2-3.3米以上,玉米植株想必照正常玉米植株細,且接棒部位也要相對提高。這使本來支撐正常玉米植株的根部壓力過大,抗倒伏能力下降。就好像拳擊運動員 ,各越高的,底盤越不穩。很容易被打倒。再一個,玉米植株過高,產量也會下降。因為玉米根系所吸收的水分養分,大部分都供給瘋長的玉米植株了,那你想玉米棒能大嗎?

二、玉米植株過矮的話,玉米通風效果想必會差。也影響玉米產量。因為玉米植株過矮,正常水分養分的供應下,玉米植株會比正常的玉米植株粗,葉子長的又長又寬。會嚴重影響玉米通風。由於玉米不通風,光照不足。玉米產量就會下降。

總之,世界萬物都有它一定的生長規律。如果改變這種規律,那出現怎樣的後果,很難想象。還是順其自然為好。


耕耘路上


說實話,不能太高,因為高了,“倒伏率”和“倒折率”就會大幅度提升,由此造成的減產是慘重的,特別是某些〔高杆紅軸品種〕的莖稈折斷問題,更是直接造成絕收。

同等條件下,矮稈品種的〔抗倒伏〕和〔抗倒折〕能力,是優越的。比如,你經常聽說〔高杆紅軸玉米品種〕的倒伏或倒折,應該很少聽到〔矮稈國產白軸玉米品種〕倒伏或倒折的問題吧。

這是一個〔大概率〕和〔小概率〕的問題。

中國農大著名育種家宋印明教授說——關於莖稈矮生物產量低,迄今為止,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矮稈品種由於生物產量的較低而使得產量水平不及高稈品種。

另外,品種的產量高低和“天氣”和“種植者的素質”有關,因為,真正好品種關鍵的關鍵在於綜合抗性。



北方農村網科技總顧問


玉米植株是越矮越好,還是越高越好,這個問題是要辯證的論,植株高矮是有品種加氣候所決定的,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玉米植株高矮是品種決定的,一般的情況下焦質糧就要矮一些,粉質糧就要高一些,但是就這兩種質地品種,不論那種品種在雨水充足的情況下,都會比正常情況下要長得高!

其次,至於說喜歡植株高矮,是根據需要來選擇種植植株高矮的品種,如果有是選擇做飼料,一般情況下都要選擇種粉焦質糧品種,如果選擇玉米深加工就要選擇焦質糧品種!

三,在農村有的人喜歡水分大,高產品種,那麼一般都是選擇大高杆,水分大高產的粉質糧的品種,這樣的品種,收割以後馬上出售,不在手裡存糧等價錢!這樣的農戶就喜歡植株高的!

四,有的農戶手裡不缺錢,玉米收割以後,不著急出售,等著看看價錢,那就必須種植矮杆的焦質糧品種,這種品種籽粒高,水分小,容易保管,但是它的單產是沒有粉質糧高的!

五,植株高的粉質糧品種一般都不抗倒扶,且生長期比較長,攤青!易早種晚收;植株矮點的焦質糧品種,相對比較抗倒扶,生長期較短,適宜晚種早收!

總之,種植玉米植株高矮,是由個人的需要,以及個人的習慣決定的,沒有單純的喜歡高與矮!

以上純屬個人經歷,如有不同觀點請來評論區評論!


風的浪漫gga1


現在我國玉米品種種類繁多,農民朋友在選擇玉米品種的時候,往往無從下手,有的農民朋友只能諮詢這個品種植株高不高,目的是根據玉米的植株高或矮來斷定玉米產量。那麼,玉米植株是越高越好還是約矮越好呢?我認為首先要搞明白玉米植株高和矮的標準是多少,再來判定是高還是矮好。下面具體做一下分析。

玉米植株高矮的標準是多少?

從玉米的生長特徵特性來看,玉米的株高應該以2.5米為界限,高於2.5米的屬於高植株品種,低於2.5米的應該是矮植株品種。玉米品種商家在宣傳產品的時候,大多也是按照這個標準。目前我國玉米品種最高的在3.2米左右,最矮的在2.3米左右。

玉米植株是高好還是矮好?

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要根據地塊類型、種植習慣等方面來判定。

從地塊類型來看。如果是山地瘠薄土地應該選擇植株矮的品種,因為山地土質貧瘠,玉米根系抓地不牢,加上山地風大,玉米容易倒伏,選擇植株矮的品種有利於抗倒。而肥水好的土地可以選擇植株高的品種,植株高儲存養分大,棒穗就大,有增產潛力。


從種植習慣來看。稀植品種一般植株比較矮,密植品種比較高,喜歡稀植的可以選擇植株矮的品種,喜歡密植的則要選擇植株高的品種。需要注意的是,選擇植株高的品種,一定要在玉米長到6-10個葉片的時候加強控旺管理,讓玉米在拔節前停止生長,避免倒伏現象發生。

玉米植株高或者矮是玉米單個品種特有的特性,跟玉米產量沒有絕對的關係,只要因地制宜、種子合格、管理到位,玉米產量不會受影響。

個人觀點,不到之處,請加以糾正。


天潤土元帥


現在玉米的生長,馬上就要進入旺盛期了。那麼,玉米植株到底是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農民種植玉米,首先追求的是玉米的產量。只有產量提高了,才能收穫更多的價值,給老百姓帶來動力。所以說,不管玉米植株的高矮情況,只要是能夠豐收高產,那就是老百姓所需要的!

其實有種植經驗的農民都知道,如果玉米植株過高,消耗營養,極易發生倒伏。成熟時既不好收割,又會影響產量,不利於高產。

我們如何來控制玉米植株的過度生長呢?

1:我們首先要選擇抗倒伏,優質高產抗病蟲害的品種,選擇高度適中的矮株品種。

2:科學施肥。玉米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合理施加氮肥,儘量做到“前控,中促,後補”原則,玉米追肥建議在大喇叭口期進行。

3:玉米控旺。在玉米拔節期到穗期,是玉米生長的高旺期,在此期間,我們可以根據玉米植株的高度噴施矮壯素來調節控制玉米植株的生長,使它的生長在一個可控制的範圍之內,不會發生徒長。

而如果玉米植株過矮,會影響玉米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不利於生長,也不利於高產。

農民種植玉米,一定要找到適合本地種植特點的品種,才會產生更多的效益。

總之,玉米種植一定要遵循它的自然生存法則,過高或過低都不是最好的,在一定合理範圍之內,稍微矮株的玉米能夠更好的適應生存環境,抵抗倒伏,穗多粒滿,有利於高產!

以上是我對玉米植株高矮情況的分析,有不全面的地方,希望大家在我的評論區留言,共同交流,共同學習。


雲朵在鄉村


從總體來說,玉米植株越高,相對來說佔一點劣勢,如果遇到狂風暴雨會受到強風吹掛影響,容易倒伏或折斷可能性比較高,但只要精心管理,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決。矮株雖受風力影響較弱些,但管理不善也容易倒伏翻根。

為了避免暴風雨襲擊,保持根莖強壯發達。勤施肥,剷除地裡泥土把根腳加墊一層,讓根系擴展生長,扎穩腳跟,以防後患。

我們這裡給玉米施肥,一般都是以尿素為主,用腐熟農家肥每桶小碗一碗,攪拌均勻挑到地裡澆灌。不要農家肥施肥時,不要把肥料撒在根莖和秸稈腳上,適當留點距離,讓雨水或露水融化肥料滲透土壤中,讓根莖吸收營養。

如果把肥料撒在根莖上,肥料強烈刺激會把根莖和秸稈燒壞,導致玉米苗發育遭受嚴重影響,抵抗力削弱甚至死亡,經受不住風吹雨打而翻根倒伏,造成損失。

施肥最佳時間,早晨和傍晚。由於中午豔陽高照,酷暑難耐,肥料撒潑地裡,陽光曝曬蒸發掉肥氣,效果要差些。

玉米秸稈長到一米左右,是發育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最脆弱的時候。春天雨水氾濫季節,不時威脅它們成長,要時刻警惕暴風雨奇襲,採取緊急搶救措施,預防為主。

玉米地裡水渠要事先排開,做好排洪抗澇準備工作,玉米地裡不能積蓄水淹澇根部,一旦幼苗被淹,經雨水浸泡的根莖抵抗力會大大減弱,狂風暴雨隨時吞噬它們,成片成片倒伏,後果極其嚴重。
遇到翻根倒伏現象,輕輕把倒伏玉米苗立起來,用樹枝捆綁牢實,根腳用鋤頭剷掉周圍泥土,把根莖保護起來,根莖越長越牢實,任憑風吹雨打,有根腳厚厚的泥土保護,可以躲過暴風雨的。


不管種植高株玉米還是矮株玉米,根莖保護是重中之重,根系粗壯結實是玉米苗的護身符。


突破烏江


玉米植株的高矮是玉米種子的特性之一,也是玉米育種專家研究的一個課題,它不僅決定著玉米的產量,還制約著玉米的抗逆性等等。玉米種植產量的高低,取決於玉米產生的整個生物產量的多少,也就是說一個玉米穗子的大小取決於玉米秸稈的大小,棒子越大,它的母體身量就越粗壯高大。但是,由於玉米秸稈高大,造成抗禦自然災害倒伏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科學家又進行抗倒伏研究,讓玉米秸稈變矮化或者粗壯來解決玉米產量高的問題,所以,玉米植株的高有它高的優勢,但又有其缺點,玉米株矮也有矮的優點,但也有其短處。對於玉米育種專家研究的對象來說,正向植株變矮,產量又高產方向發展,這也是農民所歡迎的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