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代人在鬥爭中失敗後老婆被人搶走霸佔,為什麼這些女人不為夫報仇而選擇順從?

飝颺


私以為,在這種情況下,女子不為丈夫報仇有如下幾個原因:


  1. 對丈夫感情不深;
  2. 經歷了殘酷戰爭之後格外惜命;
  3. 沒有讀過什麼書,沒見過世面,沒有復仇的能力。

在一夫多妻制的前提之下,很多女人對丈夫的感情並不深,大多是因為父母之命,在十幾歲啥都不懂的年紀,懵懵懂懂地嫁給了一個陌生人。很多古代的女人,在嫁給丈夫之前從來沒有和丈夫見過面,那些高官的妾室或者皇帝的妃子,婚後和丈夫單獨相處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沒有情感上的交流,只是因為要履行生兒育女的使命同床共枕,這種情況下,女子對丈夫的感情必然不深。有的男人到了老年還在不停納妾,這些年輕漂亮的姑娘們,嫁進來等於守了活寡,更不可能和這些老爺子談情說愛,這些老頭子死後,年輕妻妾們大多作鳥獸散,立刻改嫁他人。

很多經歷過朝堂動盪或者戰爭洗禮的後宮妃子,會比那些鄉野的村婦更加逆來順受。戰爭爆發、朝代更替,後宮的女人都成了犧牲品,從前那些皇室女子們,嬌滴滴的從不會磕著碰著,心理承受能力本來就很低。一場戰爭下來,能夠活下來的少之又少,能夠撿回一條命還被新皇帝賜個名分,住在原來的宮殿裡已經很幸運了。

就拿靖康之恥來說,3000名皇室女子和大臣妻妾隨著金國人長途跋涉,到達金國之後只剩下了1500人。這些女子只有極少數被金國貴族看上納為妾室,大部分淪為軍妓。她們之中,只有接受過牽羊禮的朱皇后投井自殺殉國,那些公主和妃嬪們的下半生都在金國悲慘苟活著。戰亂的殘酷,我們無法體會,女人們不過就是一種戰利品,內心的恐懼會讓她們受盡屈辱也要活下去。

從女人對婚姻的態度上來看,宋朝前的女子大多沒有什麼深刻的貞操觀念,改嫁是一種特別平常的行為。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功之後,將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楊氏給娶了過來,楊氏的丈夫和兒子都被李世民所殺死,但和李世民一直感情特別好,平安無事。後來李世民還曾經想要將楊氏立為皇后,在魏徵的抗議之下才不了了之。楊氏嫁給李世民,並且對李世民奉承並不能說明她忘恩負義,在唐朝,皇室還受到原本鮮卑族“收繼婚制”的影響,哥哥將弟弟的妻子娶過來,並不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楊氏看到了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她深知自己想要好好活下去只能討李世民歡心。

宋朝之後,女子要受“三從四德”的訓誡,她們從小就被告知要出嫁從夫,對於丈夫的忠貞,主要體現在絕對不在外拋頭露面、和其他男子保持距離、丈夫死後守寡一輩子、無條件為男人生兒育女……這些女子受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那時候的男人們以“女人無才便是德”來給女子洗腦,有點身份的小姐們從小不得輕易拋頭露面,試想在這種洗腦程序下長大的姑娘們,對與自己的人生其實是非常迷茫的,所有的事情,在做決定之前都要徵求父母的意思,嫁人之後又要遵照丈夫的意思。她們就像是柔弱的金絲雀,如果丈夫有能力將她們養到老死,她們就這樣生兒育女平淡度過,如果丈夫死了,她們也很容易被重新洗腦,根本沒有能力做到“臥薪嚐膽”,為夫報仇。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舉一個北宋烈女子為夫報仇的故事,來反證一下。

北宋申屠家有位美貌的姑娘名為希光,她少年時就看史書,特別欽佩烈女孟光。孟光是個富家小姐,容貌一般,30歲不願嫁人,發誓要嫁給德才兼備的梁鴻,梁鴻家裡貧寒,但和孟光夫妻關係特別好,孟光寧願和梁鴻一起吃苦也不需要孃家資助。成語“舉案齊眉”說的這一對夫妻。

希光少女時期很羨慕孟光的生活,希光這個名字就是根據孟光而改的。

希光二十歲的時候嫁給了秀才董昌,兩人婚後生活非常清貧,但是夫妻相守,感情特別好。然而來希光被豪強方六一看中想要據為己有,方六一誣陷董昌將他害死了。方六一要強行納希光為妾室,希光假意答應,她將董昌和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了家人,帶著匕首去和方六一見面,對方六一說:“亡夫下葬的日子,就是禮成的日子。”方六一迫不及待地厚葬了董昌,希光殺了方六一和他的全家,並且將方六一的頭割了下來,來到董昌墳前解下衣帶自縊而亡。

希光少年讀史,精神獨立,對愛情和婚姻有著自己的追求。她不貪慕功名利祿,只求和丈夫同心同德,丈夫也平等對待她,夫妻兩感情很深厚。所以希光有決心、智謀和能力殺死仇家,她甚至能夠安頓好子女,為了避免將來子女們遭報復,將希光一家全部殺死。希光的結局是悲慘的,但希光有一對非常疼愛她願意給她自由,讓她自己去挑選丈夫的父母,有一個真心對待她的丈夫,她也是十分幸運的。

最後,我們在討論女人對丈夫死亡的淡漠之時,不如站在這些女子的角度上想一想。在古時候,女子深受壓迫,就像一個生孩子的機器一樣。姬妾眾多的富商們,收集小妾就像是收集古董一樣,也會將妾室們當作禮物一樣送人。在《三國演義》之中,以仁德出名的劉備,落魄住在山野獵戶家中之時,獵戶將自己的妻子殺了給劉備“加餐”,劉備得知之後並不覺得獵戶絕情,而是深受感動。

人和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一個女人,從出嫁之時就是被迫的,嫁人之後被迫生孩子,被迫對丈夫言聽計從,被迫被關在深宅大院之中擔驚受怕,那麼,丈夫的死就像是失去了主人,跟著甲丈夫和乙丈夫有什麼區別呢?


木劍溫不勝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來回答!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對於大多數女人,當她們的丈夫在戰場上面戰死的時候,她們被別人霸佔,基本都是選擇順從的,但還是有極少一部分的女性是選擇抗爭到底的!古語有云,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女人為不為自己的老公報仇,這主要是取決於二者之間的感情深不深。如果很深的話,那是必然抗爭到底的!

有些女人崇拜強者,自然不會反抗搶走她們的人

可能是因為男性在打仗,仕途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所以說,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就很正常,而女人一般來說只能從一而終,否則便會被說不守婦道!男性在社會中佔據主導地位,女性並沒有什麼話語權。

女性為了能夠過上比較好的生活,更傾向於嫁給有能力的人,即使是當小妾,也比嫁給一些窮苦百姓強啊!實際上,當有錢人家的小妾,那物質生活過得肯定是更好的,即使可能會因為在家裡爭寵而受欺負!有很多的女人便是如此,她們只看重物質,在現代社會還有女的說出“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泣,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後面笑”的言論呢,那麼古代的話,這種女人肯定不會少的!

對於這類的女人來說,當自己的丈夫戰敗被殺的時候,她們就如同牆頭草一樣,對於搶佔自己的男人,她們不僅不生氣,反而內心還是有些開心的。她們甚至於覺得霸佔她們的男人更有氣概,自己以前的男人反而不怎麼樣!

最出名的喜歡霸佔別人妻子的,便是曹操。曹操這人不怎麼喜歡少女,就是喜歡別人的老婆,這癖好也是夠奇怪的!他霸佔了連關羽都看上的秦宜祿的老婆杜氏,這杜氏不僅不反抗,反而為曹操生兒育女!

有些女人,有報仇反抗之心,卻沒有這個能力,只好作罷

說實話,在古代,作為一個死了老公的女人,你怎麼去反抗勝利者?

其實,勝利者搶走了一些女人,讓他們當自己的老婆還是小妾,這種情況對於那些女人來說,其實算是比較好的結果。要知道,很多時候,這些女人的下場一般來說都是比較慘的。

尤其是國家之間爆發戰爭,通常來說,失敗的一方國家裡的女人,基本沒有什麼好下場。比如蒙古與花刺子模之間爆發的戰爭。其實成吉思汗和花刺子模國之間還是挺友好的,關係不錯。可是,蒙古商隊的人在經過花刺子模時,卻被貪財的守將給殺了。成吉思汗非常生氣,親自率領軍隊攻打,只用一年,便打服花刺子模。花刺子模國裡的女人,基本都賞給了蒙古軍隊,任由他們玩弄!

如果要是長的極其漂亮的話,可能會被娶回家,絕大多數都是被玩弄,毆打,為奴為婢啥的!所以說,有的不是不反抗,而是反抗了,力量實在是太小了,沒有什麼作用,搞不好惹怒了對方,連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了。

有極少部分女性,選擇抗爭

這樣的女人,肯定是存在的。比如說小周後,她原來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皇后,後來宋朝攻破金陵,這兩個人基本也就成了俘虜了。當趙光義當皇帝的時候,這貨的好色本性展現的那是淋漓盡致,看到小周後漂亮,便強行寵幸了她。

小周後多次被他強上,但是始終沒有屈服於他,最終在李煜死後不久,她也因為疾病而死。小周後也抗爭了,不過根本沒有什麼用。一個弱女子,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啊!

結束語

有一部分女性選擇抗爭,也有一極少數女性選擇自殺。當然,絕大多數的女性則是順從。


徐聊


古代人在鬥爭中失敗後,他的老婆會被別人搶走霸佔,這些女人很少會選擇為夫報仇,大部分都會選擇順從,或者自盡。

男人視女人如衣服,又如何能讓女子付出真情

在古代,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尤其是在一些大丈夫眼中,他們的老婆只是一件可以隨意更換的衣服,甚至還會被當成禮物贈送他人。

在宋代,一些官員很喜歡互相贈送小妾,就比如著名的詩人蘇軾,就曾將自己小妾送人,尤其是其中兩人還懷有身孕。

如此就可以看出,古代女子處於何種地位,在有些男人眼中,女人不過是發洩慾望的工具,他們不會對女人付出真情。

在這種情況下,當男人在鬥爭中失敗後,他們的老婆被別人霸佔,自然會選擇順從他人,而不是為夫報仇。

女人是弱勢群體,她們的男人都失敗了,又如何能指望女人復仇

女人本就十分柔弱,在古人眼中,征戰天下是男人的事情,女子的工作就是在家中相夫教子,她們無法像男人一樣在外面拋頭露面,只能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

一旦她們的男人在鬥爭中失敗,這些女子的下場十分悽慘,她們無論是選擇為夫報仇,還是順從他人,都不過是一場屈辱的經歷。

尤其是在古代的封建思想下,女人很難有太過出格的想法。性格貞烈的女子可能會當場自盡,就算是她們鼓起勇氣,假意屈從他人,然後等待機會為夫報仇,即使僥倖成功了,等待她們的也不過是更加屈辱的結局。


因此,當古代人在鬥爭中失敗後,那些女子大部分都會選擇順從,而不是為夫報仇。


東方大史


看到這個問題,使得筆者想起了宋朝最慘烈的靖康之恥,當時金軍攻破北宋都城後,俘虜了徽欽二帝以及眾多的後宮佳麗。這些宋室的女人被押解到金朝後,過著悲慘的生活,她們任人欺辱從未有半點反抗之心,就連被強迫至妓院接客,在如此侮辱之下她們還是選擇了苟且偷生。


在古代的戰爭中,勝利者往往會把失敗者的女人搶走後據為己有,那麼這些女人被擄走後為什麼不為夫報仇而是選擇了順從呢?

第一點,當時女人地位低下

在古代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里,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她們在家裡面根本就說不上話,遇到稍不如意的輕則被罵重則被打。她們在家裡的主要任務就是繁衍後代,如若不能給這家的男人生個大胖小子或者無生育能力,那麼就有被男人掃地出門休了的可能。

第二點,在古代女人就像是物品一般

在古代女人就像是一件物品一般,她們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不管是戰爭、官場或者社會上,女人在古代往往會成為男人們交易的對象,他們出讓自己的女人換取和平、地位、富貴以及人身的安全。女人被轉接到另一個男人手裡,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去討好這個男人,以祈求換來少一些折磨。


第三點,古代女人家庭觀念相對較差

為何如此說呢?一個沒有地位如同物品一般的人,在家有的還時不時的被打罵,甚至時刻有被休之人如何能全心全意的把感情投入到這個家庭當中,她們當時的處境非常的和現在被拐賣的婦女一樣,只是這個家庭生子傳宗接代的工具。

最重要一點,為了活命

自古以來,人都是怕死的,就連貴為九五之尊的帝王也不列外,更不要說地位卑微的古代女性。她們被霸佔之後,往往會被單獨關在一個房間裡,裡面只有一個睡覺的床,其他生活用品都是需要用時才會被人送來,更不要說是用來刺殺人的利器了。她們這一關一直要到完全順從這個男人後才會給她一些自由。而有一些烈性女子往往會被折磨致死。


古代女人的命運是非常悲慘的,稍有不如意就會遭受各種各樣的磨難,有時真是生不如死。


瀚海說史


在我們很多人眼裡,殺夫之仇,或是殺父之仇都是不共戴天的。

但我們卻又發現,在古代,很多戰敗淪為奴隸的妻女,幾乎很少會選擇給自己的丈夫(或父親)報仇,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一:成功的希望很渺茫

在戰敗後,往往所有老弱婦孺否會淪為俘虜,這些人本身就基本沒有什麼戰鬥力,而且會被看管起來,並非作為奴隸或者苦力發往各地。影視作品中那些可以對俘虜如何如何的情節,很多都是意淫的,畢竟在古代戰鬥中還是正規軍比較多,而作為正規軍軍隊,紀律是十分重要的,就像電影《投名狀》中,李連杰是扮演的龐青雲,會殺人整肅軍紀一樣。

所以這個時候作為俘虜,基本是沒有什麼機會報仇的。動手殺個衛兵,或許還未得手就被趕來的人制止了。而士兵只是一場戰爭的最基層的執行者,真的要按報仇來算,還夠不上。

而對於高級將領,就更沒有機會能夠造成傷害了,不說這些人身邊都會有一大堆負責安全工作的人員,即使是僥倖看到,基本也是在極遠的距離。除此之外,能夠做到軍隊高層的人,絕大多數可都是能力不俗的人,個人武力值自然也在普通人以上。

而反觀作為俘虜的妻女,一沒經驗,二沒條件,三沒能力,想要報仇成功的希望很渺茫。

原因二:代價太大

上面說過,一旦淪為俘虜,往往意味著一大家子都在這裡,而如果其中一人做了過激的事情,不論成功與否,都絕對不會僅僅還是她一個人承受報復,而會是與她相關的所有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都會被株連。

報仇固然重要,再讓活著的人生存下去也很重要,其實對於十分感性的女性,讓別人因自己而死,更是生命難以承受之重。而且從看客觀角度來看,這個報仇的代價就難免太高了一些。

因為作為家庭頂樑柱的男人已經死了,妻子再因刺殺死掉,留下來的孩子和老人要怎麼活下去?本就是倖存者,是否還要在這個時候拉一家人陪葬?所以對於這些妻女,即使想要報仇,代價也太大了。畢竟對於古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旦真的把一家人弄得死絕了,會被後人罵慘的。

原因三:順從也是一種選擇

生存權是每一個自然人最基本的權利,淪為俘虜後,自然就會激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求生欲,這個時候,這份執著的求生欲往往佔了內心中的大部分,這也就進一步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所以很多俘虜才會出現很多逆來順受的行為。

這其中也不乏年青力壯的青年人,更強的男人尚且會屈膝,女人又為何偏要去剛強?想活下是所有普通人的權利。而且在中國古代,女性的事情是上不了史書的,縱使戰場上有為丈夫為兒子報仇的女性,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也不得而知。

所以我們做出了很多判斷,都是建立在這種不可靠的數據上,要說句實在話,在極端情況下,有什麼女性要比男性更剛強,這倒是很符合《易經》中陰極則陽的道理。


船伕聊歷史


問這個問題前先思考一下男人在絕對強權面前會反抗嗎?

靖康恥,皇帝及滿朝大臣,及他們的家眷都被擼走。那些男的又反抗了嗎?男的到了金之後,金人讓他們赤裸身體披羊皮完成‘牽羊禮’,可有男人反抗?欽宗的皇后不堪受辱,又無能力改變現實起碼用自殺來反抗了,皇帝及貴族男人做了什麼?輪為奴僕,任人賤踏也選擇苟延殘喘。

男人不能容忍自己女人出軌,這沒有人反對吧?皇帝,大臣們眼睜睜看著自己老婆及女兒輪為娼妓誰又敢多吭一聲,反抗一下?還不是為了活命選擇像豬狗一樣活著。金給宋徽宗封侮辱性封號‘昏德候’,皇帝及大臣們敢放個屁嗎?

還有歷史上各種大屠殺,被屠殺的主要是男人吧?清兵入關僅一個大同屠殺,屠剩下5個重刑犯。抗戰時期,十幾個日本兵的小分隊能屠掉一個村一兩百人,村裡男人若集體反抗真打不贏這十幾個日本兵?屠殺時男人誰敢反抗了?寫南京大屠殺的作者為什麼自殺?因為絕望!!!他調查過程中發現整個屠殺過程中都是以少屠多,南京被屠殺30萬民眾,當時在南京的日本兵才多少?被屠殺的人跟羊一樣溫順,根本沒有人反抗。

戰爭時,男人被集體屠殺都不敢反抗,卻覺得女人不該被侮辱被霸佔,應該反抗為丈夫報仇。在古代女人被別人霸佔不一定是女人的仇,也有可能是解脫,這取決於丈夫對她好不好。但不管怎樣都是男人的奪妻之恨,與殺父之仇並列為男人的兩大深仇大恨。男人自己不敢報仇卻讓女人報?該深思的是為什麼男人越慫越覺得女人應該勇敢,越沒氣節越覺得女人該守節守貞。靖康恥男人自己不敢反抗,卻在這之後要求女人守節守貞,開始提倡‘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平時,男人天天說是男人在保家衛國,現在卻問女人為啥不給丈夫報仇?國難當頭時,敢於浴血沙場,拼死反抗,保家衛國的英雄男人,自配得上就算沒有能力為他報仇,也會以死殉節,生死追隨的烈女子,比如虞姬!比如章欽臣的妻子金氏。而膽小懦弱,無能等死或苟且偷生的男人,是不值得女人為他搭上一條命去報什麼仇的,他不配!


ay2588


古代女人在丈夫戰敗被殺,並被敵人搶走霸佔後,為什麼不為夫報仇而選擇順從?

很明顯,這個問題很複雜,也很沉重。

下面,本人就根據自己的理解,簡單的談談。

一、戰俘無人權!

別說婦女了,就連男人被俘虜後,也有好多選擇順從的!

例如,古代好多出苦力的男性奴隸,大都是戰俘出身。

二、宋朝之前,男女關係開放。

西周之後,是東周,也叫春秋戰國。

春秋開始,尤其是戰國期間,禮樂崩壞,男女關係越來越開放。

其實,西周時期就有關於女性三從四德思想的推廣。

如《周禮》、儒家的《儀禮》等著作。

下面,不說和髒唐並列的臭漢,就說說著名的秦朝、唐朝。

秦始皇的母親叫趙姬,她私生活很混亂,飼養武林高手嫪毐為男寵,還為他生了兩個孩子。

唐太宗李世民霸佔弟弟李元吉的一個妻子,冊封為楊妃。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兒子,做太子期間,就和後母武則天私通,上臺後還冊封她為皇后。

武則天上臺後,更是和女兒太平公主一樣,飼養男寵!

另外,武則天還一再推廣暴露的衣服。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冊封兒媳婦楊玉環為楊貴妃!

當然,男女關係混亂,主要體現在宮廷和大城市當中,民間還算比較保守。

但,寡婦改嫁、離婚、婚前性行為、婚後不守婦道、和情人私奔等事情不少。

特殊時期男女關係更加混亂。

四個最動盪、關係到亡國亡種的時期,分別是三國時期、西晉末年開始的五胡十六國、東晉末年開始的南北朝、唐末開始的五代十國。

在這些大動盪時期,流民都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隨時可能死掉,甚至被吃掉!

為防止滅種,加上流民男女混雜居住,關係自然很混亂。

女人天生弱勢

自打母系社會後,不管是不是有人反對,但迄今為止,依然是父系社會,因而女人天生地位低。

尤其是古代社會,因為女人沒那麼多想法,因而大都比較順從。

就算是被殺夫仇人搶走霸佔,加上因為男女關係混亂因而對丈夫感情不是很深,好多女人也會選擇認命。

為了活著

生存第一!

別說被殺夫仇人搶走霸佔、隨時可能被殺了,就算是現代社會,好多貪慕虛榮的女人為了一點小禮物、甚至是幾句好聽的話等,都會做出讓人不恥的事情。

很明顯,生存需要比這些需要強烈的多。

反抗和逃跑的後果很嚴重。

壞人既然選擇搶走女人,除了吃掉她們外,自然包括霸佔她們。

為防止她們反抗、甚至是逃跑,自然有好多人嚴加看管。

另外,為殺一儆百,對於有反抗逃跑想法的女人,敵人肯定會嚴肅處理!

甚至,那種性格封建、性情剛烈的女人一旦被抓後,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

反抗逃跑的機會都沒有,遑論為夫報仇了!

總結。

古代女人在丈夫戰敗被殺,自己被敵人搶走霸佔,她們沒有選擇為夫報仇,而是選擇順從敵人。

個人更傾向於認為,她們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天問魚


這其實是古代的男同胞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食惡果。

為何?

因為中國古代是典型的男權社會,女人的社會地位低下,他們必須依附男人,才能夠生存。古代的女人要顯貴,永遠無法靠自己。只能依靠自己的丈夫或者兒子。丈夫或者兒子當官了,女人就可以獲封誥命夫人,成為女人中的佼佼者。

為了讓女人依附於男人,古代的女人從小就會受到壓制。

比如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為什麼不讓女孩讀書?是為了容易控制。

男孩讀書,長了見識;女孩只知道做女紅,便長不了見識。等女孩出嫁到夫家。丈夫說啥就是啥,她根本不知對錯,也無從反駁。所謂“夫為妻綱”,便能順利施行。

比如說,讓女孩裹腳。

我先說一句,發明這個玩意兒的古人,真是卑鄙。

為什麼不顧女孩的健康和疼痛,要讓女孩從很小的時候就裹腳?也是為了控制。

把你的腳弄殘了,走路都走不快。就算男人打你,你也跑不掉。

為了讓這件事深入人心,他們甚至創造出了“女人以小腳為美”的變態審美。

長期的壓制,導致古代的女人無法形成獨立人格,養成了逆來順受的軟弱性格。當她的丈夫戰敗,她作為戰利品被敵人掠去,她當然沒有意識也沒有能力反抗,只能選擇順從。

歷史上,有很多女人被當成戰利品對待。

比如劉邦擊敗魏王豹,就把人家魏豹的老婆薄姬搶了去,納入後宮。後來,薄姬為劉邦生了兒子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好笑的是,魏王豹曾經找人給薄姬算命,算命的說,薄姬將生天子。他還挺高興。沒想到,是給劉邦生了天子。

比如曹操擊敗張繡,就把人家張繡的嬸嬸霸佔了。結果張繡大怒,反水,讓曹操付出了巨大代價,連兒子曹昂都戰死了。

比如曹操兒子曹丕的皇后甄氏,原本也是袁紹的兒媳。曹操擊敗袁紹後,曹丕便霸佔了甄氏。

還有更過分的。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後,便把李元吉的王妃楊氏霸佔了,納入自己的後宮。

楊氏可是太宗的弟媳。可是太宗仍然不放過。


趣談國史


古代在鬥爭失敗之後往往都是“贏者通吃”,比如說在三國曆史中,曹操就是一個十分愛好“別人老婆”的梟雄,十二位妻妾中有十位都是“有夫之婦”!

女子無才就是德的古代

古代的女子因為傳統觀念的問題大多都待字閨中,即使是作為人婦了之後也不能隨意的出門,否則將會被人嚼舌根,引來麻煩。

而且因為傳統觀念的問題,這些人都被灌輸了服從了理念,也就是要“依附家主”才能在古代存活下來。

這也就讓這些人婦很難有自己的想法,一起都是依照強者的意念,比如說在古時候的草原,一旦失敗了之後,家中的妻兒和牧場都會給勝利者。

同時因為女子無才就是德的古板思想,這些女性也大多沒有能力可以報仇,如果不順從的話也只有死亡等待著他們。

強權和“家仇”

這就要說起典型人物,三國曹丞相,曹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將主,在軍事和各個方面都有不錯的才能,但他有一個嗜好“喜好有夫之婦”。

曹操攻張繡時就看上了張繡叔叔的遺孀,也就是張繡的寡嬸鄒氏,這下可吃了啞巴虧,張繡不幹了,被反戈一擊。

但曹操卻並沒有停下來,又看上了秦宜祿的妻子杜夫人,在城破之後曹操也當著秦宜祿的面強搶了杜夫人,秦宜祿也沒有半句怒言,甚至後來杜夫人又給曹操生了個孩子。

再一個比如何進的兒媳尹夫人也被曹操納妾,後來尹夫人和前夫生的孩子也被曹操養在了身邊,成為了“假子”

這曹操對於有夫之婦的處理方式就很不錯,給錢給物,相當於是給了他們孤兒寡母又一個強有力保障,這也和古時候的社會觀念有關,女子很難反抗。

第一:女子選擇了保全名聲自盡,許多人也都會說是一個有貞操的女子,很有可能會厚葬,並且留下名聲。

第二:女子選擇了苟活,為了自己的孩子或者是膽怯,這時候就會得出結論美女配英雄,也不會為難,甚至會好好的招待。

第三:女子臥薪嚐膽報仇,這時候名聲就比較的“模稜兩可”了,但佔據主流的會說,雖然沒有夫妻之名,但已有夫妻之實,這是謀殺親夫的惡毒婦人。

這也是因為古代強烈的男權社會主義影響,很少有能夠在臥薪嚐膽的情況下還可以和仇人周旋的,並且強搶來的也不是正房,並沒有地位可言,一旦被發現,後果也是比較悲慘的。

並且在長時間的觀念灌輸之下也有了“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想法,又何必一心求死?


娛樂吃瓜主


只能說古代的女人很無奈,我們的史書上充滿了男人的事蹟,而女人們只有依附於男人的傳記裡,偶爾一兩個強勢的女人也是因為征服了他的男人或者是掌握了帝國的權柄而熠熠生輝。

接下來以晉惠帝司馬衷皇后羊獻容的故事來說明,女人是有多麼的無奈和無力。

一、上位皇后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西晉的宮廷之中剛剛經過一番血洗。將西晉的江山攪得天翻地覆的悍婦賈南風終於死了。為了表示新氣象,朝廷決定為傻子皇帝晉惠帝司馬衷另立一位皇后。

此時朝中掌權的是孫秀。因為羊獻容的外祖父及其几子與孫秀關係很好,孫秀便決定迎立羊獻容為皇后。孫秀看起來有自己的私心,然而羊獻容如果知道後面的事,一定不願意當這個皇后。羊獻容與惠帝的夫妻生活是否和諧不得而知,但是一年以後,羊獻容為惠帝生下一女清河公主。

二、八王之亂中五廢四立

人或許也是一種嗜血的動物。戰爭一旦開啟,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沒有個結果是不會收場的。等不到羊獻容在宮中老死,八王之亂爆發了。

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馬穎當權,上表廢羊獻容,囚禁金墉城。從此開啟了羊獻容起起落落的皇后+庶人生涯,真是一團亂麻:

304年二月,被司馬穎廢黜;

同年七月,司馬越打敗司馬穎,復立之;

張方攻陷洛陽後,先廢羊皇后,不久復立之,不久再廢之;

周權自稱平西將軍,復立之;

不久周權覆滅,羊獻容再次被廢;

最危險的是河間王司馬顒上書惠帝,說羊獻容屢為奸人所立,欲賜死羊獻容;周馥、劉墩上書立陳羊獻容無辜。引起司馬顒的不滿,劉墩死之,羊獻容僥倖未死。

公元306年,晉惠帝回洛陽,羊獻容復立為皇后。

由於晉惠帝痴傻完全沒有能力左右朝局,因此權臣屢立、完全靠拳頭說話的八王之亂時期,惠帝是完全說不上話的,甚至於連他的皇后,他也保護不了。而羊獻容的廢立記錄,也完全是權臣操縱,絲毫沒有羊獻容、晉惠帝夫妻的任何主觀意願。

然而這都還算是好日子。不久之後,惠帝被毒死。這時候,終於體現了羊獻容的主觀意志。史載,羊獻容想做皇太后,如果司馬熾即位只能是皇嫂,便積極邀請太子司馬覃入京即位。結果未能成功,司馬熾即位,尊為惠帝皇后。

三、羊獻容的第二春

司馬熾的皇位也不長久,西晉不久就滅亡了。公元311年,前趙皇帝劉曜攻破洛陽。劉曜強行接收了羊獻容,十分寵愛,立為皇后。這次,羊獻容應該是真的找到了歸宿,劉曜曾問她,她和司馬家的誰強,羊獻容回答說,司馬衷連妻兒都保護不了,要是早遇到陛下就好了。這話應當是真心,因為幾年間,她為劉曜生了三個兒子。

總之,羊獻容的一生是悲劇的,她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她的心或許從未歸屬過司馬衷,數度廢立,她的心應該早就死了。

我是子彧,我不復制歷史,我只思考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