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偏關縣萬世德——明代萬曆年間兵部尚書

萬世德(1547-1603),字伯修,號邱澤,晚年更號震澤,山西偏關縣人。他的先祖為萬傑,隨著明朝著名開國將領中山王徐達征戰大同,打仗十分勇敢,深受徐達喜愛,萬世德的父親萬巖,自幼喜歡讀書,

始祖萬傑。隨明朝開國將領中山 王徐達在大同征戰,以壯勇馳名。其父萬巖,自幼酷愛讀書。萬世德再這樣的家庭教育之下,自幼幼奇穎聰慧。曾有五歲解對句之美傳。一日,都督某公說:“三光日月星。”萬世德立即對曰:“一統山河地。”滿堂無不稱賞。

他偉大的一生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五歲對詩

少年時代,與夥伴戲耍,喜歡玩擺陣和攻城的遊戲,他從小勵志讀書,記憶力非常好,過目成誦。十八歲時,取得秀才資格。海陵袁公晉學三晉時,首先看中的是萬世德。抄錄他的文章傳閱於士林名流中間。二十歲時,為兵使範大儒的公子講學,每講一篇,範公拍案叫絕。二十四歲時,參加會試,大司寇王世貞看中了他的文章,甚為賞識,深感奇異。將文章指給饒仁侃說:“這真是三晉奇才啊!”

二、高中進士,初授南陽縣令

隆慶四年(1571年),萬世德中舉人。次年中進士,初授河南南陽令。南陽,當時是中原交通要道,陌習器張,豪強橫行,一些地痞流氓和當的的權勢子弟經常滋事作亂。萬世德每次遇到這些事情,都一一克服,壓制壞人。手下的人假如有揹著他做壞事,或著有傲慢之語,他洞若觀火,明察秋毫,下屬常驚奇萬分,十分驚訝,把他視為神仙。因此,身邊的人都互相約束戒備,從不敢欺瞞。

後來到河北元城任縣令。元城是一個大縣,很繁華,萬世德在這裡當了幾年官,政聲勝於南陽。後又到天津寶坻縣任縣令。寶坻為京城近郊,境內多數為達官貴人,有許多達官顯貴和皇親國戚的田地,萬世德在任時,不畏強暴,秉公辦事,也不去阿諛逢迎那些達官顯貴,翦惡.除害,權勢之家不敢妄為胡行。

四、入朝為官,征戰西北

萬世德當過三個大縣的縣令,深得民心。因為名聲遠揚,調入兵部任主事,後來升任員外郎,因為精通兵事韜略,聞名朝野。
  萬世德個子高,長得很英俊,有臂力,善騎射。平時喜歡研讀兵書韜略。自幼生長在邊關重鎮偏頭關,又是將門之子,所以深知防邊御虜長策。還善長文章詩賦,所作堂皇精奧。海內賢達豪傑,凡認識他的人,都以文武全才推崇。

後出任陝西按察使僉事,在西寧領兵。他一上任,便維修城堡,操練士兵。每次遇到邊患,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親自衝鋒在前,每次戰鬥都大獲全勝。副將李魁,本來才疏學淺庸碌,妒賢萬世德,自認為打敗虜寇功歸文臣,這是武將的恥辱,有一次酒醉後率部攔截虜寇歸路,結果吃了敗仗。萬世德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領兵援救,敵望風逃遁。這個事情之後,中丞曹登認為平庸將領違犯軍律,乃萬世德治軍不嚴的原因,上書彈劾,皇上頒發詔書,命世德戴罪立功。於是,萬世德日夜操練兵馬,決心剷除虜患。敵虜懼怕其威名,經常散佈流言蜚語,密切監視他被罷免的消息,以圖報復。後受督府郜光先暗害,萬世德被罷免。

萬世德奉聖旨回到原籍,聽任勘察。經過考察,第二年降職使用。降用回家後,火酋大舉進玫,又有王順義配合,集合四十萬人駐紮河套一帶,隴西騷動,明王朝邊境不寧。郜光先驚恐萬分,臥病而死,朝廷又起用萬世德為趙州知府,又擢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備兵遼左。這時,召府上疏皇上,舉薦萬世德監管幕府軍事。萬世德接到皇命詔書,單車就道,日夜兼程,馳至西寧。原來的舊部見其到任,歡呼雀躍,少數民族首領卻以手加額,萬世德對他們說:“你們世代受中國之思,為何服務虜寇?虜寇最不仁慈,如果勝則獨獲其利,如果失敗則以你們為誘餌,望你們權衡利益,三思而後行。”一席話,說的少數民族首領羅拜而去。招撫了五萬八千四百二十餘名部族,虜寇偵探斷絕,很是畏懼萬世德,而王順義仍然觀望,遲遲不來歸順。萬世德想:自從郜光先失敗,征戰以來,虜寇日益輕視於我們。想要重新昭示我們強大的軍威,必須重創邊患。於是與諸將商議,決計出師。第一次在莽刺川大戰敵人,第二次戰於水泉口,都獲得了大勝,斬擒奪獲虜寇人馬器械無數。虜寇受此震攝而逃到了更遠的地方。
  萬世德又與鄭公商議,出兵攻打邊虜巢穴—仰華寺,以絕後患。於是,提兵遠征青海,馳騁七晝夜計兩千多里,燒燬其巢穴仰華寺。勝利班師後,報幕府上功,恰遇樞密府謀翦忌妒他,又認為萬世德不能盡殲火酋。僅僅給記了一個小功勞,升遷為山東按察司副使,備兵懷隆。在此任上,赤身許國,傾身下士,四方懷才聚藝之士,紛紛投奔,都願意為萬世德效死,文武豪傑,聲望日重。

五、抗擊日本倭寇
  早在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的關白(官名)豐臣秀吉就想奪取朝鮮,發兵十萬從釜山登陸,很快就攻陷朝鮮京城,佔領平壤。朝廷派宋應昌、李如松率兵援朝,與朝鮮軍合作,打垮了日軍,光復了平康。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雖遭失敗,但野心不死,於萬曆二十五年(1597)二月,捲土重來。朝鮮給明朝發來救援信,輔臣張獲、沈一貫建議,認為登萊為天津門戶,天津又是京師防禦種地,應該派天津重臣出征。南北臺省上疏舉薦萬世德的戍邊才能,於是升萬世德巡撫天津,登萊、旅順等地,為督察院右金都御史,專管海防軍務。
  萬世德上任,徵兵造艦,晝夜辛勞,很短時間就具備了戰爭的條件,結果遇到經理朝鮮都御楊鎬的流言蜚語,被罷免,汪應蛟代替他的官職,後來給事中張輔上書皇上,請求恢復萬世德職務。

萬世德受命,駕駛舟揖渡江,向北進入遼東界,與總督邢價商議征討日本的策略。命提督藍元出兵中路,遊擊毛國器等輔佐策應;麻貴出兵東路,副總兵王生等輔佐,劉廷出兵西路,副總兵吳廣等輔佐,陳碑出兵水路,遊擊季金等輔佐,分兵並進,直逼釜山,生擒並斬獲倭寇大將平正成等五名,殺大將平義,智擒斬真俊二千二百四十八名。招回朝鮮民五千六百餘名,焚燒倭舟七百餘艘,獲糧米二萬五幹九百餘包,牛馬械器無數,朝廷賞銀八千兩,紅錦飛魚一襲。並命給事中徐觀讕,監軍道陳效核實奏報朝廷,晉升萬世德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蔭封一子入世代官籍。


  倭寇逃遁歸國後,朝鮮戰爭結束,大明軍隊本應部撤回,而朝鮮國王恐怕日本人在來侵犯,苦留明朝軍隊善後,朝廷議定留萬世德與李亟勳率三千兵駐戍朝鮮,經過兩年時問,安然無事。
  萬曆二十八年((1600)萬世德率領部隊班師回國,任薊遼總督。在任上,萬世德施行德政,息邊寧兵,扶助農事,寬大簡靜,邊境情況大為改善。後又升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特賜一品服色,終因積勞成疾,於1603犧牲在任上,死後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六、偏關龍華盛會

抗倭時候,日本人仗著水性好,經常潛伏在水中,等官兵離開上岸作亂搶劫,官兵來了又潛入大海,邊防很是頭疼,萬世德命人燒製大量石灰,承日本人潛在水裡時候,把石灰盡數倒入大海,日本人死傷無數。

抗倭結束後,萬世德經常夢到魚蝦鱉蟹向他討命,說是煮海時候把他們也燒死了不少,萬世德上報皇帝,萬曆皇帝下旨准許他回家鄉偏關縣召開水陸法會,是為“敕旨欽命龍華盛會”,十年一次,等到2021年的時候,將召開第四十三屆龍華盛會,偏關人俗稱“萬人會”。

後來我與一些研究萬世德歷史的學者探討過為什麼《明史》中沒有萬世德,經他們查找資料,原因是萬世德後世在清初參與“反清復明”活動,所以清廷修史時故意沒有收錄萬世德,但是在他任過官職的地方均有記載。

他所著的《湟中犢》、《經略犢》、《海上稿》、《塞下曲》、《竿犢偶語》等詩篇和文學著作,還有《海防奏議》《經理奏議》、《經略奏議》等軍事防禦著作,今存者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