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空心”村蝶變“理想”村——青島市嶗山區涼泉社區

涼泉社區西依華樓山,南望石門峰,北靠嶗山水庫上游的白沙河,東連畢家社區,山林面積2685.5畝。現有居民339戶、1090人,黨員59名,黨小組5個,居民代表30人。社區現有“兩委”成員4人,社區發展以果樹種植為主導產業,其中多以種植櫻桃、櫻珠為主的農產品。

“空心”村蝶變“理想”村——青島市嶗山區涼泉社區

“空心”村蝶變“理想”村——青島市嶗山區涼泉社區


歷史的變遷 歲月的印記

涼泉村位於嶗山北部山區的月子口山口以東。村旁有一眼水質甘洌、長年流淌的清泉,因而得來一個美麗的名字“涼泉”。

1958年9月,為解決市民的吃水困難,市政府決定築壩腰截白沙河,建設嶗山水庫。善良的涼泉人告別了祖祖輩輩生息繁衍的沃土良田,整村搬遷到山野上,居住到溝石壘砌的簡易民房裡,從富有的村落,變成了貧窮村。為改善人民的居住環境,2001年,政府投資建設了涼泉新苑,按照“政策引導、群眾自願、現房安置、以舊換新、產權互換、差價互補”的原則對大部分居民進行了搬遷。2007年,涼泉村民們搬進新樓房。此後,傳統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對環境持續不斷的影響,老村房屋因長期閒置,破損嚴重,村內道路年久失修,村內環境髒亂差,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人去村空,閒置的涼泉村留下的歷史在時間的塵封中愈加厚重。走在涼泉老村落中,極具地域特色的老房子成了窺探歷史的一面鏡子。為了守護住涼泉村裡的那份鄉愁,涼泉老村開始了從“空心村”到“理想村”的蛻變。

“空心”村蝶變“理想”村——青島市嶗山區涼泉社區


築夢涼泉 編織理想

近年來,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沉寂多年的涼泉老村也迎來了補齊短板、彎道超車、加速騰飛的契機。鄉村振興如火如荼的開展, 2018年,鄉伴集團以青春的熱情和創意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涼泉老村的房屋由於沒人住,風雨侵蝕,年久失修,原先僅剩的十幾戶的村子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於是,涼泉·理想村的改造首先從基礎設施的鋪設開始的,此後老房子得以保護利用,以嶄新功能華麗蛻變,興了民宿,火了新村民......一張理想的“築夢網”在這兒一點點編織。

涼泉·理想村佔地約595畝,約200棟民宅,由鄉伴集團採用“整體租賃、統一劃分、分期改造、精品運營”的模式,將荒蕪衰敗的村落復興起來,啟動區已於2019年6月開始試運營。涼泉老村的廢舊民宅被統一規劃成精品民宿、並建有酒店、咖啡廳、游泳池,在保留鄉村風情的同時,注入了時尚元素。基於普通民房打造的民宿設施非常先進,甚至可以媲美五星級酒店,完全可以滿足各類遊客的需求。

嶗山腳下,路邊農舍青山,綠樹成蔭。涼泉·理想村坐擁絕佳地理位置。目前全國最大的精品民宿品牌——原舍松庭就在村裡。原舍松庭的外圍牆體保留了嶗山特有的嶗山紅石牆,庭院圍欄是村民拾的樹枝編織而來,民宿共9間客房,分三種戶型。房間的名字分別以周邊村落命名,滿眼鬱鬱蔥蔥盡收眼底。松庭民宿配有公共水吧、星空泳池、山中四季村民食堂、啤酒花園、小小兒童樂園等豐富的公共活動空間。在山中四季村民食堂,可以品嚐到嶗山“北宅鮮蔬”加上地道粵菜星級大廚的粵式料理,讓大家在理想村也能吃到地地道道的廣東菜。

涼泉·理想村不僅構築一個理想的田園居所,還在打造田園裡的理想碰撞地。理想村內由原毛毯廠改造而成的鄉村振興學堂,以最好的景觀區位,成就理想村最活躍和豐富的交流場所。在這裡,大家可以品茗閱讀、可以觀山聽風,可以攜子嬉戲,亦可呼朋喚友在星空下引吭高歌,把酒言歡。


“空心”村蝶變“理想”村——青島市嶗山區涼泉社區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

凉泉·理想村目前約有140戶村民空置房,這些房屋面積大約在60-160平米,都保留著原有的古樸韻味。它們正在等待著年輕人來這裡安家落戶,或下鄉創業研發、或文旅工作,讓他們的聰明才智在鄉村中施展抱負,共同完成理想村的建設。從百年曆史的老村落,到理想的“築夢園”,老房子變陽光新民宿,舊廠房變田園創意空間,詩意而不喧囂,美好而不世俗,無數人嚮往的詩和遠方在涼泉過成了日常。

日前,凉泉社區積極踐行和發展“兩山理論”,以北宅“兩河”文旅雙創示範帶為依託,探索生態振興、綠色賦能的嶗山路徑,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圍繞“依山傍水擁林望湖”的特色生態格局,以環境整治和保育為基礎,以綠色高效發展為賦能,探索生態內核視角下的保護區鄉村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