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火炮

No1.滬造克式山炮是中國近代第一款後膛裝填後座式火炮,此炮是清末1905年江南製造局引入克虜伯75毫米1900式山炮製成,此炮雖有些現代化設計,但實際上一戰後便落伍了,不過當時中國武器匱乏,所以在抗戰時期仍有使用該炮。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火炮

No2.四一式山炮原產自日本,誕生於1911年,長時間作為日本步兵團支援炮使用,故此又稱聯隊炮,由於重量輕、構造簡單、操作容易,再加上一戰後各國對華武器禁運,中國在當時曾從日本大量購入該炮,除了購買原廠貨之外,像漢陽兵工廠、太原兵工廠、瀋陽兵工廠均有仿製該炮,只不過,因為當時中國工業基礎薄弱,軋鋼技術不足,因此,中國仿製四一式山炮的炮管,依舊要從日本進口。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火炮

No3.法國施耐德75毫米山炮的記載很少,此炮誕生於1919年,而中國的採購時間則為1936年,廣東軍閥陳濟棠購入12門,稱為“士乃德重山炮”。另外,陳濟棠還在差不多時間通過法商聯華洋行購買了52門施耐德75毫米輕山炮。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火炮

No4.俄造M1909山炮其實是希臘血統,1893年,一個希臘炮兵少校設計了它,只不過,當時的希臘政府沒相中此炮,後幾經輾轉,俄國在1908年引入此炮,稍作修改後於次年開始製造。到抗戰時期,這款M1909已成老古董,是抗戰初期蘇聯援華物資中的主要山炮。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火炮

No5.LeFH18榴彈炮來自德國,量產於1935年,此炮為二戰中德國國防軍標配105毫米師級野戰榴彈炮,除了自己裝配之外,LeFH18還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其中包括中國,到德國切斷與華關係時,中國共採購96門該炮,裝配給了最精銳的部隊,第一次緬甸戰役時,這些火炮大都被遠征軍遺棄在野人山。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火炮

No5.M101榴彈炮在二戰美軍中的地位相當於前面那款德國LeFH18,為標配師級支援火力,因為其廉價的生產成本、不錯的火力,加上操作也很簡便,甚至直到今天,仍有國家在使用。中國獲得該武器是通過租借法案,最初由敗退印度的駐印軍裝備,後於滇西換訓的遠征軍亦有少量撥交。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火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