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法海喇嘛:妄即真 就是後得智的見地


法海喇嘛:妄即真 就是後得智的見地

不空絹索觀世音菩薩

1、出定後應該怎麼修?

智慧有兩種,一種是入定無分別智,又叫根本智;

一種是出定位的後得智,又稱方便智、權智,是菩薩觀照萬法的差別之相以普度眾生的權巧、方便之智。

根本智是寂,後得智是照。

出定後,要洞察自心的一切喧囂或隱秘的聲音,不要心懷願求,不要追逐念頭,要明瞭:“翠翠黃花,無非法身”。

妄念忽而生起,重重疊嶂,無窮無盡,這時,要觀察妄念的滅盡之處,善加護持不生不滅的心。

何為不生不滅之心?

認識妄念起處、滅處的“知”,就是自性不生不滅的根本,就是清淨的涅槃妙心,常住真心,也是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際,都是不生不滅,常住不變的。

般若智慧具足朗照一切萬法本體和現象的功德,要依憑後得智而成就,就要像獅子那樣,不被外相所迷,尋找相之根源。

比如,見境上有苦樂、長短、方圓等種種差異,只看自己的心上有無苦樂、長短、方圓等種種之相。

修道人要小心地守護、靜觀當下的一念,經常保任、長養後得智。

所謂保任,就是安契在唸頭的自性中,任它生起和落下,既不執取,也不摒棄、舍離,以此來生長和養育出定位的智慧。

2、後得智,能獲三種不壞

以後得智為助道,能得不壞住。即身體、語言、意念三種不壞:

身不壞,壽命綿長;

語不壞,不被他人的機鋒所轉;

意不壞,知見堅固。

所謂習氣,就是念頭。能認識所起之念,是藉由它的形相起現。觀察善和惡的念頭生起的時候,當下即斷。

凡夫生起貪慾、仇恨和愚痴之心時,認為心外真實存在令人貪著、嗔恨的對境。修道人雖有貪婪、憤怒和愚痴之念生起,但不被貪婪、憤怒和愚痴所轉,而是在這個時候以智慧觀察,了達一切萬法因緣際會,本空無垠,都是依於真如本體產生,如此思維而獲得解脫。

按照大乘的了義見地,妄念不離真如,妄念即是真如。

念頭就是法爾如是的如來藏心,與佛性無二一體,恰如波浪生之於水,一旦風平浪靜,又歸之於水,所以全波即水。

妄即真,就是後得智的見地。

所謂妙要,本來面目以無念為妙,

能認識念頭的起住及滅住,才是究竟的關要。

在在處處,妄念隨起、隨滅,本體清淨無染,這就是解脫智力。

在唸頭上當下解脫,才是修道的一切關要。

念頭起,一切起;念頭落,一切落,一切即解脫。

所皈依的真如法界就是我們的知覺心。

知道如何修行,卻不知如何解脫,則如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三界之中雖有禪定,卻沒有解脫大法,不能熄滅欲界貪嗔痴等粗大煩惱,色界四禪、無色界四遍處定的細微無明,獲得究竟的等性解脫。

如來藏中有無量無邊的染淨諸法,妄念熄滅的地方,清明、寂滅的境界璨然若前,當下就是涅槃。

這就是解脫的現量境界,是滅盡定,是法爾如是的如來藏心。

貪嗔痴一旦寂滅,三界也隨之寂滅。

這時,一切法皆是佛法,名首楞嚴大定。

3、 念頭滅盡有三種形式:“起滅、自滅、定滅”

當後一念生起,前一念自然熄滅時,叫起滅;

念頭自然生、住、異、滅,叫自滅;

以禪定之力令妄念消失無蹤,叫定滅。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是以法身成佛;

對無盡之念修持戒、安忍等六度萬行,則以報身成佛;

念頭如百千萬億化身佛之一,是以化身成佛。

在一念之間,就可以成就佛的法報化三身。

“起滅,自滅,定滅”,是知覺心上的一種妙用。在知覺心上如此用功三年零三個月,即可得漏盡定。

當下直指,明心見性,就是所謂見宗。

了達念頭起、住、滅三相的本體如如不動,名為宗要。

長期以往,由氣脈清淨、明點清淨和禪定清淨而得神通自在。

從此,可降服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