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直腸癌經過手術治療後是否能治癒,術後如何恢復更快

面對癌症,人們可能會產生“下一分鐘就會死”的想法。在查出癌症後,患者多會要求醫生實施手術,切除掉腫瘤,但是實際上癌症手術治療的時機,會直接影響患者治療的效果,關係到患者的預後情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轉變,直腸癌患者數量不斷增加,直腸癌手術數量隨之上升,那麼直腸癌患者在接受完成手術後能否治癒呢?

直腸癌經過手術治療後是否能治癒,術後如何恢復更快


一、直腸癌患者有哪些臨床表現?

1.便血

便血為直腸癌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但是時常會被患者所忽視。便血多為紅色、暗紅色狀態,混合包含血便,或者存在膿血便的情況。一些患者可能會混合包含血塊、壞死組織。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患者癌腫增殖後,其血運發生障礙,組織壞死糜爛,發生潰瘍、感染的症狀,致使患者血便的發生。

2.大便習慣轉變

在腫塊的影響下,患者會形成諸多分泌物,對患者腸道產生刺激反應,會出現大便比較頻繁的問題,且排便不夠順暢。但是大便後所排洩的排出物,多為粘液膿血狀物,患者初期出現這些臨床症狀,可能會產生“假性腹瀉”的判斷,但是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會出現大便次數不斷增加的問題,甚至在夜間難以入睡, 其生活質量會受到較大影響。

直腸癌經過手術治療後是否能治癒,術後如何恢復更快

3.腸道狹窄或梗阻

腸道狹窄或者梗阻也是直腸癌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患者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特別是在直腸乙結腸融合位置,多存在狹窄性硬癌的症狀,比較容易誘發梗阻的症狀。患者發病後可能會出現排便障礙的症狀,腹部疼痛,在糞便長時間堆積的情況下,則會在梗阻上部乙結腸部位,有時在左下腹部,能夠觸碰到條索狀腫塊。

4.肛門疼痛

肛門疼痛也是直腸癌患者常見的症狀,直腸下段癌在浸潤肛管位置的情況下, 則會造成局部疼痛症狀的發生。在累及肛門括約肌的情況下,則會造成肛門失禁症狀的發生,膿血便經常流出,汙染內褲,為直腸癌的病症表現。

直腸癌經過手術治療後是否能治癒,術後如何恢復更快

腸癌分期

二、直腸癌手術能否治癒?

直腸癌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與患者就診及治療的時間密切相關。在患者症狀逐步發展的情況下,其治癒的難度也會相對較大。

1.早期腸癌

針對於早期直腸癌患者,腫瘤如果僅僅侵犯到黏膜層、黏膜下層,沒有發生轉移的情況,在手術切除的方式下,患者便可治癒,且複發率相對較低。臨床治療中切除腫瘤的方式較多,比如腹腔鏡下切除術、內鏡下切除術等等。

2.侵犯直腸肌層

在直腸癌患者腫瘤侵犯到直腸肌層的情況下,則可能會伴有淋巴轉移的情況, 已經處於中期或者晚期階段。這種情況下接受手術治療,其治癒率會大幅度下降, 且手術治療中只能切除局部腫瘤,針對於轉移的腫瘤則難以全面清除。

直腸癌經過手術治療後是否能治癒,術後如何恢復更快

造口手術後需懸掛糞袋

直腸癌患者腫瘤多處於距離肛門位置較近,在直接切除腫瘤的情況下, 則需要切斷直腸,那麼直腸周圍的神經組織、肛門括約肌狀態等均會受到影響, 難以保留肛門,且術後還需要實施造口手術。即便在保住肛門的情況下,患者的正常排便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可能會出現大便失禁的症狀,故而需要權衡利弊, 合理實施手術治療。

3.中晚期直腸癌

直腸癌患者到了中晚期階段,其腫瘤難以有效清除乾淨,但是手術依然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在手術前,通常需要實施放化療治療或者靶向治療,進而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腫瘤細胞,避免腫瘤的復發及轉移。很多患者在實施直腸癌手術治療後,其腫瘤會大面積減少。 臨床治療中,需要先為患者實施放化療治療或者靶向治療,觀察患者腫瘤面積的縮小狀態與消失情況。

在腫瘤完全消失的情況下,則需要定期進行檢查,且不需要實施手術治療。但是如果這個階段中患者的腫瘤繼續生長、復發等,則可以實施手術治療。在術前治療中,若患者腫瘤面積顯著減少,在達到手術切除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實施直接手術切除治療。針對於中晚期階段的直腸癌患者而言, 需要慎重實施手術治療。

直腸癌經過手術治療後是否能治癒,術後如何恢復更快


三、直腸癌手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1.加強營養干預,增強身體抵抗能力。術後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及高維生素 的食物。

2.心理疏導。為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多鼓勵患者,為患者介紹治療相關知識, 加強直腸癌手術後的護理干預,介紹手術的介紹,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3.很多癌症患者較少運動鍛鍊,術後結合患者情況可以適當參與運動,增強患者的身體免疫能力。比如可以從早期被動訓練開始,逐步恢復到下床主動活動, 發揮康復護理干預的價值,以便於患者術後早期自主生活能力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