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司馬懿這麼厲害,曹操死前怎麼不一塊殺了呢?

兔牙傳說


曹操去世時,三國還沒有統一,當時處於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生平最擅長識人用人,他知道司馬懿是一個厲害的角色,只能任用,不能給他實權。曹操清楚他死後曹魏營中唯一能夠與諸葛亮抗衡的只有司馬懿,所以在他死之前他沒有把司馬懿一塊殺了。但他告誡曹丕司馬懿可以任用,但不能放權給他!

所以個人認為是司馬懿的價值救了他自己,只要他有利用的價值,就算曹操知道他厲害,也不會殺了司馬懿。


sunnyf888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並不出眾,那時候曹操的文臣太多了郭嘉、荀彧等,司馬懿只不過是曹丕的一個老師,來教導和輔助曹丕。曹操死的時候,魏國在漢中之戰中戰敗沒幾年,國力削弱,三國中任何一個都沒有滅亡另外一個國家的能力,這個時候的魏國正是用人之際,需要留下一位老臣來輔助曹丕來完成統一大業。

司馬懿這個人很低調,說白了就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為人謙虛不張揚,朝綱之上也從不亂說話,上奏之詞也句句在理,這樣很大程度上也保護了自己。

曹丕並非昏庸無道之主,曹操也深知曹丕可以壓制司馬懿,有曹丕在,司馬懿根本不可能反,所以也不會殺司馬懿。即便曹丕英年早逝,曹叡繼位後照樣可以壓制住司馬懿。

但事與願違,人算不如天算,曹丕曹叡都死的太早,曹芳繼位的時候年紀太小,才給了司馬懿反叛成功的機會。





楊娜的vlog


曹操明知司馬懿有野心,臨死前為何不殺他。

在三國亂世之中,伴隨著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眾的英雄豪傑都是希

望能夠在亂世之中建立一番功績 ,其中說道三國霸主之一的曹操 ,很多後人對曹操的印象都是一個梟雄 ,曹操在臨死之前卻是做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他明明知道司馬懿有大智慧大野心,可是為何沒有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

三國中楊修就是一個擁有小聰明的人,如果僅僅擁有小聰明也就罷了,而楊修

性格卻是十分的張揚,猜透了曹操的心思反而是大肆評說,自古以來帝王之心不是不可猜,而是看透不說透,否則殺身之禍將會隨之而來,楊修是屬於曹植麾下的人,而曹植的性格不適合作為國君,曹操只能是將曹魏基業交給曹丕,而楊修的存在難保不會導致曹植曹丕兄弟手足相殘兵戎相見。

這樣的局面是曹操不願看見的,為此楊修這樣性格的人是必死無疑,而對於司

馬懿的評價,曹操心中的看法是有雄豪志、狼顧之相,必然不會久居人下,司馬懿是有著大智慧老謀深算的存在,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更是不惜裝瘋賣傻,演戲給別人看,既然曹操能夠看出司馬懿的為人,為何卻是不殺掉司馬懿為子嗣掃清障礙呢?

關於這一點也是很好理解 ,曹丕雖然將會執掌曹魏大權,可是他性格優柔寡斷,這樣的人想要成就大事太難了,並且一 旦曹操死後,佔據江東的孫權,有著諸葛亮輔佐的劉備,無論哪-方勢力都是曹丕對付不了的,不用說奪取天下,就連想要保住曹魏的基業都是十分的困難, 為此將司馬懿留下來就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司馬懿也許會在數十年後奪取曹魏天下,可是如果殺掉司馬懿,那麼曹操

死後曹丕獨自面對孫權、劉備又能堅持多久呢?





影視俠客手


個人理解,原因有三:

1、司馬懿有用。司馬懿的聰明才智,相信各位都跟曹操一樣深諳。曹操曾在劉備寄其籬下時就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況且曹操死時的劉備早已不是當初青梅煮酒時的劉備(已取西川,擁漢中),外加諸葛亮輔佐,因此他只能留下司馬懿牽制西蜀。

2、相信曹丕能壓得住司馬懿。曹丕的心狠手辣,玩弄權術,曹操一直都是心如明鏡的,也正因此,他相信自己的兒子有那個能力鎮壓的住司馬懿(事實上也確實能鎮壓),只是曹操沒料到司馬懿太能熬,把曹丕也熬死了。

3、曹操惜才。說司馬懿是三國英才,相信不會有人反對。曹操一向愛惜人才,不拘一格。文臣武將,凡有所長,皆能不拘小節。武將如:關羽、趙雲等,雖為敵對,卻也十分敬重,多次都不忍殺害;謀臣如:許悠、楊修等,雖恃才傲物,傲慢自大,但依舊是十分愛惜的。因此,其實曹操還是很看重司馬懿的才智,有點惜才的因素。

以上觀點,僅筆者一孔之見,用以拋磚引玉。




法眼觀世事


第一:曹丕對司馬懿的寵愛和庇護

公元208年,曹操被漢獻帝封為丞相,因司馬懿頗有才識,曹操有意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可是,司馬懿確認為曹操乃閹宦之後,不願受職,曹操對使者說:“如不從可殺之”,司馬懿聽後二話沒說就乖乖就赴任了。

曹操對司馬懿的鷹視狼顧之相頗為忌憚,總感覺此人日後必將成為曹魏家族的大患,數次欲除之而後快,都被曹丕阻攔。公元219年,司馬懿榮升太子中庶子,因為參與謀劃軍機的時候多有奇策,而深受曹丕信任和重用,曹丕將司馬懿和曹真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為了司馬懿的安危不惜頂撞父親曹操。

曹操最後也就放鬆了警惕,在曹丕的制衡之下,司馬懿最多也就是一個曹魏集團的下屬,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第二:北方士族的領袖和家族勢力

三國時期依舊是士族統治社會,司馬家族在當時的北方士族當中屬於領袖地位,當是的士族幾乎壟斷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文武要職,而且相互之間廕庇親屬宗族,收攬門生故吏,通過名望、婚姻以及流品區別尊卑。

司馬懿家族乃出身士族河內司馬氏,與當時的其他士族之間利益相互交織,曹魏集團乃官宦之後,不敢輕易向司馬氏發動攻擊,否則極有可能動搖曹操在北方仕林當中的根基和威望。

然而,歷史還是證明了曹操百密一疏,公元249年,蟄伏數十年的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曹魏政權,曹操的後世子孫成為了司馬懿的傀儡。公元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了西晉政權,至此曹魏集團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因此,後人多將司馬懿奪權的最終原因,歸結於曹操未殺司馬懿的失策,曹操病逝之前僅留給曹丕11個字,為何不殺司馬懿也讓後世爭論了上千年。然而,歷史上真是的司馬懿在曹操統治時期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政府文員而已,極有可能都沒有引起曹操的重視,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神乎其神多為後人杜撰,或者說是晉朝為了粉飾自己的祖先而做出的故意渲染。





格物且致知


在早些年,曹操曾經請過司馬懿來輔佐自己。但是被司馬懿拒絕了,司馬懿認為曹操身世不好。三姓家奴,又有奸臣之嫌。所以不肯答應。直到後來曹操讓人把他綁起來威脅他了他才勉強答應。對於司馬懿這個人,確實是很有謀略的一個人。但是他很懂得隱藏自己的實力。在選擇曹操下一任接班人的時候眼光也很高明。曹操生前也看到了司馬懿總有一天會造反。但是在郭嘉和荀彧等人死後,謀臣的實力陷入空缺的境地。司馬懿在選賢舉能方面又做得很好,讓曹魏勢力得到提高。他不能殺掉司馬懿。他只能讓曹丕去限制司馬懿的實力。沒成想曹丕比司馬懿先過世。這讓司馬懿開始肆無忌憚的發展自己的勢力。為他的後代能夠取代曹魏打下一定的基礎。



悠悠屋


很多種說法歷史上曹操是幾次想殺掉司馬懿,可是司馬懿討好曹丕,沒當曹操想殺他時,曹丕就會求情,曹操也沒辦法,就埋下了隱患 曹操愛才世所共聞。比如許昌放雲長,當陽放子龍。曹操寬仁大度世所共聞。徐庶終身不設一謀,曹操未曾加害。曹操連“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的劉備都放過了,司馬縱然狼子野心,雖有心而無其行,雖有患而無其實也




新鮮事小魚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晉書宣帝紀》,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相關人物有曹操、司馬懿和曹丕。原文如下:

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司馬懿內心狹窄而外表寬厚,好猜忌而有權術。魏武帝曹操在世期間察覺到司馬懿有雄心壯志,聽說他能像狼一樣回頭,想親自檢驗一下,便將司馬懿招來並讓他向前走,又突然讓他回頭,司馬懿果然身體沒動就能將臉完全轉過來。

曹操又曾夢見三匹馬同在一個馬槽裡吃料,心中非常厭惡。後來他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心做臣子的人,一定會干預國家大事。”而曹丕則與司馬懿關係密切,總是設法維護,司馬懿這才得以倖免。從此之後,司馬懿在工作上的表現非常突出,往往工作起來夜以繼日,連割草、放牧這樣的消失也親自過問,曹操這才對司馬懿較為放心。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文中提到的曹操所做的這個夢,叫做“夢三馬同食一槽”,此語後來演變成“三馬同槽”這句成語,意為三匹馬在一個馬槽裡吃料,比喻陰謀篡權。

司馬懿這個人早年雖然有些名氣,被曹操徵召為官,但並不為曹操所重視。故此,他在曹操在世期間的官職並不高。同時,曹操對司馬懿也不放心,認為他日後必將會曹氏產生威脅。不過,為何曹操沒有趁早殺了司馬懿以絕後患呢?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可以發現兩點原因。第一是曹丕對司馬懿的信任。曹丕經常在曹操面前為司馬懿開脫、辯解,這才使得司馬懿得以生存。其次便是司馬懿非常能裝。這則故事裡所提到的“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便是其中的一例。這正因為如此,曹操才放鬆了警惕。不過到了最後,曹操的話還是應驗了。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將曹氏變成了傀儡,最終司馬氏終結了曹魏帝國並建立了西晉王朝。







東哥愛電影


曹操臨死前,為何不殺了司馬懿,原來有這些原因!

首先,曹操知道這個司馬懿不簡單,但他沒有想到他會威脅到自己的子孫,雖然當時天下曹操佔據了北方,但是還有劉備、孫權。曹操並沒有實現自己一統的大志向,所以這個重擔就得交給自己的後代完成,雖然當時的司馬懿有些志向,但也只是曹丕手底下的一個幕僚而已,對曹丕是造成不了威脅的。而且當時爭奪世子的時候,司馬懿就站在了曹丕這一邊,看起來是非常的忠心,而當時曹植身邊也有一個幕僚楊修,這兩邊都為了世子之位而爭奪。

曹操後來就覺得,曹植有點華而不實,難以繼承大位,就把曹丕立為了世子,所以楊修就成了曹丕身邊所威脅的人了,同時楊修並不是像司馬懿一樣,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總是愛揣測曹操的心思,只要有他在,曹丕就會有阻礙,最後也就把他殺掉了。而司馬懿在曹操看來是一心想要扶持曹丕的,曹操為了成就一統天下的大業,還是把司馬懿留在了曹丕身邊。\r

還有曹操也是一個愛惜才能的人,一般不會亂殺人,除非是曹操不能容忍的時候。在當時想要做官很難的,沒有地位,就算有知識也是無法當官的,所以曹操在招攬自己的人才的時候,不在乎出身,提出了一個唯才是舉的方針,只要有才能,通過舉薦,就可跟著他幹,所以曹操在當時就獲得了一大批人才。一開始司馬懿也沒有跟著他幹,也是曹操下了死命令才過來的,曹操是不會輕易的殺掉有才能的人,除非他們是不想為曹操辦事,在一定的程度上,他還是蠻容忍的。

曹操對人員的把控也是非常好的,始終都打壓這司馬懿,在他手裡是沒有機會讓司馬懿接管兵權的,而且司馬懿也是比曹操歲數要大個10來歲的,當時曹睿也是不小的了,所以曹操認為自己的子孫還是有能力能夠壓制住司馬懿的。再加上,曹丕一心想當上世子,這其中也少不了司馬懿的支持,所以曹丕也是一心護著司馬懿的。可奈何曹丕和曹睿都沒有活的的長,都讓司馬懿當了輔政大臣,最後的權利最終還是落到了司馬懿的手上。\r

總之曹操一心想的就是為自己的子孫打好基礎,能夠更加的一統天下,只能說是司馬懿太聰明瞭,懂得明哲保身,不會犯任何錯誤,目的就是要讓曹氏親貴他們放心,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後面的事誰也說不準對吧。曹操一代梟雄在生前,可謂是輝煌的,可他也不會想到,自己的江山還是被他提防的司馬懿奪了回去!





七夜剪輯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不過,到了三國中後期,司馬氏逐漸掌握了曹魏的大權,最終,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取得了曹魏,建立的西晉。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司馬懿這個人,曹操生前就叮囑曹丕要小心。那麼,問題來了,曹操臨死之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反而殺了楊修?

首先,對於楊修和司馬懿這兩個人,都是非常聰明的人物,為什麼曹操要殺了楊修,卻放過了有遠大志向的司馬懿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就曹操殺楊修來說,由於受《後漢書》、《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人一直以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證據。不過,從根本原因上來說,楊修之死,很可能是因為立場和曹操的對立。楊修的父親楊彪為尚書令的時候,就對曹操有所看法,更不用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加有著不可協調的矛盾。在這一點上,荀彧也是因為和曹操有不同意見,最終也被逼自盡。

其次,對於楊修來說,在曹操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他站在了曹植這一邊。經過楊修等人的幫助,曹植一開始確實處在了上風。不過,對於曹丕來說,也有司馬懿、陳群等謀士的支持。在這一之後的爭鬥中,曹丕反超了曹植,最終被魏王曹操確定為繼承人。在此背景下,為了避免曹丕和曹植兩兄弟之間激烈爭鬥,確立曹丕繼承人的地位,曹操自然需要對曹植的勢力進行削弱。由此,對於曹植的謀士楊修來說,因為太過聰明的緣故,很可能會成為曹丕之後的重要威脅。到了公元219年,曹操在臨死之前找了個理由殺了楊修。

那麼,曹操為什麼放過了司馬懿呢?對於曹操來說,生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對於喜歡猜疑的曹操,這樣的司馬懿讓自己心裡很忌諱。因此,曹操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是,相對於楊修,司馬懿無疑站到了立場,也即是在輔佐曹丕這位曹氏家族的繼承人。在此基礎上,曹丕自然對司馬懿非常維護和信任。對於曹操來說,臨死之前主要關注的是讓曹丕順利即位,並且最終稱帝。在這一點上,司馬懿的存在顯然是利大於弊的。

最後,曹操之所以沒有殺司馬懿,也是因為司馬懿在當時小心翼翼,沒有什麼問題讓曹操抓住。而對於當時的楊修,則是因為行事上的自大,所以讓曹操隨便都能按一個罪名。並且,在年齡上,司馬懿的年齡要比曹丕大8歲左右。對此,在筆者看來,曹操很可能是覺得司馬懿的年齡要明顯大於曹丕,也即曹丕只要在位,即便司馬懿有異心,都會被曹丕所壓制。但是,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曹丕在位不過數年就去世了。至於曹丕的兒子曹叡,同樣在司馬懿生前就去世了。由此,曹操放過的司馬懿,其勢力不斷強大,最終其孫子司馬炎取代了曹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