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從今天開始,我將用一週的時間,和大家一起來共讀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福克納的經典小說《我彌留之際》。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美國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認為:“20世紀美國長篇小說最出色的開篇,始於威廉·福克納的《我彌留之際》。”


小說從表面故事看,描寫的是美國南方一個普通農民本德侖一家人,在本德侖妻子艾迪死後,遵守著對她的承諾,率領全家將她的遺體運回家鄉傑弗遜的墓地安葬的故事。


通過送葬旅途中遭遇到的洪水和大火等一系列的災難,展現了本德侖一家因失去傳統價值觀念,沒有了親情之愛的家庭鬧劇。


故事雖簡單且荒誕,但福克納並不是為了揭示人性的醜惡,而是希望可以藉此來幫助人類獲得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在閱讀本書前,建議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如何品讀一本意識流小說?


2. 面對災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積極心態去面對?


3. 為什麼說人最可貴之處在於看透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4. 如果人生沒有意義,那我們為什麼而活?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作者福克納1897年9月25日出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的裡普利。

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納白手起家,成為當地名門望族,不僅是種植園主,還是軍人、作家和政治家,被稱為“老上校”。

福克納小時候聽說曾祖父很多豐功偉績的故事,非常崇拜曾祖父,把自己看成是曾祖父的孩子,拒絕用父親的名字卡斯伯特,而把曾祖父的名字威廉看做自己的名字。

福克納家族的榮光,在他父親這一代已經沒落。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具有南方忠誠品質的福克納,試圖恢復家族祖輩的榮光,擁有農場和大宅的富足生活。


當他逐漸成為家庭大家長後,除供養自己的家庭、母親和弟弟一家外,還接濟情婦,對朋友也慷慨大方。

這樣做的結果,一度讓福克納陷入經濟困境。

除了工作之外,福克納對飛行也充滿了嚮往,愛騎馬抽菸,嗜酒如命。

他經常用酒精來獲得“某種程度的自由",酗酒這一惡習,伴隨他終身。


就連出席諾貝爾頒獎禮,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醉酒後的憔悴。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作為南方人,福克納被認為是美國南方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美國的南方賦予他創作靈感,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創作,總是離不開作家所成長的環境,和他的家鄉中的人和事息息相關。

福克納一生創作了19部長篇小說,120多篇中短小說,其中有多篇小說,是以約克納帕塔法縣為核心構建文學模式,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

主要圍繞虛構約克納帕塔法縣中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美國南方社會在南北戰爭前後,一個多世紀的興衰,藉此探索人類宏大的命題。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1950年福克納在諾貝爾獲獎感言中說道:“我不想接受人類末日的說法,我相信人類不僅有延續,而且能夠戰勝一切而永存。


人類不朽不是因為在萬物中唯他能永遠發言、而是因為他有靈魂,有同情心、有犧牲和忍耐精神。”

這樣的精神正是南方文化給予他的,福克納本人也認為他的小說代表美國南方人民的優秀品質和道德情操。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福克納的作品出名的晦澀難懂,但是卻影響了一批後來作家,其中有1982年諾獎獲得者大作家馬爾克斯。


2012年中國首位獲得諾獎的作家莫言,國內知名作家餘華都在創作上深受福克納的影響。


莫言稱福克納為自己的導師。

他說:“讀到福克納之後,我感到如夢初醒,原來小說可以這樣胡說八道,原來農村裡發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寫成小說。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每當我對自己失去信心時,就和他交談一次。


我承認他是我的導師,但我也曾經大言不慚地對他說:‘嗨,老頭子,我也有超過你的地方!’”

記者在訪談福克納時問道:“有人說他們不懂你的作品,就是讀了兩三遍也是不懂。對此你有什麼建議?”

福克納答:“讀第四遍。”


福克納小說難讀,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創作上喜歡意識流和採用多角度的敘事方式。


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20年代興起的一種小說樣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意識流小說的特點是打破了傳統小說按基本故事情節發展的先後順序。


或是情節之間邏輯聯繫而形成的單一或直線發展結構,而是不按時間順序,往往是隨著人的意識活動,通過自由聯想來組織故事情節。


“意識流”這一概念,原本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來:人的意識並不是片斷的連續,而是處於永遠的流動狀態中,所以稱之為“意識流”。


而福克納是一位非常擅長在小說中,將多個角色與意識流結合,利用多角度的視角來講述故事。


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故事不能寫,不受任何框架的限制,創作上應該無拘無束,自由表達。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福克納是一位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作家。

他在創作自己小說的時候,經常會有意識地將作品的故事情節、結構和人物與古希臘羅馬神話或宗教傳說中的情節、結構和人物相對應起來。


形成一種對位關係,使讀者瞬間超越時空,產生豐富奇特聯想,從而獲得一種全新的啟迪。

如果讀者不具備相應的西方古代神話和基督宗教知識,也就更難理解小說隱喻所表達的現實意義。

《我彌留之際》的譯者藍仕哲在本書導讀中,建議讀者在閱讀《我彌留之際》時,可以開拓閱讀視野,不拘泥於一般的、較為熟知的層面。

隨著各自的興趣愛好或不同的主題關注,去尋找多樣的主題含蘊,或從創作層面,去領略精湛的藝術技巧。


福克納的小說是經得起這樣多層次、多視角的閱讀。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本期共讀的《我彌留之際》正是福克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獲獎理由:“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


他的代表作品還有《喧譁與騷動》、《八月之光》、《押沙龍,押沙龍》等。

《我彌留之際》是福克納意識流創作的代表作,是他在創作頂峰時期的作品,僅用了47天就順利完成並出版。

多年後,福克納回首往事時,得意地說:“所謂‘神品妙構’,作家只要把磚頭整齊砌起來就是一部完美作品了,落筆前就已成竹在胸了。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我那部《我彌留之際》就是這樣。”

小說分為五十九節,通過15個人講述獨立成節。


其中家庭內部成員7人,外部鄰居和相關人士8人,一起順著故事發展進程,單獨的表白,對同一件事情,有著各自不同的表述。

藉此批評人與人之間冷漠、隔閡、互相不信任。

本德侖一家7人人物關係為:父親安斯、母親艾迪、長子卡什、次子達爾、三子珠爾、四女杜薇·德爾和幼子瓦德曼。


100萬讀者吐槽難讀,但它卻是不可錯過的高分神作


本德侖一家人在送葬的旅程中,雖然經歷了重重困難,但是他們實現了諾言。

將艾迪的遺體送回家鄉安葬,傳達出福克納對人類優秀品質的呼喚,他堅信人類在經受種種磨難後,依然保持著對真善美的追求。


為了便於理解,我將通過本書故事,來解讀出普遍的意義:人生雖苦,善良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接下來的一週,我將和大家一起共讀,福克納本人最欣賞和推崇的小說《我彌留之際》,走進本德侖一家的送葬旅程,在悲喜劇中獲得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