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上甘嶺戰役一打響,秦基偉就深知此次戰役的結果將對朝鮮戰局產生重要的影響,第15軍只能背水一戰,毫無任何退路可言,因此,他曾向全軍發令:15軍的人流血不流淚,為了朝鮮戰爭的全局利益,這一仗只能打勝、不能打敗,就是15軍拼光了也在所不惜。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上甘嶺戰役

下死命令是為了樹立共識、凝聚士氣,經過第一階段的浴血奮戰,部隊傷亡很大。秦基偉就反思,如果第15軍拼光了,上甘嶺也丟了,那又有何用?

經過反覆思考,秦基偉決定調整部署,暫停反擊。於是,他接通了志願軍司令部的電話。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這種拉鋸式的反覆爭奪,已進行7晝夜了,表面陣地失而復得,多次易手,戰鬥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我的意見是:暫停反擊,前沿部隊轉人坑道,以小分隊活動和敵人周旋,把敵人抓住,牽住他的牛鼻子。同時爭取時間,調整部署,補充人員和彈藥、器材,投入新的部隊,為進行最後粉碎敵人進攻、恢復全部陣地的決定性反擊作準備,創造條件。"秦基偉請示鄧華說。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你們的意見是正確的。"鄧華認真分析戰局後,對秦基偉的意見表示贊同。他還進一步指示說"目前敵人成營成團地向我陣地衝擊,這是敵人用兵上的錯誤,是我殲滅敵人的良好機會。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時機,大量消滅敵人,繼續堅持鬥爭下去,可置敵於死地。"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秦基偉請示志願軍司令部,轉入第二階段坑道作戰

秦基偉放下電話,立即命令部隊轉人坑道作戰,以爭取時間,為進行最後粉碎敵人進攻、恢復全部陣地的決定性反擊作準備。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從10月21日開始,上甘嶺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坑道戰階段。

為了打好下一階段的戰鬥,志願軍對作戰部署作出了調整。志願軍第3兵團決定由第15軍第29師接替第45師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任務,以便使第45師集中力量用於上述兩高地的爭奪戰。第29師第87團原來在發利峰、王在峰地區的防務,則由第44師第132團接替。另將炮兵第7師1個營、炮兵第2師4個連和高射炮兵1個團加強給第15軍。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為了使反擊取得徹底勝利,由秦基偉主持,志願軍第15軍於10月25日在道德洞指揮所召開作戰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各參戰部隊的負責人。會上傳達了上級指示,分析了敵我情況,總結了上一階段作戰的戰術問題,研究了繼續戰鬥的有關措施。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秦基偉等人經過研究認為,突擊隊在敵人猛烈炮火下,從500米到1,000米距離外開始接敵運動,其傷亡是難以避免的。雖在炮火支援下恢復了陣地,但由於堅守陣地的人員太少,沒有第二梯隊的源源投入和彈藥的充分補給,仍難擊退敵人從排到團的整日連續攻擊。這成為恢復陣地容易、堅守陣地困難的主要原因。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先恢復597.9高地,再恢復537.7高地

在基本陣地上,除坑道外,表面工事全部摧毀,在阻擊敵人時,人員沒有工事隱蔽,加上炮彈缺乏,志願軍炮兵火力往往開始猛烈,以後便逐漸鬆弛了。另外,在戰術上形成了規律,反擊時間總是在17時至20時,多是先經一次火力急襲,接著就是衝擊。這種單一的戰術很快被敵人掌握並利用,當志願軍開始火力準備時,敵人也開始對志願軍運動道路及坑道實施攔阻,殺傷志願軍第二梯隊人員。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當志願軍炮火延伸時,敵人也作好反衝擊準備。因此,必須立即調整反擊戰術,使戰術更加靈活多變,讓敵人防不勝防。

接著,會議還研討了對搶修工事、運輸力量的組織使用、彈藥的控制節約和遠程火炮與其他火炮的分工問題。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在這次會議上,第15軍還研究了對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進行反擊的問題。指揮員們一致認為,597.9高地應作為反擊重點。因為,如果不將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的敵人打下去,佔據537.7高地北山的南朝鮮軍便不會輕易放棄進攻的行動。而且,537.7高地北山與敵537.7高地主峰山脊相連,敵人縱深有堅固的地堡、工事做依託,其前沿就是衝擊出發陣地;而志願軍縱深則是一條大山溝,且受敵人炮火封鎖和537.7高地敵下面火力及注字洞南山敵側射火力威脅,故易攻難守。另外,堅守597.9高地坑道的部隊已苦戰9晝夜,必須接替下來。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所以,秦基偉決定,首先全力恢復597.9高地表面陣地,得手並鞏固後,再恢復537.7高地北山陣地。並決定於10月30日對597.9高地實施決定性反擊。為了減少反擊時接敵運動中的傷亡,第15軍決定在反擊的前一夜將突擊連運動到坑道內,由坑道發起衝擊。堅守時,要依託坑道屯兵,採取邊打邊補的方法,以保持持續的戰鬥力。為了這次反擊,第15軍在兵力部署上也作了相應調整。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堅持坑道內鬥爭,準備下一階段反擊

轉入坑道進行鬥爭,還要準備下一階段的反擊,第15軍的將士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他們決定,當前以坑道鬥爭為主,並把坑道內外的鬥爭結合起來。秦基偉要求退守坑道的部隊忍受最大的艱苦,堅守坑道,為拖住敵人,力爭更多地消滅與消耗敵人而積極鬥爭。坑道外的部隊不斷組織反擊,並將山炮、野炮前置,支援坑道鬥爭。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鑑於在第一階段的戰鬥中,上甘嶺陣地上的志願軍兵員損耗也相當大,急需補充兵力,第3兵團和第15軍抽調新戰士共1,200餘人補充到45師,再加上該師從機關、勤務分隊抽調的人員,以充實和重建戰鬥連隊。

為了解決彈藥物資的運輸問題,志願軍後勤部及其第二分部大力支援。軍後勤部為完成決定性反擊所需的11萬發炮彈和隨耗隨補的運輸任務,決定把4個汽車連(隊)全部投人上甘嶺方向。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口號下,第巧軍抽調第29師3個營的兵力和大量機關人員擔負往返40公里山路的火線運輸任務,第45師組織3,000多人、500多匹牲畜、40多輛馬車參與運輸。經過幾天的突擊搶運,僅迫擊炮彈就運了3萬發上山,為奪取決定性反擊的勝利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反思:如果15軍打光,上甘嶺也丟了,又有何用

上甘嶺戰役轉入新的階段,賭紅了眼的範佛里特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為了奪取他期待的勝利,他註定要在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小高地甩出更多籌碼,使盡渾身解數。但是,"山地戰專家"、"的不幸在於,他是在一個錯誤的地方與一個錯誤的敵人作戰,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中國軍隊又讓他大開了一場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