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先有衣馬塋,後有棲霞城,棲霞境內馬姓村莊的確不少

“先有衣馬塋,後有棲霞城。”這句民諺,在煙臺棲霞流傳甚廣,經常用來描述當地衣姓和馬姓歷史之悠久。衣姓因為比較特殊,此前已經有所介紹,本文的重點就是簡要說說棲霞境內的馬姓村莊。

根據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的棲霞縣誌記載,當時棲霞境內姓氏排名前十五位分別是王、林、劉、李、孫、張、於、牟、衣、柳、徐、範、崔、馬、史,馬姓排在十四位,是當地大姓之一,不少村莊都有分佈。總體而言,西半縣多於東半縣下面就介紹幾個比較典型的村莊。

先有衣馬塋,後有棲霞城,棲霞境內馬姓村莊的確不少

(古代棲霞縣城圖)

上文之民諺,說的意思主要就是棲霞築城之前(舊稱陽疃鎮),當地就已經有馬姓居住。而棲霞城周邊的確,至今也仍是馬姓一個集中分佈區域。根據棲霞地名資料記載,現在翠屏街道的城關村(老縣城周邊)的確仍有馬姓人。另外,同屬翠屏街道的小霞址村有不少馬姓人,根據記載,他們的先祖就是清初從棲霞城西關遷徙而來。莊園街道之河南村,馬姓規模也較大,相傳亦源自棲霞城,此外,盛家、馬家疃等村,也有馬姓聚居。

先有衣馬塋,後有棲霞城,棲霞境內馬姓村莊的確不少

與衣姓淵源統一不同,現在棲霞馬姓淵源不盡相同。除了棲霞城馬姓之外,還有其他淵源的馬姓分佈。

西城鎮位於棲霞城郊,境內帶有“馬”字的村莊不少,有馬姓分佈的村莊也挺多。比較典型的是上下馬家村(現屬松山街道),不過根據棲霞地名記載,兩村馬姓是明代從青州藍柳樹遷來,似非棲霞土著。此外,小廟前村的馬姓也不少。該鎮另有一個馬疃村,現並無馬姓。

官道鎮境內有馬姓分佈的村莊數量也不在少數,其中沙嶺村、柞嵐頭等村馬姓較多,根據棲霞地名資料記載,沙嶺馬姓是明代中期從下馬家遷來,柞嵐頭馬姓似乎歷史更為悠久,相傳可追溯至元朝泰定年間。

先有衣馬塋,後有棲霞城,棲霞境內馬姓村莊的確不少

亭口鎮是另外一個馬姓分佈較多的鄉鎮,馬家窯、小馬家、復興、馬家夼、小楊家等村,都有不少馬姓人。其中,馬家窯村,相傳是明初馬姓從上馬家河(現蛇窩泊鎮境內)遷此建村,後從馬家窯村遷出不少分支;馬家夼馬姓,相傳遷自在臧家莊的高格莊。

先有衣馬塋,後有棲霞城,棲霞境內馬姓村莊的確不少

除此之外,觀裡鎮小院村、楊礎鎮中馬家溝也都有不少馬姓人。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些村莊在歷史上與馬姓有關,但現在已經鮮有馬姓人,比如臧家莊的馬陵冢、蛇窩泊鎮的馬家河等。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歷史上的“闖關東”大潮,不少棲霞馬姓人還遷到關外,此前就有來自遼寧營口的棲霞馬姓後裔尋根,根據族譜記載,那支馬姓的原籍在登州府棲霞縣一甲新民莊。雖然棲霞現在沒有新民莊這個地名,但從一甲這個編序來看,城郊一帶的可能性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