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民藏國寶成贗品 貴族贗品成國寶 ——收藏屆最大的笑話


民藏國寶成贗品 貴族贗品成國寶 ——收藏屆最大的笑話

有人的地方就分“左中右”,文章也分“左中右”,瓷器收藏更分“左中右”,只要有“左中右”的地方,就有了矛盾,就有了山頭,就有了主義。

收藏本身是公平的,藏品卻不公平,因為有了“真贗鑑定”的話語權,同樣的藏品卻分成了兩個世界,一個皇家貴族,一個平民百姓。人的出身無法選擇,可是貴族出身的“國寶瓷器”,卻在自己的國度找不到自己身份,備受煎熬,“國寶”自從失去了貴族身份,只剩下苦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每當我們發現一個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時,每當一個精美藝術品被專家們貶為“贗品”時,也許你就擁有了改變瓷器歷史的機遇,當大量照本宣科仿製的贗品出現時,你的“臆造”藝術品,就有可能是歷史真實的再現。

我們的文化歷史很偉大,有著5000年的輝煌,我們民間的收藏卻很薄弱,只有少數二三十年,但是僅僅的幾十年,文化藝術珍品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近幾十年來,不停的考古發現,不斷地工地開發挖掘,大量出土的藝術品填補了各地博物館的空白,填補了民間收藏的空白。大量新發現的藝術精品,讓我們耳目一新。我們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也為古人的藝術創造力而自豪。

中國皇權的收藏是中國藝術品發展歷史最為完整的寫照。但是近代中國的被侵略史,使原本清晰可循的藝術品發展歷史,特別是瓷器發展歷史,被西方列強的船堅力炮的摧殘的支離破碎,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軍閥割據、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前後100年的戰爭破壞、財富爭奪,使得大量的藝術品進入地下,埋在地下的藝術品之豐富,是近百年戰爭的集中表現。

動亂年代,寶藏從地上轉入地下,和平年代,再從地下走到地上,這是歷史索然。出土並不只代表陪葬品,還有大量躲避戰爭的收藏品,“尋寶”一直是我們的主題,好像永遠尋不完,可想而知,我們地下埋藏了多少寶藏。

我們民間收藏了多少,誰也說不清,現在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要勇於承認這些不斷出現的“國寶瓷器”,理論界和學術界也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完善這些理論,不能光吃老本,抱著舊觀念和舊權威,霸道地否定一切新生事物。

長期以來,瓷器藝術品從未享受到和書畫藝術一樣的崇高藝術地位,書畫藝術是文人藝術,溫文爾雅。瓷器藝術是工匠藝術,而把瓷器藝術劃為工藝品範疇。

當海外瓷器藝術品收藏價值不斷衝擊書畫價值時,我們才重新認識他的藝術價值,我們中國人可以創造出如此精美的藝術品,卻從來沒有成為價值的領導者。

2011年3月22日在紐約亞洲藝術週上。蘇富比紐約舉辦的戴潤齋中國瓷器工藝品珍藏專場,爆出了拍賣史上前無古人的紀錄:一件估價800到1200美元的瓷瓶,被眾多買家一舉拍到了1800.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足足高出2萬多倍。

這件拍品屬於紐約著名的古董商“戴潤齋”珍藏。據業內行家分析,參與競投的買家和許多圈內人士一樣,認為這件被蘇富比專家定義為仿製品的瓷瓶,恰恰是乾隆時期的真品。因此,拍賣結果才會出現如此驚人的價差。他還指出,這件瓷瓶無論就其器形、紋飾,還是其所採用的工藝,都是市場特別追捧的,因此拍到這樣的高價就不足為怪了。

這件拍品準確的名稱為“霽藍描金開光粉彩花鳥暗刻豆青釉如意加裝飾綬帶雙耳尊”,蘇富比認為這件瓷器可能為民國時期的仿品,並謹慎地將其年代描述為“類屬民國”。民國瓷器能夠買到這個價格,許多人感覺不可思議,各種議論千奇百怪,因為這件瓷器的最終成交價高達18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高達一億多元。

對於多年來一直以清三代官窯為旗幟的操作模式來說,一件無足輕重的近代仿品,賣到如此天價,無疑如同在一潭死水中,投入了一顆原子彈,具有徹底摧毀傳統經營操作模式的意義,近現代瓷器第一次衝破了大拍場多年來給予的不平等待遇,第一次向大拍場和藝術品證實了近現代瓷器的藝術價值,使得拍賣機構和投資者逐漸迴歸到理性思維之中,從今以後近現代瓷器可以大大方方的登堂入室,拍賣機構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樣對於近現代瓷器不屑一顧,因為近現代瓷器同樣可以給他們帶來高額回報,而且可能更高。

瓷器從最初的使用器具走向欣賞器具時,就已完成向藝術的蛻變,它的青花藝術效果已經可以和水墨畫媲美了,它的三彩、五彩、鬥彩、洋彩、特別是琺琅彩的引進利用,它的色彩斑斕,把瓷器藝術推高到極致。他把文人書畫的理解和工匠技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美輪美奐的藝術珍品。它的每一件作品,不管它是“清三代”的還是晚清、民國的都是人類藝術的最高結晶。

在歷史上被稱為“康乾盛世”,當時社會開放,文人墨客加入進來,歐洲的彩繪技法也得到借鑑,瓷器製作工藝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異不但表現在各自鮮明的執政風格中,還影響到了官窯瓷器的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