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藝術離開了文化,還叫不叫藝術?

gegebaihui


我們通常看到文化和藝術是一句並列組合詞,如文化藝術、文藝等,很容易讓人把文化和藝術混為一談,其實,文化和藝術還是有區別的。

文化是什麼?文化的定義是相對於物質和經濟的一切精神活動。藝術是什麼?藝術的定義是經過提煉加工的文化表現形式。通俗地說,文化包含著藝術,藝術是文化的精華。由此可見,藝術離不開文化。

從古至今,從中到外,藝術從來都是伴隨著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比如說,文字是文化,書法是藝術,而書法是建立在文字的文化基礎上產生的,書法是更高層次的文化。再比如說,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首先是產生了催生文藝復興的文化氛圍,然後有了藝術的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法國為什麼在十九世紀出現了藝術創作高潮期,因為這一時期它的文化發展環境寬鬆,各種文化思潮活躍,極大影響和帶動了藝術的發展。

文化是藝術的支撐,文化是藝術的內涵。沒有文化含量的藝術不能稱之為藝術,離開了文化或遊離於文化之外的藝術只能說是“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是沒有生命力的,是長久不了的。

以書法為例,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應當由以下幾個要素組成:取法於古法帖,這是第一步,如果取法已經正確,就說明在臨帖這個關上,蘊含了文化,當然可以稱作書法的藝術了。

但是,當僅僅只會臨摹法帖,不能融進自己的東西,不能改變法帖的面目,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步,能夠創作自己的詩詞楹聯。書法再好,沒有自己的思想性、文學性的東西,就往往算個字匠,嚴格意義上難以在書法家這個名稱下走得遠。而能夠創作符合詩歌格律要求的、同時具有思想性、文學性的內容的,才是符合藝術要求的書法家。【這話我說得比較苛刻,實際上,市面上能拿毛筆寫字,也不論是否符合法度,更不用自己創作詩詞,都被叫做書法家,有的人,乾脆自己自吹自擂是書法家了!

如果把藝術比作一個人,那麼文化就是身份證,形象的理解“文化是藝術的身份證”,至於“身份證”有什麼用途和意義就不多做解釋了,畢竟我們談論的是藝術和文化,藝術雖然是純粹的“個體”,但是必須依靠文化來衡量

藝術的標準及證明藝術的價值,

回顧中西方的藝術史,可以發現繪畫藝術都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了,至今依然存在,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外形簡單的繪畫藝術可以經久不衰呢?難道真的是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這麼簡單嗎?或者是因為繪畫藝術具有很可觀誘人的商業價值嗎?

之所以繪畫藝術會一直延續,那是因為繪畫藝術具備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的文化,小到藝術家自身的文化,大到國家的文化;藝術家藉助視覺向人們講故事,通過繪畫藝術的”渠道與人們達成思想、精神方面的溝通,以“色彩和線條”為創作載體,然而“色彩”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世界上關於藝術的種類成千上萬,那麼為什麼有些藝術在本土可以發展、很受歡迎,而到了外地就生存不了了呢?其實原因同樣很簡單,因為藝術脫離了當地的文化,又由於“當地”和“外地”的文化存在差異(原本在當地是藝術,可到了外地人們不認為它是藝術)就好比中西方文化差異一樣,藝術的發展要適合國情文化,所以說藝術離開了文化,就不叫藝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