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皖南在太平軍與清軍的拉踞戰中起什麼作用?

於無聲處34


太平天國戰爭中,皖南是“用奇”之地。

皖南戰場的範圍

關於皖南、皖北的劃分,歷來未有定論。

以安慶為例,歷史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他曾屬於皖南道(或行署),也曾屬於皖北道(或行署)。

就太平天國曆史而言,提及皖南戰場時,通常所指的範圍為:徽州、廣德、池州、太平、廣德。

太平天國戰爭中,安慶等沿江地帶與皖南的戰略職能截然不同。

安慶等長江沿線,是大兵重集的主戰場。

皖南,既不是安慶、武昌這樣的沿江要地,也不是蘇浙這樣的財賦重地。清軍和太平軍都沒有餘力派主力進行爭奪。

但是,皖南處於皖北、天京、江西三個主戰場的結合部,適合用奇。

同時,就統屬關係而言,安慶失守後,皖南、皖北的聯繫被切斷,大清將皖南由浙江協管。

因此,不論從任務特點,還是從戰區統屬上來看,皖南戰場與安慶、廬州戰場,也是相互獨立的作戰區域。

天京事變前:以少制多的用奇之地

太平天國的主戰場分佈在兩個區域。

上游,太平軍與湘軍在湖北、江西來回拉鋸。下游,江南、江北大營圍困天京。

此時,誰可以找到“以少制多”的關節點,誰就可以佔“便宜”。

大清江南大營的向榮,首先把目光投向了皖南。

蕪湖,是天京的咽喉。清軍控制蕪湖,就可以截斷長江上游物資運往天京。

在得到紅單大船後,向榮開始攻略蕪湖。

事實證明:正是江南大營對蕪湖的威脅,使楊秀清投入數倍於清軍的兵力於蕪湖、天京戰場,不斷從皖北戰場抽調兵力,才使廬州得而復失,皖北戰局反覆拉鋸。

當然,楊秀清也不是善茬,他也決心在皖南“以少制多”。

楊秀清控制皖南部分沿江要點,隨後,派少量兵力虛張聲勢,不斷侵擾江西、浙江。

“數月以來,百事不修,專為防堵,心力俱瘁”——何桂清。

為了防堵太平軍神出鬼沒、虛實難測的威脅,大清在寧國府駐兵竟有萬人,徽州也有五、六千人。同時,在浙江境內,也多留兵馬。

太平軍以少數兵力外線機動,牽制了大清軍隊,極大地減輕了江西、天京戰場的壓力!

最後,石達開回援天京時,也在寧國留下少量兵力牽制清軍大部,然後,自率大軍回援天京,配合其他軍隊一起,一舉解天京之圍!

太平天國“短暫復興”的“奇變之地”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此後,太平軍不斷丟失領地。湖北、江西等地接連丟失。從湖北、江西戰場撤離的軍隊都收縮到了皖南地區。

於是,皖南就成了太平天國的“藏兵洞”。

而太平天國的短暫“復興”,也是從這個“藏兵洞”開始做文章的。

苦於無兵的李秀成,先是整合“藏兵洞”皖南地區的部眾,與皖北的陳玉成分進合擊,先取廬州,穩定西線,又一舉東進,大破江北大營!

當然,最“奇巧”的一次,是破江南大營的“圍魏救趙”。

李秀成領軍從皖南進攻浙江。清軍一片驚慌,急忙從江南大營調集兵力往杭州等地支援。

隨後,李秀成緊急回軍,一舉大破江南大營!

大破江北、江南大營,太平天國短暫的“復興”,正是在皖南“用奇”。

安慶圍困戰、天京圍困戰:用奇與“打呆仗”的較量

趁著太平軍攻略蘇浙,曾國藩從上游圍攻安慶,開始了步步緊逼。

太平軍的對策,仍然是“用奇”。

太平軍兵分兩路,李秀成出皖南取道江西,與江北的陳玉成會攻武昌,準備再次“圍魏救趙”。

還沒出皖南,李秀成就抓住了曾國藩這條“大魚”——直逼祁門大營!

可惜,李秀成被鮑超小挫後,繼續“用奇”,跑到江西去了···

隨後,李侍賢、楊輔清、劉官芳等人先後率大軍來祁門大營圍攻,就是打不下!

可以說,皖南,原本可能成為太平軍解安慶之圍最好的機會。可惜,太平軍指揮不統一,作戰意志不堅決,沒有把握住機會!

在隨後的天京圍困戰中,皖南依然是太平軍“用奇”解圍之處。

在雨花臺大戰直接解圍失敗後,李秀成採取“進北攻南”的用奇策略。

其中,“攻南”,就是攻皖南,截斷清軍圍攻天京部隊的補給。

可惜,太平軍這次失算了。湘軍在皖南兵力雄厚,太平軍屢戰無功!

損失慘重的皖南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皖南在太平天國戰爭中,蒙受的損失是最為慘重的。

徽池寧國等處屬,黃茅白骨,或竟日不逢一人。——曾國藩。

由於長期征戰,僵持不下,該地連年戰亂。

太平縣,出現了有人以人肉買賣的現象。太平縣還發生瘟疫,逃亡外省的百姓十回五六,到家後不久死於加重。

到皖南戰事打到最後時,當地糧食早已枯竭,太平軍甚至要“遠征江西”去找糧食!

堂堂產糧大區,居然被戰亂破壞到如此地步!

總的來說,就戰區特點而言,皖南是一個用奇之地。有軍事素養的太平軍將領往往利用此地出奇制勝。

但是,在我們津津樂道良將賢臣們的奇謀妙策時,我們更不應忘記那些黃茅白骨!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皖南是太平軍重點經營的地區太平天國在此經營了11年可謂是革命的本錢所在,皖南的成敗決定了革命的成敗。

西征讓太平軍順利控制皖南地區

皖省也就是安徽省,皖南指的是長江以南的安徽省地區當時包括寧國府、池州府、徽州府、太平府和廣德州。太平軍在1853年的西征中率先佔領的就是皖南地區,當時皖省的省府就是安慶,安慶不僅毗鄰長江還通往江蘇、江西、浙江的戰略要地。

皖南從運動一開始就是湘軍和太平軍爭奪的焦點區域。

太平軍西征以賴漢英和胡以晃為主帥,首先攻佔的就是安慶城。攻佔安慶後太平軍強攻南昌可惜最後失敗了,1853年12月太平軍攻克安徽省的新省府廬州,湘軍元老安徽巡撫江忠源兵敗自殺,皖南被太平軍控制。

天京事變後,清軍和太平軍在皖南陷入苦戰

西征在石達開的領導下本來將湘軍一度壓制,並基本控制了皖南地區,只可惜石達開主力回師天京後皖南的局勢開始惡化。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這場內訌也讓武昌守將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俊放棄武昌,湖北巡撫胡林翼和湘軍悍將李續賓部進駐武昌。

此後湘軍開始圍攻九江和太平軍在皖南陷入苦戰,1859年韋俊部由池州向北推進遭到了李秀成部和陳玉成部的反擊,楊輔清部也加入了對韋俊部的征討。1859年10月韋俊叛變降清,雖然池州被楊輔清部順利的收回,但此時湘軍主力已經移師皖南並攻擊安慶。

安慶被圍困李秀成的大軍雖然想通過西征來解安慶之圍但是成效不明顯,李世賢、楊輔清和黃文金等部和湘軍陷入拉鋸戰,沒有實現對湘軍的突破。伴隨著左宗棠的老湘營也進駐皖南,1861年8月曾國藩的湘軍攻克了安慶。

安慶丟失後皖南被湘軍攻克

安慶丟失後,西線柱石英王陳玉成在壽州因叛徒苗沛霖部出賣,被俘後被清軍殺害。皖南的局勢變得更加被動,由於李秀成部東征全力攻取杭州,因此皖南只剩下了楊輔清和黃文金部苦苦支撐。

1862年4月曾國荃部攻克太平府,6月鮑超部攻克寧國府。但是太平軍並沒有放棄,楊輔清和黃文金等人再次收復寧國府同湘軍繼續爭奪。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在皖南地區湘軍與太平軍反覆爭奪,直至1864年6月湘軍攻入天京。

可以說皖南的命運和太平天國的興衰緊緊地綁在了一起,西征攻佔了皖南太平軍也逐步走向了強盛。天京事變後九江和安慶丟失皖南危急,太平天國的形勢也急轉直下,最終湘軍還是依靠佔領皖南而攻入了天京。


秋雨魯北說歷史


皖南地區位居長江以南,尤其是安慶重鎮,是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在長江上游的重要屏障。因此,皖南成為太平軍的重要基地,也是清軍為了消滅太平天國,一定要攻陷的地區。

自從1853年6月太平軍西征以來,直到1861年9月安慶失守,太平軍與清軍在皖南地區進行了長期的激烈拉鋸戰。

1853年6月,太平軍在石達開的指揮下,進行西征,佔領了安徽、江西的大部分地區。從此,安徽、江西成為太平天國的主戰場。

皖南地區的位置尤為重要。太平軍前期統帥石達開、後期的英王陳玉成都坐鎮安慶,統籌協調主戰場的用兵方略。

而以曾國藩湘軍為主的清軍,也一直把用兵重點放在皖南地區,尤其是太平天國後期,曾國藩一直都把攻取安慶當做重中之重。他不顧清廷的嚴旨,決不調一兵一卒離開安徽戰場。

在安徽地區,既有太平天國政權管轄的地盤,還有清朝地方政府極力困守的城池;由於皖南地區屬於主戰場,是雙方極力爭奪的腹心地區,因此,太平軍與清軍在此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

雙方在皖南地區都部署了重兵。皖南太平軍有陳玉成、韋俊、楊輔清、李世賢等部;在後來韋俊降清之後,韋俊的部下劉官芳、古隆賢、賴文鴻率部逃出清軍營地,重回皖南太平軍行列。

而清軍方面也是人馬眾多。除了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老湘營之外,清廷在此地還部署著安徽、浙江的地方軍隊,台州的臺勇;另外就是被太平軍視為眼中釘的江南大營的部隊,潰逃之後也來到了皖南地區。

所有這些部隊,大部分都是割據地方、就地籌集糧餉的。

太平軍與清軍,尤其是曾國藩的湘軍,在皖南進行了無數次殘酷搏殺、得而復失的大戰,形成了長期拉鋸戰的局面。

太平軍在天國後期,尤其是九江失守以後,為了保住安徽的地盤,以此作為天京的主要屏障,來保證天京的安全,在皖南地區進行了將近十年的英勇奮鬥。

而清軍也看到皖南地區對剿滅太平天國的重要性,所以,曾國藩兄弟不惜血本,把無數湘軍精銳都投入到這一地區,跟太平軍死戰,爭奪每一寸皖南土地。

1859年,在曾國藩、胡林翼的謀劃佈局之下,湘軍集結水、陸兩路大軍,開始猛攻太平軍重鎮安慶。

由於太平軍安徽主帥陳玉成的戰略失誤,加上太平軍各部援軍在戰術配合的不力,經過兩年之久的奮戰,太平軍終於力不能支,敗下陣來。

1861年9月,安慶被曾國藩的湘軍攻陷了。從此,皖南地區的太平軍喪失優勢,被湘軍個個擊破;皖南地區幾乎已無太平軍的立足之地。

結語:皖南地區對太平天國極其重要。因此,安慶的得失直接影響到太平天國的興衰。當安慶失守以後,太平天國失去了長江上游的唯一屏障,湘軍已經可以直趨天京城下。

因此,太平天國失去了皖南,也就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


品茗讀史


皖南的問題,其實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一直都是雙方爭奪的重點!

其實對於太平天國來講,他們的重心無論放在哪裡,他們的心臟位置絕對是天京,也就是南京城。畢竟當時太平天國主要的行政樞紐就在天京,只要這個地方還在,無論打的多爛的攤子都能夠重新整合!

我們可以看到在太平天國運動早期,即便是太平軍戰鬥力再怎麼弱,即便太平天國前期的局勢再怎麼糜爛,只要南京保住了,拿了的攤子可以重新再建打爛的地方體系可以重新再奪回來!

一直等到天京事變!整個太平天國中央行政樞紐幾乎被屠殺掉了一半,這才是整個太平天國運動衰敗的開始,為什麼她的心臟她的合計遭到了破壞,這比任何形式的軍事失敗都來得更加致命!

等到後來湘軍拿下了皖南,拿下了江心島,並且步步緊逼南京城的時候,整個太平天國就全部慌了手腳,為什麼南京一旦出現任何問題,整個太平天國運動就全完蛋了!

那麼這個問題就來了皖南,(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對於整個太平天國的核心也就是南京的重要性究竟如何呢?

歷史上面有一句名言叫做守江必守淮,南京,這座城市緊靠著長江,長江是它的天然防線等這道天然防線必須要掌握,在南京是防守防守裡面,否則這道天然防線順手就會變成別人的進攻通道,通過長江運輸糧食運輸援兵這都很輕鬆的事情。

緊靠著南京沿岸的長江的就是皖南和蘇北!其中人口稠密並且屬於重要糧食產區的,也就是皖南!這個地方很重要,如果不能掌握這塊地區,長江防線就不能夠為太平天國獨自擁有!而且湘軍可以依靠著皖南作為前進基地,不停地增派兵力去進攻南京!就相當於一個勢力更加龐大,軍隊更加精銳的江南大營!

所以對於太平軍來講,皖南是必須要爭奪的一個地區只有掌握了這個地區南京城才是安全的!整個皖南最重要的城市就是安慶,拿下安慶城就可保證整個皖南的安全!

東方為了爭奪皖南地區可以說付出了重大的代價,而太平軍也利用皖南這塊地區多次吸引敵人的注意力來解除天京的危險!也就是攻擊往南,然後奪下江南大營,這可以說是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一個比較亮眼的一筆!

後來等到清軍回想起來皖南這個地區的重要性以後,派遣中兵攻打皖南地區,太平天國就處於那種首尾難以相互的地步!畢竟整個朝廷內部不是鐵板一塊,且這個時候還互相化波勢力範圍,這就導致清軍在竭盡全力進攻往南的時候,太平天國並沒有派出所,有的軍隊來死守嚴防這一塊兒戰略要塞地區!

最終這塊要塞地區直接被別人給搶奪了!等到這塊兒地方錄入到清軍的手裡面的時候,清軍拿這塊兒地區做足了文章,最終一步一步地將太平天國導向毀滅!


漩渦鳴人yy


1861年,為爭奪武昌,解安慶包圍,太平天國舉行第二次西征。此前江南大營覆滅,太平軍無後顧之憂,於是分南北兩路,逆江而上,北路陳玉成率領,經舒城,桐城,六安。連續作戰試圖解安慶包圍,但失利未成,於是西進,打開通向武昌大門霍山。逼近武昌,因英國公使竭力阻撓,李秀成南路軍未至,陳玉成決定停止攻擊,此時安慶告急,陳玉成決定率部直接救援安慶。李秀成貪戀蘇常,本不願意西征。在洪秀全嚴歷催促下,才緩慢行進,在皖南連敗湘軍,攻克黔縣,逼近曾國藩祁門大營,此地湘軍兵力薄弱,曾國藩試圖解圍,一戰大敗,逃回祁門,寫下遺囑準備尋死。後左宗棠在浙江樂平獲勝,太平軍撤退解圍,曾國藩又一次死裡逃生。李秀成南路軍進皖入鄂,沿途招兵買馬,所部五十萬人,西上武昌,連克嘉魚,蒲圻,咸寧,崇陽。武昌萬分危急。湘軍統領胡林翼急得嘔血,罵自己笨人下棋,死不顧家。率部扺御,節節敗退。但南路軍和陳玉成會師武昌已誤期,長江南北被湘軍水師封鎖,李秀成無意進取,預料安徽其省不能保也,於是收集起義群眾三十萬,石達開回朝部隊二十萬,退到浙江來。至此,太平天國第二次西征結束。功敗垂成,導致安慶陷落,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