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人說書畫同源,書法和繪畫出自同一源頭,既然繪畫需要寫生,為何感覺書法不需要寫生呢?

影影圈圈


書法講運筆,繪畫講意境。

兩者下筆時,同時講究一筆一畫的神韻,就像習武之人練武時的一招一式中的運氣,一進一退時的力道。運氣、力道的緩急要掌控好,輕重要拿捏好,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手足並用,心神合一。這樣,練出的功夫連貫性強,運氣的節奏比較嚴謹。天衣無縫,密不透風,讓對方無懈可擊,找不到見縫扎針的機會。

行內人士都知道.:“書是無形畫,畫是有形書”。書與畫原本是一根藤上結的兩個瓜,都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說,書畫同源,無可厚非。

古人創造象形字時,每個字都像一幅美妙的簡筆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書與畫的神韻上,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兩者兼顧,相得益彰。

要說繪畫有寫生,書法沒有寫生之說,那不過是一般人在字面上的理解不同罷了。

繪畫寫生是認真細觀觀察景、物的形態,做到胸有成竹時,再下筆描慕、臨慕;而書法寫生(其實叫練筆),就是描紅、臨帖。

不管繪畫,還是書法,如果能夠練到出神入畫,維妙維肖,入木三分,力透紙背,作品就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名垂史冊了。

因此,繪畫寫生,書法臨帖都是打好堅實基礎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前期鋪墊做好的話,只要勤學苦練,機會對有準備的人來說,永遠是成功的!











生命河歡迎您


書畫同源!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老缶以草篆入畫,林散之草書化用水墨,皆為活學活用之典範。

丹青傳神,翰逸神飛。神即神采,線條的力度與張力;佈局的構思與奇想。

一語以蔽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春池洗硯


所謂書畫同源,在於書法以毛筆和點畫為本,而中國的水墨畫,仍是以毛筆和點畫為本;同時筆意和氣韻基本同一,豈不是同源?繪畫以實體為據,所以一般要寫生。不看山水人物,作畫豈不是異想天開?書法同樣有寫生。沒有對應的漢文字,那不是臆造?兩者只不過是寫生的對象不盡相同罷了。不過一般感覺不到寫字為寫生。書法與繪畫寫生,一般來講主要是初入道者。當然繪畫寫生時間相對會長些,甚至一輩子。








一葉小舟82704


關於書畫同源這個問題我就不多說了,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是中國畫在實踐上確實一步步是在“書畫相融”的。

你的問題出於既然書法繪畫是一個思維體系,為什麼畫畫要寫生,而“書法為什麼不寫生”?

  • 鄭板橋意臨《蘭亭序》


其實,書法的“寫生”比繪畫還要嚴格,這就是書法臨摹。

臨摹就相當於繪畫的寫生了。可能你無法接受這個說法。

因為繪畫也有臨摹,那麼,繪畫的臨摹也可以等同於寫生嗎?

這個問題啊,我們不能光看形式,要看本質。

繪畫寫生確實是面對“陌生”,是把不是繪畫的,變成繪畫作品。

而書法臨摹是把古人的書法依樣畫葫蘆模仿出來,這似乎跟寫生不是一回事。

但是,我們的書法這種藝術,本來就不存在自然書法的問題。

  • 書法臨摹要以“四法三筆”為基礎,那麼,幾乎就是,在“寫生”了。因為起筆行筆收筆接筆已經與繪畫寫生沒有什麼區別了。書法中的筆勢、筆意,都具有繪畫的意味


書法也是相對固定的內容模式。比如說《張遷碑》有《張遷碑》的內容,《多寶塔》有《多寶塔》的內容。我們不能創造一個《多寶塔》也不能創造一個《張遷碑》。我們只能按照古人的書法學習。就這一點來說,就有點像“寫生”了。

比如,我們寫生的時候,一般是不能創造一個風景或者人物的,這叫寫生。如果是創造一個風景或者人物,這就叫創作了。

例如畢加索畫人物就不可能畫一個“寫實”的人物,他的人物畫也是寫生出來的。但是,完全打破了我們對“寫生”的觀念。像畢加索那樣“寫生”,哪裡還有“生”可言?



  • 畢加索給女友朵拉·瑪爾畫的寫生像,上圖是畫像這是照片

無獨有偶,中國人學習書法,也可以在臨摹的時候“創作”,這叫做“意臨”。

那麼,畫畫的臨摹是不是就不能叫“寫生”了?我看也不完全。

陳丹青的一些繪畫作品,也證明了臨摹不一定都不能叫做“寫生”。

例如,他在好幾年前,畫了一批以“畫冊”為內容的油畫寫生。

這些畫冊上都是油畫,那麼,我們要問一下,陳丹青畫的畫冊,是不是書?把一本書畫出了,這是寫生還是臨摹?



  • 陳丹青的《靜物寫生》的畫冊都是繪畫,這是臨摹還是寫生

關於書法學習,我不想去說“心追手摹”是不是寫生,也不說書法家也會觀察事物萬象,融入書法創作,是不是寫生了。我就說說臨摹字帖,為什麼是書法的“寫生”。

我們在臨摹書法的時候,其實是臨和摹兩種方法。

真正的不屬於“寫生”的,應該是“摹”這種書法學習方法。

而我們學習書法臨和摹的方法都會用的,只不過,“摹”這種方法是最初的學習方法。

而比較高級的書法學習方法是“臨”這種方法。

臨和摹這兩種方法,其實有巨大的差別。“摹”真的可以用依葫蘆畫瓢來形容。



但是“臨”,你就是想達到“依葫蘆畫瓢”的效果都非常非常困難。

所以,有人說臨書法沒有絕對像的,而“摹”是有絕對像的可能性的。這就兩種方法巨大的差異。

千里馬在頭條一直在談“四法三筆”這個書法學習方法。

所謂的“四法”就是“起筆、行筆、收筆、接筆”之法。前面三個“起筆、行筆、收筆”大家都非常熟悉。如果有不熟悉的地方,肯定就是如何起筆,如何行筆,如何收筆,把這三個用筆當做書法之“法”來研究。

唯一大家不熟悉的,就是這個“接筆”的概念了。

恰恰是“接筆”這個概念,完全證明了書法學習是可以像畫畫寫生那樣學習書法的。

那我就具體說說什麼是書法的“接筆”。

書法的一個筆畫必須是按照“起筆行筆收筆”來完成的,這個大家沒有什麼含糊的。


但是,接下來的一個筆畫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要注意到就是如何“接筆”,即:如果準確按照字帖的字法結構,把這一筆寫準確。

具體包括兩個內容。一個是這個筆畫要“像”。這一點大家基本都懂。

但是,“接筆”的核心是第二個問題:與上一個筆畫的位置關係要合理準確,這是我們很多書法家沒有注意,也沒有認真弄懂的地方。

書法非常精細和微妙的地方,就在於“接筆”是不是很準確。

同時,一個字要好幾個筆畫,每一個筆畫我們是不是都注意接筆問題了呢?

這關係到我們臨摹的精確性和對書法神韻的理解。


  • 書畫融合

如果我們把“接筆”看作是用繪畫的思維學習書法,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所以,我一直認為“四法三筆”的書法學習方法,從科學原理和藝術方法論上,真正實現了書法和繪畫方法的統一性,也完全證明了學習書法與學習繪畫是一回事的可能性。

因為,我們學習書法的“接筆”方法,與繪畫寫生的方法也完全是一致的。

我自從發現“四法三筆”以後,我認為,我們學習書法完全與學習繪畫一樣。學習書法臨摹的過程,也完全可以像學習繪畫的臨摹、寫生、創作的過程一樣了。

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要認為書法與繪畫的寫生沒有任何關係,恰恰相反,書法的臨摹方法如果按照“四法三筆”的思維學習,完全與學習繪畫是一樣的。

所以,書法臨摹也可以看作是像繪畫的寫生。

最後,簡單說說“三筆”。三筆是學習書法檢驗我們臨摹對不對的方法,主要看“筆法、筆意、筆勢”對不對。如果你臨摹字帖覺得有問題,那你就通過檢驗你寫的筆畫或者一個字的“筆法、筆意、筆勢”怎麼樣。無論那一“筆”有問題肯定臨摹不對。同時。我們初學書法也好還是書法有成也好,我們的書法在起筆、行筆、收筆、接筆任何一個環境都會出問題的。所以,我們臨摹字帖,就要對“四法三筆”格外留意才會學得更精彩。


千千千里馬


其實很簡單,因為沒有可寫的,但嚴格來說書法也有寫生,當然不是指臨摹是真正的寫生。

第一書畫同源

首先還是要說一說書畫同源,是指繪畫和書法源於一處,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並不是同樣,當然由於中國書法與中國畫的確有很多相同之中,再細細說來大致有三方面

書畫同"形"源

對書畫同源的"源"字,除最初的起源一解外,還指書法與繪畫在表現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筆墨運用上具有共同的規律性。

書畫同"神"源

中國的書法與繪畫藝術的追求,不僅在於其形式的美,更在於其蘊含的抒情的藝術意境,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

書畫同"心"源

書法與繪畫藝術更是因為其作者的感情投入具有了更高一層次的藝術價值 不再僅僅是記錄的工具了,而是成為了人們表達思想、直抒胸臆的橋樑,成為人們宣洩感情的工具。

就是最早提出須知書畫本來同的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強調的也是:中國繪畫應以"寫"代"描",以書法的筆法畫畫。所以說,書畫同源並不是書畫相同。

第二寫生和書法的含義

既然是寫生的問題,那麼至少要寫生的定義,寫生作為漢語詞彙,有四個解釋

一指直接以實物或風景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

二指以寫生手法所作的畫;•三指猶寫照;四指寫出生意。指把對象寫活。

問題中的寫生應該是指第一個,所以答案也很簡單,現實中並沒有書法寫生的對象,另外,書法也不是繪畫。

對於書法的定義,顧名思義書法是書寫漢字的藝術,開始由於漢字豐富特殊的造字方法,漢字的構造方法來源於“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正因為漢字具有構造複雜,風格多樣的特點,才使之可以成為一種藝術的基本要素。漢字另一個特徵是其表義性,即文字的基本功能——單個漢字有單個漢字的含義,語句文章都有更豐富的表述能力。

書法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其實就對書法讚美的詞來說,無論是什麼藝術,至少書法不是繪畫。

根據以上論述,可以總結出來,書法的藝術本質是:具有時間順序、具有豐富表現能力的線條的抽象、具象雙重藝術,是中國因漢字才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第三書法有寫生

書法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也是自成體系的藝術,無論學習還是創作,都有自己成熟的方法和章法,所以也肯定有寫生,而且是更高級的寫實生。

當然臨摹不是寫生,臨摹有兩部分:描摹,方法是用薄紙(絹)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來的樣子去寫或去畫,描紅即是其中的一種方法。還有臨寫,習書者對照書法原帖,在另外一張紙上儘可能和原作模樣一模一樣的書寫出來。中國畫也有此學習方法,所以是與寫生兩種概念。

對於學書法的應該不會不知道這幾個書法軼事

一王羲之與鵝

王羲之喜愛養鵝,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為關鍵的是,他從鵝的體態、行走、游泳等姿勢中,體會出書法運筆的奧妙,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

他認為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方能使精神貫注於筆端。

二張旭與公孫大娘

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中記載的:"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嘗於鄴縣見雲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

張旭由'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中悟得奇怪之態,又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低昂迴翔之狀,他正是以造化為師,墨池功深,才成為狂草大師。

三顏真卿與懷素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與向他求教的僧人懷素對話時說的。原話全文是:“素曰:‘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人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日‘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日:‘得之矣!’

張旭觀孤蓬自振、驚沙坐飛而悟,觀擔夫爭道和公孫大娘舞劍而悟;懷素觀夏雲多奇峰而悟,觀飛鳥入林、驚蛇出草而悟,這種寫生不是簡單的抄寫,更是系列自然景觀中,體會出了書法上的很多道理。

道法自然,書法之妙,更是最高級的寫生。




紅梅工筆佛畫


書畫同源千真萬確。我國史料記錄之早期,有伏羲畫八卦和倉頡造字兩說。為了記事記言傳理傳教,八卦與文字共同起著偉大作用。然而,它們的起源都是源於對大自然(大千世界)的觀察與描繪(寫生)。只是在後來的各自發展和變化中,有了不同的取像理念,漸漸分支,且越來越發區別。

繪畫,總得來說是描寫客觀事物形象。特別是寫實畫派,要真實地再現物形物像,連其質感都要求真。這就必須瞭解真實的物象,通過對其寫生,增加作者的感性認識和印象記憶。即便是中國畫的追求似與不似之妙,也必須神似形近於所表現之對象。這也得通過寫生的途徑,領會和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徵和神韻。

書法則不同。它的演變與發展,越來越趨於抽象化和簡化,藉以達到方便使用,加速通行和交流。因為書法的這一“兼職作用”,使得書法的美逐漸減少甚至脫離了物象的具象美。更多的轉變成文字的語言美和字型和分佈的意象美。

既然,書法已經不再象畫畫那樣具象了,其創作也就不用依靠對物象和具象的把握來實現了,所以也就不用象畫畫一樣再去寫生某一物象了。

不過,另要說明的是,書法其實並沒有丟掉寫生,而是改變了方式方法。變得更復雜、更深奧了!比如:一定要臨範本之帖,這就是寫生,是對以優秀之字為形象的描繪。又比如:多讀帖,多領會,多讀書,多到大自然裡感應天地造化,以及頓悟情境、趣味、神韻和風采。這是更高級的無形的寫生!






宋鳳洲書法藝術


書是無形畫,畫是有形書。書畫同源,本來講的是最初人類創造文字的時候,其構型既可以說是畫,也可以說是書,書和畫還沒有明確的分野。

而後書法不斷地通過抽象概念去簡化,而繪畫技巧也日漸豐富,從此書法走向純粹抽象,而繪畫走向形象。但由於使用的工具一樣,內在的哲學思想一致,所以用筆上有通性,審美上也有通性,所以時至今日,仍然可以說是“書畫同源”。

至於說繪畫有寫生,是因為它需要表達物象來體現人的思想精神和審美情趣,而書法已經變為抽象化的符號構型,它的造型已經可以脫離物象的範疇而直接思想,進行概念化的創作。

但無論是從自然吸收營養,還是從古碑帖吸收營養,都是合理的。並非說書法就完全沒有寫生,而是對於書法來說,寫生變得更加精神化,而非具體地臨摹物象。

古有觀白鵝鳧水而悟書法的書聖王羲之,有觀公孫大娘舞劍而觸發靈感的草書大家張旭,有種萬棵芭蕉取葉作書的懷素上人,其實都是從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營養以應用於書法的實踐中去的範例。這就是書法的寫生,只不過它是提取意象,吸收精神的做法,而非照本宣科。

書法的寫生實際上在於直領神會,不必形傳。反過來說,繪畫雖然寫生,可是不同水平的人處理方式也全然不同。初學者可能寫生時候講究仔細描繪實景,還原自然景觀,但學的久一點的可能會選擇性的取捨和改變,至於大家高手可能在現場只記錄其意象和想法。真正的寫生,是取意遺形,得意忘言,仍然是不可以言傳的。

如果能夠真正地體會書畫同源的道理,那麼既可以由書入畫,也可以由畫入書。由書入畫,畫則骨氣錚錚,由畫入書,書則變態多姿,書畫既在各自的方向探索著,也同時互相補充裨益,融合在一起,其內涵是無法分割的。


魚生文化雜談


書法也有寫生。只不過書法中的寫生不叫寫生,書法中的寫生和繪畫中的寫生同中有異而已。相同的是都是對著對象繪寫,不同的是,一個對著實物一個對著字帖或反字。

繪畫的寫生還有一個意思是一種畫種。簡單來說,書法中的臨摹就等同於繪畫中的寫生。

書法的臨摹是對著字帖學習,和繪畫的寫生的目的也是同中有異。都是培養自己的技法能力,方法技法和造型元素。不同的是書法有豐富字形的問題,而繪畫則是掌握實物造型的規律。其根本目的都是為創作服務。寫生的目的也就是鍛鍊自己的造型能力,書法的臨摹同意有為自己的創作積累技法和素材的目的,就是前面說的書法的“法”和美觀規範的字形。

就觀察方法來說,都有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還有就是得神方面也是相同的。總體上來說都是都需要觀察對象的精氣神。

在書法的整體觀察指的就是對字形結構和作品章法方面的觀察。局部的觀察可以說是對點畫細節或偏旁部首的觀察。

這都是學習藝術或者說繪畫、書法的所必須具備的功夫。


翰墨書道


書畫同源,是張彥遠提出來的。在中國書法和繪畫用的是大致相同的媒介。筆、墨、紙、硯,書法是線條之美,繪畫也是。中國書法繪畫是線的藝術。您所說的書法不需要寫生是沒有認識到甲骨文,甲骨文和象形文字都是對萬物的描繪。所以,不能說書法沒有寫生,而中國繪畫也不是特別注重再現的寫生,而是寫胸中意氣,格物致知。



Dispensary


書畫同源是中國書畫術語,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的關係密切,二者的產生和發展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既然它們出自同一源頭,為什麼繪畫需要寫實,而感覺書法不需要寫生呢?

我們先來淺談一下同一源頭,焦點在於書畫同源的“源”字。從文明產生的時候,最初人類記事的方式便是以圖記事,後來演變成圖畫文字,這些文字除包括象形和指事倆種功能,更具有一定的繪畫因素,逐漸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神奇的書法藝術。文字先祖的圖畫毫無疑問的成為興起於書法藝術之後的獨具東方的中國繪畫藝術基石。

書法的用筆是中國畫的造型語言,離開了書法的用筆就很難言中國畫,而中國本身帶上了強烈的書法趣味,國畫處處都透露出書法的情感之美。“以形寫神”、“以貌取神”表現的造型藝術,也體現在書法的神韻上。所以說要這繪畫和書法上都取得成就,都要去寫生。

繪畫的寫生表現對任何事物的塑造來表達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對寫生對象想可謂是琳琅滿目,本身世界任何物體都可以用繪畫的方式去表現,這也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書法寫生雖然也是來表達人的內心情感,但在寫生對象上就狹義抽象多了,故而在表現手法上比起繪畫來就顯得單調多了,在視覺表達上不想繪畫那樣豐富。

因此,書畫同源,繪畫要多去寫生,而書法在寫生上就少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