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畫家範曾的婚姻:為了你,我已從黑髮變到白頭。
範曾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於一身的文化大家。然而他名滿天下,卻也謗滿天下。民間和網絡上的眾說紛紜暫且不說,光是名人大家對他的評價都是涇渭分明。
文學泰斗沈從文說他:
因為揭發我最多的是範曾,我自然也感到十分痛苦,巨大震動,到我家前後不會過十次,有幾回還是和他愛人同來的。過去老話說,十大罪狀已夠致人於死地,範曾一下子竟寫出幾百條,若主要目的,是使我在群眾中威風掃地,可以說是完全作到了。事實上我本來在群眾中就並無什么威風,也不善於爭取任何威風,只想在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平平實實做一個文物工作者。
著名畫家李苦禪在辭世前的最後時刻說他:
“沒有範曾這個學生,子系中山狼,得志變猖狂”。
李敖評價說他:
範曾人品有問題,當屬可信。他的畫,乍看不錯,但看多了,千篇一律。 他的字,做作討厭,帳房的毛筆字而已。
也有滿口讚譽的,季羨林說:
我認識範曾有一個三部曲:第一步認為他只是個畫家,第二步認為他是一個國學家,第三步認為他是一個思想家。在這三個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詣。
楊振寧評價:
今天在座的範曾,他沒問題,是當代的大師,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是當代的大畫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當代的,也是幾百年來,沒有一個像他這樣的大。
正如所有沒有緋聞的名人不算是名人,範曾的婚姻和愛情註定也是不平凡的。
範曾一生到現在為止,有三次婚姻。和第三次婚姻相比,範曾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婚姻故事不多。
林岫(1945-)女,字頻中、如意,號紫竹居士、頤陽書屋主人。浙江紹興人。漢族,著名詩人、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書法家協會主席。國畫大師範曾先生的第一任妻子。
林岫擅長行草,亦涉各體。作品除參加國內重大書法展外,還參加了《日中代表書法家作品展》、《國際書法交流展》、《中國二十世紀書法大展》、《日本書道20家·中國書法20家作品聯展》等重大國際書法展。(以上簡介摘自百度詞條。)
林岫,從小在江蘇南通外公家長大。1962年由南通中學考入南開大學。範曾的父親是南通中學的語文教師。
從範曾的簡歷中,可以看到,1938年,範曾生於江蘇南通,他比林岫大7歲。
1962年,林岫考上大學時,範曾已經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分配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隨沈從文編繪中國曆代服飾資料。
兩人具體是如何結合的,現有資料沒有披露,據說南通老家的人認為範曾與林岫很般配。
範曾自己說:“在23歲之前,我不曾和任何一位女性幽會,遇到第一個對象,絕對會愛得死去活來,因為這種情態包含了虛幻的理想、誇張的熱情和第一次試用愛情老調的新鮮感。我為第一次愛情耗時五年之久,一無所獲,最可貴的燃料燒盡之後,剩下了痛苦的灰燼。”
23歲以前,按此推算,那麼,範曾和林岫的戀愛肯定是在1962年林岫考上大學以後。
至於兩人如何從婚戀到分手,林岫對此一直諱莫如深,關於範曾與林岫的傳聞很多,有坊間版本說,浩劫年代,兩人因為政治原因分手,也有說是因為範曾又愛上了第二任夫人。
無論真實原因是什麼,範曾和林岫各自選擇了各自的人生。那是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
範曾第二任妻子邊寶華。
邊寶華,1936年出生,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62-1992年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美術工作部參加陳列設計、臨摹和創作工作。擅長工筆畫、作品在國內外均參加過展覽,並被日本、新加坡、泰國和香港等國家、地區收藏。
邊寶華和範曾是大學時期的同學,都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那個時候的邊寶華就對範曾很有好感,然而範曾恃才傲物,看不上邊寶華,還將她比喻為中央美院的“蘿蔔白薯”。
兩個人的緣分是在範曾第一段婚姻解體後,那個時候也是範曾最落魄的時候。邊寶華不但沒有嫌棄範曾,反而一如既往的鼓勵和支持他。就這樣,範曾對她充滿了感激之情,兩個人於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結為了夫妻。
邊寶華“收留”了範曾,之後一段時間,“感恩”的範曾為邊寶華創作了大量作品,20世紀80年代範曾的作品證明了這一細節。
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範曾和邊寶華分手,原因是範曾遇到了他更想要的愛情。
範曾和邊寶華婚後生下一個女兒。
範曾第三次婚姻的女主角叫楠麗,她還有一個名字叫張桂雲。
根據現在已經披露的資料,範曾說楠麗是日裔華人。範曾為他這場愛情寫下二百多封信,記錄了一個男人愛的宣言:
“……直到我白髮蒼蒼的歲月,我都會深深地告訴你,我愛你。我也會向世界宣佈,楠莉——我永恆的,真正的情侶。”
“‘我愛你’這萬古猶新的詞句,有些人廉價使用,有些人卻付出了生命、歷史、付出了自已所曾擁有的一切。啊,我為了楠莉失去了什麼?所有的名譽、地位、金錢——可憐而慘淡,敝屐而已!我得到了什麼?——楠莉。鵜鳩已鳴,美人遲暮,我曾見過你如朝暾初上時的彩霞。為了你,我已從黑髮變到白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東坡詞,引者注);我欲問異代知已蘇軾,您與朝雲是否無恙,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範曾這一次的愛情,大概者是最為“刻骨銘心”。
用範曾自已的原話:“從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見到楠莉,那清澈如潭的雙眸,便是我全部生命的歸宿,那是我暴烈性格的最佳棲止之所,一如人生沙漠中一泓沁人心脾的泉水;這情愛之來,是心靈深處最猛烈而神奇的狂飆般的‘剎那’。”
楠麗並不是一個妙齡少女,也不是才女,已是他人妻、他人母。
然而,範曾為人垢病的就是這第三次婚姻。本是別人的家事在沒有觸犯法律的情況下都是可行的,然而,範曾畢竟是名人,又是文化大家,他的一舉一動,當然會映照在聚光燈下,引得坊間的議論也在所難免。這大概是名人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網絡上有一篇範曾和楠麗婚戀方面的文章,署名王旭。拋開行文中的洩憤和不恰當文字,文章披露了一些範曾和楠麗婚戀方面的細節,使人們對這個眾說紛紜的名人之戀有了更真實的瞭解。
張桂雲(楠麗)本是範曾朋友須某的妻子,範給取了小名“楠莉”。須某與“楠莉”生的兩個兒子也隨母親到了范家,改姓範。
王旭網文說:
範曾和須先生是在20世紀七十年代初幹校時認識的。那時候須先生是文化部宣傳隊的演員。範曾在歷史博物館工作,和須先生的關係不錯,對須以兄長相稱。當時範的生活很艱苦,住在故宮旁的一個倉庫裡,裡面堆滿廢舊傢俱。只挪出一個床的位置棲身。沒飯吃,也沒有衣服穿。須先生的工資比他高,經常給他一些衣服,且叫他到家裡吃飯改善伙食。就這樣,範曾和張桂雲認識了。
範曾在後來的著作中說,他和‘楠莉’是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中認識的,並用了“春梅綻雪、秋慧披霜”來形容張桂雲的純潔與素雅。而這時的張桂雲已經是為須先生生了三個孩子的中年母親了。
範曾迅速傾倒於楠莉。此後,他常在須先生去外地演出或拍戲的間隙,與楠莉約會,為防止開電梯的大媽看見,範曾往往直接爬樓梯從1樓到14樓的須家。而這個時候,範曾同邊寶華還沒有離婚。
1977年,39歲的範曾因結腸息肉住進醫院時,須先生與張桂雲每星期都帶各種小吃去探望範曾,一直照顧他康復出院。
範曾把這段住院期間的往事看作他和張桂雲的浪漫時光。“那時楠莉每次來醫院,我真的會康復不少,生命和愛情是奇妙的孿生姐妹,春天到來使人年輕,而楠莉卻在呼喚我內心的春天。”範曾寫道。
多年之後,須先生得知範曾這樣描述後大為惱火,罵範曾非但不知恩圖報,還勾引自己的妻子。
1988年8月29日,須先生50週歲,張桂雲49週歲。東城區人民政府批准了他和張桂雲離婚的請求。
1990年7月,範曾到新加坡舉辦“範曾畫展”,其後他前往香港,攜楠莉去了法國。當年11月,範曾公開發表聲明:“我既愛江山,也愛美人,我願與相愛二十年的楠莉,共赴天涯。”
範曾稱楠莉為日裔。他在相關文章中說,楠莉的父親早在太平洋戰爭之後日本敗局已定的情勢下,將其託孤於本溪商人,戰後,本溪商人又將楠莉送往瀋陽的一戶鄉村的讀書人家躲藏,這才使楠莉倖免於難,孑然一身在異邦成長。
但是,以上說法被須先生否定:張桂雲是個平日操一口濃厚方言的地道東北人,有一個姐姐叫張桂芝(音),一個在安徽工作的哥哥叫張桂興(音),還有一個妹妹已經去世。
1993年6月27日,出國數年的範曾在巴黎召開記者會,發表“歸國聲明”:近三年在域外岑寂而孤獨的生活,使我知道一旦遠離幅員無垠的神州大地山河,離開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的土壤,我只能寫出如此的嗟嘆:“歸程應識天無際,寄寓翻知海有涯”,和如此的悽惶:“雨冷丁香,忍識他鄉是故鄉。”
我曾說既愛江山,又愛美人,而今“美人”又如何?她不願看到我空白少年頭,她無法慰藉我無邊的煩惱。其實我剛來巴黎不久,我已有詩讖雲:“前程是異域羈旅,長空有莫名愁緒,莽天涯,只剩我與汝。”我們都深感去日苦多,不願再在天涯漂泊。消除煩惱,便識歸程,我深禱故國山河無恙,親人安康。
1993年8月,範曾回到中國。同年11月13日在巴黎與楠莉結婚。
閱讀更多 秦嶺頻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