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故城縣“孝子村”的來歷

在京杭大運河漳衛河段北岸,現河北省故城縣縣城偏東北四至五公里處,坐落著5個村莊,其村名均以“孝子”二字命名。這在國內實屬罕見,至於孝子村的來歷就更是鮮為人知了。適逢國家復興,中華盛世,之機,故城縣大劉孝子村和武強縣窪西村及劉南召什村劉氏族人的後代,對孝子村的來歷進行了考證。


衡水故事 | 故城縣“孝子村”的來歷

故城縣大劉孝子和武強窪西及各地族人祭祖圖片


說起孝子村的來歷確有一段佳話。我國元朝時期京杭大運河是南北主要水運航道。據傳說,元朝後期,有一南方侯姓人士,因為臨近京杭大運河物流便利,在現在的劉孝子村附近開設了一燒陶窯。該業主生有一子名侯秀,秀幼年喪母,跟繼母生活,繼母親生有一子一女,母偏愛己出,對秀比較苛刻,而秀生性賢孝,上孝順父母,下呵護弟弟妹妹,所以侯秀與弟弟妹妹感情甚篤。秀自幼聰穎,勤奮好學,成績優秀,進京會試,中榜為官。三年後,秀回家省親,然而雙親已經過世,弟弟妹妹亦因尋兄而出走。侯秀甚感愧疚,便在父母墓前搭棚守孝三年,並散資放飯,救濟過往行人腳伕,以覓求弟弟妹妹迴歸。在這期間妹妹尋回,卻聞弟弟在歸途中溺水身亡,侯秀便攜妹回京。從此孝子美名在當地廣為流傳,過往行人都稱此地為孝子地帶。


衡水故事 | 故城縣“孝子村”的來歷

大運河


明洪武年間,北方連年天災兵禍,民生凋敝。為避荒求生,我始祖彥深公隨父德海公從京東密雲舉家遷至河北武強窪西落戶。彥深公兄弟六人其為長子,公生性果敢,孝義賢達,譽滿鄉里。因家庭老幼人口眾多,生計尤為艱難,約於洪武十一年(公元一三七八年)彥深公為解家庭之困窘,他人之危難,稟父命,行義舉,遠離雙親,舍妻拋子代人充軍,來至河北故城,被安置在此燒陶業舊址棲身,墾荒種田。因朝政限制迴歸無期,故再娶李氏成家。數年後官府定賦稅,立戶籍,而此地尚無村名,恰逢本地有此孝子美傳,而始祖彥深公甚敬孝子之舉,為銘自身盡孝之願,便為此地取名劉孝子村,佔籍立戶。彥深公即為劉孝子村劉氏之始祖。後來刁姓族人相繼遷來,在附近定居,為居住地取名為刁孝子村。再後來刁孝子村東相距二里路又遷來一戶劉姓人家,建了小劉孝子村(俗稱後孝子、小孝子),原劉孝子村便改稱大劉孝子村。還有秘家場村後更名秘孝子村。刁孝子村後又派生出刁南莊村,大劉孝子村西又有於孝子村(該村現在均為劉孝子村族人居住),如此,便形成了五個孝子村。


衡水故事 | 故城縣“孝子村”的來歷


悠悠六百餘年,故城縣大劉孝子村與武強縣窪西村劉氏後代雖然相隔200餘里的路程,但以“孝義”的美德為紐帶,卻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互相往來,互續家譜,每隔幾年故城縣大劉孝子村劉氏後代在清明節都到到武強縣窪西村共同祭祖。在先祖彥深公孝義美德的感召下,兩地的世代劉氏族人在歷史上湧現了不少仁人志士、孝男節女。他們的美譽均已載入了歷史文案或地方史志中。為使始祖的孝義美德和為居住地取名孝子村的美好願望永垂後世,2011年清明節前夕——4月4日,武強縣窪西村劉氏後代20多人奔赴故城縣大劉孝子村,同該村劉氏後裔子孫共同為先祖劉彥深墓重立了墓碑,並鐫文銘志,修建碑亭。在懷念祖先的同時,激勵全體族人奮發向上,做孝親敬友的典範,為家庭、鄰里和睦和社會和諧不斷做出各自的貢獻!

清.文康著《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裡有一段記載孝子村的片段

卻說這德州地方是個南北通衢人煙輻輳的地方。這日靠船甚早,那一輪紅日尚未銜山,一片斜陽照得水面上亂流明滅,那船上桅杆影兒一根根橫在岸上,趁著幾株疏柳參差,正是漁家晚飯,分明一幅畫圖。恰好三隻船頭尾相連的都順靠在岸邊。那運河沿河的風氣,但是官船靠住,便有些村莊婦女趕到岸邊,提個籃兒,裝些零星東西來賣,如麻繩、棉線、零布、帶子,以至雞蛋、燒酒、豆腐乾、小魚子之類都有,也為圖些微利。 這日,安太太婆媳便過玉鳳姑娘這船上來吃飯。安太太見岸上只是些婦女,那天氣又不寒冷,便叫下了外面明瓦窗子,把裡面窗屜子也吊起來,站在窗前,向外合那些村婆兒一長一短的閒談。問他這裡的鄉風故事,又問他們都在那鄉村住。


衡水故事 | 故城縣“孝子村”的來歷


內中一個道:“我那村兒叫孝子村。”安太太道:“怎麼得這等一個好名兒?想必你們村裡的人都是孝順的。”他道:“不是這麼著。這話有百十年了,我也是聽見我那老的兒說,說老年哪有個教學的先生,是個南直人,在這地方開個學館,就沒在這裡了。他也沒個親人兒,大夥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上子咧。落後來他的兒作了官,來找他父親來,聽說沒了,他就挨門打聽那埋的地方,也沒人兒知道。我家住的合他那學堂不遠兒,我家老公公可倒知道呢,翻屍倒骨的,誰多這事去?也就沒告訴他在那兒。他沒法兒了,就在漫荒野地裡哭了一場,誰知受了風,回到店裡一病不起,也死了,我村裡給他蓋了個三尺來高的小廟兒。因這個,大家都說他是孝子孝子的,叫開了,就叫孝子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