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故城县“孝子村”的来历

在京杭大运河漳卫河段北岸,现河北省故城县县城偏东北四至五公里处,坐落着5个村庄,其村名均以“孝子”二字命名。这在国内实属罕见,至于孝子村的来历就更是鲜为人知了。适逢国家复兴,中华盛世,之机,故城县大刘孝子村和武强县洼西村及刘南召什村刘氏族人的后代,对孝子村的来历进行了考证。


衡水故事 | 故城县“孝子村”的来历

故城县大刘孝子和武强洼西及各地族人祭祖图片


说起孝子村的来历确有一段佳话。我国元朝时期京杭大运河是南北主要水运航道。据传说,元朝后期,有一南方侯姓人士,因为临近京杭大运河物流便利,在现在的刘孝子村附近开设了一烧陶窑。该业主生有一子名侯秀,秀幼年丧母,跟继母生活,继母亲生有一子一女,母偏爱己出,对秀比较苛刻,而秀生性贤孝,上孝顺父母,下呵护弟弟妹妹,所以侯秀与弟弟妹妹感情甚笃。秀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秀,进京会试,中榜为官。三年后,秀回家省亲,然而双亲已经过世,弟弟妹妹亦因寻兄而出走。侯秀甚感愧疚,便在父母墓前搭棚守孝三年,并散资放饭,救济过往行人脚夫,以觅求弟弟妹妹回归。在这期间妹妹寻回,却闻弟弟在归途中溺水身亡,侯秀便携妹回京。从此孝子美名在当地广为流传,过往行人都称此地为孝子地带。


衡水故事 | 故城县“孝子村”的来历

大运河


明洪武年间,北方连年天灾兵祸,民生凋敝。为避荒求生,我始祖彦深公随父德海公从京东密云举家迁至河北武强洼西落户。彦深公兄弟六人其为长子,公生性果敢,孝义贤达,誉满乡里。因家庭老幼人口众多,生计尤为艰难,约于洪武十一年(公元一三七八年)彦深公为解家庭之困窘,他人之危难,禀父命,行义举,远离双亲,舍妻抛子代人充军,来至河北故城,被安置在此烧陶业旧址栖身,垦荒种田。因朝政限制回归无期,故再娶李氏成家。数年后官府定赋税,立户籍,而此地尚无村名,恰逢本地有此孝子美传,而始祖彦深公甚敬孝子之举,为铭自身尽孝之愿,便为此地取名刘孝子村,占籍立户。彦深公即为刘孝子村刘氏之始祖。后来刁姓族人相继迁来,在附近定居,为居住地取名为刁孝子村。再后来刁孝子村东相距二里路又迁来一户刘姓人家,建了小刘孝子村(俗称后孝子、小孝子),原刘孝子村便改称大刘孝子村。还有秘家场村后更名秘孝子村。刁孝子村后又派生出刁南庄村,大刘孝子村西又有于孝子村(该村现在均为刘孝子村族人居住),如此,便形成了五个孝子村。


衡水故事 | 故城县“孝子村”的来历


悠悠六百余年,故城县大刘孝子村与武强县洼西村刘氏后代虽然相隔200余里的路程,但以“孝义”的美德为纽带,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相往来,互续家谱,每隔几年故城县大刘孝子村刘氏后代在清明节都到到武强县洼西村共同祭祖。在先祖彦深公孝义美德的感召下,两地的世代刘氏族人在历史上涌现了不少仁人志士、孝男节女。他们的美誉均已载入了历史文案或地方史志中。为使始祖的孝义美德和为居住地取名孝子村的美好愿望永垂后世,2011年清明节前夕——4月4日,武强县洼西村刘氏后代20多人奔赴故城县大刘孝子村,同该村刘氏后裔子孙共同为先祖刘彦深墓重立了墓碑,并镌文铭志,修建碑亭。在怀念祖先的同时,激励全体族人奋发向上,做孝亲敬友的典范,为家庭、邻里和睦和社会和谐不断做出各自的贡献!

清.文康著《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里有一段记载孝子村的片段

却说这德州地方是个南北通衢人烟辐辏的地方。这日靠船甚早,那一轮红日尚未衔山,一片斜阳照得水面上乱流明灭,那船上桅杆影儿一根根横在岸上,趁着几株疏柳参差,正是渔家晚饭,分明一幅画图。恰好三只船头尾相连的都顺靠在岸边。那运河沿河的风气,但是官船靠住,便有些村庄妇女赶到岸边,提个篮儿,装些零星东西来卖,如麻绳、棉线、零布、带子,以至鸡蛋、烧酒、豆腐干、小鱼子之类都有,也为图些微利。 这日,安太太婆媳便过玉凤姑娘这船上来吃饭。安太太见岸上只是些妇女,那天气又不寒冷,便叫下了外面明瓦窗子,把里面窗屉子也吊起来,站在窗前,向外合那些村婆儿一长一短的闲谈。问他这里的乡风故事,又问他们都在那乡村住。


衡水故事 | 故城县“孝子村”的来历


内中一个道:“我那村儿叫孝子村。”安太太道:“怎么得这等一个好名儿?想必你们村里的人都是孝顺的。”他道:“不是这么着。这话有百十年了,我也是听见我那老的儿说,说老年哪有个教学的先生,是个南直人,在这地方开个学馆,就没在这里了。他也没个亲人儿,大伙儿就把他埋在那乱葬岗上子咧。落后来他的儿作了官,来找他父亲来,听说没了,他就挨门打听那埋的地方,也没人儿知道。我家住的合他那学堂不远儿,我家老公公可倒知道呢,翻尸倒骨的,谁多这事去?也就没告诉他在那儿。他没法儿了,就在漫荒野地里哭了一场,谁知受了风,回到店里一病不起,也死了,我村里给他盖了个三尺来高的小庙儿。因这个,大家都说他是孝子孝子的,叫开了,就叫孝子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