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牡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可知道它有一位“孿生姐妹”——芍藥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對比圖,在我們外行人眼裡,實在是有些相似了。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牡丹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芍藥

同為毛茛科、芍藥屬,花王“牡丹”和“花相”芍藥,在人們的印象中卻好像差距有點大。

牡丹以其超高的人氣和在文學作品中的曝光率,知名度遠遠勝過芍藥。

唐朝詩人劉禹錫在他的《賞牡丹》詩中寫道:“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更是直白地說牡丹戰勝了芍藥等一眾花朵,成為“國色天香”。

那麼,如此相似的兩種花,芍藥究竟在哪兒輸了一點,成不了“花王”呢?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芍藥歷史悠久vs牡丹後來居上

芍藥,別名別離草、花中丞相,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期在五月,又被稱為“五月花神”。

從歷史上看,芍藥是我國最古老的名花之一,是牡丹名副其實的前輩。

《詩經》中有這樣的語句:“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可見得,在那時,芍藥已經成為了男女交往時相互贈送的愛情信物,是愛情之花。直到現在,芍藥也被尊為七夕節的代表花卉。

據瞭解,我國人工培育芍藥的時間應該比牡丹早,以至於牡丹在一開始進入大眾欣賞視野時,被人們稱作“木芍藥”。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多年生落葉灌木。色澤豔麗、品種繁多、花大而香,故牡丹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關於牡丹栽培的記載:“南朝宋時,永嘉(在今浙江)水際竹間多牡丹。”作為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牡丹有著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

同樣,牡丹的美,從古至今也都為人稱道。

在唐代,它已名冠天下。在清代末年,牡丹還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

有大家風範的牡丹,使得李白寫下經典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洛陽牡丹,廣陵芍藥,並美於世”,可見就花盛開的美麗程度來說,芍藥與牡丹相差並不大。

牡丹喜聞樂見vs芍藥小眾情懷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周敦頤《愛蓮說》

牡丹成為世人皆愛的對象,不得不提起它和武則天“貶牡丹”的故事。

相傳在寒冬之月,武則天與太平公主等一起賞雪遊玩。醉酒後的武則天自恃身份高貴,就下了詔令“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要求百花違背時節一起盛開。眾花神無一敢抗旨不尊,竟一夜之間全部盛開,只有牡丹不為所動。武則天見後大怒,將長安四千牡丹貶往洛陽。

誰知到了洛陽,牡丹反倒開得更盛更美,還使洛陽壯丹獲得了“天下第一”的美稱。牡丹不懼權貴,桀驁不馴的品性,也與中華民族的氣節相通。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牡丹與中國文化也密不可分。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裡的長安花,就是牡丹。登科後,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實在是美事一樁。

宋代歐陽修在他的《洛陽牡丹記》裡寫道“天下真花獨牡丹”,這種喜愛程度,已經把牡丹放到了豔壓群芳的地位。

唐朝詩人徐凝詩云:“三條九陌花時節,萬戶千車看牡丹”,描寫了觀賞牡丹時的空前盛況。

受到文人墨客們如此青睞,牡丹真可謂冠絕天下。當然,喜愛牡丹的還有許許多多的老百姓。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竟為遊遨,至花落乃罷。”——《洛陽牡丹記》

洛陽的風俗,大多都是喜歡種植、觀賞牡丹。每逢春天,洛陽城中的老百姓,無論身份的高低貴賤,都會種牡丹花。即便是市井中的販夫走卒也是一樣。花開的時候,士大夫和普通平民都會競相踏青、賞花,一直到牡丹花凋落才作罷。

無論是皇家貴族,還是文人雅士,或是販夫走卒,對於牡丹的喜愛已蔚然成風。

相比於牡丹贏得所有階層傾慕的強大魅力,此時的芍藥明顯遜色不少。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蘇軾《浣溪沙》裡“芍藥櫻桃兩鬥新”用芍藥和櫻桃之美來讚美歌姬豔麗;

秦觀的“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裡景色雖美卻含著淚;

紅樓夢中經典情景之一的“憨湘雲醉眠芍藥裀”,純真美麗裡透露著豁達;

而我最愛的那兩句是姜夔《揚州慢》裡“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卻也有著《黍離》的悲涼意蘊。

牡丹雍容華貴vs芍藥離別相思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在大家的心目中,牡丹花的寓意就是富貴喜慶、雍容華美。儀態端莊、典雅高貴的牡丹,給人一種大氣從容之感。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相較於牡丹,芍藥的葉片小、複葉多,且草本的根莖不如木本紮實,在微風拂過時會搖曳生姿。

謝堯仁《詠芍藥》裡就有:“廣陵精神全,免笑花無骨”,寫出了芍藥的風姿綽約。

在文學作品中,芍藥也多代表離別和相思,較為悽苦,在寓意上自然也稍遜於牡丹了。

如錢起“芍藥花開出舊欄,春衫掩淚再來看”就是懷念故人王維的傷感;白居易的“今日階前紅芍藥,幾花欲老幾花新”則是渴望心境淡泊。

芍藥花和世人酷愛的牡丹花之間,差的僅僅是一個武則天嗎?

牡丹花名滿天下,人人都愛,自然完美。

“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花就是花,兀自屹立於天地萬物之間,每一朵花就如同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愛護、被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