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漢朝名將周勃周亞夫父子為何沒得好報?

向紓孜


說起周勃、周亞夫父子,皆是穩固大漢江山的頂級功臣,都曾任過大漢丞相。可是他們卻父子同命被誣入獄。雖兩人最終結局不同,但其父子遭遇頗令人感慨狡兔死走狗烹的唏噓。

那漢朝名將周勃、周亞夫父子為何未得好報呢?且聽有書君為你梳理分解。

一,周勃可為將帥卻無丞相之才,憨厚老實少機謀被陷入獄。

周勃自幼以編草蓆為生,或有婚喪嫁娶為人吹簫混口飯吃。

其雖生活窘迫卻自幼習武拉的硬弓,後因緣結識劉邦隨之舉事。周勃為人憨直對劉邦忠心耿耿,攻城掠地從不惜命,其就是認準一個目標絕無旁顧之人。因而西漢初立時,劉邦對功臣頗多疑忌,獨獨對周勃之憨性信任有加。甚至劉邦臨終前曾告訴呂后,周勃穩重少言,日後可安劉氏天下。

周勃日後行徑確實未負劉邦之言。劉邦逝後惠帝劉盈繼位,周勃身為太尉一直默默守護著劉氏天下。

即使劉盈早逝呂后專權封諸呂為王,周勃亦選擇假意贊同隱忍未發。直至呂后病逝諸呂妄想篡劉氏江山時,周勃才聯合陳平,誅諸呂然後奉劉恆繼位是為漢文帝。

可以說沒有周勃,劉氏天下早被呂氏取而代之。因而劉恆登基即封周勃為丞相。

我們客觀評價周勃,他天性醇厚忠心可嘉,可以衝鋒陷陣堪稱猛將,卻缺乏丞相運籌帷幄與應對之才。

就如劉恆曾問他大漢一年刑獄有多少?大漢一年收成與支出如何?周勃被一問三不知只有汗流浹背而已。而陳平則應對自如使周勃自感才能與之相差甚遠。

後又有人提醒周勃以防功高震主步韓信後塵,於是其自請讓位於陳平,歸鄉頤養天年。

雖陳平逝後,劉恆又請周勃出任丞相一職,可是隻有短短几月,周勃又在劉恆暗示下帶頭回封地。

周勃為人老實少機變,經劉恆幾次折騰兼有韓信之死的陰影,生怕有人害他,有人拜見時只有披全副盔甲才出來見客,因而周勃又被人誣陷意圖謀反,被劉恆關入牢獄。

其實周勃身陷囹圄與自身性格有關,其雖知急流勇退,可其憨厚天性將一切都直白表露,才會著盔甲見人給人以謀反口實,其心機真的無法防禦背後暗箭,不足以應對高處不勝寒。

二,周勃功高蓋主,劉恆為撕被擁立標籤壓制周勃。

周勃獲罪除自身性格原因,亦有劉恆耍弄權術的影子。首先劉恆身貼被周勃擁立標籤,其次周勃領兵多年手握重兵,這兩條就足以令劉恆對其疑忌頗深。因而根基尚淺的劉恆想立威,必須先從打壓首功之臣周勃入手。

他先封周勃丞相之職,明為恩寵實為削其兵權。

然後幾次三番折騰周勃打壓其氣焰。後周勃被誣陷,劉恆明知其冤仍將其投入獄中,幸好周勃能屈能伸,甘願舍顏面錢財賄賂劉恆母舅薄昭,使薄太后出面為其辯護,劉恆又順勢赦其罪以示恩典。其實劉恆亦在明示周勃生殺大權皆是自己一句話而已,由此周勃氣勢全消,雖被無罪釋放卻鬱鬱而終。

三,周亞夫性耿直,為家國執念守原則,觸怒景帝權臣被誣入獄。

周亞夫乃周勃次子,所幸未受父親株連,後又因緣得襲父親爵位,可其性耿直更在乃父之上。最能顯其本色當屬細柳營典故了,當時劉恆派他駐守細柳防禦匈奴,守門軍校未得其命令,既使是劉恆親來視察亦拒之門外。周亞夫身披鎧甲見劉恆只行軍禮不行君臣之禮,其直人性情盡顯。劉恆眼見細柳營治軍有序,與別營形成鮮明對比,直贊周亞夫乃真將軍,其臨終前告知兒子景帝,日後有急可重用周亞夫。

周亞夫性直,心中為國堅持原則於社稷有益,可是在處理政務交際時卻於己無益。漢景帝時期,諸王謀反爆發七王之亂,景帝啟用周亞夫平亂。

周亞夫策劃令梁王堅守城池,他去斷絕敵軍糧道以絕敵人後路。

可是梁王在重兵圍困之下,數次遇險向周亞夫求援,他不為所動,後景帝命他救助梁王,他仍堅持本來計劃。

也許他覺得梁王可以堅持到底,可他忘了梁王乃景帝親弟弟,又是竇太后心頭肉。雖然他三個月就平息了七王之亂被封為丞相,可是他卻因此得罪梁王與竇太后為自己留下禍根。

周亞夫位極人臣仍不懂融通,行事只顧對錯不慮人情。比如景帝的慄姬犯錯,景帝想廢其子劉榮太子之位,另立王美人之子劉徹為太子。可是周亞夫覺得劉榮並未犯錯,堅決不同意廢太子。周亞夫忘了劉徹已是景帝姐姐長公主劉嫖之婿,他未阻住廢劉榮立劉徹,卻因此得罪了長公主與王美人。

再如王美人母以子貴,隨之被立為皇后。竇太后又攛掇景帝封王皇后之兄王信為侯,周亞夫又以漢初白馬盟約,非功不得封侯為由堅決不同意封王信為侯。景帝只得將此事作罷,周亞夫卻又因此得罪了王氏家族。

後來景帝又想封投降的匈奴將領為侯,以吸引更多匈奴降將。可是周亞夫卻認為景帝此舉是鼓勵將領不忠之行。景帝聞言怒斥周亞夫無政治遠見迂腐之極。

周亞夫聞言憤而自請辭職,景帝照準。有書君覺得,周亞夫堅持原則所做之事並不為錯,可是他一根筋得罪人於無聲處卻不自知,他早被多人詬病已令景帝對其疏遠,他自辭相位只是給了景帝藉口而已。

周亞夫退休在家,景帝想看其脾氣是否改變,邀其到宮中宴飲,卻只給他上一盤豬肉而無筷子。周亞夫怒行於色令太監上餐具,景帝見之不悅道:“難道這樣還不滿足嗎?”,周亞夫謝罪後不等景帝說話就拂袖而去,他卻不知景帝此舉是故意而為,其桀驁不馴之舉已惹景帝殺心頓起。

後周亞夫之子見其年事已高,為其購買五百副盔甲以備喪葬之用。誰料周亞夫卻由此被人誣陷謀反,景帝不容他辯駁將其投入牢獄。

四,君權與相權之爭,景帝終為兒子鋪平道路,掃除障礙周亞夫。

我們再看周亞夫與景帝幾次爭鬥過程,就可以看出當時君權與相權互相制約,景帝並未有絕對權利,而周亞夫又是一根筋恪守國家為先原則之人。

我們試想景帝為君權至上怎能不忌恨周亞夫?更何況周亞夫桀驁不馴天性,景帝亦深怕自己死後,劉徹年幼無法制服周亞夫,他為兒子掃清障礙必除之後快。

因而景帝明知周亞夫冤枉,又豈肯放過如此除其良機?偏偏周亞夫驕傲不屈,他堅持辯解那只是冥器,獄卒一句“你就是在陽間不反,到陰間亦是謀反”,就把周亞夫氣的絕食抗議活活餓死。景帝就這樣兵不血刃除去心頭大患。

縱觀周勃父子一生,以其直人性格可以做統領全軍的帥才,可以做先帝留給後人重用之臣,卻不懂自保自全,做不了伸縮自如常伴君側的極臣。因而其父子爬到高點又回原點亦是必然,其性格缺陷是主因,劉恆父子的權術還是次因吧。

斯人都逝,一切是非功過還有由各人評說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周勃、周亞夫父子,為漢文帝、漢景帝兩父子立下汗馬功勞。但是,無論周勃還是周亞夫,命運都很慘。而且,當他們都辭職後,卻還被漢文帝、漢景帝兩父子抓進獄中,受盡折磨(周亞夫還為此自殺)。

那麼,漢文帝、漢景帝;兩父子,為何要那樣對待周勃、周亞夫兩父子呢?

其實,這不過是漢朝初年皇權與相權最後一次博弈罷了。雖然老劉家的天下,是這漢初功臣集團打下來的,劉邦放權放的厲害,但在大帝國體制下,君主集權乃歷史之必然趨勢,周勃和周亞夫就是這擋路的人。

在漢初,丞相與太尉基本上都由漢初功臣集團及其二代子弟擔任,既是朝廷重臣,又有封地侯國,甚至還掌握著禁軍兵權,故其地位比後世高非常多,其作為政府首腦,與皇帝這個國家首腦,在權力體系中地位相差並不大,基本上可算是二頭政治,所以丞相在覲見皇帝的時候,皇帝之前坐著要起立,乘車坐輦要下來迎接;丞相有病,皇帝還要擺開儀仗到家裡噓寒問暖。這樣的待遇放在清朝,別說是沒事兒琢磨在哪塊地磚磕頭聲音大的軍機大臣,就是皇上他爹也享受不到。

所以,漢文帝和漢景帝勢必要想盡一切辦法,削奪相權,建立君主集權,具體辦法就是一面重用周勃父子,一面狠整他們。

朝臣們都不是笨蛋,他們看清了局勢,自然識時務者為俊傑了!

就在周亞夫之死的同月,景帝擢升原文帝近臣御史大夫衛綰為丞相,這是漢自建國以來,第一位非漢初功臣集團出身的丞相。

這位衛綰丞相才能稀疏,但向來對皇帝言聽計從,忠厚老實的可愛。

漢景帝就喜歡這樣的大臣。

至此,漢宮廷皇權通過對朝中丞相的自由任命,已完全控制與掌握了以丞相為樞紐的漢朝政府機構,為後來的漢武帝獨斷朝綱掃清了最後障礙。

圖:今河南原陽周亞夫故里碑

至此,中國歷史之霸業政治與有限皇權的時代宣告全面結束,漢帝國之再統一完成,自秦二世亡七十年後,凌駕於諸侯與政府之上的獨裁者死灰復燃,專制皇權重新復活,且更為成熟穩定。

據傳,周亞夫死後,他的封邑條縣百姓悲痛萬分,每人一捧土堆起一座高大的衣冠冢,如今位於河北省景縣城西南,高約16米,佔地七畝,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冢上樹木蔭翳弊日,芳草萋萋,他那漢白玉質的雕像仍然雄偉威武。

史書沒有記載周亞夫妻兒們的下場,估計好不到哪裡去,因為周亞夫死後他的條侯國也被廢除了,他們即使沒被清算,肯定也淪為庶人或者他們從前非常看不起的民工了,這就是螳臂當車對抗專制皇權的下場。

不要怪景帝,比起他的兒子漢武帝劉徹,他已經很仁慈很開明瞭。

在劉徹看來,別說是表面上對抗皇權,就算在肚子裡對抗(腹誹),那也罪該萬死!

周亞夫是漢朝第一個被整死的丞相,在劉徹手裡還有更多,只不過他們都不太出名,所以就讓周亞夫來代表他們吧,因為這位的才氣最大,骨頭也最硬,當然從後續來看,他的抗爭是完全沒有價值的,世道已經變了,君主專制已成不可阻擋之洪流,在未來的兩千年裡,它還將川流不息,浩浩湯湯…


千古名將英雄夢


周勃、周亞夫父子,為漢文帝、漢景帝兩父子立下汗馬功勞。但是,無論周勃還是周亞夫,命運都很慘。而且,當他們都辭職後,卻還被漢文帝、漢景帝兩父子抓進獄中,受盡折磨(周亞夫還為此自殺)。

那麼,漢文帝、漢景帝;兩父子,為何要那樣對待周勃、周亞夫兩父子呢?

(周勃劇照)

為了講清楚這個道理,我們先來看看分別發生在周勃、周亞夫父子身上的兩個故事。

周勃和陳平鏟除諸呂,並擁戴劉恆當皇帝以後,周勃當了右丞相,陳平當了左丞相。有一天,漢文帝問周勃,全國一年要產多少糧食?一年有多少刑獄?周勃回答不上來。陳平上前說,產多少糧食,要問管糧食的司農;有多少刑獄,要問管這個的廷尉。丞相不可能每件事情都知道。此事後,周勃主動辭職回家,中央由陳平一個人當宰相。

我們再來說說周亞夫的故事。

周亞夫在當宰相的時候,有一次漢景帝劉啟請他吃飯,給他準備了一大盤豬肘子,但是卻不給他準備筷子。當時周亞夫問侍衛要筷子,但是劉啟卻說,難道給你準備的這些東西還不夠嗎?你還要!

(周亞夫劇照)

這兩個故事,中間蘊含著什麼深意呢?

我認為,漢文帝問周勃的那兩個問題,並不是在考他的“業務能力“,而是考他的”業務範圍“。正如陳平所說的,一年糧食多少刑獄多少,並不是丞相該管的,所以不用知道。換一句話來說,就是丞相雖然權力無邊,但是不該他管的,就不能去管。陳平通過這個,告訴了漢文帝,自己絕不會越權。但是周勃不懂這個。

所以這件事後,兩人的地位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陳平當了獨相,漢文帝放放心心把朝廷交給他。而周勃就算辭職回家了,漢文帝還是對他不放心,結果又說他謀反,把他抓起來投入獄中。最後還是漢文帝母親薄太后出面,才把周勃放了出來。

漢景帝給周亞夫準備的,其實是同樣的問題。

因為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有功,漢景帝把他提到中央,讓他當丞相。不過他當丞相的時候,有好幾件事和漢景帝發生了矛盾,周亞夫反對漢景帝的一些做法,因此,漢景帝設了這個局,讓周亞夫來破解。漢景帝只給周亞夫準備大肘子不給他筷子,無非就是想告訴他,我可以給你很大的權力,可以給你很多的榮華富貴,但是,你必須得聽我的話。我想讓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比如現在,我想讓你沒有筷子,直接用手拿著吃,那你就應該直接用手拿著吃。換句話說,就是作為宰相的周亞夫,你應該適應我這個皇帝的做事方式。

不過周亞夫並沒有破解這個迷局。當時他很生氣,站起來就拂袖而去。接著和他老爹周勃一樣,辭職回家。

(漢景帝劇照)

有人可能會說,周亞夫都已經辭職回家了,照理,漢景帝就不應該再為難他了。其實恰恰相反。在漢景帝看來,周亞夫辭職回家的方式,就是一種不和漢景帝合作的方式。而這種不合作,明顯就是一種對抗。因此,漢景帝是不會饒過周亞夫的。

所以不久,又有人告發周亞夫,說他謀反。結果和他老爹一樣,周亞夫被抓進獄中。

周亞夫被抓進獄中以後,心裡氣不過,自殺了。顯然,他到死都沒有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受到那樣不公正的待遇,為什麼他們父子的命運都會那麼慘。

當然了,我們講這個話,並不是批評周勃和周亞夫,只是說在那樣一個皇權社會,在那樣一種特殊的背景下,一個臣子應該怎麼做,才能免遭殺身之禍。


張生全精彩歷史


周勃、周亞夫父子很有意思,一個性格憨厚老實,一個性格耿直倔強,兩人都在位居丞相高位時被人誣告謀反,結果周勃脫險,周亞夫被餓死。那麼對於漢室朝廷忠心耿耿的兩人為什麼沒有好報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說周勃,周勃是個老實的不能再老實的人,他年輕時為了養家餬口,做過編制工,編一些養蠶的籮筐。也做過給死人送葬的吹笙人,甚至後來還做過弓弩手。後劉邦起義,周勃跟隨劉邦東征西討。

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彊。

別看周勃為人老實,打仗卻一點都不含糊。一開始從芒碭山起兵時,周勃僅僅是劉邦的中涓(親信的意思),一年零兩個月後,他們返回芒碭山,周勃已經是劉邦的虎賁令。期間周勃跟隨劉邦攻克了方與、碭縣、下邑、蒙邑、虞縣、開封等等地方,戰功最多。

後周勃又跟隨劉邦攻克武關,進入咸陽城,滅亡秦朝。又跟隨劉邦入關中,後返回關中,平定三秦。和關羽戮戰於滎陽,最後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周勃在領軍平定燕王臧荼造反後,以軍功被封為絳侯。

正是因為周勃老實,所以被劉邦視為心腹。後期諸將叛亂,劉邦都派他去平定。周勃在平定韓王信、陳豨、燕王盧綰造反時,軍功頗多。當他代替樊噲平定盧綰後,劉邦剛剛駕崩。周勃以列候的身份侍奉繼位的漢惠帝劉盈,此時他的身份很尷尬。為什麼呢?

雖然劉盈是皇帝,但是政令幾乎都出自於其母親呂雉。當時周勃為太尉,陳平為丞相,但是兩人都沒有實際實權。那麼實權誰操控著呢?

漢惠帝劉盈早夭,後呂雉為了把控權利,將其自家兄弟都封為諸侯。其中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為相國,統領南軍。雖然周勃為太尉,但是卻不掌一兵一卒。

後呂雉死去,陳平和周勃密謀除掉諸呂,當時只有周勃在軍中威望最高,於是周勃持節,謊稱奉皇帝之名接管北軍,呂祿受到矇騙,交出了指揮權。隨後周勃率領北軍攻擊南軍,擊敗呂產,將呂氏族人全部誅殺。周勃和陳平一起擁立漢文帝劉恆即位,周勃因為擁立之功而官拜丞相。

周勃雖然官拜丞相,但是實際上卻到了最危險的境地。於是有人提醒他:你消滅諸呂,擁立代王為帝,威震天下。先如今位居高位,時間一長,恐怕會有災後發生。周勃聽後,汗流浹背,趕緊向皇帝還印辭官,漢文帝劉恆答應了。後陳平去世,周勃又被召回做丞相。一年後,皇帝讓他做表率,以諸侯身份返回封地。老實的周勃回去了,但是卻險些喪命。為什麼呢?

周勃時常想起以前那些諸侯的下場,因此總是擔心自己的處境。每當河東郡守巡查諸侯封地到達絳縣時,周勃都身披鎧甲,讓家人拿著武器來接見郡守。於是就有人誣告周勃想要謀反,皇帝派廷尉前往調查。

周勃拙於言辭,不知道怎麼辯解,無奈,送給獄吏許多錢,乞求獄吏通融一下。於是獄吏指著牘板讓他看,只見上面寫著幾個字:請公主為你做證。原來,周勃的兒子周勝娶了公主為妻,所以獄吏才這樣提示他,意思是要從上面疏通關係。

後來周勃將自己所受的賞賜之物都送給薄太后的侄子薄昭,薄昭在薄太后面前為周勃辯解。在周勃最危險的時候,薄太后召見皇帝,生氣的將頭巾扔向皇帝劉恆怒道:當年周勃身掛皇帝印璽,執掌北軍,那時候都不謀反。現在只是居住在一個小縣,難道會謀反嗎?劉恆趕緊謝罪,說事情已經查清楚了,馬上放周勃出獄。

就這樣,老實的周勃使出渾身解數算是保住了性命。最後善終。但是他的兒子周亞夫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為什麼呢?

周勃死後,本來他的大兒子周勝繼承了爵位,但是周勝因為殺人而被免去爵位,由二兒子河內太守周亞夫繼承了爵位。

周亞夫是最像周勃的一個兒子,除了脾氣。周勃敦厚老實,但是周亞夫耿直倔強。倔強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北方的匈奴常犯邊境,於是漢文帝派劉禮駐守在灞上,徐厲駐守在棘門,周亞夫駐守在細柳。三人共同拱衛京師,守衛邊境。漢文帝為了鼓舞將士,於是親自前去慰問。

當漢文帝進入劉禮和徐厲軍營時,軍營立即放行,劉禮和徐厲也都熱接熱送,極為熱情。但是當他來到周亞夫軍營時,守衛都尉卻說: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皇帝無奈,於是派人持節去見周亞夫。周亞夫通令門衛放行,此時門衛說:營中有規定,軍營內不得驅車。於是皇帝步行去見周亞夫,周亞夫見到皇帝后也不下跪,只是說: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漢文帝大受震驚,認為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

於是漢文帝在臨死之時對太子劉啟說:以後有什麼緊急事務,去找周亞夫,他絕對可以。一語成讖,周亞夫後來真的派上了大用場。什麼大用場呢?

劉啟繼位後,因為削藩太猛,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人發動了叛亂,當時整個東南方一片大亂,而叛軍已經攻到了梁國。軍情緊急,劉啟緊急調周亞夫前去平叛。

周亞夫在出徵前向劉啟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叛軍戰線拉得過於長,而糧道是最致命的弱點。因此,只要截斷叛軍糧道,危機自解。而梁國則不必去救,可以放棄。

後來,叛軍攻擊梁國越來越猛,梁國隨時都有破城的危險。而梁國的守將劉武是皇帝劉啟的親弟弟,於是劉武派人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根本沒有理睬他,而是走到昌邑城就不再前進,就地堅守。無奈劉武給劉啟寫信,讓劉啟強令周亞夫來救援自己。

皇帝劉啟於是下詔給周亞夫,讓他去救援梁國。周亞夫決絕皇帝的詔令,就是不去救援。後周亞夫截斷了叛軍的糧道,還搶了叛軍的軍糧。在叛軍前來攻擊時,堅守不動。後叛軍無力支持繼續作戰,於是撤退。此時周亞夫領精兵出擊,一舉擊潰了叛軍,最後順利的平定了叛亂。

周亞夫因為平定七國叛亂而名聲大躁,大家都說他有周勃的遺風。在丞相陶青病退後,漢景帝劉啟任命周亞夫為丞相,以為尊崇。而周亞夫從此像他的父親一樣,走上了不歸之路。那麼周亞夫是怎麼一步步走向絕境呢?

先是梁王劉武,當年因為周亞夫不救自己,差點被叛軍殺死,所以每當劉武見到劉啟,都要說周亞夫的壞話,時間一長,劉啟開始對周亞夫有意見。

竇太后想要皇帝封自己哥哥王信為侯,但是劉啟不同意。竇太后哭訴說當年哥哥多麼不容易,侄子都封侯了,自己的哥哥為什麼不能呢?於是劉啟說要去問問丞相,結果周亞夫說:高祖劉邦說過,無功不可以封侯。一句話堵住了竇太后的請願,也讓皇帝劉啟很難堪。

後來,匈奴部落的徐盧等人想要歸順漢朝,劉啟為了籠絡這些人,於是決定封他們為候。但是周亞夫表示反對,他說:如果連叛賊都能封侯,那麼以後還如何對待那些不守臣節的大臣呢?難道都鼓勵他們去造反嗎?劉啟很生氣,沒有采納周亞夫的意見。兩人關係破裂,周亞夫推託自己有病,準備辭職,皇帝一生氣,準了。

如果周亞夫就此歸家,也是無事,偏偏事情壞在他的兒子身上。他兒子見周亞夫年老,於是偷偷買了違禁物,五百個甲楯,用以下葬時使用。誰知道因為剋扣工人的工錢而被工人告發,皇帝劉啟派人去查。

於是廷尉問:你為什麼要謀反呀?周亞夫很生氣的說道:兒子只是買一些喪葬品,跟謀反有什麼關係。廷尉冷冷一笑說道:即使活著不謀反,你是準備死之後在地下謀反吧。

這明顯就是故意找事,周亞夫不堪受辱,拒絕再說話。後來,周亞夫被關進大牢,他拒絕吃飯,以示抗議,五天之後,活活餓死。

回顧周勃和周亞夫的一生,儘管周勃老實敦厚,但是也經受不住皇帝的猜忌。由此可見,劉氏朝廷對功臣是多麼的忌憚,手段是多麼的卑劣。

而周亞夫最後屈辱而死,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太過於耿直,不懂得迎合皇帝。如果他能夠圓滑一點,最起碼能夠善終。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俗話說:高處不勝寒,儘管周勃老實憨厚,但是也因為威望過高而遭到懷疑,最後如果不是走裙帶關係,恐怕也會身死名滅。而周亞夫就慘的多,因為性格耿直,不懂得逢迎皇帝,最後活活餓死。由此可見,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簡直太對了!你覺得呢?


每日趣評


周勃是最早追隨劉邦起兵的人,他在楚漢爭霸中立下赫赫戰功, 特別是在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重地,然後率軍投入成皋主要戰場作戰,和項羽展開了正面爭奪戰,後攻取曲逆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功勳卓越。劉邦建立漢朝後,他被封為絳侯。後來,又因為討平韓信叛亂有功,被提升為太尉。漢文帝即位,周勃因為誅滅呂氏有功,而被封為丞相,賜給黃金五千斤,食邑一萬戶。

後來,因為功勞震主,周勃引起了漢文帝的犯忌,於是被漢文帝用種種藉口免去丞相職務,周勃被下放到封國。而在在封國,周勃處處提心吊膽,害怕有刺殺對自己不利,結果時時穿盔戴甲。於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誣告他要造反。漢文帝一聽事態嚴重,派人把他抓了起來。結果在獄中,心高氣傲的周勃卻一直不肯低頭,就在這個關鍵節骨眼上,在薄太后的幫助下,周勃才洗清冤枉。回到封國不久,鬱鬱寡歡的他病逝。

周勃死後,他的大兒子周勝繼承了爵位。然而,周勝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在權力寶座上屁股還沒坐熱,就犯了事被免了職。念及周勃的功績,漢文帝封周勃的二兒子周亞夫為條侯。

周亞夫遺傳了父親幾乎所有的優點,他能征善戰,用兵如神。

漢文帝六年,不安分的匈奴再一次入漢朝境內“打穀草”,一時間邊塞風雲四起。文帝也不是等閒的主,他馬上從朝中精選出三位將軍,在京畿附近的灞上、棘門、細柳一帶結營駐守,構建起了“品字形”防禦體系。

結果漢文帝來細柳調研時,卻吃了閉門羹。

而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舉的人就是細柳營的“營長”周亞夫。但見細柳營劍拔弩張,嚴陣以待,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文帝想進去都被士兵攔住了,他自報身份,營衛卻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等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文帝最後沒轍了,只好取出代表身份的符節交給營衛,讓其代為通報。

周亞夫這才傳令開門。到了內營,只見周亞夫身穿鎧甲,手持佩劍出來相迎。見了文帝也是稍微欠了欠腰,說道:“臣以軍禮接駕,望陛下勿怪。”

文帝見狀大為感動,在表達慰問之情後,立即打道回府。他剛退出營帳,細柳營立馬關閉營門,又進入“一級嚴守”狀態。文帝忍不住感嘆道:“這才是真將軍啊!”

後來,匈奴被逼撤軍,各路人馬依次撤回後,文帝對周亞夫賞識有加,視他為國家棟梁。再後來,文帝突然染疾,病入膏肓之際,給景帝留下了“天下有變,可用周亞夫為將”之言,順利幫助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

周亞夫達到仕途的頂端、權力的高峰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不可抗拒的衰退。他過度插手皇家內事,本意是為了大漢江山著想,但實際上卻犯了皇家大忌:皇家的事你不要亂說,說來說去也說不明白,皇家的事你不要亂插,插來插去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比如說周亞夫插手皇家的事就不是明智之舉,在立儲之事上,周亞夫的態度很明確,堅決反對廢長立幼。早在漢景帝對劉榮下達廢太子書時,他便是反對最為激烈的人,但當時鐵了心的漢景帝採取的是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沒給他們多費口舌的機會。而固執的周亞夫卻還是“固爭之”。最後,景帝盛怒之下,開始對他疏遠。


周亞夫多次不識時務,和漢景帝對著幹。長此以往,漢景帝和周亞夫徹底決裂了。


後心高氣傲的周亞夫索性以身體有恙為由,請求辭職,在家安心養病。

漢景帝順水推舟,藉機撤了他丞相的職務,最終,周亞夫因絕食,被活活餓死,誠為悲也。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從《史記》的記錄而言,周勃和周亞夫父子的境遇,也有他們自己的責任,不能完全怪漢文帝、漢景帝。在周勃、周亞夫自己的責任上,主要和他們耿直的性格有關。

漢文帝一直打壓周勃,是防止諸呂之亂的再次發生——呂氏丟失軍權導致漢少帝失去皇位。這是漢文帝最為擔心的,即便漢文帝即位當晚就解除了周勃在長安的軍權,但因為周勃碩果僅存的跟隨劉邦的大將,又是當時西漢功臣集團的軍功代表,漢文帝不得不打壓周勃,否則漢文帝根本就沒有威望,也無從有文景之治。

漢景帝最後下獄周亞夫,原因有兩個:1、周亞夫太耿直、威望又高,怕自己死後即位的漢武帝被周亞夫架空;2、周亞夫被人告發謀反,但周亞夫面對漢景帝派人責問時,一句話不說,一點不給漢景帝面子,惹怒漢景帝。

從個人立場來看,漢文帝、漢景帝如此對待周勃、周亞夫有點恩將仇報;但從漢朝穩定和延續角度而言,周勃、周亞夫必須被打壓——如果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沒有成功打壓漢初的功臣集團,一不會有文景之治,二不會有漢武帝大權獨攬的開拓疆土——一個周亞夫都可以將漢武帝壓制得死死的。

漢文帝防備諸呂之亂再次發生進行穩固皇位的動作:

從漢文帝在陳平、周勃派人接自己即位時的反應來看,漢文帝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物:

召集張武等商議、和薄太后商議、占卜、派遣薄昭到長安確認虛實等等這些,都不足以讓漢文帝相信自己即位是真的,到了長安附近,漢文帝還要派遣宋昌先入長安城——一旦有詐,漢文帝立馬就跑!

為了防備諸呂之亂再次發生,漢文帝:

1、進入長安再三謙讓,表示自己沒有資格即位,以此麻痺西漢功臣集團;

2、表態讓位給其他兄弟,逼迫西漢功臣誅殺漢惠帝后代,消除將來其他人爭位的資格(漢惠帝后代都死光了,其他兄弟,當年讓位給你們,是你們自己不做,將來可沒有資格和我爭)

3、即位當晚,立即讓親信宋昌掌控長安的南北軍,控制兵權;讓親信張武為郎中令,護衛皇宮安全。在兵權和安全都保障下,漢文帝才安心做皇帝。

4、面對有奪位之心的齊王,實現分王的削藩政策,諸呂之亂時強大的齊國就此被瓜分;

5、升任周勃為丞相,削去掌握軍權的太尉職位,又用瑣事逼迫周勃辭去丞相,徹底廢除周勃。

周勃之所以能夠出獄,就在於周勃配合漢文帝:

“文帝既見絳侯獄辭,乃謝曰:“吏方驗而出之。”於是使使持節赦絳侯,復爵邑。”

這次下獄,既是對周勃的警告,更是對西漢功臣集團的震懾。為什麼和周勃有功的陳平不被漢文帝修理呢?原因就在於陳平是個文臣,沒有兵權,反不起來!

簡單說,漢文帝打擊周勃,既是保住自己皇位之舉,更是壓制西漢功臣集團,建立自己治理威望,開啟文景之治。

四面楚歌的周亞夫

和父親周勃在入獄時還:賄賂獄吏、讓封地給薄昭、薄太后為周勃說話。但周亞夫是一點面子都不給漢景帝:

在有人告發周亞夫謀反時,漢景帝讓司法官吏寫書信給周亞夫,讓他辯解,結果周亞夫一句話都不說,惹得漢景帝大怒:

“吾不用也。”——我不要你周亞夫的辯解書了!

於是漢景帝將周亞夫下獄。周亞夫下獄後態度還是一點不變:剛開始還想自殺,最後絕食而死。

和周勃賄賂獄吏、薄昭等不同,周亞夫和太后、漢景帝、梁孝王的關係都不好:

七國之亂時,周亞夫躲在一邊,讓梁孝王正面對抗吳楚精銳,不聞不問,因此被梁孝王所仇恨;

竇太后讓漢景帝封皇后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不得已和當時任丞相的周亞夫商量,周亞夫一口拒絕,因此被竇太后和皇后所恨;

漢景帝想要廢粟太子,時任丞相的周亞夫堅決不同意,因此漢景帝不喜歡周亞夫。

皇帝不喜歡,太后、皇后記恨,皇帝弟弟梁孝王仇恨,於是周亞夫被告謀反時,沒有一個人為他說話。

關係不好就算了!關鍵是周亞夫沒有一點服軟的意思:讓他寫個辯解書,給個交代,他不寫;下獄後依然不改變對抗態度,選擇自殺。

其實漢景帝也未必要因此殺周亞夫,很有可能是和漢文帝處理周勃一樣,殺雞儆猴,然後放回去養老。

但周亞夫選擇了尊嚴,沒有選擇他父親周勃的舊路。

漢景帝之所以打擊周亞夫,就在於害怕周亞夫成為李斯、趙高一樣的權臣:

“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綜述

漢文帝打擊周勃,是為了穩固皇位、建立治理威信,否則西漢功臣集團隨時都會干涉漢文帝的治理政策,甚至不排除要廢除漢文帝;

漢景帝打擊周勃,是為了避免秦朝胡亥時權臣李斯、趙高局面的出現,將皇權牢牢控制住。

漢文帝是因為反叛而得以即位,因此必須消除反叛隱患;漢景帝因為太子還小,不能留下一個權臣,必須要馴服。

周勃配合了漢文帝,得到了退休養老的待遇;周亞夫或是出於尊嚴,或是恥於走父親的舊路,自殺於獄中。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你好,我是林夢佳期~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周家兩代人都被皇帝整得半死,周勃好點,周亞夫直接餓死。他們父子倆實在是有太多相似之處:

1,同樣都有“出將入相”的經歷;

3,同樣都是在危機時刻拯救了大漢;

3,功勞很大卻不善言辭,讓人覺得很高傲

4,都下過監獄。

先說周勃,《史記·絳侯周勃世家》開頭介紹說:“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強”,意思就是又可以吹簫,又可以拉強弓,看來周勃還是能“文”能武啊,也正因為這樣,他一直是劉邦集團的領軍人物,基本上每場戰役,他的功勞都很大,到了韓信拜帥之後才成了第二,但依然受劉邦重用。

到了呂后時代,封周勃為太尉,周勃也是安分守己,你能不安分嗎?不安分,分分鐘給你咔嚓。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人就殺了呂氏一族,立代王劉恆為皇帝。

漢文帝即位後,任命周勃為右丞相。後來有人告訴周勃,叫他小心“功高蓋主”,於是周勃辭官,後來又拜相,又被罷免,就國。在封地有人告發其謀反,被抓入獄,幸好有薄太后等人求情,才被放出。

漢文帝在一開始是很尊敬周勃的,但當自己坐穩江山後,就開始搞周勃了,偏偏周勃自己還整天甲冑在身,正好給人以口舌,不過漢文帝還是不錯的,讓周勃得以善終,可是他的兒子漢景帝對周勃就不好嘍~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在漢文帝時期,漢文帝進入細柳營,周亞夫以甲冑在身為由不跪拜,這換了漢景帝,就沒這麼好過了。後來爆發了“七國之亂”,梁王劉武幾次向周亞夫請救兵,連漢景帝都下詔了,周亞夫還是按兵不動,這下可是得罪了梁王了,後來又因為廢太子的事情,讓他們倆的君臣關係搞得很僵。

有一次,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故意沒給他食具,周亞夫就發脾氣了,揚長而去,漢景帝看著他的背影,長嘆一口氣說:“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啊!”

沒過多久,就有人告發周亞夫謀反,這次周亞父就沒那麼好過了,加上他脾氣又強,自己絕食而死了。

相比較其父周勃,周亞夫顯得更加居功自傲,而且還不知明哲保身,再加上又碰上了個發狠的皇帝漢景帝,周亞夫這樣子這麼會安穩。


熊貓歷史


周亞夫也是西漢名將,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平叛了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封他為條侯,而且委任給他重任。

讓他當了國相,可是,在他當國相的期間。

他和漢景帝相處的並不和諧,

皇帝和宰相是天下的第一,第二把手。

這兩個人若是鬧矛盾,吃虧的肯定是弱的一方。

當然,兩個人開始時好像都不怎麼弱。

我們來具體看看他們有哪些小摩擦?

第一件事,漢景帝想廢掉長子劉榮的太子之位。

他找國相周亞夫來商議,周亞夫給他的回覆是太子沒有過錯,

是不能輕易廢掉的,

所以,廢太子的事情你連想也別想了。

這讓漢景帝很沒面子,從此,漢景帝就和周亞夫有了隔閡。

第二件事就是匈奴內部鬧矛盾的時候,有些不得志的匈奴首領,

來投靠大漢了,漢景帝的想法是隻要來投靠大漢的匈奴首領,

一律都封為侯,這樣做的話,

就有可能帶動更多的匈奴人來投靠,若是把這件事長久的做下去,

有可能削弱匈奴對抗大漢的力量。

這是關乎到國家安危的大事,皇帝一個人說了不算,

必須要有國相點頭才好辦,這時候漢景帝又把周亞夫找來了。

周亞夫還是不同意,他告訴漢景帝,

你這樣做就是鼓勵讓臣子對自己的主人不忠。

所以,這件事我不同意。

因為這件事漢景帝就更加的惱火了,

既然你事事和我作對,那我就把你趕回去。

官你也別當了,就這樣周亞夫被罷了官回家去養老去了。

周亞夫回家後,一連幾年都沒有得到漢景帝的召見。

時日久了,漢景帝對周亞夫的恨漸漸的淡化了,

畢竟周亞夫也是個人才,他想考驗一下看看這個周亞夫,

能不能輔佐太子劉徹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若是能就留他。

若是不能就殺了,測驗的結果是,

周亞夫還是以前的臭脾氣,一點都沒改。

這時候漢景帝,下定決心在自己死之前,

一定要把周亞夫給殺了,只要他死了,

就不會有人擋太子劉徹的路了。

漢景帝在等殺周亞夫的機會,這個機會他並沒有等多久。

原因是周亞夫的兒子,為了給父親準備後事。

在周亞夫還沒死的時候,就給他打造了一些隨喪品。

這些隨喪品,很特殊都是戰爭時使用的武器。

畢竟周亞夫是個武將,死後弄一些兵器隨他埋在地下也是比較有面子的。

可是,在那時候私造武器是犯法的。

這件事壞就壞在周亞夫的兒子摳門上,他僱了一些民工,

把打造好的武器抬到了自己家裡,到了給民工結算工資的時候。

周亞夫的兒子把人家的辛苦錢剋扣了,

這些民工就把周亞夫傢俬藏武器,要謀反的事告到了皇帝那裡。

漢景帝派人一查,還真有武器,隨後把周亞夫逮捕到監獄中去了。

獄吏審問周亞夫,你為什麼要謀反?

周亞夫說,我沒有謀反。

獄吏說道,那你給我解釋解釋兵器是怎麼回事?

周亞夫說,那是我的隨喪品。

獄吏說道,看來你活著沒想謀反,是想死了後在謀反了。

周亞夫一聽這個,氣的就不吃飯了。

最後絕食而死。

還是那句話欲殺之罪何患無辭。


史學達人


漢朝名將周勃、周亞夫父子儘管都被封侯,但因為性格上的缺陷,父子倆均以悲劇形式告別了人生。

1、周勃:從草根到封侯

周勃年輕時靠編織“蠶箔”為生,因為會吹樂器,常在一些鄉親的黑白事上吹簫、奏輓歌。另外,周勃身材高大,有力氣,能拉起硬弓。

劉邦起事後周勃以侍從官身份跟隨,立下戰功,獲封五大夫。隨後,在多次攻城戰中,總是第一個殺上城頭,跟隨劉邦打到咸陽,為滅秦立下汗馬功勞。劉邦被封漢王后,周勃也獲封威武侯,跟隨劉邦進駐漢中,以將軍身份平定三秦,在秦地獲得封地。再後來,一路平定天下,滅項羽,勝仗無數,上等功拿到手軟。西漢立國後,獲封絳侯。

周勃的軍旅生涯沒有隨西漢立國而結束,他以將軍身份隨從劉邦征討韓王信,與胡人作戰,降服太原郡六城,攻下樓煩三座城,因戰功最多被晉升為太尉。在陳豨、盧綰叛亂中,又以相國身份參與平叛,一時風光無二,樊噲也只能屈居其下。

周勃在劉邦死後、呂氏專權時擔任太尉,呂后死後與陳平謀劃誅滅呂氏家族。漢文帝即位後被任命為右丞相,人生也達到頂峰,真正的是:人一之下,萬人之上。

2、回封地養老,隨時擔心被殺

周勃當上右丞相不久,有人勸他:“你誅滅呂氏,擁立天子,聲名威震天下。受到豐厚賞賜,身處尊位,如此被寵幸並不能長久,要小心災禍降臨。”

周勃聞言恐懼,請求辭去丞相,漢文帝答應了他。1年後丞相陳平去世,漢文帝重新啟用周勃為丞相。不到1年,被免職並命令去封地養老。

史載:回到封地後,每當地方官員巡視,周勃擔心被殺,就披掛鎧甲,命家人手持武器接待這些官員。

3、1000金換來救命5個字

成驚弓之鳥的周勃很快惹麻煩了,有人上書稱周勃要謀反,漢文帝看到奏書後讓廷尉處理,京城長安的刑獄官就把周勃逮捕審問。

周勃嘴不是一般的笨拙,用現代人的話是“三槓子砸不出一個屁”,老實忠厚。不喜愛文辭學問,後人評價他“厚重少文”,見到儒生、能說會道的遊士就要求他們:有啥事趕快說!意思是,沒事就別嘮了。

面對刑獄官,本來嘴笨的周勃更不會說話了。獄吏就欺凌侮辱他,周勃只好拿出1000金送給獄吏,獄吏才在木簡背後寫了5個字——以公主為證。意思是可以讓公主作證你不是謀反。公主指漢文帝女兒,周勃長子娶了她為妻。

4、感嘆:最尊貴的是監獄小官

請求了公主後,周勃又把所受賞賜送給薄太后之弟薄昭。在定案時,薄昭向薄太后說情,薄太后是漢文帝生母。於是,漢文帝在朝見薄太后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漢文帝扔去,“過去周勃帶著皇帝印璽領兵,那時候不反,現在養老住在小縣城裡,倒要叛亂?”

此前,漢文帝已看到周勃供詞,知道他並不是謀反,就謝罪:“獄吏剛好查清,馬上要放他了。”就赦免周勃,恢復了爵位和封地。周勃無罪出獄後說:我當年率百萬大軍,直到現在才知道,將軍沒有什麼了不起,獄吏才最尊貴!

5、周亞夫:縱紋入口,被預言會餓死

周勃死後,其長子繼承爵位,6年後因與公主感情不和,又殺了人,被廢除封地。1年後,漢文帝把周勃次子周亞夫封為“條侯”,等於接續了周勃的爵位。

周亞夫之前做河內郡守,有個叫許負的人為他看相,說:你3年後封侯,封侯8年任將軍和丞相,位尊權重,沒有一個大臣能和你比。再過9年,你會餓死。

周亞夫笑著說,我哥哥繼承父親爵位,即使他死了,他兒子會接替,我怎麼會封侯?假設我能達到你說的富貴,怎麼又會餓死?許負指著周亞夫嘴說:“你臉上有縱紋入口,這是會餓死的面相。”

6、細柳閱兵,令皇帝折服

漢文帝時匈奴入侵。漢文帝任命劉禮駐軍霸上、任命徐厲駐軍棘門、周亞夫駐軍細柳。漢文帝親自尉勞軍隊,到霸上、棘門時,一路奔馳入營,從將軍到官兵都騎馬迎送。最後到達細柳軍營,營中官兵披甲持鎧,弓弩張開,弓弦拉滿。漢文帝前導車馬來到後,不被准許入營。

前導車馬說:“天子就要到了!”軍門都尉說:“將軍命令說‘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果真,漢文帝到了也不能入營。於是派使者手持符節下詔令:“我要入營慰勞軍隊。”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營門守官對漢文帝車馬說:“將軍令,軍營不準縱馬奔馳。”漢文帝只好拉緊馬的韁繩緩慢行進。

進入營中,周亞夫手持武器拱手行禮:“佩甲將士不能跪拜,允許我以軍禮參見。”漢文帝立刻面容莊重,靠在車馬橫木上向官兵致意。勞軍儀式結束後漢文帝離開軍營說:“這才是真正將軍!我們在霸上和棘門看到的,簡直是兒戲,他們的將軍早晚會被襲擊當俘虜。至於周亞夫,敵人怎麼可能侵犯到他!”1個多月軍情解除,周亞夫被授予中尉。

7、平七國之亂結仇梁王

漢文帝臨死前告誡太子:“發生危急,周亞夫可擔當領兵重任。”漢景帝即位後,就授予周亞夫車騎將軍官職。漢景帝三年發生七國叛亂,周亞夫升為太尉,領兵平叛。他請示漢景帝:楚兵勇猛,很難取勝。我想把梁國放棄,讓他們進攻,我再去斷絕他們的糧道。漢景帝同意了這個作戰方案。

此時叛軍進攻梁國,梁國請求援救。周亞夫領兵不救,跑到昌邑,加固城牆不出擊。梁國每天派人求救,周亞夫堅持不出。梁國只好上書漢景帝,漢景帝下詔命周亞夫出兵。但周亞夫不遵從詔令,仍不出兵,只派輕騎兵斷絕了叛軍糧道。最終,斷了軍糧的叛軍被擊敗,吳王劉濞也被越人斬首。此戰3個月,軍中將領公認周亞夫作戰方案是正確的。但梁王和周亞夫卻為此結仇。

在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樑王。梁王叫劉武,是漢文帝的嫡生次子,和漢景帝是同母所生。七國之亂中抵禦吳楚聯軍死守睢陽(今河南商丘),拱衛國都長安,竇太后對他極其寵愛,多次提議“兄終弟及”,意思是漢景帝死了,讓劉武這個弟弟繼位。

8、兩次封侯事件,周亞夫得罪皇帝和太后

周亞夫戰後升為丞相。但後來漢景帝要廢慄太子,周亞夫極力反對,未勸阻成功。漢景帝就此疏遠了他,梁王每次進京也常給竇太后說周亞夫壞話。有一天,竇太后說:“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漢景帝就和周亞夫商議,周亞夫說,當初高皇帝(指劉邦)規定非劉氏不能封王、非有功之人不能封侯,誰不遵守天下人共同征伐。王信雖是皇后哥哥,但沒有功,封他為侯違祖約。耿直的周亞夫由此把竇太后得罪了。

後來,匈奴王唯徐盧等人投降漢朝。漢景帝要封他們為侯,鼓勵其他匈奴人向他們學。周亞夫說,這幾個人背叛君主投降,陛下封他們為侯,“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那麼,還怎麼責備那些不守節操、投降事敵的臣子?漢景帝說:“丞相之意不採用。”並把唯徐盧等人全都封侯。見狀,周亞夫稱病不朝,在家中退養起來。漢景帝只好免去了他的丞相職務。

9、賜肉不給筷子,周亞夫發怒

周亞夫被免職後不久,漢景帝在皇宮召見他,賞賜了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塊肉,沒有切碎,也沒放筷子。周亞夫一看大為不滿,轉頭叫宴席官“給我拿筷子來”。

漢景帝一看就笑著說:“此不足君所乎?”現在這樣還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嗎?周亞夫聞聽此言,連忙摘下帽子謝罪。

漢景帝起身時,周亞夫趁機快步走出皇宮。漢景帝目送他出去後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這個人遇事就不滿意,將來不能擔任少主新君的大臣啊!

10、買殉葬兵器獲罪,5天不吃飯餓死

此事不久,周亞夫的兒子給父親買了500件殉葬用盔甲盾牌(這個當兒子的腦子進水了,你爹還好好的,沒事瞎折騰)。僱來的搬運工都很累,但周亞夫兒子不給人家工錢。僱工們一怒之下告周亞夫兒子要謀反,最後追究到了周亞夫。

漢景帝把狀告文書交給官吏,官吏按上面的內容責問,周亞夫拒不回答。漢景帝也怒了:“我不任用你了。”下令交給廷尉。廷尉問:“你要造反嗎?”周亞夫說:“我買的都是殉葬用的,怎麼會造反?”

此時的周亞夫未必知道當年父親周勃的那句話:將軍算什麼,最尊貴的是監獄小官。因為此時的獄吏小官說了一句話:“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你縱使不在地上造反,恐怕也是要地下造反吧!

史載:獄吏逮捕周亞夫時,他想自殺,被夫人制止。這時,他被關進監獄,5天不吃飯,絕食,吐血,身死。果然被當年的看相人說中:你會被餓死。


指動濟南


其實這個事情可以總結成漢文帝父子怎麼對付周勃父子。我們知道,周勃是西漢開國功臣,被封於絳侯,八千一百八十戶,在漢初開國功臣排名第四,第一是蕭何,第二是曹參,第三是張敖,其中張敖是張耳的兒子,劉邦的女婿,後來本來是趙王,後來被貶為宣平侯。

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一起誅殺了誅呂,迎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為帝,也就是漢文帝。周勃被封為右丞相,食邑一萬戶,賞賜黃金五千斤。沒多久後,有人就跟他說,你誅了諸呂,迎代王成為皇帝,您也得到了賞賜,如果您還在高位上,那麼就會大難臨頭了。

周勃一聽,心裡也是一驚,就向漢文帝提交了辭職信,漢文帝就準了。再過一年多,丞相陳平死了,漢文帝又讓周勃回來當丞相。再過了十個月,漢文帝說,前些天呀,我讓列侯們都回到自己的封地,您呢就做個表率,也回去吧,周勃於是丞相被貶,回到了封國。

周勃的封國絳縣在河東郡,每次河東的郡守,或者郡尉來巡查絳縣的時候,周勃老擔心自己被殺,所以每次見郡守和郡尉的時候,自己穿著鎧甲,然後讓家人帶著兵器,這樣就有人上書說周勃要謀反。

漢文帝就交給廷尉來審理,獄卒呢老是欺負周勃,周勃就拿出千金給了獄卒,獄卒就教他請公主幫助,因為周勃的大兒子周勝之娶的是公主,周勃又拿了很多財物給薄昭,薄昭是薄太后的弟弟。

薄太后,拿著頭巾扔向漢文帝說,如果周勃想謀反,早在他有北軍的時候就做了,何必現在只有一個小縣的時候做呢?漢文帝說:廷尉那邊查清了,然後就放周勃回家了,漢文帝十一年病逝。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率軍平定,但是因為周亞夫沒有救援被吳楚聯軍圍困的梁國,而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兒子,漢景帝的弟弟,所以周亞夫也得罪了梁王劉武。

公元前152年,周亞夫擔任丞相,漢景帝想要廢黜太子劉榮,周亞夫堅決反對,漢景帝就漸漸疏遠了周亞夫,而且梁王劉武每次入京,都在竇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竇太后自然也會在漢景帝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

竇太后想要封皇后王娡(漢武帝的生母)的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不同意,竇太后很堅持,漢景帝只能說和大臣商量,周亞夫說,漢高祖劉邦訂了規矩,就是不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軍功的不能封侯,王信不封侯。

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個人投降了漢朝,漢景帝十分高興,想封這五人為侯,這樣就能夠鼓勵更多的匈奴人投降漢朝了,周亞夫又反對了,說這些人變節怎麼可以封侯呢。漢景帝說周亞夫太過迂腐,然後那五人最後還是封了侯,周亞夫就託病辭去丞相之職。

後來,漢景帝給周亞夫單獨設宴,但是沒有給他筷子,周亞夫有點不高興,找負責的人要筷子,漢景帝笑著說:這個也能讓你不高興嗎?周亞夫很不樂意的向漢景帝謝罪。漢景帝剛說一聲起來吧,周亞夫立馬就起了,然後直接就走了。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的背景,嘆息說: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輔佐少主呢?

總的來說,周勃與周亞夫之所以被那樣對待,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性格,漢朝的其他的列侯都不會如此,漢文帝怎麼會放心把漢景帝交給周勃,漢景帝怎麼會放心把漢武帝交給周亞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