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個汽車公司的老總說,7萬元以下的車都沒有經過防鏽處理,是不真的?

十八子作


無論多少價格的車子都有防鏽處理!

任何一臺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有防鏽的處理,因為車子的價格不同,還有配置不同,所以在防鏽材料的使用上會有所差別,但是每一臺車子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會有防鏽處理的。車子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會使用更耐腐蝕的鍍鋅鋼板,還有防鏽的工藝也非常的好,車子在生產過程中有一款是電泳塗裝,這個電泳塗裝的材料不僅防水,而且防鏽防腐性能都特別的好。

車漆也是為了防止車身生鏽!

大家應該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如果你看到一輛車子,車漆被蹭了之後,一段時間之後它就會開始生鏽,其實是因為他的底氣漏出來了,和氧氣有所接觸,產生氧化反應,才會生鏽的,如果一個車子的車漆並沒有露出底漆,那麼這臺車是不會生鏽的,車漆的品質確實是非常不錯的,因為現在車漆除了普通漆之外,還有金屬器等等,除了有高穩定性,而且對於防鏽防腐處理這一塊車漆也有著很好的品質。

每一輛車都有防鏽處理,就連底盤都有。

一輛車子底盤是最容易裸露在外面的,而且涉水的時候,底盤也是種容易碰到水的,但是你會發現下雨天的時候是很多,但是車子的底盤從來沒有生鏽過,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明車子在防鏽防腐的處理上,都有著很高的標準。徹底,唯一能夠看到生鏽的地方就是排氣管,因為排氣管這個材料比較特殊,即使是BBA這樣的高端品牌排氣管也會生鏽。


孟子說車


我不太贊同這種說法。

中國汽車市場來說,一大部分合資企業的車已經下探到7萬塊錢以下。據我所知,這些車也是經過電泳處理的。

從成本的角度來考慮的話。一臺車電泳的原材料成本不會超過兩千塊錢。因此,電泳不是降低車輛成本的主要項目。

從品質的角度來說。車身經過基本的除鏽處理,即使不進行電泳也需要進行前處理相關的處理。生產線的建設前處理電泳是一起進行的。我只進行前處理不進行電泳,這樣的成本會更高。當然我說的是有電泳處理車輛一起生產時,不進行電泳處理的車輛需要單獨對待的情況。

從工藝的角度來說。電泳並不單單的是起到防鏽的作用。對中塗塗料的塗裝起到一定的附著力增加的作用。如果沒有電泳的話,可能造成塗料的脫落。所以我覺得汽車廠不會冒這麼大的風險。

如果真的想確認7萬塊錢以下的車是不是真的沒有電泳,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一看鋼板有沒有一層灰色的塗層,這就是傳說的底漆。😃開玩笑啦!

所以我覺得7萬塊錢以下的車沒有電泳這種說法太武斷,沒有調查事實。


安迪言


親,我看到你這問題就來火,我想問問這是哪個車企的老總啊,我肯定第一個不買他家的車……他家的車肯定是這樣的……


我不是專業汽車生產的,也沒做過汽車生產……甚至未曾親歷汽車生產過程……

但,我是理科生,防鏽處理,多少有些瞭解。我們都知道,生鏽,就是緩慢的氧化過程。防鏽,無非就是讓容易生鏽的部件,與空氣隔絕,防止其氧化……

防鏽的方法很多,但各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越好,越高級的防鏽手段,所花費的時間金錢就越多,成本就越高,“一分錢一分貨”,這是永恆不變,放之四海皆適宜的真理。

普通的防鏽,涮點油漆,也是防鏽了……

高級點的,先電泳鍍鋅,外加上油漆(當然,油漆不能腐蝕鋅),就多了好多工序了,防鏽的效果就更好了……

7萬以下的車,你想它防鏽做的能媲美700萬的車,這可能嗎?世界上怕是沒有這樣的美事吧?

只能說,低端車做的防鏽工作工序沒有高端車型做的好,所以,低端車出現生鏽是常有的事……


當然,不排出有黑心車企,偷工減料,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沒有做防鏽處理,這也是有可能的……

至於那位老總所說的意思是不是你理解的這樣,我就不得而知了……

個人理解,歡迎批評指正。

謝謝


醒了



7萬元以下的車都沒有經過防鏽處理?哪個汽車公司老總說的?這不是逗樂子呢麼,感覺是不是題主大人話沒聽全,給斷章取義了?如果說早在前幾年7萬元的車不用鍍鋅板倒是還可以理解,但是說不經過防鏽處理這完全是無稽之談,防鏽處理的工藝、材料可能差些,但是不做防鏽是不可能的,不符合汽車生產線的標準化流程。。。



本人見過早期的不採用鍍鋅板、不做防鏽處理的黃海大客(90年代初),使用週期不足1年半,車體、底盤就已經爛出窟窿了,而那時某廠收購來的洋垃圾“一輛昭和時代的大巴”居然一點不漏(8手舊車,沒有庫,整天風吹日曬雨淋)。說這個的目的在於,如果7萬元以下的車不經過防鏽處理,那麼它在3-5年內必然爛出窟窿,可我們平時幾乎看不到爛出窟窿的車,所以無論幾萬都是會做防鏽處理,只不過有好壞之分,這也解釋了一些車的一些犄角旮旯總會生鏽的原因,這都是局部問題,很可能是為了節省成本,如早期不用鍍鋅板,或者用單面鍍鋅板(降低成本、便於焊接),表面上有漆來保護,而內部鏽蝕危害是很嚴重的,所以防鏽必然會做,要不然早就爛出洞了。


除去板材的差異,汽車防鏽工藝是一套完整的系統,它包含了“酸洗、磷化(電泳)、拋丸工藝、多層噴漆”等一系列的流程,這也是汽車生產的標準化環節,所以不做防鏽而直接多層上漆的說法是不成立的!這裡可以說一下原廠漆一般噴塗9層,所以當車主補漆時無論是在4S還是在專門的補漆店都沒法補出原廠漆的效果,因為層數不夠😂。

所以呢,說7萬元以下的車為了降低成本而不用雙面鍍鋅板材或用單面鍍鋅板材可以理解,早期很多都是這麼幹的,即便做了防鏽效果也不好,雙面鍍鋅板是大頭而防鏽處理是小頭,連防鏽都捨不得做,更不用提用鍍鋅板了,那麼這樣的車2年之內能爛散架子,所以汽車防鏽處理是必須會做的,無論是幾萬的車都會做防鏽處理,只不過在一些細小環節上可能存在不周全的地方。


非專業車評


對於這個問題,我查了半天資料,並沒有找到是哪位汽車公司的老總說過這句話。另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可以看到七萬元以下的車型,但並沒有出現大面積的生鏽,所以七萬元以下的車都沒有經過防鏽處理,這句話說的太片面了。眾所周知,汽車在生產過程中都會採用很多手段來防範在未來汽車使用中所產生的鏽蝕,例如汽車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鈑金材料,現在基本上都換成更耐鏽蝕的鍍鋅鋼板。

雖然低價車型有的廠商會為了降低整車的售價,在消費者不能看到的地方降低成本,例如不少汽車廠商就選擇使用價格更低廉的單面鍍鋅板來取代雙面鍍鋅板,但並不是能沒有經過防鏽處理。只是在材料方面和一些高端車型不用而言,其實這點我們也很好理解,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價格在那擺著呢。

另外想必很多人會說自己購買的七萬元出現了生鏽的請款,其實這些車出現生活的情況主要原因防腐工藝只佔一半,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導致車身短期內出現腐蝕情況;是車身所使用的板材!我們都知道,七萬萬以下的車身為了降成本,都是使用冷軋板材,這種材料的抗腐蝕性就極差,在使用3-5年之後多少都會有車身由內而外的鏽斑出現,這是無法避免的,而並不是所謂的沒有做防腐處理。

總的來說,對於防腐處理無論是百萬豪車還是七萬以下的車型,都會進行防腐處理,只不過所採用的材質不一樣而已。


汽車很聽話


雖然我並不清楚這句話的來源是哪裡,也不清楚這家汽車公司的老總的原話是什麼。但依我看,八成這老總的原話不是這樣的。


因為但凡有些汽車常識的朋友都知道,汽車肯定是需要經過油漆工藝的。 像電泳磷化處理+多層噴漆工藝這些,本身就能為汽車提供有效的防腐防鏽幫助(車漆可不是單為好看,它還是汽車上最大的保護層)。

難道7萬以下的汽車不經過這些措施?所以這樣的流言是不攻自破的。 所以我更傾向於認為,原話中肯定是有情景設定的。

比如該老總說的是汽車沒有經過底盤防鏽亦或是在某些暴露件處未進行多層防腐防護(再或者像減震彈簧未經過橡膠包裹保護等)。


如果從這個方向討論,低價汽車確實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畢竟多增加幾道工序,成本必然會增加嘛。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就我看這無可厚非。

而且就我個人認為,我們更需要重視的不是防鏽手段夠不夠多,而是防鏽工藝的質量水平怎麼樣。因為從整個市場表現看,低價車普遍存在油漆工藝差的問題,比如內板存在流掛或噴塗不均的情況,這些問題短期內可能不會爆發,但長期使用後就好比內臟受損一樣,其實反而更危險(因為很難發現)。

而且某些車企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還未使用雙面鍍鋅鋼板,這將導致本身防鏽比重就不大的內層鋼板更容易出現鏽蝕。


東拉西車


7萬元以下的車都沒有經過防鏽處理不客觀

首先在汽車生產過程中都會採用很多手段來防範在未來汽車使用中所產生的鏽蝕,例如汽車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鈑金材料,現在基本上都換成更耐鏽蝕的鍍鋅鋼板。在連接方式上也儘量減少了液體的積累和避免異種金屬的連接。除了這些還有像給汽車車身電泳處理汽車噴塗車漆、空腔注臘、噴膠等方法。都是一種防鏽處理!

7萬元以下的車都沒有經過防鏽處理

不是絕對的,一分價錢一分貨,7萬的價格肯定是沒有50萬的車做的細節要好。無論是哪一方面,防鏽處理也是一樣的,但是他一定是經過防鏽處理的,就是做的夠不夠細的問題。

不知道是否回答了您的問題,如果不恰當之處還請指出!


汽車猛料


據說在是瑞風在保修期內出現生鏽,記者暗訪的時候江淮汽車公司下面的一位老總說的,大概意思是這種情況在國內很正常,7萬元以下的車都沒有經過防鏽處理。

汽車的防鏽實際是貫穿選材、制板、成形、噴塗、裝配、存放、運輸、使用等全部工藝到最後使用全過程的一個長期需要重視的流程。也就是說防鏽是否做得好,與材料、生產工藝、防護措施、使用習慣等是相關聯的。汽車的零部件有幾萬個,每一個金屬件都有生鏽的可能,每一個金屬零部件形成的每一道工藝都有產生鏽蝕的可能性。在汽車製造的過程中有如機加小零件的疊片腐蝕、熱處理中的蜂窩狀腐蝕、加工或包裝過程中的手指印腐蝕、潮溼天氣凝露造成的腐蝕、酸性物質造成的腐蝕等等。而在汽車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車身、門、蓋等鈑金件縫隙和焊接腐蝕;以及車門、翼子板、前後蓋、門柱空心結構中的空腔結構腐蝕;還有各種工藝孔、鏍釘孔、排水孔等形成的端面部位腐蝕;還有石頭等硬物對車身底部、翼子板、前後蓋等形成的撞擊腐蝕;還有漆面脫落形成的各種形狀的腐蝕等等。

除了選材外,汽車的塗裝工藝中有塗裝前金屬表面的處理,要根據材料的當時狀況對工件表面進入進械加工和化學處理,如磷化、氧化和鈍化,有些要經過很多工序才能完成,比如電泳塗裝工藝就有除油,表調,磷化,電泳等工序,而且塗層的厚度是有規定的。

一般的汽車生產廠家都會有嚴格的工藝,汽車的塗裝工藝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工藝,因為關係到汽車鈑金件的使用壽命,而防鏽則是其中最重要處理措施,鏽蝕中金屬件的大敵,如果出現鏽蝕,車子很快就會穿孔、大面積脫落,所以生產廠家不可能不做好防鏽處理。所以就不可能有7萬以下的車不做防鏽處理這一說法。

那位老總為什麼這麼說。這無非是為自己的產品找一個推託之辭,就是一個螺釘都要做好防鏽處理,何況是汽車?這個不可能是業內的標準,也不可能是業內的共識。只能說明某些廠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已經在很關鍵的地方都在減少工藝、減少材料。因為多一道工藝,多一點材料都是成本。而少一道工序,少塗一點塗層則直接影響到鏽蝕時間的長短。其實不光整車廠家,別的廠家其實也有,比如錦湖輪胎用翻新件的問題,當時他們有關負責人也是說是業內的共識,但實際上肯定不是輪胎行業的共識,只是其中肯定有人這麼幹。比如說原來奶粉行業的三聚氫胺,雖然也有很多奶粉廠家添加,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奶粉廠家都添加了。這只是某些為了降低成本、急功近利的廠商找的一個推託責任的藉口罷了。

汽車是一個經常使用的商品,質量過不過關,時間一長就表現出來了。為什麼有很多國產汽車或新車或使用不久就出現局部鏽蝕或大面積鏽,就是因為要應對市場竟爭,急功近利偷工減料造成的。這一點在合資企業及一些大品牌的國產中比較少見,有網友說某品牌的車子一到保修期就開始生鏽,實際上就是省了材料,打個比方,本來應該塗7層的,他們只塗了4層,使用的期限當然就不長了。而且很多汽車廠家都是全球採購,一些配套零部件廠的材料、工藝也不一定就符合要求,一旦偷工減料,最後都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當然除了廠家的原因外,其實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可能引起鏽蝕的地方。

1、與當地的氣候有關,比如靠近海邊的城市或者比較潮溼的地方,鏽蝕的機率要大大高於乾燥一點的地區。陰溼是金屬生鏽的原因之一,汽車如果長期處於陰溼的地方,像前後蓋、車門、車底、翼子板的內部就會長期處於水氣的侵蝕,如果內部接縫、焊接點等地方的塗層不夠厚,就會慢慢脫落直到金屬表面,再到生鏽,再到大面積,最後穿孔脫落。所以很多汽車的鏽蝕都是從內部開始的,外部因為容易乾燥、容易看見得到防護反而不容易鏽蝕。

2、與當地的空氣有關。如果當地有重工業,空氣汙染嚴重,那不用說,汽車的壽命肯定會大大降低。因為空氣的氯離子、納離子含量越高,鋼鈑的腐蝕深度就越深。比如酸雨,對汽車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3、與經常行駛的路況也有關係。比如經常行駛在路況不太好的地段,比如路面高低不平、砂石比較多的路段,碰撞和石頭打擊也會造成防鏽塗層失落而生鏽。

4、車輛經常涉水行駛,底盤件或者是排氣系統中的排氣管都有可能因為進過水而生鏽。

5、車輛有小的碰撞時,露出了金屬表面而沒有及時處理,慢慢就生鏽甚擴大,最後鏽穿。

6、車輛長期放在外面沒有使用,日曬雨淋,鳥糞等都是金屬表面防鏽塗層損壞的大敵,也是汽車生鏽的主要原因之一。

7、車輛出了事故後,只要有鈑金修復和焊接過的,一定要再次做防鏽處理,否則也很容易引起鏽蝕。所以出現事故後,最好找正規的店子去維修,一定要告訴他們在防鏽的上面不能省工藝和材料。因為偷工減料後,短期內是看不出來的,長期的影響比較大了,如果是表面還好弄一點,如果是從裡而外的鏽蝕,只有鏽穿孔你才知道,而這個時候已經晚了。

所以要想汽車不會出現鏽蝕的情況,一是要買品牌質量過得硬的車輛,可以諮詢某個品牌的老車主,或者是自己平常觀察,問汽車4S或修理廠的鈑金油漆師傅以及從網上查同類車輛的情況是最直接也有效的方法。二是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上面說的那些情況。只有自己防範了,那就會少很多煩心事。


星際時空門


並不是7萬以下的車不做防鏽,而是成本低的車,防鏽做的不夠好。


從一卷鋼板到一個車身,汽車製造的過程不可能省略掉防鏽這個過程,要不然汽車每天風吹日曬雨淋,沒幾天就生鏽了。



防鏽是製造工藝的一部分,成本低的車,用在防鏽上的成本也就更少,防鏽做的也就更差。


這一點不管合資還是自主,都是不可避免的。



汽車車身最容易鏽蝕的兩個地方:底大邊和後輪拱。很多入門級合資車,例如賽歐、雅紳特等等,在10年車齡的時候,後輪拱就開始生鏽。而一些成本和售價更低的自主品牌車型,則5年左右就開始生鏽。


除了個別智商稅產品,汽車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不管車如何定價,廠家都是賺錢,並不存在“厚道”一說。


一點車言


幾年前前我看到的是有人說,幾個月前我看到的是有位4s老總說,如今又看到的是車廠老總說。我操,我想說的是“窮人們已經自卑成了這個樣子了麼”。而且還精確到了“7萬”,7.1萬呢?7.2萬呢?

智力的窮困確實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不幸,而還有這麼多智力貧窮的人我只能說我國的教育真TM失敗。

為了避免有些腦殘把這個傳說指到不幸的國產車上,我再給科普下合資車7萬元能買到的車,桑塔納捷達,凱越 賽歐 新英朗 名單很長就不一一念了。

另外,幾年前的車我不想說了,我只能說截止今天,所有車型車身都要經過防鏽處理,單獨的鋼製配件比如底盤配件也要搞防鏽,至於怎麼搞,自己去度娘,不想費字了。另外還有鏽的,品控是關鍵,成本是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