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甄嬛傳》溫宜公主為什麼是嫡親公主,她的母親是曹貴人不應該是庶出的嗎?

未來世界的問號


古代皇室中由皇后所出之女為嫡出公主,而嬪妃所生之女是庶出公主。但不管是嫡出還是庶出,她們都是皇帝嫡親的女兒。


《甄嬛傳》中,準噶爾部族向清朝皇帝求取嫡親公主。而此時皇帝登基才三年,剛剛平定了西北,再沒有精力與準噶爾對抗,無奈之下只得同意和親。


此時曹貴人立刻慌張的表示,溫宜公主還年幼,怎可去和親?


由此可見,嫡親公主指的是皇帝親生女。不管其母親身份地位尊貴與否,都不能否定公主與皇帝之間嫡親的血緣。

其實古代和親的公主中,真公主非常的少。因為和親的公主多數結局悲慘,所以很多都是由宮女或者是宗室女來替代,被臨時提拔成公主。比較有名的如唐代的文成公主,她其實是遠支的宗室之女,為了與吐蕃結姻親之好,唐太宗特封為文成公主。還有同樣嫁於吐蕃的金城公主,她其實是唐中宗的養女,邠王李守禮的女兒。

說回劇中,最終決定由皇帝最小的妹妹,先帝的女兒朝瑰公主去和親。而朝瑰公主的母親只是先帝的一個貴人,在後宮裡並無地位。




其實最終決定由誰去和親,都是皇帝說了算了,他的心中早已有了人選。一旦不幸被選中,那你就是那個所謂的“嫡親公主”。


瑾湉mm


《甄嬛傳》中雍正皇帝登基才三年,剛剛倚仗年羹堯大動干戈平定了西北,此時準葛爾又蠢蠢欲動,大清再沒有精力與準噶爾對抗,皇上無奈之下只得同意和親。


其實在古代,外邦前來求親的時候,皇上和嬪妃因為捨不得自己的親生女兒,都是以冊封宗室女為皇上的女兒以此冒充嫡親公主送往外邦進行和親,比如歷史上有名唐朝文成公主就是宗室李道宗的女兒,《紅樓夢》中的賈探春也是冒充宗室女遠嫁的等。

這準葛爾部本是大清一個邊疆小部落,大清肯下嫁公主已經很好了,沒想到他們予取予求,竟然要求娶大清的嫡親公主。雖然皇上也很是氣氛,只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穩固,一個女人就可以化解一場戰爭是勢在必行的!


這裡有個概念要區分開來,就是嫡出公主和嫡親公主。古代嫡庶尊卑嚴苛,正室所生的孩子才稱為嫡出,所以如果皇后生出來的女兒就是尊貴無比的嫡出公主了,其他妃嬪生的女兒就是庶出。而嫡親公主,指的是跟皇上有血緣關係的公主,可以是同父異母的姐姐或妹妹,也可以是自己的女兒,無論是正室所生,還是妾氏所生。所以儘管溫宜公主的生母只是個貴人,也是嫡親公主。

正是這個原因,皇上一提和親的事,曹貴人就很害怕很著急立刻說:“皇上,溫宜還如此年幼,怎可和親?”其實曹貴人如此慌張不僅因為捨不得溫宜,更是因為和親的公主都結局都很慘。事實也是如此,準葛爾的英格可汗六十多歲了,嫁給他有什麼幸福可言。況且可汗死後,還依據準葛爾的習俗,重新下嫁給新可汗為妾,在古代可是屈辱致極了。


因為溫宜年幼不可和親,所以皇上才頭疼,可見若溫宜成年,這個皇上掛嘴邊上疼愛的公主也是逃不了這厄運的。最後在皇后的建議下選了先帝最小的女兒,皇上的妹妹,朝瑰公主去和親了。

但是這件事也給曹貴人一個警鐘:自己的地位不高,溫宜的前程就不會好,所以她才被甄嬛說服,倒戈背叛華妃了。不過還是被皇上和太后不容,下令暗害死了。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皇帝親生的所有女兒就是嫡親,但和皇后所生的女兒叫嫡出,兩者差異還是挺大的。

嫡,正妻為嫡,正妻所生的兒子謂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在古代通常是嫡出子嗣(即嫡子)繼位,因古代有立嫡,立長的規矩。在有些朝代中即使不是年齡最大的如果是嫡出的也算是大的。

所以這麼說來,溫宜公主的母親雖是皇帝的妾室,但也算作嫡親,當時他國求娶雍正皇帝的嫡親的女兒,就是想讓皇帝將自己的至親骨肉嫁過去,一是顯得地位高貴,二是若兩國之間有什麼差池,也可把皇帝的至親骨肉當作人質。


在以前,若是求親國沒有要求或者沒有太在意嫡親的話,皇帝有可能捨不得愛女,就將宮裡的丫頭或大臣的女兒封為公主,前去和親。

在《甄嬛傳》中,準格爾要求娶的是嫡親,並不是嫡出,所以溫宜公主若是年齡大一點,也適合嫁過去。

但因為皇帝子嗣凋零,而最大的公主又還年幼,且是自己最愛的公主,自然不能讓她和親遠去他方。

但皇后想到,準格爾要求的是嫡親,但未必是現代皇帝親生的,於是就想到了皇帝最小的妹妹朝瑰公主。


雖是皇帝最小的妹妹,皇帝對她也甚是疼愛,但為了穩定邊境,皇帝是很願意捨棄這麼一個女人去換取邊境和平的。所以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啊,雖是有所無奈,但皇帝能做的事,換作常人未必能做得到,你覺得呢?


愛豆伴醬


嫡親與嫡庶並沒有什麼太多關係,嫡親指的是她的父系血緣,而嫡庶指的是其母親地位。中國古代施行非常嚴格的嫡庶尊卑制度,清朝女子爵位中,排列第一的就是固倫公主,第二是和碩公主。

漢語中,“嫡親”指的是血緣關係最近的親屬。

固倫公主指的是皇后所生的女兒,而和碩公主指的是妃嬪所生的女兒,一般親王貴胄的女兒如果得到恩寵也能夠被冊封為公主,但最多也只是和碩公主,固倫公主只能是皇后的女兒。

曹貴人的女兒溫宜公主就是和碩公主,即便後來溫宜公主被成為皇貴妃的端妃收養,仍舊是庶出,不能成為嫡出的固倫公主。


不過,無論她母親是誰,其父親就是皇帝,就是嫡親的女兒。

劇中關於溫宜公主的身份,主要就是準噶爾強迫和親,沈眉莊提議隨便找個宗室的女兒冊封為和碩公主嫁過去,但是準噶爾要的是皇帝的女兒,皇帝嫡親的女兒。當時雍正帝已登基為帝成為大宗,他的兄弟們是小宗,按照宗法制度,只有大宗的女兒才是嫡親女兒。


風襲楚歌


個人認為在《甄嬛傳》中,外邦向清朝求取嫡親的公主,在這裡指的是與皇帝有血緣關係的公主,比如皇帝的親生女兒溫宜公主以及皇上的妹妹朝瑰公主等。

而你認為的溫宜公主是庶出就不是皇帝的嫡親公主,這個我認為是不對的。皇后所生公主為嫡出公主,妃嬪所生公主為庶出公主。嫡庶尊卑有別。但嫡親公主。我認為只要是皇上的女兒或是皇上的姐妹就可以了,沒有嫡庶之分。

像吐蕃,準葛爾,突厥等外邦民族,都是蠻荒之地,位置偏遠,一旦女兒嫁出去基本上也就客死他鄉了。很多時候,外邦前來求親的時候,皇上和后妃因為捨不得自己的親生女兒,都是以冊封宗室女為皇上的女兒以此冒充嫡親公主送往外邦進行和親,比如歷史上有名唐朝文成公主就是宗室李道宗的女兒,《紅樓夢》中的賈探春也是冒充宗室女遠嫁的等。所以所謂嫡親公主,我認為就是皇上的親生女兒或是親姐妹。


凌瀾若微


甄嬛傳中有一段是尋找合適的人選去外邦和親,皇后建議用皇帝的庶女妹妹作為嫡女出嫁,甄嬛馬上建議由溫宜生母曹貴人張羅嫁妝,這其實是皇帝皇后及甄嬛三人的一種心照不宣,其目的就是告訴曹貴人:悠著點,與華妃走的太近對你自己和溫宜沒有任何好處……否則,欣貴人也有女兒,年齡應該是與溫宜差不多大,為什麼不讓欣貴人去張羅和親之事呢?

果然在此事發生不久,腦子活份的曹貴人便投靠了甄嬛。


愛咖啡的大媽


我個人認為,這裡的嫡親公主指的是與當時皇帝有近親關係的,正常和親的公主多半都是皇帝從宗室或大臣親貴裡挑選的貴女,不是皇帝親生,但只要是親生的女兒都可以算作嫡親公主,其他的,都算作宗親。


若菲不傾城


皇室公主分幾種,皇帝的女兒分為兩種,皇后生的女兒叫嫡出公主,也叫固倫公主,嬪妃生的女兒叫嫡親公主,也叫和碩公主,皇帝的兄弟被封為親王,其生的女兒也可以叫公主,可以被封為和碩公主,如果皇帝的兄弟被封為貝勒,他生的女兒叫格格。


梵雲依依


古代因為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很多而且是不同的親媽生的,所以一般某某出就是某某生的,嫡出是指親媽是不是嫡妻,嫡親指是不是某個長輩的嫡系親屬,很顯然她是皇帝的嫡系親屬,所以是嫡親公主,但她不是嫡妻出的貨,所以不是嫡出公主。


你是誰我是誰今夜誰是


當然是嫡親公主咯,又不是別人的女兒,再說了,這是嫡親不是嫡出。

雍正時期的大公主是十三阿哥怡親王的女兒,收養的,稱之為和碩公主,歷史上康熙的第一女就是他哥哥恭親王的親女,和碩純禧公主。她正真的女兒才稱之為嫡親,皇帝的女兒又分兩類,一類正宮皇后所出,為固倫公主,例如乾隆時期富察皇后親女固倫和敬公主,其他偏妃所出皆為和碩公主,當然養女也是和碩公主,也有例外的和碩公主獲封固倫公主的,一種是出嫁後,夫家功勞甚大,例如雍正時期和碩純禧公主獲封固倫純禧公主,在一種就是因為皇帝喜愛獲得的,典型例子乾隆皇帝7女,10女,固倫和靜公主,固倫和孝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