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此佛系非彼佛系,沒點進取心還真當不了佛系

此佛系非彼佛系,沒點進取心還真當不了佛系

佛系是最近網絡上流行的一個詞,指的是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凡事都無所謂,有也可無也可,沒那麼爭強好勝,遇事退一步海闊天空。

芋頭哥個人覺得這種生活態度至少是環保無害,畢竟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也不一定不是好士兵,做一顆革命的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釘,這也未嘗不可。

但是為什麼非要取名“佛系”呢?可能是大家覺得修行佛法的人都沒有什麼追求和進取心才取名佛系吧。不過這裡面的誤會可大了,懶惰的人根本沒有資格叫做真正的佛系。今天芋頭哥就把這事好好的掰扯掰扯。

此佛系非彼佛系,沒點進取心還真當不了佛系

佛教修行人的確是淡泊世間名利,甚至出家人連世間的家庭生活都不允許,這就造成了一種錯覺,大家誤以為佛教行者都沒有什麼追求,也不必努力奮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心無波瀾身安逸。甚至很多修行者本人也持有這種見解,其實這種觀點大錯特錯,修行者面對世間上的名與利不做追求並不代表什麼追求都沒有,他們有出世間的追求,他們的企圖心並不比世俗人小,只是方向不同罷了。

有了追求,只要不是空想家,他就一定要付諸於實際的行動,不但要孜孜不倦地努力,甚至把這種努力奮鬥的精神列入修行的科目之一,就是要求修行精進不懈,如果是真的為了解決生死大事而修行的人,全部精力都要投入到這個跳出輪迴的項目工作中,以至於要加班加點、早出晚歸、舍家撇業、一心不可二用,所以勢必要放棄一些世間功名利祿的追逐,這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為了更加用功在自己的項目上而舍掉其他的項目。

此佛系非彼佛系,沒點進取心還真當不了佛系

當初佛教的祖師釋迦牟尼,以十二相事業示現在這個世界上,其中之一就是苦行,他身為一個太子,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為了讓世界上的眾生不再受生、老、病、死之苦,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皇宮的生活,也舍掉了自己的家庭,在寂靜的山林中苦苦追尋宇宙的真相,餓得他皮包骨頭仍然精進修行。這種示現就是要教育後人,世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你想要解脫就要自己付出努力,你沒有強烈的慾望就沒有強烈的動力,佛都這麼精進,我們修行人怎麼可以懈怠呢?

此佛系非彼佛系,沒點進取心還真當不了佛系

當我們看到這個著名的釋迦牟尼苦行像的時候,就要提醒修行人要向佛祖學習,要打起精神往前衝,堅決不能偷懶。

當初釋迦牟尼身為太子時,在他的兒子羅睺羅出生那年,經歷了一些所見所聞,讓他深感人間生老病死的苦惱,經常在閻浮樹下沉思,但是不得離苦之道,於是在二十九歲時的某個月夜乘白馬出家修道。開始遍訪名師,後在林中苦修最終悟道。佛教的修行者和世人一樣,都需要努力為了各自的理想奮鬥,只不過佛教的修行者的目標是為了一切有情最終的快樂,而不是在這一生中暫時的快樂。

所以,無論你是不是佛系,都要用功在你的事業上,千萬不要拿著佛系當成偷懶的藉口,在失敗和灰心時用佛系青年這個詞體面地遮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