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4張館藏圖片,真假對照系統分析,掌握古玉沁色鑑定本領(乾貨)

古玉鑑定六要素中,沁色十分重要。而沁色的成因與機理,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這篇文章以西漢“皇后之璽”為教材,系統分析沁色產生的原因,附三張仿品圖,更加直觀。

4張館藏圖片,真假對照系統分析,掌握古玉沁色鑑定本領(乾貨)

一、沁色機理:源自分子運動,用俗話說,就是“蒼蠅不叮無縫蛋”

1、首先,蛋是內因。這件皇后之璽之所以光潔如新,主因是玉質太好,可稱之為羊脂玉。和田玉分子化學式中,含有一個[OH]2,這是羥基,即結構水。結構水在正常情況下十分穩定,但在特殊墓葬環境下,由於溫度、溼度的變化,結構水會發生逸出,久而久之,玉器表面的分子出現間隙。當然,這個過程特別緩慢,需要經過幾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有明顯變化。表面結構鬆散的玉,也就相當於這隻有了縫的蛋。

2、蒼蠅來自於周圍的土壤。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三價鐵離子,呈黃色到褐色,且溶於水,在潮溼的墓土中,呈遊離態。當潮溼的墓土與有了表面間隙的玉器,發生正面接觸以後,由於分子運動,遊離態的鐵離子就進入了玉表,天長日久,就形成了沁色。

二、沁色的表現形式與鑑定要點(敲黑板)

1、沁色隨著玉器鬆散的表面結構逐漸滲入,順著晶格走,不會浮在表面,這是造假很難企及的。仿品常用酸腐染色、火燒炸裂等,僅僅破壞玉表,難以滲透。

4張館藏圖片,真假對照系統分析,掌握古玉沁色鑑定本領(乾貨)

仿品1

2、有裂必有沁。玉表的裂,也就是雞蛋的縫,這是沁門,顯色有機質會由此進入,從而產生不同的顏色。

4張館藏圖片,真假對照系統分析,掌握古玉沁色鑑定本領(乾貨)

仿品2

3、有皮必色變。高古玉所用玉材,多為帶玉皮的甘肅閃石玉,如馬鬃山、馬銜山、三危山等地所產玉石,白色玉皮經氧化後,顏色加深,成為黃色。

4張館藏圖片,真假對照系統分析,掌握古玉沁色鑑定本領(乾貨)

仿品3

4、沁色深淺不一、濃淡不一,如天上白雲朵朵,如墨水浸染宣紙,靈動飄逸,而仿品呆板,毫無靈性。

本文以西漢玉璽為教材,分析沁色形成的機理與沁色特徵、鑑定要點,希望能為您提供一點點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