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世界並非“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世界並非“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霍金有一個很執拗的觀念,他覺得世界上是沒有神明的,沒有什麼上帝造物,萬物也不是哪位大神擲骰子的結果,而是客觀規律支配的。有沒有類似於神這樣的主宰我不知道,因為我們以我們人類現在的觀察能力,做這樣的結論還顯得為時尚早。我們無法忽略自然意志中的“主觀成分”,因為這一切看來都是有其目的的,霍金的說法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如果這是一個純客觀的世界,那就不存在什麼目標,方向,一切應該都是隨機的。

那麼生命的最終目的,終極奧義是什麼?簡單說就是迴歸,出了門的人,始終得回家。生命的誕生是從道到德到初代原始生命,再到更高級的存在,這是一個向下由中心向外攤開的過程。迴歸正好與這個過程是反向的,是沿著原路一層層往上往中央收縮,最終打破分裂實現融合,在回到本性。我猜這個過程是沒有終點的,如果一切都回到了如如不動的境界裡,世界就會消失,陷入一片死寂。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如果沒有了流動,目的性就會消失,動力也就沒有了。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中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怎麼理解呢?萬物都是由道這種力量生養的,都是德的產物,我們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是道的意志的體現,也是她催生的。


世界並非“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德和道又是什麼關係呢?如果說道是董事長,德就是CEO,道是總設計師,德是規則的制定者,自然規律是她們的總經理,是執行者。為什麼一年有四季,有四種不同的氣候輪轉,那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引起的;那地球為什麼要這麼運動,以這樣的方式在宇宙間騰挪?那是由萬有引力決定的,最終還是由道規定的。道就是這一切背後操控左右無形的手。

我猜有人會問:那道又是怎麼來的呢?道生長萬物,道又是誰生的呢?這是一個科學無法解釋的問題,因為科學思維的本性就是尋求根源,一切都要有一個來龍去脈。其實道可以是無始無終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終點;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是始點,也有可能是終結,一切都是本性使然,是宇宙中的根本動力。所以我更加確信世界的主觀性,這就是有一個主宰的力量。你叫她是神也好,是本性也罷,是天理,是良知都沒有問題。總之她不可能是“無主之城”,秩序的背後就是統治,就是主觀意志。

如果世界本無意義,應當沒有任何穩定的存在,不會有物質從簡單到複雜,經歷數百萬年持續的進化。就像是去遠方,這是主觀意志才有的動機,他會有一個預設,並沿著那個方向始終如一地向前走。


世界並非“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如果世界是純客觀的,當不會有固定的方向,她會像一個醉鬼,進一步退兩步,左右前後,左衝右突。那麼什麼才是世界的主宰呢?老子說它是道,佛家說它是性,是自性,你也可以說它是良知,是天理,總之是一個可以辨識,可以感知的存在。而感知的前提,必須是有穩定常態的表現。舉個例子,我們說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因為它長年累月數千數萬年都是如此,如果它今天這樣,明天就變了,甚至一天之內出現好多種氣候特徵,你該如何下結論?它就是不可認知的。我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基本穩定的性情,對待一種情景會做出相同或相似的反應。如果性格變化無常,就會失去社會交往能力,因為沒有人能和他正常順暢地交流。

現在普遍對《道德經》51章的翻譯是有問題的。原文中說,道生之,德養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生長萬物,德畜養萬物,但是這都是她們的本性,再沒有別的企圖。不像有些人做好事有私心,是為了自己的名利,或者是為了做你的老大,騎在你頭上。道德是沒有其他意圖的,生養就是她們的本性,擴散就是她們的本能,這是唯一的目的,這是根本性的目的。


世界並非“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所以這是本意,沒有高尚與低俗之分,也並不偉大,因為在他們的位置是沒有分別心,沒有立場的。所以很多人把“玄德”翻成最高上的德行是有問題的,那是人的話,是從人的角度“以小人之心”度大道之腹。就相當於一隻貓頭鷹走了狗屎運,撿到了一隻死老鼠,以為自己遇到了好事,行了大運。其實在鳳凰看來,這真是噁心無比,不但不值得羨慕,反而應該感到悲哀。道生之養之,長之畜之,都是本然,是自然本能的反應。你可以說它盡職盡責,但真的沒什麼高尚的。就像聖人眼中,萬物都是芻狗,沒有什麼好人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