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煩惱到底是什麼?它的本質又是什麼?

歐凱聖


我覺得煩惱歸結到最後,都是是因為自己的慾望得不到滿足。

人活在世上會面臨很多事情,有順遂的,也有不順遂的。如果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認同和滿足,就會產生煩惱。

或者自己對有件事情抱有期待,抱有預期的想法,但結果卻跟自己的想法有偏差,就會產生煩惱。

我覺得這就是煩惱的實質,就是自己想法和客觀世界的一個不平衡。

想要不煩惱,就要降低自己的慾望或期待,調整自己的心態。對於一件不確定結果的事情,做之前想好,如果無論各種結果都能接受,那麼再去做,將會減少很多煩惱。


濟南董小七


從詞義來講,作為名詞,煩惱指的是令人不順心或不暢快的人或事。但在這裡,我們著重講它作為形容詞的含義,簡單地講就是煩悶苦惱,不順心不暢快。

因而煩惱是一種情緒,而且是一種負面情緒。這種情緒會讓你又煩又躁,十分不爽,同時會憋屈難受。

其本質在於自己在特定時段對某一事物的處理能力沒有達到處理該事物的預期,心理上感到不爽。

比如有個人惹你不爽,老針對你,你又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這件事情,你就會感到很煩惱。

又比如某一學生考試考的不好,離自己的預期還有一定距離,這時候他也可能會產生煩躁的心理。

但從修身養性的角度來講,煩惱根源於自己內心的不平靜,在修煉自我方面還沒有達到徹底的靜心養性。因為我們迷茫於自身的侷限,而不能跳出事物之外,在處理事物方面缺少大智慧,因而面對難以處理的事物,無法看開或者無法想到有效的解決辦法,於是在情緒上產生得而不得的難受。

面對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安靜下來,只有靜下來讓理性佔據你的思維,再以平常之心去思考問題,就會少一些負面影響,此外再尋求一些外力的幫助,那麼煩惱可能就不會產生了。

也許說的比較淺顯,你怎麼看呢?歡迎前來一起討論。



朱子百家談


它簡單的說是煩躁、鬱悶、不愉快。根據親身體驗,我們都知道,煩惱是什麼。但是,要說明白煩惱究竟是怎麼回事,卻非常困難。查爾曼的調查研究發現,即使是語言修養很高的煩惱者也都說不清楚。美國韋氏大詞典對煩惱的解釋是一種旁觀者的說法,不符合精神現象學的要求,對心理衛生也沒有幫助。由此可見,理性對煩惱是無能為力的。

傳統觀念上,煩惱是一個基於錯誤感知或錯誤理解之上的心理因素——基本上就是,看到無常的事物卻視之為永恆;看到很多的零件和粒子卻視之為完整一體;看到相互依存的事物卻視之為各自獨立的存在;看到只能短暫存在的事物卻認為它有個堅固的“自我”。傳統上,這就是煩惱的本質,煩惱就是這樣作用的。


oo向日葵00


煩惱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有可能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也就是說你心裡其實累積了大量的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你不知道你煩什麼,因為太多了你也不可能知道是哪煩哪一個是屬於不愉快的事情,共同導致你煩。

第二,痛苦也是煩惱的來源。比如我自己也講到的痛苦,有什麼語氣不一致,損失這些東西也會構成煩惱的來源,可能一件事情就夠了,只要找到他就能解決問題。

第三,缺乏人生意義,也就是你沒有人生目標也沒有人生理想,碌碌無為沒有成就感,所以你就會有意義匱乏導致的煩惱。

既然知道了這三個方面,那麼我們如何解決煩惱呢?

第一,你就是找到煩惱的根源,你應該想一想,你最近有什麼事情老是盤旋腦海,但你沒有直面它。

第二,關於缺乏人生意義,重新找到方向和意義。

第三,也就是觀察煩惱,我特別強調的一定要學會觀察,觀察應該是一個你的最核心技能,他可以運用到一切事情上面來,一切問題怎麼樣來。


歐凱聖


本質就是你想到了這個問題!


無忌天威


煩惱的本質就是不會過平淡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