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想干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险的?;错了!成事者,不冒险

想干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险的?;错了!成事者,不冒险

2020年02月18日 | 第【634】篇原创

作者 | 张大宽

来源 | 餐谋张大宽(ID:dkxy029)


成事者,不冒险

--张大宽


“想干成一件事情,哪有不冒险的!”

这句话经常能听到,尤其是昨天,我说复工之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毕竟,感染的代价太高,你承受不起。

有人说,干事情哪有不冒险的,不冒险能成事吗?

可你知道吗?想干成一件事,正确的做法,恰恰是不冒险!

没错,我说的是“不冒险”!

不冒险,才更有机会成事,冒险,反而会让你“没机会翻身”,一失足成千古恨。

下面,我用一个真实的例子,告诉你,正确的成事姿势,是不冒险。


想干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险的?;错了!成事者,不冒险


不冒险的李嘉诚

初生

1950年,那年李嘉诚22岁。拿着在塑料厂工作攒下的7000元,又从亲戚那里借了四万多元,凑够了伍万元,李嘉诚开办了自己的橡胶厂:长江塑胶厂。

他生产的塑料花迅速走红欧美市场,并抢下大量的市场份额,几年时间李嘉诚的长江橡胶厂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花厂,被人称为“塑料花大王”!

这个故事,是我们都熟知的,都知道,李嘉诚的第一桶金,就是通过塑料花赚来的。

兜里只有7000元的他,就敢借债几万元开工厂,在很多人眼里,这的确是冒险的举动。有人说,要不是当初敢冒险,李嘉诚会有今天吗?

还有人说,想赚大钱,想办大事,就得有冒险精神,不冒险,咋成功呢。

真的吗?

如果你也这么想,你肯定没有仔细去看过李嘉诚那段时间的经历。只关注了他借钱办厂,没有注意到,办厂之前,他都做了什么。

李嘉诚传里面,对这一个阶段,有详细的描述。

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那年,是他22岁。我们把时间线,往回拉5年,从他17岁开始说。

李嘉诚十七岁那年,他找到一份为五金厂当推销员的工作,也就是今天的街头推销员。在这之前的两年里,他一直在舅舅的钟表铺打工。

在他离开他舅舅的钟表铺时,已经不再发愁家中五口的一日三餐,因为他已经完全掌握钟表装配技能,且对这一行业已经没有什么神秘感了。

来到五金厂的工作,是销售白铁通,主要客户是街边的杂货铺,可这个竞争可不小啊,自己新入行,还有其他老人,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不为过。

于是,他琢磨,另辟蹊径,把视线转移到了另外一些进货大户,酒楼旅店。另辟蹊径,与其他推销员打差异化。

结果呢?可想而知,大获成功,一次就卖出去了一百多铁桶,随后,他又把视线瞄准中下层家庭,向他们推销,而选择的战术是直接找老年人推销,他们没事,还能口碑裂变。结果呢,一样大获成功。

他说,“要别人买你的东西,不想被推掉,就必须在事前想到应付的方法”

仅仅当街头销售这个职位,李嘉诚就干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时间里,销售水平突飞猛进。而一年后,18岁的他,晋升为五金厂的总经理,管理二百多名工人及二十多名职员。

想干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险的?;错了!成事者,不冒险

跳槽

一次机缘巧合,李嘉诚偶遇了万和塑胶裤带公司的总经理王东山。

他们见面的时候,轻便耐用,物美价廉的苏交通,还是个新鲜玩意。一经面世,就广受欢迎。

也正是因此,李嘉诚在推销的时候,吃了闭门羹,别人不要他的塑胶桶了。

当他看到这个产品时,他也觉得,铁桶穷途末路了。同时,他也看到了希望。

王东山希望李嘉诚去他的厂子里,且给他高薪。还给他分析,铁桶肯定是夕阳产业,塑胶产品肯定会越来越受欢迎。不能坐以待毙啊。

他决定离开,他向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办厂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必须转型,不能吊死在一个铁桶上。

可五金厂的老板并没有听他的建议,差点倒闭。

就在奄奄一息的时候,才想起了李嘉诚说的,可以考虑转型五金锁具,就这样,这家厂子又活了。

李嘉诚,带着他王牌销售的经验,来到了塑胶厂,并辅助老板,随时根据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线,确保产品畅销。

李嘉诚自己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自己的事业。”李嘉诚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张力冲力,才会有奋发拼搏。

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老板以营业额计算,派发年终花红,李嘉诚排在第一位,花红高出第二位七倍。这比总经理的分工还要高,这时候,老板犯难了,这么高的提成,怕其他人有意见。

李嘉诚说,给我和第二名一样的分红就行了,这样大家都没意见。

待到他二十出头时,就已经升到了打工的最高位置,也正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居高临下,让李嘉诚有机会纵览塑胶生产经营的完整过程,有机会接触整个生产程序。

借此机会,他开始拜师学艺,不,应该说是偷师学艺。他仔细的了解了整个生产程序,并了熟于心。

在这个阶段,李嘉诚不但将自己的销售能力练得炉火纯青,还将塑胶产品的生产工艺了熟于心。


想干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险的?;错了!成事者,不冒险


创业

再将时间拨到1950年,这年的5月1日,22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塑胶厂总经理一职,拿着自己的七千余元,又向舅舅,叔父,堂弟加了四万七千多元,凑足了5万港元,创办了自己的长江塑胶厂。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

这时候的长江塑胶厂,主要生产的是塑胶玩具,以及家庭用品。

除了长江塑胶厂这个招牌,以及李嘉诚头脑是新的外,其他都是旧的,设备、产品、等等,都是旧的。

这样运转了几年后,塑胶制品开始趋于饱和,似乎已经没有足够的盈利空间了。

这时候,他发现,香港人造花厂,生意火爆,闷声发财。于是,他派出他的女子第五纵队,潜入人造花厂,偷师学艺。

1957年年初,李嘉诚阅读了一期《当代塑料》,看到一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生产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场。

还愣着干啥,走!

马上订机票,飞往意大利,探访那家塑胶公司。到了之后,就报名当杂工。

每天收工之后,他就回到旅馆,把每天看到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征,都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梳理流程。

当他掌握了所有技术要点之后,立刻回到长江厂,召集员工攻克技术,安排生产。

再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想干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险的?;错了!成事者,不冒险


这里面,压根没有风险的事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相信你也看明白了,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压根一点风险都没有冒,

甚至是把风险拿捏的死死的。

从舅舅的钟表行辞职,是掌握了技术,能够满足温饱。

去五金厂打工,修炼了自己的销售能力。

跳槽到塑胶厂,掌握了塑胶生产的技术以及供应链。

到这里,产品怎么做,已经了然于心,产品怎么卖,也炉火纯青。

再到后来转型塑料花,销售渠道现成的,生产线现成的,工艺流程已经掌握了,就剩下生产了。

试想一下,这个时候,他自己创业,有风险吗?

哪里有风险啊!这里面没有一步是“赌”,都是把需要的条件提前设置好,再进入下一步。

所以说,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不冒险的人,都是善于掌控风险的人。

只有主动掌控风险,才不会让自己没有翻身的余地,才有机会把事做成。

以后,千万别再冒险了,去做一个掌控风险的人。别让自己输不起!


我是大宽,餐饮咨询顾问。

深度学习 | 充分支持 | 深度链接

加入2020年付费读者群 点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