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工傷小知識:工傷的處理流程、需要哪些材料、賠償標準又有哪些?

現實工作中,由於一些外界原因,有時會導致工作時受傷,而當我們遭受到工傷的時候,我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呢,下面我們整理了一些工傷常識:工傷的處理流程、需要哪些材料、賠償標準又有哪些等,希望能幫到大家,歡迎大家關注、轉發、點贊!

工傷小知識:工傷的處理流程、需要哪些材料、賠償標準又有哪些?

一、工傷死亡事故的處理程序是什麼?

1、立即向當地工傷保險管理機構填報工傷死亡報告,提請工傷認定。發生死亡事故,勞動監察、安全管理、公安監察會介入調查,確定責任,待工傷認定後進行後續事務流程。

2、用人單位必須是為員工購買了工傷保險的,勞動部門才會受理工傷認定,符合條件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費用。如果沒有購買工傷保險,所有費用由用工單位承擔。

3、用人單位如果沒有為員工購買工傷保險,用人單位可以同死亡者家屬進行協商,可以參照人身損害賠償規定進行處理。一般情況下人身損害賠償高於工傷死亡一次性補助。

4、2019年工亡補助金按照2018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進行補償。

1、工傷職工到指定醫院治療工傷或職業病所需的掛號費、診療費、住院費、醫療費、藥費、就醫路費全額報銷。經批准轉外地治療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按照本企業職工因公出差的標準報銷。

2、工傷職工住院治療期間,按照本市職工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2/3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

3、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範圍的疾病,其醫療費用按照現行勞保醫療及大病醫療費用社會統籌的有關規定執行。

4、職工因工負傷或者患職業病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療的,實行醫療期。公費醫療期的時間由企業指定的治療醫院提出意見,經企業勞動鑑定委員會確認。工傷醫療期的時間按照輕傷和重傷的不同情況確定為1個月至24個月,嚴重工傷或職業病需要延長醫療期的,最長不超過36個月。工傷醫療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5、工傷職工在工傷醫療期內停發工資,改為按月發給工傷津貼。工傷津貼標準相當於工傷職工本人受傷前十二個月內平均月工資收入。

三、工傷事故處理需要準備的材料?

1、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的證明材料;

2、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

3、受傷害職工的有效身份證明;

4、用人單位事故調查報告書(個人申報的不必提供);

5、兩人以上的證人證言。

四、2019工傷事故死亡賠償標準是什麼?

根據2011年1月2日起實施的《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職工因工死亡的,其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

2018年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佈2018年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

依據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故2019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36396元×20=727920元。

因《工傷保險條例》在全國統一執行,故2019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全國統一標準為727920元。

附:工傷事故死亡賠償金如何計算?

依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注: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統籌地區是指直轄市和設區的市)。

(二)供養親屬撫卹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卹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範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附:工傷事故賠償糾紛如何處理?

2、委託律師全程代理;

3、申請工傷認定;

4、申請工傷鑑定(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鑑定);

5、確定賠償項目及賠償數額;

6、進行工傷保險理賠;

7、提起人身損害賠償訴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