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雄安新區:打造新時代的未來之城

核心閱讀:雄安新區兩歲了。兩年來,雄安新區從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打好藍綠交織底色、拉滿創新弓弦等方面,抓好各方面工作落實。一座新時代的未來之城,正向人們走來。

拼搏奮進新時代,全力築夢雄安城。兩年來,雄安新區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各項工作落實。這座未來之城,正一筆一畫勾勒著千年大計的發展藍圖和“施工圖”。

統籌設計、實施管控 ——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個階段要有一個階段的標誌,雄安新區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

“高質量發展是關於人的事情,從幸福感到空間體驗,能否營造高品質的空間,也就是能不能吸引人、留住人、留住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朱子瑜說。

雄安新區:打造新時代的未來之城

百度無人車在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內行駛

為解決“步行難、騎車擠、坐車慢、開車堵、停車亂”等交通問題,雄安新區從交通政策制定、出行行為引導、基礎設施保障等方面加強統籌設計和實施管控。

雄安新區在交通政策方面規定,起步區機動車出行80%是公交車,綠色出行比例達到90%。未來雄安新區城市街道空間,將提高慢行和景觀斷面佔比,按照行人、自行車、公共交通、小汽車的優先次序進行路權分配。

在公共服務配置方面,雄安新區的公共服務將實現從供給不足到優質均等,發展成為全齡友好型城市,滿足每一個年齡段人們的需求。

為避免房價高企,雄安新區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堅持保障基本、兼顧差異、滿足多層次個性化需求,建立多元化住房供應體系。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形成供需匹配、結構合理、流轉有序、支出與消費能力基本適應的住房供應格局。完善多層次住房供給政策和市場調控機制,嚴控大規模房地產開發,建立嚴禁投機的長效機制。

雄安新區不會到處高樓林立,不管高樓還是低樓,將處處是景觀,實現城景融合。

高質量發展是相對過去高速度發展而言的。高速度靠的是資源消耗換來的數量和規模的增長。雄安新區要靠創新,包含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運行,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好藍綠交織底色

3月12日上午,容城縣南張鎮小北張村村東的雄安新區2019年植樹造林項目(春季)第七標段現場人頭攢動,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揮鍬培土、堆起圍堰、澆水扶苗……在中交一公局第七標段,參與植樹的志願者在60畝的場地內展開了植樹大比拼活動。

這次植樹活動選在了今春開標的“千年秀林”地塊。從2017年秋季開始,雄安新區啟動了以建立城市森林為目標的“千年秀林”工程。與傳統的城市造林不同,新區的“千年秀林”以近自然林為主。截至2018年底,植樹造林完成11萬畝,全力建設天藍、樹綠、水清的美麗雄安。

雄安新區:打造新時代的未來之城

建設中的雄安新區“千年秀林”

1月18日,雄安新區召開2019年植樹造林工作動員會。今年,雄安新區將在前兩年植樹造林11萬畝基礎上,完成20萬畝造林目標任務,分為春、秋兩季實施,這標誌著2019年新區十大重點工程之一的植樹造林工作率先啟動。

白洋淀之於雄安,猶如西湖之於杭州。雄安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白洋淀流域治理深入開展,為新區規劃建設打好藍綠交織的底色。

讓白洋淀的水多起來活起來——

2月1日零時,雄安新區設立後的首個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黃泵站啟用。隨著白洋淀引黃泵站三臺水泵陸續啟動,引黃入冀補澱工程開始以每秒15立方米的流量向澱區內輸水。黃河水經過482公里的不息奔流,正源源不斷地輸入澱區,成為白洋淀生態補水重要且穩定的水源。這次生態補水於2月1日到28日實施,總調水量約3500萬立方米,將有效調節白洋淀水位,提高白洋淀水動力條件,改善白洋淀水環境質量。

讓白洋淀的水淨起來美起來——

將生態環境視為新區發展生命線,強化標本兼治,推進綜合治理,2018年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整治取得突破進展。白洋淀澱區水質與上年相比有所好轉,主要汙染物總磷、氨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5.16%、45.45%,改善效果明顯。新區空氣質量有所改善,綜合指數為6.86,較上年下降7.42%,PM2.5濃度比上年下降5.97%。

“一澱、三帶、九片、多廊”,織密生態網絡。雄安,將鑲嵌在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之中,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再現“林澱環繞的華北水鄉,城綠交融的中國畫卷”。

理順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拉滿創新弓弦

1月1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察看服務窗口,瞭解雄安新區深化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服務型政府工作情況,充分肯定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全貫通服務的做法。他指出,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政務信息聯通共用,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便利化水平,讓群眾少跑腿。

雄安新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實施“一枚印章管到底”行政審批局改革模式,不斷優化審批流程,著力提高辦事效率。《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正式批覆後,雄安新區開通北京企業單位進入新區的綠色審批通道,推進政務服務中心線下和網上辦事大廳線上一體化審批工作,進一步融合“網上辦”“馬上辦”,實現便民服務事項基層就近辦。

完善治理體制機制,打造服務型政府,僅僅是雄安新區的創新舉措之一。

日前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九項重點任務——強化創新驅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建設現代智慧城市;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建設高端人才集聚區;深化土地和人口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改革創新,建成綠色發展城市典範;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構築開放發展新高地;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完善治理體制機制,打造服務型政府。

新區之“新”在於“以新破局”。這個京津保環抱中的新城,從誕生那天起,就把創新寫入了基因。堅持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不斷加大改革力度,理順新區管理體制,在創新、土地、人才、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完善政策體系,有效增強了新區開發建設活力。

高標準,高起步。設立近兩年來,雄安新區持續深化財政、金融、科技管理、“房地人”管理等體制改革,努力打造創新發展示範區。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超過百家高端高新企業和駐京大型央企在雄安新區開展工商註冊登記,雄安在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和應用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高要求,新機制。雄安新區堅持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座創新發展之城。2016年6月開始,雄安新區規劃區域內,已逐步實行房屋等不動產、規劃、土地、項目、戶籍的凍結,為籌建新區做準備。雄安新區將制定全新的住房政策,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國家將在這裡探索全新的房地產改革道路,控制房地產價格,保障民眾住房需求。

戶籍改革、醫療改革、公共服務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大部門制和負面清單管理、探索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對外合作促進貿易便利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城市管理規則和體系……體制機制改革將是新區發展的制度保障。

雄安新區:打造新時代的未來之城

雄安新區安新縣的居民在白洋淀邊晨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雄安爭當“改革先鋒”,一些改革舉措在這裡先行先試,在“深水區”中蹚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新路子。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依靠人民共建共享現代城市文明,雄安,將成為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閃耀在世界城市群的璀璨星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