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淨明泉又稱明淨泉、明水泉、眼明泉。位於章丘明水西麻灣北端塘子村,西泉橋西側路北。因泉旁有眼明王廟,今人習慣稱眼明泉。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塘子村村名的來歷即與此泉有關。據《章丘市地名志》記載:(塘子)原名西泉鎮。唐太宗東征,路經此地,軍士多患眼疾,有男、女二童指引,以泉水洗眼,皆愈,二童倏已不見。為此,特建眼明堂廟,以為紀念。村名也改為眼明堂村。後因村址在塘子崖上,“堂”逐漸沿革為“塘”。1962年演化為塘子。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西泉橋是淨明泉東側橫跨西麻灣的青石小橋。此橋由東西兩個部分構成。西部的單孔拱橋為後來擴建。東部則是一個古老的三孔石橋。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因目前西麻灣群泉噴湧流量較大,水位較高,古橋的三個石拱都淹沒在了水面之下。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而在冬春季節,三個石孔會因水位下降而露出水面。中間石拱的上方有石雕的鎮水獸頭,歷經歲月,已殘缺模糊。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淨明泉與百脈泉、東麻灣、西麻灣、墨泉、梅花泉等六處泉水被列入“濟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中。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早在元朝時期,於欽所著《齊乘·卷二·山水考》中就有記載:“明水泉,又名淨明泉,出百脈西北石橋邊。其泉至潔,纖塵不留,土人以洗目退昏翳,與西麻灣水合流三里餘,入繡江,又北入小清河。”明代,山東按察使司僉事、著名詩人晏壁作濟南《七十二泉詩》,即收錄了此泉,但尚無百脈泉,可見當時此泉頗有名氣。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據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縣誌·卷三·山水考》記載:“(淨明泉)於百脈泉西二里許,眼明王廟前,東流至西麻灣。徐璧論濟水分支伏流地中——諸泉合而北流至繡江河。”清道光《濟南府志》亦有相似之說。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淨明泉泉池呈長方形,長約2米,寬約1.5米,深約3米,由青石砌成,為保護泉池,加裝了不鏽鋼護攔。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泉池西側建有碑廊一處,立有清順治甲午年、清嘉慶五年及現代所立的石碑共六方。有一些石碑構件散放在碑廊南頭。

「愛看章丘」淨明泉的歷史與傳說

淨明泉泉水屬石炭系石灰岩夾層水類型,不同於東、西麻灣及百脈泉奧陶系石灰岩水類型。此泉水冬暖夏涼,寒冬不結冰,雪花落之即融,故又稱之為“仙泉”。淨明泉匯諸泉之水,蜿蜒北去,與百脈泉水匯合成繡江河,灌溉著兩岸千頃良田,孕育出了明水香米、明水白蓮藕等聞名遐邇的特產。由淨明泉等諸泉匯流而成的滾滾繡江河,楊柳夾岸,蒲葦競翠,稻荷飄香,成為章丘人民的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