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鄭板橋書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還這麼出名,好在哪?

書法初學


鄭板橋的書法確實比較怪,特別是在章法佈局上面比較有個性,一幅作品中,他將字的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看起來確實有點像“亂石鋪街”,看起來歪歪扭扭,大小不一。但仔細觀察之下放縱中含著規矩,看似隨筆揮灑,整體看來卻給人一種跳躍靈動的節奏感。

鄭板橋的書法被稱作“六分半書”,但是後人也很難說清到底是哪裡來的六分半,猜測是取漢隸(八分書)大部分,再輔以篆、草、楷體。反正很難說清楚,鄭板橋對自己的書法這樣評價的:

“板橋即無涪翁之勁拔,又鄙松雪之滑俗,徒矜奇異,創為真、隸相參之法,而雜以行、草。”

他的這種怪異的書風,在當時也曾經備受爭議,有人點贊,有人差評。袁枚曾說:

“板橋書法野狐禪也...亂爬蛇蚓,不足妃稀。”

康友為也看不下去了說:

“乾隆之世,已厭舊學。冬心、板橋參用隸筆,然失則怪,此欲變而不知變者。”

康有為的意思是鄭板橋想在書法上改變舊習,雖然想法挺好,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變才好,於是變成了這種怪怪的書體。不過說實話,鄭板橋的書法雖怪,但甩康有為好幾條街了。


就像康有為說的,鄭板橋不是不能正正規規地寫字,而是有意求變。早年為了科舉考試,鄭板橋也是寫的一手很好的館閣體小楷。

後來考中進士之後,才開始在書法上去尋求改變的,他一開始是學習蘇軾和黃庭堅的字,這二人的書法特徵在他的作品當中還是顯眼的,例如下面這幅字,結體用筆都參照蘇軾的字,但在某些字的主筆處理上,採用了黃庭堅長槍大戟的用筆特徵。

對於鄭板橋的“六分半書”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評價是不一樣的,本人也是蠻喜歡鄭板橋的書法的。

當代大書法家啟功先生也對鄭板橋的書法讚譽有加,啟功先生認為板橋的“六分半書”“結體精研、筆力凝重、而運筆出之自然,點畫不取矯飾”,“處處像是信手拈來,而筆力流暢中處處有法度”。啟功認為鄭板橋的書法遠勝於乾隆時著名書法家劉墉的“疲憊驕蹇”和翁方綱的“渾頭渾腦”。

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中寫道:

“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蕭寥。朱文印小人幹佔,二百年前舊板橋。”

當前人們對鄭板橋書法的欣賞和啟功先生當初的推崇有一定關係。因此近些年來,在傳統書畫拍賣市場上,鄭板橋的書法屢有高價表現。


翰墨今香


鄭燮,板橋,字,克柔,清代,江蘇興化人,

工詩文,工書畫,善畫竹石,花卉木,詩書畫三絕,揚州八怪之一。

其畫長於竹石,天下第一竹,脫盡時習,秀勁絕倫,

其書別緻,隸楷行三體參間,古秀獨絕,雜石鋪街狀,

《清史列傳》雲:“善詩工書畫,人以鄭虔三絕稱之。少工楷書,晚雜篆隸,間以畫法。”

其書,楷隸參半,自稱六分半體,隸為八分參於楷,於是六分半,是也。

筆貌,瘦硬之致,善用蹲筆,能夠停駐,斂蓄之墨,

何紹基評析獨有,“鄭燮字仿黃庭堅,間以蘭竹意致,尤別趣。”此評新穎,吾儕輩未瑩見。可謂水準也。

官,七品,人,品高,



狂喜淡墨a


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記載,鄭板橋與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高翔和汪士慎,合稱“揚州八怪”,他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鄭板橋曾在《贈潘桐岡》詩中稱道自己的書法:“吾曹筆陣凌雲煙,掃空氛翳鋪青天。一行兩行書數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鄭板橋書法作品的章法也頗有趣味,他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被人稱為“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看似隨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生跳躍靈動的節奏感。

粗看鄭板橋的書法以為是小兒塗鴉,如果認真細品,我們從中可以找出很多傳統書法的影子。比如隸書藏鋒和波磔、蘇東坡行書的體勢等等,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書法的審美不止只有飄逸流美,像鄭板橋這種厚重不失靈動,嚴謹不失奇古也不失為審美的一種。

正如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評價鄭板橋的那樣:“間以蘭竹意致,尤為別趣”。清代文學家蔣士銓也曾說“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可見在當時他的書法也是頗有名氣的。


書風法雨


誠如題中所言,鄭板橋書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所以在當時被稱為“亂石鋪街”,這反倒成了他的書法的獨特的風格。嚴格說,鄭板橋的書法不能算是上乘,但卻很有藝術性,其之所以出名,也許有多方面原因。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這本身就是不小的名氣

鄭板橋,出生於1693年,逝於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

鄭板橋是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年間考中秀才,雍正十年時中舉人,乾隆元年、也就是1736年中進士,這時已經43歲。

進士及第之後,鄭板橋先後在山東範縣、濰縣任縣令,尤其是在濰縣做官期間,政績顯著,留下了很多為官、為文、為畫的佳話。後來,他在仕途上不順,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也許他的字出名利益於畫竹,就像現在的範曾,因為畫名氣大,其書法也隨著身份倍增一樣吧。

鄭板橋的書法比較獨特,從藝術性角度有可取之處

1、鄭板橋的字是多體合集,獨具一格。他的字被後人稱為“六分半”書。這是因為他的字以隸書為主,裡邊卻攙雜了楷書、行書的東西,真如“亂石鋪街”一般。也許是因為他的人已經有了足夠大的名氣,導致他的這種字也就成為名人風格,自然也就有了不少效仿者,如果在今天,也許就會被冠以“鄭體”或“板橋體”了。

2、鄭板橋的書法講究筆法。他的字在筆法上比較講究,以中鋒行筆為主,藏頭護尾,提按有序,方圓結合,具有很深的師古功力。

3、鄭板橋的書法講究章法。他的字結體以扁平為主,以斜取勢,大小穿插,扁方參差。從整篇佈局上往往有行無列,有時甚至行列均不講究,給人一種“亂洋洋”的感覺,但這卻是講究“藝術性”書法流派比較崇尚的風格。

4、鄭板橋的書法講究墨法。他的字用墨比較大膽,經常用濃墨寫字,甚至有時出現墨疙瘩,從整篇上遠看,就會出現斑斑點點的墨跡。


方圓居文化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鄭板橋是何許人也?

簡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曾官至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在藝術成就方面,書法第一,畫竹雖也被人稱道,但不及書法知名,他的難得糊塗四字作品,稱道者,模仿者從來不絕。但是他的書法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不拘古法,六分半書

縱觀歷代古今風格確定成熟的書法大家,他們在寫起字來,不論結體規律筆法,筆畫特點都有規律可循。而鄭板橋的書法以隸書筆法參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很多人可能不解何意。隸書在古代被稱為八分,他的字把隸書減去一部分換成了行楷書筆法,故而自我戲謔,鄭板橋的不少隸書作品也可以體現出此特點。

結體誇張,亂石鋪街

鄭板橋的書法千變萬化,東倒西歪,不合常規,在結體上進行誇張,使長窄的字更加長窄,寬的更寬,斜的更斜就像喝醉酒時書寫的一樣。

雖然如此,他的字出格但不亂套,而是生動活潑,自然和諧。比如在一幅作品中,他會讓有的字誇大偏旁,有的字壓縮形體,有的字則整體大幅度傾斜,章法佈局上,大小錯落,上下左右互相響應,疏密相間,所謂“亂石鋪街”,富有節奏韻律感.鄭板橋的書法出現在推崇帖學的清代書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管怎麼安排,其匠心獨運之處,令人歎服。

竹蘭筆法,獨創一家

鄭板橋在書法作品中還參入了畫蘭竹的筆法,蔣士銓有詩云:“

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資致。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頹唐偃仰各有態,常人盡笑板橋怪。”(《忠雅堂詩集》)

現代著名的畫家傅抱石也評價鄭燮的字:“是把真、草、隸、篆四種書體而以真、隸為主的綜合起來的一種新書體,而且是用作畫的方法去寫。

總結

鄭板橋的書法創作,多以題畫詩的形式流傳於後世,此類作品以詩、書、畫合璧的形式出現,書法藝術與詩、畫融為一體,又顯示出獨特的美。他另有一些為官時無意於書而寫的判詞,也別具一種書法意趣。倒是他有意創作的有些書法作品,用了不少異體字和自造的字,章法佈局雖刻意經營,也不免稍嫌渙散。不過。從整體上看,鄭燮實不失為清代乃至整個書法史上的一位怪才和奇才。他的“板橋體”是書法史上的一顆永放光彩的明珠。

文|風塵君

【以上屬於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順便給小塵點一個小小的贊塞~( ̄▽ ̄~)~】


鄲攬風塵


提起鄭板橋我們想到的就是他的竹子,以及由此而得來的一個成語:胸有成竹,他的書法我們也很熟悉,就是那幅“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我們看鄭板橋的字,它的外形的確歪歪扭扭,大小不一,他的書法也被戲稱為“亂石鋪街體”,在揚州和一些書法、繪畫風格怪異的書畫家併成為“揚州八怪”。

鄭板橋的怪,並不是天生就有的,這和他的個人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他是進士出身,肯定是能夠寫一手漂亮的小楷的,這是考科舉的基本功,但是他這個進士來的卻格外不容易,他有一方印章,上面刻著“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熬到進士歷經三朝,對於自負的他來說這確實很難接受。


然而熬到了進士,並不意味著痛苦的結束,進士及第又在家待業的6年,好不容易等到了分配工作,卻被調到了窮鄉僻壤當一個七品芝麻官。古代讀書人的理想就是學而優則仕,可鄭板橋的仕途卻坎坷不平,這個時候他已經快50歲了,到了知天命之間。

他的家庭也並不順利,很早就失去了母親,到了中間他的妻子又去世了,晚年兒子也不在了,可以說人生四大悲,他經歷了三個。



而他把這些不快、生活的不如意全都發洩到了書法上,用書法來表達自己的悲憤。

果然大師級的藝術家都有悲慘的人生經歷。

晚年的他孑然一生,辭去了公務員的工作,跑到揚州賣畫為生,再也不用去寫規定的標準楷書了。開始嘗試著創新。

早年的書法的積累,為他的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創作出了“六分半書”,因為隸書又被稱為八分書,而他的書法比隸書少一分,處於楷隸之間,所以自稱六分半書。


而他的書法並不是自己造的,融合了古代的碑帖,是有出處的,這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六分半書的基礎上,他有融合了畫蘭花的筆法,所以看起來大小不一。

但這正是是他的藝術風格的體現,他的書法是他的人生態度的高度概括,體現了“書如其人”的書法藝術關,他在書法史上有一席之地,是平民書法的成功。

歷史上的書法家如王羲之、顏真卿、黃庭堅、趙孟頫、王鐸無不是達官貴人,鄭板橋的崛起代表著平民書法的興起。

同時他的“怪”也成為家喻戶曉的談資。


不二齋


亂石鋪階的板橋字可不是醜書,而是真正入了險絕的樸拙,美不勝收,餘味無窮。集詩文書畫於一身的鄭板橋,是地地道道的國學大師,因為他極擅畫竹,其畫之名蓋過了書法之名。



鄭板橋書法意韻十分寬博,楷、草、行諸體皆有很深的造詣,尤負盛名的是他自創了“六分半書”,對後世書學產生了較大影響。從其傳世的作品看,他的楷書法度謹嚴,行書更是風聲風起、迭宕風流。

鄭板橋的楷書傳世者不多,但足可深見其功力深厚,後世多有好評。《清史列傳》稱其“書畫有真趣,少工楷書,晚雜篆隸,間以畫法。”學者葉衍蘭在《清代學者像傳》中說:“板橋楷書尤精,惟不多作”。元代之後,追古之聲漸微,書法多入險絕拙樸,正工謹嚴不再流行,我想這也是板橋書法楷書之作極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分半書(亂石鋪街體)成型於鄭板橋的晚年時期,書風取自宋人意,把東坡的肥寬和黃山谷長槍大戟的特點,融塑於隸,並吸納篆楷行草諸書體特點,最終獨創出“六分半”書,即“板橋體”。

板橋體的形成與其個人心性情懷因素密不可分。其人清高傲世不入俗流,尤為厭惡官場的明爭暗鬥,後自辭官場,回姑蘇老家賣畫為生,並以“難得糊塗”省以自嘲。板橋體的“新奇”書風,與其文化涵養、性情修為密不可分,書如其人,我們從中可以直接領略他心性直率、不流世俗的人格魅力。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內在和諧。鄭板橋的楷書功夫非常紮實。我們從其作品的點畫線條即可以看出。

如這樣的作品。一點一畫用筆乾淨利落,筆沉墨實,沉筋入骨。

僅僅這種筆力就另許多人望塵莫及。點畫堅實。是其優點之一。

鄭板橋的書法表面上看確實有些另類,特別是整體上的取勢。但如何我仔細品賞單字,就就會發現,雖然字的外在勢欹險,但字非常靜穆沉穩,且具有一種文人氣息格調。

鄭板橋的書法在沉穩靜穆棣基礎上,往往會誇張其中的一些筆畫。所以字形處理疏密得宜,大大方方,即便字形呈扁形,與仍然不見萎靡不振之氣。

鄭板橋的書法從表面上看,與傳統經典書法比較,確實有些“怪”,不過鄭板橋的怪,是一種法度之內的怪,不是亂頭粗發的乖戾癲狂。字字怪,有字字中正和穆。這是其二。

鄭板橋的書法的形成與當時的流弊的反叛有關,但也與其繪畫藝術有關,也就是說書法與繪畫作品的融洽和諧統一。



所以,鄭板橋的書法中有畫法,畫中有毛筆書法之法,又能夠統一和諧。作為文人畫家的書法和其繪畫藝術一樣,充滿了創新意識和敢於突破前賢的文人精神。

鄭板橋的書法怪在外表,而從本質上說,是非常傳統的,法度森嚴,筆筆鐵畫銀鉤,且完全以心發力,故筆墨見一種人文力量和精神。一枝一葉總關情,這不僅僅鄭板橋內心情感的流漏,也是對其書法繪畫藝術的解讀。


翰墨書道


提起鄭板橋,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大概就是他的“六分半書”“蘭竹”以及“難得糊塗”。

他的生平從他的印章印文就可以概括:“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乾隆東封書畫史”,“七品官耳” ……

早年字體工整,略顯拘謹

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下過一番苦功夫,古代著名的書家書體他都有臨摹,甚至臨摹的一模一樣。可是,他的書法卻並不被大家認可。當然也因館閣體的影響,為科舉取士,所書需勻整秀媚。

這幅作品為《楷書立軸》,79X48cm ,1722年作,藏於廣州美術館。

從這幅早年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字體工整秀麗,但略顯拘謹。他當時的理解是:“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

靈光乍現,走自己的路

後來無意間發生一件事,讓他茅塞頓開,從此找到了自己的路。說來這還有個故事,話說鄭板橋有天晚上跟他的妻子乘涼,他人在妻子旁邊乘涼,心裡卻想著他的書法,不自覺的用手指在自己腿上寫字,寫著寫著,結果寫到妻子身上去了。於是,就有了他妻子著名的一句話:“你有你的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就是這句,對,就是這句,點醒了迷茫中的鄭板橋,他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創新、什麼叫自己的風格,什麼叫取各家所長,什麼叫融會貫通。

這幅作品為《行書贈詩軸》紙本行書,46×35cm,1753年作,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以畫入書,寫字如作蘭

於是,他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取黃庭堅之長筆劃入八分,誇張其擺宕,“搖波駐節”,單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畫。又以畫蘭竹之筆入書,求書法的畫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六分半書” “亂石鋪街體”。

這幅作品為《行書劉禹錫送李僕射赴鎮詩軸》,紙本行書,185.8×85.5cm,1742年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作品挺健流美,是鄭板橋所創“六分半書”的代表作。結字疏密相間,筆法剛柔方圓兼取,章法正斜相揖,錯落有致,如“亂石鋪街”。這些特點在這件作品中都得以體現。

這幅作品為《行書曹操詩軸》,152X68cm,現藏於揚州博物館。

此件寫曹操《觀滄海》詩,幅面很大,平均每指有10平方釐米以上,字體隸書意味濃厚,同時也有篆書和楷書的意味;形體上以方正為主,稍有擺宕,扁長相間。

他的書法風格獨特,個性明顯,正如他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別出心裁,給自己的字畫明碼標價,又如他詼諧的暗諷勢利市儈的和尚,所寫的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一樣,都是那麼妙不可言。


寫字吧


鄭板橋的字,它的外形的確歪歪扭扭,大小不一,被戲稱為“亂石鋪街體”,因此他在揚州和一些書法、繪畫風格怪異的書畫家併成為“揚州八怪”。

鄭板橋的怪,並不是天生就有的,這和他的個人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他是進士出身,肯定是能夠寫一手漂亮的小楷的,這是考科舉的基本功,但是他這個進士來的卻格外不容易,他有一方印章,上面刻著“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熬到進士歷經三朝,40歲考上進士對於自負的他來說這確實很難接受。

然而熬到了進士,並不意味著痛苦的結束,進士及第又在家待業的6年,好不容易等到了分配工作,卻被調到了窮鄉僻壤當一個七品芝麻官。古代讀書人的理想就是學而優則仕,可鄭板橋的仕途卻坎坷不平,50多歲才當了縣令。

他的家庭也並不順利,很早就失去了母親,到了中間他的妻子又去世了,晚年兒子也不在了,可以說人生四大悲,他經歷了三個。

而他把這些不快、生活的不如意全都發洩到了書法上,用書法來表達自己的悲憤。

果然大師級的藝術家都有悲慘的人生經歷。

晚年的他孑然一身,辭去了公務員的工作,跑到揚州賣畫為生,再也不用去寫規定的標準楷書了。開始嘗試著創新。

早年的書法的積累,為他的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創作出了“六分半書”,因為隸書又被稱為八分書,而他的書法比隸書少一分,處於楷隸之間,所以自稱六分半書。

而他的書法並不是自己造的,融合了古代的碑帖,是有出處的,這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可以說是好在了一個怪字上。

在六分半書的基礎上,他有融合了畫蘭花的筆法,所以看起來大小不一。

但這正是是他的藝術風格的體現,他的書法是他的人生態度的高度概括,體現了“書如其人”的書法藝術關,他在書法史上有一席之地,是平民書法的成功。

歷史上的書法家如王羲之、顏真卿、黃庭堅、趙孟、王鐸無不是達官貴人,鄭板橋的崛起和出名代表著平民書法的興起。

同時他的書法以“怪”聞名,成為家喻戶曉的談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