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婦女節”應該改名嗎?請不要將偉大的節日庸俗化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國際婦女節”這些事,我相信很多男性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也包括我),你給女生髮句節日祝福,如“婦女節”快樂,結果大多是引起強烈的反彈,輕則被罵,重則被刪。

“婦女節”應該改名嗎?請不要將偉大的節日庸俗化


我也看到很多購物平臺為了迎合顧客心理,自覺將節日名稱改成“女神節”,因為很多女性非常不滿該節日的名稱,認為“婦女”一詞是對她們的冒犯。咱且先不論翻譯問題,咱們追根溯源來簡單探討一下節日的性質。

“婦女節”應該改名嗎?請不要將偉大的節日庸俗化


19到20世紀初,西方國家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的時期,惡劣的工作環境和低工資導致工人運動此起彼伏,女性的地位也在這個時期開始嶄露頭角,大批製衣,紡織女工也走向街頭爭取自己的待遇。除此之外,還有女權運動的興起,要求取得和男性一樣的社會地位。請先別急著聯想到現在的“田園女權”,兩者境界差得太遠了!

“婦女節”應該改名嗎?請不要將偉大的節日庸俗化


這對人類文明社會無疑是巨大的進步,與其說是女性,不如說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開始利用社會運動,為自己爭取從未有過的權利。我以前讀過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到阮玲玉的“新女性”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新中國成立後,也有許多口號就是為了打破人們舊的固有意識,比如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婦女能頂半邊天”,較於舊社會,放開了對女性的倫理束縛,為女性的上升空間提供了可能。

“婦女節”應該改名嗎?請不要將偉大的節日庸俗化


在我們這個時代,不是說絕對,也不去泛談相對,女性的社會地位,以及影響力,較於以往已經是兩個世界。我想講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還要回到我剛學俄語那會兒,老師一詞“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為陽性,我說能不能加個陰性詞尾"-ница"來稱呼女老師呢?她說不行,因為在古代,老師都是男性。

放眼看當今社會,各行各業,女性的比例還在不斷增加,特別是教育和醫療領域。再說“抗疫”前線中,醫務人員的女性比例又佔據了多少。這一局面不是某一特定群體的特定努力,而是整個社會的共同進步,人們思想的昇華,境界的不斷提升。

“婦女節”應該改名嗎?請不要將偉大的節日庸俗化


咱們現在扣回一開始提出的問題,“三八婦女節”要不要改名,我想說,這不重要,“女人節”亦或是“女性節”,揪著這翻譯問題不放。咱們更應該記住,歷史上先進的群體,是如何為了打破人類社會的不平等,而不斷努力,“三八婦女節”只不過是這歷史進程中的一部分罷了。

所以,請不要將這神聖的節日庸俗化,這不是當代社會所謂的“女神節”,更不是矯情的“女生節”,而是為了紀念,以及勉勵,號召一切為消除不平等而正在為之奮鬥的“新女性”的節日,而打破不平等的努力是要付出的,因為消除某種不平等的唯一方式就是縮短能力差異,先輩爭取了上升空間,後輩就應不負韶華,走出舒適圈,用實際行動去說,“大家其實都差不多呢!”

最後祝全天下的勞動婦女,“國際婦女節”快樂。

“婦女節”應該改名嗎?請不要將偉大的節日庸俗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