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成長,父母不必凡事“搶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欣喜與你相遇。點擊上方“關注”,我們一起讀世間情感。

孩子成長,父母不必凡事“搶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因為疫情的原因.,在外地上班的華華禁足在武漢爸媽家,爸媽很開心,想到兒子難得享受這麼長時間的假期,於是天天變著花樣做各種好吃好喝的,用媽媽自己的話說: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兒子。

可是最近關係變得微妙,華華悶悶不樂,覺得已經達到忍耐極限,恨不得早點離開。

他發現和媽媽的友好,從來不會超過7天。

3天以內,春風化雨,

5天以內,和風細雨,

7天以內,無風無雨,

7天以上,暴風驟雨,

前天陰天,媽媽一大早就拿件毛衣給他硬要他立即穿上,說是可能 要下雨,要降溫,多穿一件防止感冒,可是華華一點沒感覺到冷,就把毛衣丟在了一邊。

“你為什麼總是要對著幹”?看到媽媽坐在客廳裡邊說邊生氣,他又感覺很內疚,無可奈何地趕緊穿上了。但是心裡很煩。典型的那種,媽媽覺得你冷!

類似這樣的不爽還在持續。

孩子成長,父母不必凡事“搶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01.很多精力,都消耗在關係的對抗上。

在《少年說》的站臺上,一位女孩大聲呼喊:媽媽,我想和你談談心,可以嗎?

她是一名體育生,上個月去市裡參加了田徑比賽和足球比賽。兩個比賽,她都拿下了第三名,尤其是標槍比賽,是她拼盡全力得到的。

她希望得到媽媽的表揚,然而,媽媽不以為然,既沒有體貼她的辛苦,也沒有對她的努力表達認可,還苛刻地問:為什麼沒得第一?還影響了一週的學習。

媽媽在臺下告訴女兒:我對你嚴厲,是希望你能變得堅強,是為你好。

孩子成長,父母不必凡事“搶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一些父母都是這樣的想法,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堅強,所以他們用憤怒的情緒、厭棄的語言取代愛的教育,從不表達對孩子的體貼與理解。

02.過於完美的苦心,往往是雙輸的。

有些父母即使意識到“管得太多”而讓孩子覺得厭煩,但他們仍像上了發條,只要是為了家裡好,就停不下來。其實 孩子 “太聽話”可能預示著正在逐漸失去自我,被父母佔據,這樣他以後也可能被他人左右,沒有自我,活不出動力。

當讓孩子“好好看書”時,孩子“好好看書”就成了為父母而做的事。孩子心想,我本來要好好讀書的,但是,你這麼一說,我就偏不讀。並不是我不愛讀書,而是我不想聽你的話。我希望讀書是我的意願,而不是變成了你的“功勞”。

父母不必“搶先一步”,也不要“提前擔憂”。一旦當父母搶了先機,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動機,就徹底被父母剝奪了,孩子做這件事情不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父母。 這就是憋屈和不爽的原因。

孩子成長,父母不必凡事“搶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03.孩子不需求,父母不必過度付出。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理論:

父母的愛是一個從100分漸漸變成60分的過程。

在孩子剛剛出生半年內,父母需要細心地全面地照料,但過了那段時間,隨著孩子從絕對依賴、到相對依賴,到獨立,父母也要開始回到自己生活裡。

60分是剛剛好,量力而為。

當孩子不需要時,父母不必過度付出。如果孩子有一些需求,自己又滿足不了,那也不能勉強自己,學會通過溝通和安撫的方式,去讓孩子經歷人生中難免會有的挫折。

孩子成長,父母不必凡事“搶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100分是過度,最後往往雙方都受傷了。

本意是愛和疼惜,卻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委屈和傷害。

對於父母而言,過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很疲憊又停不下來。

對於孩子而言:

一來,會因為過多的干預而感到煩躁,但卻只能憋著,因為父母是好心的;

二來,會容易感到羞愧,覺得欠父母太多,還不完;

三來,父母的過度保護,也會讓他們失去自己努力的動力和勇氣。


孩子成長,父母不必凡事“搶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04.只講道理、不談感受,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現實生活中,多少孩子都生活在父母“以愛之名,無愛之實”的嚴厲中。

心理學家傑弗裡·伯恩斯坦說:“只有愛是不夠的,不表達出理解,孩子會感受不到你的愛。所以你首先要減少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積極面。”

孩子做得好,要給予鼓勵和認可,告訴他們,我能感受到你的努力,也與你一起分享你的喜悅;

孩子做得不好,請耐心告訴他們,不要緊,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們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經常跟孩子進行坦誠的溝通交流,永遠不吝於直接表達對孩子的愛。

父母只講道理、不談感受,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孩子應該從父母那裡感受到最深厚、無瑕且確定的愛,這份愛,能讓他們在世界上活得自信,活得堅定,活得有底氣。

孩子成長,父母不必凡事“搶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END

今日話題:

父母怎麼做才能“不搶先一步”?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