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成长,父母不必凡事“抢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欣喜与你相遇。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一起读世间情感。

孩子成长,父母不必凡事“抢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外地上班的华华禁足在武汉爸妈家,爸妈很开心,想到儿子难得享受这么长时间的假期,于是天天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好喝的,用妈妈自己的话说: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儿子。

可是最近关系变得微妙,华华闷闷不乐,觉得已经达到忍耐极限,恨不得早点离开。

他发现和妈妈的友好,从来不会超过7天。

3天以内,春风化雨,

5天以内,和风细雨,

7天以内,无风无雨,

7天以上,暴风骤雨,

前天阴天,妈妈一大早就拿件毛衣给他硬要他立即穿上,说是可能 要下雨,要降温,多穿一件防止感冒,可是华华一点没感觉到冷,就把毛衣丢在了一边。

“你为什么总是要对着干”?看到妈妈坐在客厅里边说边生气,他又感觉很内疚,无可奈何地赶紧穿上了。但是心里很烦。典型的那种,妈妈觉得你冷!

类似这样的不爽还在持续。

孩子成长,父母不必凡事“抢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01.很多精力,都消耗在关系的对抗上。

在《少年说》的站台上,一位女孩大声呼喊:妈妈,我想和你谈谈心,可以吗?

她是一名体育生,上个月去市里参加了田径比赛和足球比赛。两个比赛,她都拿下了第三名,尤其是标枪比赛,是她拼尽全力得到的。

她希望得到妈妈的表扬,然而,妈妈不以为然,既没有体贴她的辛苦,也没有对她的努力表达认可,还苛刻地问:为什么没得第一?还影响了一周的学习。

妈妈在台下告诉女儿:我对你严厉,是希望你能变得坚强,是为你好。

孩子成长,父母不必凡事“抢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一些父母都是这样的想法,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坚强,所以他们用愤怒的情绪、厌弃的语言取代爱的教育,从不表达对孩子的体贴与理解。

02.过于完美的苦心,往往是双输的。

有些父母即使意识到“管得太多”而让孩子觉得厌烦,但他们仍像上了发条,只要是为了家里好,就停不下来。其实 孩子 “太听话”可能预示着正在逐渐失去自我,被父母占据,这样他以后也可能被他人左右,没有自我,活不出动力。

当让孩子“好好看书”时,孩子“好好看书”就成了为父母而做的事。孩子心想,我本来要好好读书的,但是,你这么一说,我就偏不读。并不是我不爱读书,而是我不想听你的话。我希望读书是我的意愿,而不是变成了你的“功劳”。

父母不必“抢先一步”,也不要“提前担忧”。一旦当父母抢了先机,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就彻底被父母剥夺了,孩子做这件事情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 这就是憋屈和不爽的原因。

孩子成长,父母不必凡事“抢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03.孩子不需求,父母不必过度付出。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理论:

父母的爱是一个从100分渐渐变成60分的过程。

在孩子刚刚出生半年内,父母需要细心地全面地照料,但过了那段时间,随着孩子从绝对依赖、到相对依赖,到独立,父母也要开始回到自己生活里。

60分是刚刚好,量力而为。

当孩子不需要时,父母不必过度付出。如果孩子有一些需求,自己又满足不了,那也不能勉强自己,学会通过沟通和安抚的方式,去让孩子经历人生中难免会有的挫折。

孩子成长,父母不必凡事“抢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100分是过度,最后往往双方都受伤了。

本意是爱和疼惜,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委屈和伤害。

对于父母而言,过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很疲惫又停不下来。

对于孩子而言:

一来,会因为过多的干预而感到烦躁,但却只能憋着,因为父母是好心的;

二来,会容易感到羞愧,觉得欠父母太多,还不完;

三来,父母的过度保护,也会让他们失去自己努力的动力和勇气。


孩子成长,父母不必凡事“抢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04.只讲道理、不谈感受,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现实生活中,多少孩子都生活在父母“以爱之名,无爱之实”的严厉中。

心理学家杰弗里·伯恩斯坦说:“只有爱是不够的,不表达出理解,孩子会感受不到你的爱。所以你首先要减少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积极面。”

孩子做得好,要给予鼓励和认可,告诉他们,我能感受到你的努力,也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喜悦;

孩子做得不好,请耐心告诉他们,不要紧,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们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经常跟孩子进行坦诚的沟通交流,永远不吝于直接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只讲道理、不谈感受,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孩子应该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最深厚、无瑕且确定的爱,这份爱,能让他们在世界上活得自信,活得坚定,活得有底气。

孩子成长,父母不必凡事“抢先一步”,只需做到60分就好

END

今日话题:

父母怎么做才能“不抢先一步”?

来留言聊聊你的观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