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離開孔雀洞,隨即趕往下一個目的地-----茗山寺。山路逶迤,起起伏伏終於來到了地圖上標識的位置之所在。據記載茗山寺位於民樂村的虎頭山之巔,話說這裡層巒疊翠風景秀麗。但下車打探,根本

看不到明確的指向標識。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 茗山寺周圍可供停車的只有這條鄉道,堂堂國保單位居然沒有任何標識標牌。

無奈之下,又調出奧維地圖進行實景比對,反覆確認後依然心懷忐忑的朝那個不確定的方位走去,半道遇到一位當地村民再次打聽,終於得以確認。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當看到這個文管處的牌子時,恭喜你,終於找到了。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茗山寺大門匾額趙樸初題寫的,安嶽幾乎所有石刻都有趙老的墨寶,可見其在佛教界的分量。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不用進大門,因為裡面有歷史價值的東西已經蕩然無存了。直接左轉下幾步臺階,來到了編號為12窟的“十二護法神將”前。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護法神將們都集中雕刻在一塊弧形的崖壁之上,面貌猙獰。身穿盔甲手持護法神器。神將的名字也都有記載,比如因陀羅,過你羅,迷企羅,真達羅等等(都是羅字輩的,懶得打字了)。這群凶神惡煞的神像守護的便是莊嚴聖潔的佛國世界。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接下來是東嶽大帝毗盧遮那佛的合龕。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東嶽大嶽,頭戴道冠身著道袍,是掌握生死之權道家神仙。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頭戴鏤空寶冠,螺髻微微漏出。結跏跌坐蓮臺上,雙手結法印。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接下來看到的是大勢至與觀世音二位菩薩。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大勢至菩薩的寶冠,又是鏤空精美的雕刻。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觀音頭頂的岩層有明顯的風化剝落跡象,但反而在自然造化下呈現出層層漣漪的水波紋效果。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毗盧舍那佛,6米多的身高,足足兩層樓呀。袈裟垂地,雙手施合掌印於胸前,埀目下視俯瞰眾生。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本來木有與神佛合影的習慣,但在這些體量碩大的石刻前,只有用我1.82米的身高作為參照物才能看的真切。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終於來到了文殊菩薩前,作為智慧的象徵,當地學子總喜歡在高考前來到這裡燒香供奉。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左側巖壁已經開裂了,窟眉上有"現師利法身"幾個大字。文殊左手拖起數百斤重的經書,全靠垂地的袈裟支撐起來,古代力學運用的典型。和大足的華嚴三聖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大足寶頂的華嚴三聖,運用了同樣的力學原理。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迎風面風化得厲害,彷彿巧克力般融進了岩石裡。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相對來說,這一面的保存狀態更讓人欣慰,能清楚的辨識出五官面目。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最後來到的是觀音殿,唯一上鎖的石刻像,本欲透過門縫照兩張,結果來了一位老人家,警惕的質問我的來歷。一番解釋後作為文管員的她還是同意開門讓我進來觀看一番。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被盜割的頭像,至今未追回。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某年某月某一天,一群文物販子趁著夜色來到這裡,割掉了觀音閣裡面這些小石像的頭,從此文管部門將該處石刻上了鎖,但那些逝去的文物,哎,一聲嘆息。。。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巖體存在地災隱患,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那些埋沒在山野之間的瑰寶、安嶽石刻巡禮:茗山寺

☜2006年國保碑。

茗山寺最大的特點,石刻體量極其巨大(一米以上的大概四十尊,五米以上的八尊),站在他們面前是一種攝人心魄的震撼。目前品像保存基本完好,但面臨自然的侵蝕又缺乏基本的防護措施,還能存世多久根本無從得知。

我是愛旅行愛生活的小豬,歡迎各位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