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德里安的裝甲兵總監一職具體是幹什麼的?算什麼級別?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研習二戰德國人的軍事體制可能不那麼直觀,不妨以同一時期的國軍指揮序列來參照。知道徐庭瑤麼?古德里安號稱“德國裝甲兵之父”,而徐庭瑤人稱“國軍裝甲兵之父”,兩個人的地位和職務非常相似,徐庭瑤的職務就是國軍“機械化兵監”,與德國裝甲兵總監一個意思。



(古德里安)

實際上1931年古德里安就已經擔任了“摩托化部隊總監部”參謀長,軍銜為上校。1934年7月,希特勒發佈命令正式組建裝甲部隊,古德里安升任裝甲兵少將總監,當時還是和平時期,這個軍職主要任務是負責裝甲部隊的理論建設、編制擬定和軍事訓練,是隸屬於陸軍總司令部的一個“兵種”首腦機關,與輜重兵、炮兵等總監部平級。

徐庭瑤在1933年長城抗戰後帶團去歐洲考察軍事,中心工作也是學習德國、法國和英國的摩托化部隊建設,回國後兼任軍事委員會“訓練總監部”的交通兵監和通訊兵監,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機械兵監”,也就是裝甲兵總監的意思。而這一時期的訓練總監部已經改製為軍事委員會“軍訓部”,部長由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兼任,兩個人是直接上下級關係。

(徐庭瑤)

我們要知道,從30年代初開始,民國軍制已轉學德國,因此軍事委員會的組織機構與德軍高級指揮序列非常相似,區別在於暫時沒有建立“陸軍總司令部”(1944年組建)。白崇禧的軍訓部下設步兵監、炮兵監、騎兵監、工兵監、輜重兵監和機械化兵監等各單位,每監下設數量不等的“科室”,根據兵種的重要性設置。

徐庭瑤1935年的銓敘軍銜是陸軍中將,古德里安剛剛是陸軍少將,在這一職務上,徐庭瑤組建了第一個機械化軍“新編第11軍”(第五軍前身),並以機械化兵監的身份兼任軍長(杜聿明副軍長)。而古德里安是從裝甲兵總監的身份出任第2裝甲師師長,履歷也大同小異,同時也說明了兩種職務的內在區別。

(第二裝甲軍團司令)

“裝甲兵監”或者什麼機械化兵監僅僅是負責兵種建設和發展的機構長官(早期沒有兵種司令的稱謂而已),並不具備作戰指揮權,所以在抗戰時期的中國,乾脆被編入了“軍訓部”。而所有的作戰部隊比如戰區、集團軍等等,打仗時候的直接上級是“軍令部” ,軍令部長是徐永昌。同樣,德國陸軍的所有作戰部隊,作戰指揮權歸屬於陸軍總司令部編成內的陸軍總參謀部。

這也就是軍政和軍令的區別,裝甲兵監屬於“軍政單位”,只負責平時的養兵和練兵,而不具備用兵之權。正因為此,古德里安和徐庭瑤在戰爭時期又都出任了裝甲部隊的“部隊長”,否則將沒有在戰場上一顯身手的機會,國軍總是喜歡各種兼職,而古德里安下到部隊後是專職軍事主官,從裝甲師長到裝甲軍長,再到裝甲軍團司令。

(崑崙關戰役期間的杜聿明和徐庭瑤)

兩個人的部隊長級別也差不多,到崑崙關戰役時期(1939年桂南會戰),徐庭瑤是第38集團軍總司令(加上將銜),古德里安則正在完成從第19裝甲軍長到第二裝甲軍團司令的職務轉變,軍銜因功累升到一級上將(大將),考慮到國民政府沒有陸軍元帥銜的設置,兩個人的職務、級別、軍銜也基本相仿。

嚴重區別在於古德里安1941年底被解職,在家賦閒了一年多,直到1943年被希特勒起復繼續擔任裝甲兵總監,仍然是負責裝甲部隊的訓練、裝備和編練新部隊,不具備作戰指揮權。至於同一職務的軍銜不同也容易理解,1943年的德軍已經有了千萬級軍隊,當然跟1934年不在一個量級和層面上,水漲而船高嘛。

(注意古德里安的兵種領章)

徐庭瑤則是恩寵不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組建陸軍總司令部,以何應欽為總司令,1946年各兵種兼升格為兵種司令,徐庭瑤任裝甲兵司令(參謀長小蔣),也沒有統兵作戰之權。理論上來說,1943年古德里安的頂頭上司應該為陸軍總司令,可問題是希特勒兼任了這個職務,所以就經常混在小鬍子身邊了。

古德里安在諾曼底戰役前夕曾經代表希特勒,參與西線德軍裝甲部隊的使用方式研討,跟隆美爾吵得一塌糊塗,但是並沒有決定權,因為作戰並非他的職權範圍,最多隻是老資格裝甲兵的建議權,西線德軍專設有裝甲集群司令部(施彭韋堡將軍)。

1944年7月,古德里安擢升陸軍代總參謀長,這才真正擁有了一定的作戰指揮權,不過時間太晚,另外有小鬍子總司令在上面壓著,實際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

(古德里安在戰場上)


度度狼gg


論二戰德軍,總是繞不開與曼施坦因、隆美爾兩位德國國防軍陸軍元帥齊名的古德里安上將,其實,上將與元帥軍銜有很大的差距,戰時德軍只有27名元帥,而上將卻有541人,有據可查的德軍上將,包括陸軍358人,海軍42人,空軍94人,黨衛軍47人。

但一名德軍上將,竟然能成為德軍三大名將之一,一定有著過人之處,古德里安確實堪當此名譽,是德國軍隊裝甲兵之父,“閃擊戰”的創始人,“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古德里安,總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軍隊使用摩托化車輛的經驗和教訓,從中得到了某些啟示,得出要成立一種裝甲和裝甲步兵混合的新型作戰部隊,併為此付出了不斷的努力和實踐。

儘管古德里安的軍事理論包括實踐,曾遭到德國陸軍一些高級將領的強烈反對,但卻得到了希特勒的重視,支持古德里安的戰略戰術觀點,任命德軍摩托化部隊總監部參謀長古德里安上校,擔任少將裝甲兵總監。

1934年7月,德軍建立裝甲兵部隊,絕對領先於全球其他國家,當時,法國、英國等歐洲軍事強國的坦克數量並不在德國之下,但都只是將坦克當做掩護步兵的武器,分散到步兵營連等單位,沒有將坦克集中起來形成裝甲群來使用。

德軍卻率先將坦克、裝甲運兵車等裝甲車輛集中使用,形成快速裝甲突擊群,是德軍衝鋒陷陣的主力,隨即摩托化步兵迅速跟進擴大戰果。

此戰術,在二戰初期,攻城拔寨、無堅不摧,就是在古德里安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形成,快速裝甲突擊群成了德軍實施“閃電戰”強有力的支撐。

戰前,希特勒又任命古德里安為機動部隊總監,統管裝甲兵部隊的一切組織和訓練事項;德國此時試製成功了3號和4號坦克,這兩種坦克在二戰中是德軍裝甲兵部隊的基本裝備。

在裝甲兵總監這個職位上,古德里安獲得了將自身的戰略戰術思想等付諸實踐的良好機會,親手組建了每師坦克總數不少於561輛的3個裝甲師,同時擔任了德軍第二裝甲師的師長。

和平時期,古德里安的裝甲兵總監職務,僅從軍銜窺探為少將,相當於陸軍野戰部隊的師長,師長基準軍銜也是少將;因此,古德里安裝甲兵總監,恰好是德軍將軍的入門級少將,但卻在軍中奠定了非常好的晉升基礎。

不久,古德里安成為包括擁有第3裝甲師、第2和第20摩托化師的裝甲兵第19軍中將軍長,在閃擊波蘭的戰役中,第19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古德里安提倡的“閃擊戰”理論達到了驚人的成功。

此後,古德里安擔任第2裝甲集群司令,兵敗莫斯科城下時,被希特勒撤職,編入預備役,過著閒散的生活。

德軍兵敗斯大林格勒以後,希特勒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讓其第二次擔任裝甲兵總監,負責裝甲兵部隊的發展、組織、訓練;古德里安建議把自行火炮納入裝甲兵,但卻沒有得到希特勒的同意。

期間,古德里安主持改進和試製了虎式重型坦克、豹式坦克等德軍的主力坦克,其抓坦克的生產對於德國支持戰爭起到了很大作用,德國坦克生產量最多時,每月曾達到過1955輛。

古德里安,第二次擔任裝甲兵總監職務時,軍銜為德國陸軍上將,與首次擔任裝甲兵總監時的少將,軍銜更高了,德國陸軍軍長是中將軍銜,上將基本上都是集團軍司令級別,古德里安在德軍中最高的位置是德國陸軍總參謀長,陸軍裝甲兵一級上將,有時也被譯成大將。


國平軍史


古德里安跟總監有緣,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時刻從總監開始,最黯淡的時候也是在總監結束任上結束的。

古德里安出生在軍人家庭,父親就是一個很優秀的軍人,因此父親也希望兒子成為一名職業軍人,將報效國家,建功立業。


古德里安是納粹德國閃擊戰理論的創始人,而閃擊戰是希特勒戰爭取勝的法寶。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古德里安是德軍靈魂人物,德軍的攻城略地的一等功臣。

古德里安能高瞻遠矚創造閃擊戰理論,和他的軍隊經歷不無關係。

一戰期間,古德里安參加的就是陸軍裡的寵兒——騎兵部隊。並且是一名騎兵參謀長。二戰結束後,他調任到陸軍運輸處,機械化觀念在他的大腦裡漸漸形成。

當別人還在陶醉於前輩昨天的輝煌中無法自拔,希望像他們一樣在戰場上揚鞭策馬的時候,古德里安已經深謀遠慮、在思考著明天的仗怎麼打?

不拘泥於現狀,不跟在前人後面循規蹈矩,引領潮流,創造奇蹟,這就是古德里安的理想。


他覺得過去的戰術太陳舊、太落後,已經不適應時代的要求。他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探討、摸索出一套新的戰術。

古德里安的主張漸漸被不少德軍將領認可,在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步兵部隊總監部參謀長,離理想越來越近。

二戰前夕,古德里安的戰爭理論正是誕生,那就是以坦克為主而獨立成立一個兵種,獨當一面,在空軍配合下,對敵方陣地或者戰略要地進行突破,再由坦克部隊掩護步兵對敵人有生力量進行殲滅。


當時的希特勒野心勃勃,正在構思稱霸世界的宏偉藍圖,古聽了德里安的軍事理論喜出望外、正中下懷,馬上決定組建裝甲部隊。

1934年7月,德軍裝甲兵部隊正式組建,古德里安當仁不讓成為裝甲兵總監。

可以說,沒有裝甲兵部隊,就沒有希特勒的閃擊戰,沒有古德里安,就沒有德軍裝甲兵。與其說是希特勒選擇了閃擊戰,不如說是希特勒選擇了古德里安。

對於裝甲兵總監這個職務,古德里安欣然接受,因為終於找到了將新的戰略思想付諸付諸實踐的絕佳機會。

1935年,德國裝甲師發展到3個,第二師的師長就是古德里安。新成立的裝甲部隊建制是前所未有的。


新組建的裝甲師無一例外配備了一個裝甲旅,其坦克總數不少於561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摩托化步兵旅,它的角色是擔任增援任務。跟它配套的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同樣是機械化的部隊。

1938年,古德里安再次擔任總監,不過這次是機動部隊總監,負責所有裝甲兵部隊的組織、訓練。如果說,1938年之前,古德里安一直在幕後的話,從1939年開始,古德里安正式走到了前臺。

1939年,古德里安為第19軍軍長,帶領第三裝甲師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在閃擊波蘭中小試牛刀、一鳴驚人。

1940年夏天,古德里安就任第2集團軍司令,其率領的部隊再立新功。


1941年6月22日,德軍對蘇聯發動突襲,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為主的閃電戰術讓蘇軍遭到重創,蘇軍成建制被殲滅。

可是古德里安個人的軍事生涯卻遭遇滑鐵盧,進攻莫斯科的戰鬥中遭遇挫折,同年 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怒不可遏的元首撤職,被編入預備役,過起了無所事事的悠閒生活。

但是戰場依舊炮聲隆隆,硝煙瀰漫,下野後的古德里安依舊對希特勒死心塌地,依舊為納粹德國的命運擔心,對德軍的前途憂心忡忡。古德里安還在留意戰場動向,對戰場形勢進行評估,制定應對策略。並且給希特勒寫信,指出了德軍裝甲集群存在的不足和改進建議。

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慘敗,內外交困,不得不再次起用古德里安。古德里安臨危受命,擔任裝甲兵總監。


這個次,裝甲兵總監的職責就是負責裝甲兵部隊的組建,配置、訓練和裝備。比如編制大小,武器配備多少,裝備的供應和調度,坦克的研發和生產等等。

裝甲兵總監在級別上相當於集團軍司令,但他的職權侷限於訓練和後勤,充其量是個訓練基地的首長,跟古德里安在戰場上擔任的職責有著霄壤之別。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因為古德里安擔任了這個不上前線的軍職,沒有當劊子手,最後在德國戰敗後因為沒有犯下更多罪行而被盟軍無罪釋放,得以安度晚年。


小約翰


總監是德軍的傳統職稱,現在翻釋總監察長,類似參謀長,不具有直接指揮作戰部隊的權力。現在德軍仍有陸軍總監等三軍總監,類似於美軍三軍參謀長(海軍作戰部長)。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就是總統(德國總理)的總參謀長,總統(總理)戰時是三軍統帥。德軍二戰時的裝甲兵的領導指揮體制,給戰後蘇軍以至我軍組建裝甲兵兵種以極大的借鑑。195O年代初,我軍組建裝甲兵時任命許光達(後大將)為裝甲兵司令員。全軍裝甲兵部隊分統帥部和隊屬兩部分。統帥部屬3個坦克師、1個機械化師、9個坦克團由裝司直接領導和指揮。裝司還領導5個編練基地(後升格為院校)、9個坦克乘員教導團,坦克裝備研究所等。之後不久除院校、研究所,作戰部隊全部轉隸大軍區,再加上原來的隊屬坦克部隊,成立軍區裝甲兵(或裝甲兵部)。此時,許大將的職權相當於古德里安的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號稱“閃擊戰“之父,與希特勒推崇的閃擊戰本質一樣,到底是誰影響了誰,現在說不清楚了。古德里安的閃擊戰理論,是與裝甲兵建軍實踐和作戰實踐緊密結合的。從編制結構、訓練體制、戰役戰術原則、裝備科研、後勤保障、指揮體制各方面系統配套,全面建設並參與作戰。在二戰西方東方戰場上取得了空前絕後(後無來者)的成功。他總結的裝甲兵使用原則,經蘇軍繼承並發揚光大,爾後深刻地影響了我軍裝甲兵的建設和作戰。五條原則是:大規模集中使用;主要用於進攻行動;在便於坦克行動的地形上(也有反其意而用之,加強工程保障,出敵不意);在狹窄地段突破,連續深遠突擊;注重後勤供應和裝備維修保障。我們看戰後幾次戰爭,美蘇軍和我軍都是這麼幹的。比如伊拉克戰爭中“沙漠軍刀"行動,美英聯軍的裝甲部隊繞過伊科邊境的薩達姆防線,以一記“左鉤挙“長驅700公里,直搗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蘇軍在入侵阿富汗時,未在邊境地區戀戰,而是分七路(?)分進合擊300公里外的首都喀布爾。我軍裝甲部隊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脫離步兵大部隊,只搭載少量步兵穿插至戰役縱深要點高平、邊街,截斷越軍退路,基本全殲越軍3個師,當然搭載的步兵傷亡大了些,但一舉達成戰役企圖。反過來說,一旦違反這些裝甲兵運用原則,陷入城市巷戰,或被迫在不利地形上倉卒轉入防禦,損失必然慘重。如蘇軍阿富汗戰爭後期和俄軍第一次格羅尼茲城市攻堅戰。古德里安對我裝甲兵建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1950-1960年代,裝司就翻譯了古的著作《注意:坦克》、《坦克-前進》等,與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一起,供裝甲兵院校學員和各級幹部學習。許光達大將二戰後留學前蘇聯軍事院校,帶回大批兵種建設和作戰資料,按照德蘇模式組建我軍裝甲兵,使用蘇軍教範教材等。至1960年代前期,適合我軍的第一版教範教材正式下發各部隊。裝甲兵在陸軍中是最正規的兵種,很少我們軍在戰爭年代流傳下來的遊擊習氣。古德里安,在世界裝甲兵發展史上,是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歷史人物。


大小王攬天下


點背的古德里安

這事兒大約還得從1941年的平安夜說起,那天晚上蘇聯紅軍突然包圍了駐紮在切爾尼的德軍第10摩托化步兵師,一番血戰之後德軍撤出了切爾尼。非常不巧的是那是古德里安下屬的部隊,更不巧的是幾天前古德里安剛剛跟元首就是否後撤的問題大吵一架。

於是一個合理的懷疑就產生了,這孫子是不是對元首堅決就地防禦的政策陽奉陰違?然後古德里安的新上級克魯格元帥把他臭罵一通,我們知道古不帥也不是吃素的,雙方在電話中互相問候了對方孃親。

次日失散的小股德軍回到駐地,還帶回了幾百個俘虜,於是這兩位老兄又互噴一通,克魯格表示老子要給你告元首,古不帥則表示老子不幹了!然而很明顯克魯格的手速更快一些,因為古德里安最終是被解職的。

元首的裝甲藝術

遭受如此侮辱的古不帥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回國後反覆要求軍法調查,一派和克魯格死磕到底的架勢。可他忘了自己剛剛得罪過元首,於是一紙不予調查的命令下達給他,這貨就此只能在柏林無所事事的發呆。

古不帥本來氣性就大,吃這麼個啞巴虧還不敢聲張,一怒之下這老兄就心臟病發作了,而且不是一次發作。人要倒黴發屁都砸後腳跟,他自己病沒好,他的夫人又患上了惡性敗血症。飽受煎熬的古德里安總算消停了,開始看房子,著手準備當農夫。

古不帥這邊消停了,元首那頭可沒輕折騰,藉著幾次敗仗把國防軍頭目收拾個臭死,最後自己成了真正的陸軍老大。然後元首就以超人的熱情投入坦克設計生產中,但我們都曉得元首是搞藝術的,所以那段時間德國的裝甲事業非常有藝術感,額.....或者可以說是非常沒有規律......

量身定做的職位

時間就這麼晃盪到1943年2月中旬,德軍在斯大林格勒被糊了個滿臉花,元首也明顯感覺做坦克這種事情藝術性不如科學性,於是他又想起了把裝甲玩出花來的古德里安,準備重新啟用這傢伙管坦克。

然而賦閒一年多的古不帥卻不準備輕易接手這個山芋,原因很簡單,那時候德國的大本營已經一塌糊塗。總參謀部和裝備部分歧極大,一邊是用坦克的,一邊是造坦克的,這兩家對磕能有什麼好的?

於是古德里安跟希特勒談起了條件,不受這兩邊的掣肘,直接對元首本人負責,連後備兵司令也不能干涉他的工作,否則這活兒我幹不了。快要山窮水盡的希特勒答應了他的條件,但是要求他擬定一份正式的職務守則。

裝甲兵總監到底是幹啥的?

很快古德里安就和約德爾、蔡茨勒、施蒙特和希特勒的一位副官恩格爾上校碰頭,他們共同擬定了《裝甲兵總監勤務守則》。在1943年2月28日希特勒批准執行,同年3月1日古德里安正式走馬上任。

裝甲兵總監這個職位的級別相當於集團軍司令,是裝甲兵的最高長官,其大體工作如下:

  1. 促進裝甲兵不斷髮展,並使其成為戰爭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兵種。

  2. 在與陸軍總參謀長取得一致的前提下,對裝甲兵和大規模陸軍快速兵團的組織和訓練擁有全部權利。

  3. 組織和訓練方面擁有向空軍和黨衛隊的裝甲兵下達指令的權利。

  4. 兵種的技術發展和生產計劃方面可與兵器、彈藥部長協商後決斷。

  5. 該職務是裝甲兵的最高長官,同樣是後備軍中裝甲兵的司令。

  6. 保障野戰陸軍獲得源源不斷的適用人員和裝甲車輛,包括車輛和部隊的補充和組建。

  7. 確保裝甲兵和快速部隊按計劃和適時地進行組建和補充。

  8. 對裝甲兵的作戰經驗、武器裝備、訓練和組織進行分析評估(這點很重要,他有權視察和參觀國防軍和黨衛隊的所有裝甲部隊)。

  9. 對隸屬於特殊司令部快速部隊的後備部隊和訓練部隊,以及野戰陸軍和後備軍快速部隊的院校及教導隊擁有直接指揮權。

  10. 有權將與其職權有關的指令下達給陸軍的任何勤務單位。

其實這個職務可以說權利非常大,精煉起來說整個德國一切裝甲兵的組建、訓練、戰術制定和設備生產都歸他管,而且不受制任何部門,所有工作均直接對元首本人負責。但仔細想想因為職務重疊的原因,大抵上他能直接指揮的也就特殊司令部和院校裡那些部隊,說白了也就是個訓練部長的活兒......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裝甲兵總監,顧名思義就是裝甲兵的最高長官,直接隸屬於希特勒,其職責就是促進德軍裝甲兵的不斷髮展,只要和裝甲兵相關的部門機構和計劃裝甲兵總監都有權進行過問,例如坦克生產計劃、裝甲部隊的組建和補充、裝甲作戰條令的制定等。裝甲兵總監的級別相當於集團軍司令,不過其權力可比那些集團軍司令要大多了。



在裝甲兵總監的勤務守則中,德軍的裝甲兵包括:裝甲兵、裝甲步兵、摩托化步兵、裝甲偵查部隊、反坦克部隊和重型自行反坦克分隊。這幾乎囊括了德軍所有的配備各型裝甲車輛的單位,除了自行反坦克部隊。所謂的自行反坦克部隊就是指那些裝備三號突擊炮或者四號突擊炮的部隊,隸屬於炮兵,這些是德軍陸軍主要的反坦克力量,牽引式反坦克火炮的效力非常有限。不過裝甲兵總監並沒有權利過問這些突擊炮單位,他只能對裝備重型突擊炮的重型自行反坦克部隊進行過問,這算是一大漏洞,不久之後,德軍步兵單位的反坦克能力越來越差,主要就是因為沒有足夠而且合適的自行反坦克炮。


總得來看,古德里安的裝甲兵總監一職主要負責的還是各個部隊中裝甲兵的組建和訓練工作,並沒有對裝甲兵實際的指揮權,古德里安唯一能夠指揮的部隊就是大後方的裝甲兵的後備部隊和訓練部隊,以及各裝甲兵院校的單位和教導隊。所以雖然裝甲兵總監的權力範圍非常廣,但實際可控制的部隊卻非常少。古德里安可以向野戰陸軍、後備軍、黨衛隊以及空軍的所有裝甲兵單位就組織和訓練方面下達指令。

古德里安出任裝甲兵總監一職確實是眾望所歸,當時德軍剛剛經歷了斯大林格勒的慘敗,德軍裝甲兵的實力收到了極大的削弱,同蘇軍裝甲部隊的差距不斷擴大,裝甲兵已經對上級領導失去了信心,急需一位有能力而且熟悉裝甲兵作戰的人來領導這一兵種,最合適的莫過於它的締造者古德里安了。古德里安也確實不負眾望,在他的領導下,德軍裝甲兵的戰鬥力並沒有出現和其他兵種那樣過大的下降,一直到戰爭結束,德軍裝甲兵一直都作為一支精銳單位奮戰於各個戰場,其作戰能力得到了對手的認可,在這一點上古德里安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