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的用典藝術

《滕王閣序》是王勃最為有名的作品,也是初唐駢文的代表。“由於用典至妙,集切題、雋永、典雅、和諧之美於一爐,所以世人盛讚《滕王閣序》為‘千古奇文’,並斷言‘後人難以為繼’”《滕王閣序》用駢文的形式展現盛宴美景、借典抒發複雜的情感,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融合。

《滕王閣序》用典分析

(一)用典種類

《滕王閣序》用典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神話傳說、語典和事典。

神話傳說的有,“騰蛟起鳳”出自《西京雜記》,傳說董仲舒夢蛟龍入懷;又說楊雄作夢見自己吐出鳳凰。中“貪泉”說的是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這裡的水之後會變得貪婪;“涸轍”出自《莊子·外物》記載的是一個涸轍鮒魚求救的故事。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的用典藝術

語典指的是所用的詞語出自前人文句。比如,“鄴水朱華”中“朱華”典出曹植的《公宴詩》詩句:“秋蘭披長坂,朱華冒綠池”。而“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中“潘與陸”出自鍾嶸的《詩品》:“餘嘗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滕王閣序》運用事典最多,按照典源文獻歸納舉例,有出自《史記》的典故,“宣室”記載漢文帝把遷謫長沙的賈誼調回長安,召見於宣室,還有典型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還有出自《晉書》、《漢書》等典籍,所用典故典源文獻豐富。可見,王勃現場調動如此多不同出處的典故,彰顯了作者的學識。

(二)用典的方式與手法

在這篇序文中,運用典故的方式是不同的。有明用與暗用之分,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以他們的人生感慨自己年,歲月易逝但功業難就。這是明用,很明顯看出此句運用典故;有暗用的,如:“今茲捧袂,喜託龍門”,這裡借魚躍龍門變飛龍的故事,表示自己因見到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的用典藝術

這種不直接引錄原文,而用自己語言表達,用典不明顯,不理解典故內容難以理解句意。又有正用與反用之別,如,正用的有,“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用賈誼被接見的事件表達自己對功名的無限嚮往;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表明不可以學習阮籍窮途哭泣。

《滕王閣序》用典的手法有用人名、地名引出典出,也有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概括典故的內容,從字面意思可以大概理解句意。人名引帶典故在文中多以事典出現,比如,“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中的賈誼、梁鴻二人。

地名引帶的典故有,“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彭澤”指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臨川”指曾任臨川的謝靈運。概括法的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的用典藝術

《滕王閣序》用典藝術

(一) 用典貼切,符合交際

根據王定保在《唐摭言》的記載,說明了王勃是臨場提筆而寫的,主要是為了應酬而作。

首先,讚美洪州、主人及賓客,表達自己參加宴會的榮幸。用“龍光”、“牛鬥”誇讚洪州是寶地;“徐孺下陳蕃之榻”用來讚揚宴會上的嘉賓“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表明自己很高興結交各位名人,“今茲捧袂,喜託龍門”、“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體現了對閻公的讚美。

可見,在宴會上,王勃非常尊重眾人,而貶低自己的身份,說自己並不像謝玄那樣出色,卻能在宴會上結交名士,又以“孟母三遷”、“孔鯉應對”以及“楊意薦賢”、“鍾期善聽”等均是用古人的事蹟同自己展開對比,看到自身的差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的用典藝術

(二) 言簡意賅,含蓄典雅

這篇駢文用典很多,作者結合表達需要,對典故加以改動但內涵豐富。比如,用“貪泉”二字引出有關貪泉的傳說;用“涸轍”引出車轍鮒魚的故事,“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這兩句表達了作者高潔的品質。

此外,用典因外在形式精練而內涵豐富,富有典雅美。“典雅美是一種綜合的美感。典雅之美往往具有高深、幽奧、華貴的美感內涵,它通過用典和藻飾的中介作用與讀者”。這種表達方式是深奧的,只有透過字面意思理解其深層次意思才能理解作者之意,在理解中領會用典的典雅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的用典藝術

《滕王閣序》用典與主旨意蘊

運用典故使作者表達的情感非常含蓄,眾多典故與上下文聯繫又有著不同的內涵,讀者容易對這篇散文的主旨產生分歧。

(一) 躬逢盛餞的喜悅之情

王勃南下探望父親路過滕王閣,有幸參加了這次勝友如雲、高朋滿座的盛大宴會,心裡自然很愉悅。先用兩個典故“龍光射牛鬥之墟;徐孺下陳蕃之榻”誇讚洪州人傑地靈。接著又讚美宴會上的主人及賓客,有聲望的都督閻公,有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有眾望所歸的孟學士,其文采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

心情大好的王勃,登上壯麗的樓閣,看見閣樓下面的自然景物是“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可謂寫盡了九月之景,上句色彩淡雅,下句較為濃重,在對比中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徵。又遠望天空是“雲銷雨霽,彩徹區明”,欣喜之餘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千古名句,上下渾然一體的立體感,秋水與長天渾然一色,而實景和虛景相襯的絕美秋景圖,作者筆下的秋景是有色彩的。在隆重高雅的盛會上,賢主嘉賓面對良辰美景,他們吟詩作賦,笑聲、歌聲不斷。盛會之時,王勃遊目騁懷,心中喜悅之情,盡在華彩的篇章中,他高度讚美了這裡的人、事、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的用典藝術

(二) 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

面對良辰美景,失意之人難免登高生悲。他曾因一篇《檄英王雞文》而得罪朝廷而被趕出王府,便開始了宦遊生涯。之後他的報效朝廷之心,總被無情的打擊,甚至連他的父親也因他的官司被調到交趾縣當小縣令。這樣的人生境遇,進而興盡悲來,悲自己身在他鄉,無人能解心中苦,再借“望長安與日下,目吳會於雲間”悲自己無報效朝廷的機會。

(三)建功立業的渴望之情

即使是失意之人,但也不能就此屈服,要想改變這種多舛的命運就需要人能洞察事物的發展趨勢並能抓住時機。王勃借典抒懷,勉勵自己和後人不要輕易放棄,而是要“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是作者的內心堅定的信念,同時也表明了堅守節操的決心,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也依然能保持純正。

接下來又說北海雖遠,但借風勢可以達到,要珍惜現在及將來的時光,待機而發。不學孟嘗空有報國之情,更不仿效阮藉在窮途時哭泣,這是作者感情的昇華。最後作者更進一步表示,他雖只是一個書生,願學少年將領終軍率兵遠征,也有班超投筆從戎的懷抱,更羨慕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的遠大志向。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的用典藝術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