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日本的战争结束后受到了严苛的惩罚,

但是整体上来说可以概括为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领土仅限本土,进行战争赔偿,原有军队废黜,日本不得拥有军事力量,联合国对日本进行分区占领。(未实施)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只有一只75,000人的警察预备队,而这其中还包括一支海岸安全部队,以维护日本那冗长的海岸线。

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和德国受到的制裁是非常严苛的,大量的工业设施被拆毁,军队被解散,领土被驻军,在这个时候德国和日本的地位那就是殖民地。

一切的转机需要等到冷战的开启。

1951年日美两国签订了《日美安保条约》,日美形成同盟关系。条约规定,美国有权无限制的的在日本驻扎军队。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但是在这个阶段,日本尚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地位1952年,日本就提出了所谓的"新海军再建案",日本寄希望于向美国购买cve护航航母,并对其进行改造,改造为一艘直升机航母,用于执行反潜作战,以应对日益庞大的苏联潜艇部队。但是日本政府还是有有识之士的担心,这可能是一个裹着蜜糖的小男孩。

所以压制住了日本的海岸安全部队的野心,不出意外。

美国政府也不同意这种诉求

实际上在这个阶段的日本虽然说经济非常糟糕,但是他的那些设计师在此时仍未凋零完毕,所以说依旧有一些拥有的大型航母设计师的存在,而在这个阶段日本想要从事航母工业实际上非常容易,而美国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说美国坚决不会允许日本有任何涉足航母工业的机会。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1954年,日本颁布《防卫厅设置法》,《自卫队法》。日本安全部改编为自卫队,分为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美国考虑到日本所需要防御的方向,整体来说军事实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说对于这种改变成默许态度,1955年,美国将85架飞机交给日本航空自卫队。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1957年岸信介任首相阶段,日本雄心勃勃的制定了战后崛起方案,被否决。

美国考虑到日本方面的威胁比较大,所以说,

大体上允许日本拥有一支总人数不得超过十万人的自卫队,军舰数量不得超过三十艘,排水量不得超10万吨,航母及核动力潜艇是高压线,作战飞机数量不得超过500架的军队,不得拥有远程轰炸机,不得发展弹道导弹技术。

整体来说,基本上让日本实现了半独立。

但是,日本直到1960年代,才拥有了意大利在1947年就拥有的地位,也就是说,日本想要复苏,要比意大利更难。

1960s-1970的日本在干嘛?

在这一阶段的日本海自,依旧处于挣扎期,美国封锁严密,日本海自没有主力舰艇。

仅有几艘为了替代美国军援而建造的五十铃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尚且不到两千吨。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对比一下日本和意大利可以看到,投降的早还是有点优势的,至少,看管严密程度天差地别,美国已经允许意大利自行建造直升机航母,也允许意大利改装建造拥有发射北极星弹道导弹能力的加里波第级弹道导弹巡洋舰,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而日本就只能建造一些排水量不到5000吨级别的二线舰艇,承担的也仅仅是一些简简单单的二线防护任务,战略打击任务由美国自身承担,美国不想对日本进行任何程度上大尺度的放权。

非要说是因为意大利是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贡献的法西斯国家的话。

那也没办法,毕竟意大利在战争中的表现实在是不堪入目,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有力的拖着德国的后腿,腿都快拖断了。

再加上意大利的跳反非常及时,所以说在战后关于意大利的惩罚竟然是将之定义为战争的仆从国......仅仅是被禁止拥有核武器,航空母舰,弹道导弹,轰炸机,军队属于对内性质和防御性质,不得拥有对外攻击能力。

好歹还留了两艘主力战斗舰艇。

再加上意大利的位置得天独厚,意大利在冷战期间的海军发展迅猛,在这一阶段建设了维内托级直升机巡洋舰。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1960年代,日本海上自卫队规划了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的相关构想,

随着苏联威胁的切实增长,美国也在逐步对日本进行放权。

1965年日本拟定"第三期防卫力整建计划"决定建造两艘直升机驱逐舰,每艘搭载三架HSS-2A/B反潜直升机,取代原本孤注一掷的一艘反潜直升机航空母舰。

日本对这种构想的驱逐舰要求大概在排水量5000吨左右,能够携带三架反潜机。

6架直升机分布在两艘舰艇上,避免鸡蛋被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情况,当然了,也有美国不让的原因。

1970s-1980,零的突破,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

日本在这个阶段,我想造船,我想造航母,我现在有钱了,我养的起。

美国,乖,听话,造那个干嘛?你有我!你只需要建造一群五千吨以下的护卫舰就行了,多了没用。

日本,那五千吨级别的舰艇成么?

美国掐指一算,日本造过航母的设计师和人才应该已经凉了,所以造就造吧,还能接受。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所以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果断开始建造榛名号直升机驱逐舰1970年3月19日开1972年开建,1972年2月1日下水,1973年2月22日服役,2009年3月18日退役,

比叡号直升机,驱逐舰于1972年3月8日开建,1973年8月13日下雪,1974年11月27日宣布服役,2011年3月16日退役。

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舰长153米,宽17.5米,吃水5.2米,排水量4950吨,满载排水量6800吨

(比睿号因为设备更多,所以排水量稍有增加标准,排水量增加到5050吨,满载排水量增加到6950吨)

双轴双桨推动,蒸汽轮机推进,动力共7万马力。

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的舰载武器:

两门MK42型127毫米l54舰炮。

1座八联装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器,8枚装填16枚为备用弹,(特定角度快速装填,)

两套三联装,324毫米68式反潜鱼雷发射器,可以使用mk46鱼雷或者89式鱼雷。

两座mk15式密集阵

八联装MK-29海麻雀(8枚装填16枚备用弹可快速装填,)除此以外,还有4座12.7毫米机枪的添头。

在70年到86年的这个阶段,它的舰载机为,三架HSS-2A海王反潜直升机,在八十年代的现代化改装之后,可以搭载三架SH-60J反潜直升机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榛名于1986至1987年,比叡于1987至1989年。接受FRAM现代化改装,增强自动化程度,信息处理传输和自卫能力,

包括内容包括,加装海麻雀,换雷达 换计算机 换舰载设备舰载机等。

曲折之途,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

两艘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建成并服役之后,日本海军的反上反潜能力显著增强,美国海军也表示这两艘驱逐舰确实不错,再接下来,日本海军得到美国的允许之后,计划建造更大的DLH型直升机驱逐舰计划建造,排水量8700吨级,可以搭载6架直升机的舰艇。(看齐维内托号直升机巡洋舰)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经济问题导致这两艘驱逐舰的计划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两艘以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为原型,排水量略微放大的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白根号直升机驱逐舰1977年2月25日开建,1978年9月18日下水,1980年3月17日服役,2015年3月25日退役。

鞍马号直升机驱逐舰,1978年2月17日开建,1979年9月20日下旬,1981年3月27日服役,17年3月退役。

从各方面数据来看,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和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差别

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舰长159米,舰宽17.5米,5.3米,排水量5200吨,满载排水量7200吨,

双轴双桨驱动,动力依旧是来源于蒸汽锅炉和蒸汽轮机,最大航速依旧是32节左右。

舰炮方面仍是两门mk42型,127毫米l54舰炮,

一座8联装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弹发射装置备弹共计24发,(8发备射,16发备用,装填方式为特定角度快速装填)

一座八联装的海麻雀。

然后是两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器,可以发出mk46或者89式发现鱼雷。

再加上两门的密集阵。整体来说两级直升机驱逐舰没有任何本质的差别。

无非就是舰载机是一步到位的3架SH-3/SH-60J反潜直升机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截止到1981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拥有了4艘直升机驱逐舰,分属于四个护卫群担任旗舰。

日本海军这种反潜舰艇担任海军旗舰的行为,可以看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设计目标就是围绕反潜任务为核心建设的,如本海上自卫队仅仅是美国第七舰队反潜支队。

可以说日本海白这个定义真悲催,意大利海军起码还算是地中海领导者之一。

当时的美国第7舰队反潜支队主攻反潜任务,实际上现在也一样。

日本海上自卫队看起来不错,但是本质上依旧缺乏对外进攻能力,依旧是一只被动型防御型海军。在20世纪80年代的1985年,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巡洋舰服役,1987年,意大利加利波利号航空巡洋舰回到船坞进行航母化改造,意大利都有航母了,日本连平顶船都没有,憋屈不憋屈。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1958年的意大利,在建造安德利亚多利亚级直升机巡洋舰,1969年的意大利已经有了维尼托级直升机巡洋舰,1985年的意大利已经拥有了加利波的号航空巡洋舰,1987年的意大利已经开始改造航母。

1989年意大利已经重新拥有航空母舰。

而日本的航母复苏之梦依旧是可望而不可及。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未尝不是因为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抵抗力性过于顽强,美国对日本有着较高的戒心,担心日本反噬,并且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在80年代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所以美国也担心一旦对日本解除封锁,那么日本迅速可能壮大成为世界第二大国,甚至,有可能取代苏联的地位,所以美国对日本采取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严防死守。

广场之后,1990年代的日本海上自卫队。

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快速壮大的时代,

金刚号宙斯盾驱逐舰于1990年开建,1993年3月25日服役。

雾岛号宙斯盾驱逐舰于1992年4月7日开建,1995年3月16日服役。

妙高号宙斯盾驱逐舰于1993年4月8日开建,1996年3月14日服役。

鸟海号宙斯盾驱逐舰于1995年5月29日开建,1998年3月20日服役。

8年时间4艘宙斯盾驱逐舰。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拥有全通甲板舰艇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防空力量快速扩张,除了美国对其的纵容,向其出口,包括宙斯盾雷达,Mk41垂直发射系统,Lm2500燃气轮机,反舰导弹,反潜直升机,各式各样的雷达,奥托梅莱拉公司出口的127毫米舰炮等等一系列的武器装备以外,(虽然说这些东西以外也没啥东西了)也离不开日本本身极高的造船能力。

日本造船业的时间意识极强。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谋求对外战略投送,计划建造排水量更大的船坞登陆舰,或者说坦克登陆舰,接着日本发现了传统的lst船型,并不适合在大洋上航行。

那种张大个嘴往出吐坦克的舰艇,海浪大的把舱门拍下来都处于正常现象,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张开大嘴出坦克的船只现在越来越萎缩的原因。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所以日本需要建造一级排水量更大的,能够容纳更多的坦克的两栖舰艇,标准排水量从5600吨暴增是8000吨,而满载排水量更是增至了13,000吨,

同时手里头又有钱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又开始谋求其航空母舰,但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很清楚,自己在二战期间都做了点啥,各国对日本海上自卫队有相当强的戒心,这种戒心远强于意大利海军。

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船型选择的时候,参考了比较类似于意大利海军圣乔治奥船坞登陆舰的那种全通甲板型的登陆舰。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的构想于1992年提出,1993年获得通过,日本日本海上自卫队于1993年10月与三井重工签订合同,1994年10月开工,1996年11月下水,1998年3月服役;

下北号,1999年开工,2000年11月下水,2002年3月服役

国东号于2000年开工,2001年12月下水, 2003年2月服役。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大隅级全长178米,宽25.8米

全通甲板长120m,宽23m

坞舱,长60m、宽15m。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拥有非常硕大的车辆甲板车辆甲板面积达2185平方米。

标准排水量8,900吨

满载排水量14,000吨

双轴双桨,最高速度22节

注意,无固定编制的舰载机,但是飞行甲板可以停靠包括mv22鱼鹰在内的飞行单位。

舰载武装可以忽略。

2×密集阵

4×Mk137雷达干扰弹发射器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的前半截的直通式甲板,的用途是。

存放车辆。拥有一套14*6的车辆升降机,有资料声称,舰岛前后各有一部有一部14*6的车辆升降机但是,所谓的后部升降机或者是中部升降机,均没有标识。所有升降机位置都会用显著的白线标明位置,防止参观人员或者水兵失足掉落,但是如果中部升降机存在却没有标明的,得摔断几条腿?(色块就是升降机位置,可以看到,大隅级的全通甲板虽然全通,但是并不大,)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大隅级船坞登陆舰拥有一个全通的甲板,但是并没有机库。

飞行甲板下方,就是足以容纳,两艘lcac气垫登陆艇的坞舱。

更何况别看大隅拥有一个硕大的全通式甲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露天甲板面积都是飞行甲板。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上可以用作飞行甲板,并且有结构增强的部分,也仅仅是其舰岛往后的部分。

而且大隅级坦克登陆舰甲板最窄的地方仅仅有12米,这个宽度够干吗?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下方没有机库!

也就是说全部直升机的停放方式仅仅是甲板停放,当然了,甲板下方大隅级也有一个车辆甲板,车辆甲板上下打通的话,勉强可以塞,但是这个甲板的宽度是15米左右,但是塞进去以后怎么往上调度?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这么点的升降机够干嘛?稍微大那么一丁点的直升机就塞不下

也就是说,要么甲板系留,要么封闭坞舱,加强结构,换升降机,问题是面对大隅级,那真的是改造的时间比建造的时间都长了。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当然了依托于硕大的飞行甲板,大隅级坦克登陆舰完全可以调动mv22鱼鹰,无非就是没地方停的问题。

实际上大隅级坦克登陆舰在服役之初,一度让各国哗然,各国普遍认为认为,日本更是在像意大利一样,企图通过建造比较类似于航空母舰的非航空母舰舰艇来弯道超车建造航空母舰。

但是改了也没用呀,没有大型升降机的位置......撑死了带个mv-22,或者在需要的时候,临时充当停靠点,搭载出云级或者日向级疏散出来的直升机,or被击沉时候无路可跑的f-35b。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的现代化改造

日本防卫省2014年财年预算中下拨2000万日元用于研究搭载AAV-7A以及mv22鱼鹰的现代化改造方案。

改造范围包括,改善飞机打滑的现象,换装一个更粗糙的防滑涂料,坞舱舱门改装,购买多用途集装箱,飞行甲板铺设隔热层,以适应鱼鹰搭载情况。改进升降机,提升升降机最大抬举能力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撑死了改成这样,还不连贯机库,改直升机航母都血亏


2000s展露獠牙!日向级直升机航母


日本防卫省在2000年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日本海上自卫队战斗力的方案,提出了新一代的直升机航空母舰。

但是在这个阶段,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国际环境要比当时的意大利海军差太多,在当时的意大利海军因为有着苏联的威胁,所以说国际上对于意大利海军的扩军是默许的。

但是日本却没有这个正当的理由,所以说日本的出云级日向级在诞生之初就受到了极多的非议。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所以说日本在2000年那会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欲盖弥彰的提出的abc共三个方案。

提出议案之初,日本要求新的直升机驱逐舰标准排水量应当在13,000吨到14,000吨左右,必要时可以容纳整个护卫舰舰队群的所有舰艇的直升机,也就是说至少能够搭载8架的直升机。

诸多舰艇虽然说拥有搭载直升机的飞行甲板,但是并没有固定式机库,而没有固定式机库,会极大的损害直升机的寿命,所以说条件允许的还是需要能够搭载大量直升机的直升机航母的)

至少拥有两架直升机同时起飞的能力,并且要保证有4架直升机处在随时可用的状态。

并让4架直升机保持在随时运用的状态在竞标阶段中的三个方案。

A方案,方案描述如下

将上层结构设于舰体中段,上层结构后方有机库,飞行甲板设于舰尾,并设有通往舰体内部的升降机。

拥有奥托·梅莱拉127mm舰炮与MK-41垂直发射系统,都安装在舰体前方甲板(上层结构之前)

寻思了一下,大概长这样,大概长这样,比较类似于维内托级直升机航母。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首先上层结构位于舰体中段,而且在这个阶段基本都是燃气轮机,按照这种描述方式,应该理解为,为了更好地增加后部的飞行甲板面积,所以说缩短舰桥,两个烟囱并排布置,上层建筑前面有mk41垂直发射单元,发射单元前面有奥托的舰炮,完全符合对a方案的描述。

应该长这样吧。撑死了再提高一层甲板

B方案。

方案的描述是

单一的大型上层结构位于舰体中央舰首舰尾是平坦的飞行甲板,同时舰首舰尾各设置一个起飞点。

这个设计非常的有灵性,可能性也特别的低,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按照能够搜到的b方案,稍微加强了一下线条,毕竟原先的线条实在是太长长的,这样的话稍微显著一些。可以看到这个方案,真的非常的有灵性,非常的一言难尽。

方案c就是被选中,并落实的方案,拥有一个全通式的飞行甲板,舰载机调用效率最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舰岛位于右侧也是毋庸置疑的。

这是一艘航母,还是毋庸置疑的,至于设计阶段要求的mk41vls,垂直发射系统则位于舰岛前部。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中标方案都要细化,落实)

日本会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哪个方案?这是一个问题吗?

日本很清楚白根榛名那种方案有多麻烦,随着舰载机的大型化,它的效率会迅速下跌,想想意大利的维内托级机直升机航母,到最后其载机量下滑到了仅有三架的地步

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国哪怕以调用直升机为主,完全不考虑航母化改造的舰艇布局,也是普遍倾向全通飞行甲板的布局。

日向级直升机航母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Hyuga-class helicopter destroyer;/ひゅうががたごえいかん

日向号直升机航母2006年5月11日开建,2007年8月23日下水,2009年3月18日服役

伊势号直升机航母,2008年5月30日开建,2009年8月21日下水,2011年3月16日服役,

日向级直升机航母标准排水量13,950吨,满载排水量17,000吨。

舰长197米,舰宽33米,吃水深度7米,

机库全长,长幅125m,宽度18-23米。

日向级直升机航空母舰拥有两具升降机,位置分布在轴线上,两具升降机均属于30吨级别的大型升降机。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垂发单元在飞行甲板最后端。

动力来自于4台lm2500燃气轮机共10万马力,双轴双桨推进,

武装

两套8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单元。

两个密集阵,4个12.7机枪。

两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器,

日向级直升机航母在舰载机方面固定搭载,3架SH-60K反潜直升机1架MCH-101扫雷/运输直升机。

注意上述用词是固定搭载,也就是说日向跑到哪儿,这几架直升机就跟着日向跑到哪儿。

上文中也很明确的提到了日本,在进行招标的时候,就要求这架直升机驱逐舰能够在需要时刻搭载整个舰队所有战舰所搭载的舰载机,也就是说除了它的固定搭载以外,它还需要能够搭载至少8架的舰载直升机,

综上所述,最少能搭载12架直升机,实际上到了这个级别以后,具体能够搭载多少架直升机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海军的具体需要了。

调度水平高,多一点。

新手,少一点。

直升机便宜可以飞行甲板可以系留一群,贵了,机库都是带几个意思一下。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日本自欺欺人的声称,日向级直升机航母,是直升机驱逐舰,实际上各个国家很一致,我信你个鬼,你个老头子坏的很,这就是直升机航母,最少也是直升机航母。

不排除日本在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预留了改装成轻型航空母舰的升级空间,毕竟日向级怎么着也比加里波第大。

实际上日向级直升机航母已经允许超过30吨的大型直升机mh53e起降,也就是说日向级直升机航空母舰能够调运30吨级别的重型飞机,很明显,无论是mv22鱼鹰还是f 35b都小于30吨。如果采用短距滑跑着陆的话,日向级也不是不能够搭载f35b 无非就是少一点。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2013年的时美国的mv22,不仅在日向号直升机航母上进行的降落,而且在折叠机以后也通过升降机移入日向级的机库内,事实证明完全可以搭载,只要经过小规模的改造,日向,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搭载mv22。

当然了,盘子并不认为日本会对日向级直升机航母进行航母化改造,实际上这一级别的航空母舰都有一个共同性的问题,那就是虽然说能够搭载,但是舰载机编队规模极小,因为舰载机形不成规模效应,所以对战斗力的提升幅度很小。

2010s,东瀛利刃,出云级直升机航母

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Izumo-class helicopter destroyer/いずもがたごえいかん

日本海上自卫队怎么可能满足于两艘日向级直升机航空母舰,所以日本在近10年来建造了两艘出云级直升机航母,而这两艘直升机航母也让各国开始对日本感到忌惮,美国开始感到不满,但是,莫得办法,隔壁发展的太快....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出云级直升机航母的成本控制非常成功,仅比日向级增高了10%左右,但是却比日向大了将近50%的尺寸,所以说相对应的出云级航空母舰就减少了武器装备的数量。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出云级直升机航母仅配备了少量的自卫武器,仅拥有两座海拉姆和两座密集阵。

位置分别是舰岛前方的武器平台的海拉姆,舰艏的的密集阵,舰艉左右两侧武器平台布置的密集阵和海拉姆,

出云级直升机航母长度248米,宽度38米,吃水7.5米

(日向出云都是七米级别的吃水深度)

标准排水量19,500吨,满载排水量26,000吨

但是日本方面绝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瞒报情况,所以整体来说满载排水量应该能够达到3万吨级,但是不会超过32,000吨,

动力采用4具lm2500燃气轮机改进版总动力为135,000马力,双轴双桨推进,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和日向一样采用的相控阵雷达增强航空母舰本身的探测能力,毕竟没有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连预警直升机都没......所以只能让航空母舰本身拥有比较强的探测能力,以更好的指挥编队。

武器方面上述已经说过了,无非就是两座密集阵两座海拉姆,没啥好说的。

舰载机方面的固定搭载为,7架SH-60K反潜直升机2架MCH-101扫雷/运输直升机,然后同理可得,出云需要的时候,也得+8。

那就是16架直升机,这个数量和日本声称出云级直升机航母可以搭载14架舰载直升机的说法相似,但是这仅仅说,出云至少满足了设计要求的底线。

而且,出云级直升机航母,在直升机航母这个行业绝对称得上天赋禀意的评价所以说直升机怎么不得28??

出云级直升机航母共建造两艘。

出云号直升机航母,2012年1月27日开工,2013年8月6日下水,2015年3月25日服役。

加贺号直升机航母2013年10月7日开工,2015年8月27日下水,2017年3月22日服役。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出云与加贺


而加贺号航空母舰是旧日本海军曾经的绝对主力。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官员曾经表示,加特号直升机航母在建造过程中就已经采用了航空母舰才会在使用的加强飞行甲板结构,预留改装空间。

而且出云已经拥有了一个舷侧升降机,可以说,日本的野心已经显露无疑。

再加上,美国的有意纵容,已经同意向日本出售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甚至有消息说美国有计划向日本出口电磁弹射器和拦阻索,并且通用已经给出了所谓的出云改装方案。

这个方案的改装思路是加装两具电磁弹射器三套拦阻索,大幅度增加甲板外漂幅度,改造成一艘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的正规航空母舰,而非轻型航母。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通用提出的改造方案

当然了,按照这个改造模式的话,还不如直接开建新航母来的速度快,然后把出云和加贺一块儿改了这三艘舰艇的总成本,和对出云进行这个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差不多(要注意,出云本身就采取了较大的外漂幅度,也就是说他现在把原来的外壳拆了,然后弄一个更大的外壳。)

日本出云级直升机航母航母化改造早已是箭在弦上,就看美国何时松口了。

改装后的出云级轻型航母和日向级轻型航母


日向级机库长106.68 米,宽18. 米,高6.7 米。

争议长度是从106.68一路到127说法大把,宽度也有18,21,23的三种说法,

出云级机库长167.64 米,宽27 米,高6.7米。

面积4088平方米,载机14架。实际上,一个机库的长度就有167.64,127,125三种说法,宽度有21,24.48,27三种说法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布局,机库都无法避开升降机,这也就导致实际可用机库面积的减少


注意,两级直升机航母的具体机库数据均存在争议,上述数据,略有出入,但是不影响整体,除了出云那个167的数据有点诡异以外,毕竟加富尔号的机库长度才134米,考虑到不需要后面的那个车辆跳台,能增加十米,也才144米, 前面的长度,从哪里扣去?

算了,就这样写吧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自己画的改造方案图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出云比加富尔长了点。

如果日本设计还算合理的话,出云应当可以搭载24架的f-35。

日向1方案,参照了意大利的加里波第级航母甲板构型,方案2参照的是缩小版加富尔的构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飞行甲板长度的区别,采用加里波第的改造模式,相对来说,提升的明显一点

毕竟,日向长度只有197米,比较短,能长一点是一点

舰载机参照加里波第的话,大概是12架左右,常态调度数量会下降到6架,毕竟甲板面积小。

如果是方案2,舰载机数量不会变动,但是效率会降低,定位更加尴尬。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具体会采用什么改造方式,我们拭目以待,就算海自不喜欢现代化改造,而是加快更迭的方式更新舰队战斗力,但是出云无论如何都得改,因为直接建造航母和文字游戏是两个概念。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自己画的一个改造方案,电磁弹射器与拦阻索,但是可行性很低。

这种方案不太可能,规模太大,造一艘新的,都比这种改造模式麻省事

如果需要比较急迫的话,日向也有可能进行轻型航母话改造。

日本几艘直升机航母服役时间一览表如下图

东瀛弯刀,二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载航空兵

这个表格依旧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