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普朗克——根本沒有物質

  普朗克在平衡黑體輻射公式時發現能量在傳遞的過程中是一份一份的,於是當時麥克斯韋方程組證明光是電磁波的物理共識出現了動搖。

  不久愛因斯坦就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解釋了光電效應。

  問題是導致能量不連續的原因真的是因為光具有粒子性?

  普朗克彌留之際說:根本沒有物質,一切都是快速振動的波。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實際上導致能量不連續性,只能一份一份傳播的情況,還有另一種可能——光子存在本身就是間歇性的。

  物理界認為光子是永恆存在,因為它的時間無限慢,對光子而言感覺不到時間流逝。

  如果讀過《相對論》就會知道你我石頭花草還有光子,跨越時空的和速度都是光速。

  光速不是遙不可及,我們本來就以光速跨越時空。

  一個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的清晨,沐浴著晨光,感受陽光帶給我們的溫暖,此時照耀到你身上的每一個光子,平均在太陽內部存在了10萬年。

  用10萬年的來回折返碰撞,從高能射線衰變成可見光。

  普朗克平衡黑體輻射提出能量傳播是一份一份不連續的。使光的波粒之爭再次開啟。不過這次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成為共識。並以次為基礎構建標準粒子模型,前幾年成功預言希格斯粒子,幾乎讓基本粒子模型成為不可爭議的普世真理。

  回望歷史,彌留之際的普朗克說:“根本沒有物質,一切都是快速振動的波。”

  而愛因斯坦彌留之際也說了一句看護護士聽不懂的德語。愛因斯坦最後說了什麼一直是迷。

  普朗克作為愛因斯坦科學圈的引路人,量子力學的開創者。愛因斯坦生命的最後很可能說了是普朗克一樣的話語。

  “根本沒有物質”——其實是否定了物質的粒子性。

  生死間有大覺悟。

  “整整五十年的自覺思考,也沒能使我更接近這個問題的答案——光量子是什麼?”這是愛因斯坦畢生的困惑。

  也許彌留之際的偉人終於知道前輩普朗克說的那句“根本沒有物質,一切都是快速振動的波。”

  “根本沒有物質”可以理解為導致能量傳播不連續的原因不是因為能量具有粒子性。

  如果能量子的存在本來就是間歇性也可以導致能量傳播是一份一份不連續的。

  你感受到你與世界同在,有二種可能,一種是你與世界一直同在,一種是你與世界以某種頻率間歇存在。

  除了筆者沒人相信人與世界間歇存在的可能性。

  問題是人類個體即使死去世界還在。構建人體的細胞每幾個月就要全部換一遍。你的每一個細胞相對你而言都是間歇存在。比如你的肝細胞六個月換一遍。

  可間歇存在的細胞卻構建了你的身體。

  間歇存在的人類個體構建了整個人類文明。

  現在構建宇宙的基本粒子為什麼要一直存在?

  基本粒子為什麼不可以像你的肝細胞那樣幾個月換一遍?

  人類憑什麼認為光子跨越時空的方式是位移而不是和空間替換呢?

  如果構建太陽的基本粒子一秒鐘生滅3萬億次。人類對宇宙認知根本就是誤區。基本粒子模型是人類思維僵化的代表。因為基本粒子模型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局部構建整體的認知邏輯適用於整個宇宙。

  你能曬到陽光是因為光子的量子隧穿效應。從a點無視障礙瞬移到b點。

  人類認為這是光子運動的結果。如果理解“根本沒有物質”這句話。b點的光子已經不是之前a點的光子。就像你現在的肝細胞不是幾個月前的那個肝細胞一樣。

  光子發生替換。整個宇宙的基本粒子沒有位移只有與空間的替換迭新。這就是所有基本粒子以光速跨越時空的根本原因。

  如果導致能量傳播不連續的原因是能量子存在的間歇性。那麼什麼在維繫宇宙的實在性?——空間距離。

  萬物因動而存不是因存而動。你能感受到你與世界同在,不是因為你與世界真的同在。而是因為你與世界跨越時空的和速度都是光速。

  也許讀者覺得我的理論沒有實驗證明且空洞沒有核心。不過我的理論可以實驗證明,

1依據我的理論電子的半徑是負數到零的變量。這個要實驗家去實驗證明。

2.依據我的理論,如果一個空間內比如一瓶礦泉水,如果一個礦泉水瓶依次裝水,然後裝油,油與水替換著裝。如果一秒油與水的變化頻率高達3萬億次,那麼這個瓶子的質量是油與水加瓶子質量的和。如果實驗被證明,這也解釋了黑洞的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