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心梗來臨前,會出現“1熱,2疼,3多”,指的是什麼?

生活餘兵


心臟作為人體的“發動機”,把血液泵向全身,一旦心臟出現疾病,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那麼心梗來臨之前會出現“熱、疼、多”這樣明確的表現嗎?下面我們來詳細的聊一聊!



什麼人更容易發生心梗?

  1. 冠心病史,本身有冠心病,或者發作過心絞痛的患者,再次發生心梗的概率會大的多!
  2. 家族史,家族史是冠心病獨立危險因素,對於一級家屬60歲以前發生心梗的,更容易發生心梗!
  3. 高血壓患者,高血壓一直都是所有血管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明確可以致使血管受損,當然也可以損傷冠脈,導致心梗;
  4. 高脂血症,我們都知道LDL是壞脂蛋白,容易沉積在外周組織、血管,導致血管阻塞,發生在冠脈,就會導致心梗;
  5.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也可以引起血管內皮損傷,導致脂質沉積,進而出現動脈粥樣硬化;
  6. 長期吸菸,香菸裡除了有尼古丁,還有40多種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炎症反應,脂質沉積動脈粥樣硬化,出現冠心病,特別是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吸菸無異於火上澆油!

當然年齡也是心梗的獨立危險因素,因為正常人身體也在逐漸老化,器官功能也在逐漸衰竭,研究指出,40歲以上人群,每長10歲心血管危險會就會增加1倍!如果老年人再加上上訴的高危因素,那麼他發生心梗的危險就更高!

心梗的症狀是什麼?

一、熱?我覺得是“冷”


心肌梗死的患者會出汗,但這不是因為“熱”引起的!心梗患者會出現瀕死感,全身冒冷汗;當急性心梗併發心源性休克時,患者會出現血壓低、心動過速,皮膚冰涼、溼冷、蒼白和晦暗。

二、2痛?有很多地方會痛!

心肌梗死一般會出現持續性左前胸壓榨性疼痛,口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持續時間一般超過30分鐘。通常會放射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上腹部、雙肩、手臂(上臂和前臂)、手腕、手指、頸部和咽喉、下頜和牙齒,以及左側背部,同時還會伴隨著呼吸急促,噯氣、噁心和嘔吐,出汗、溼冷和乏力。

所以胸口痛是正解,而牙痛、背痛、喉嚨痛和手指痛等都只是放射痛、牽涉痛!是大家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疼痛,而不是心肌梗死的特徵性疼痛!不用過份擔心!

三、3多?併發症多!





1.心力衰竭:發生率為5%左右,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最容易發生,當心內膜下心肌梗死累及二尖瓣乳頭肌,也可出現二尖瓣關閉不全而誘發急性左心衰竭,院內死亡率大於50%!

2.心臟破裂:這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嚴重併發症,常發生於梗死後的兩週之內,好發部位是左心室下1/3處、室間隔和左心室乳頭肌。

3.室壁瘤,通常累極心尖和前壁,是急性心梗的致死性併發症,發生率約20%左右,其中假性室壁瘤更容易破裂,需要儘早診斷!

4.附壁血栓形成:多見於左心室,心梗之後局部血液動力學改變,容易形成血栓,栓子脫落容易導致栓塞!掉到哪裡塞哪裡!

5.心源性休克:當心梗面積>40%時,心肌收縮力被度減弱,心排出量顯著下降,即可發生心源性休克而死亡,死亡率>50%!

6.心律失常:心臟有節律的跳動來自自身的傳導系統,當梗死部位累及傳導系統,引起自主節律紊亂,嚴重者可導致心搏驟停、梗死!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心梗都有這麼多表現呢?

並不是的,還有一部份表現為無症狀心肌梗死!大家更要重視!

一項回顧性研究納入了美國第2次國家心肌梗死註冊研究中430,000多例確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有1/3的患者就診時無胸痛。這些患者可能表現為單純呼吸困難、噁心和/或嘔吐、心悸、暈厥或心搏驟停。

心梗不單單會發生在老年人,目前年輕人的發病率也在逐步上升,更有一些人,一開始可能就單單表現為胸前不適,或者呼吸困難,往往是在暈倒之後送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的心肌梗死,這就是無症狀性心肌梗死!

對於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和女性,他們出現心肌梗死時,症狀表現不明顯,出現上述情況之後應及時就醫!

心臟協會提出了7個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標,包括: 不吸菸、保持身體活動、血壓正常、血糖水平正常、總膽固醇水平正常、體重正常、飲食健康。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點個贊或者關注都是極大的鼓勵!


普外三角針


心梗來臨前,會出現“1熱,2疼,3多”。張大夫從事心內科工作這麼多年,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說法,翻遍各種心臟病的教科書和指南,也沒有一本書有過這樣的說法。我個人也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但是,張大夫想大膽的猜一猜提出這種說法的人想表達的想法,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1熱

我個人猜測這裡所說的“1熱”可能是心肌缺血發作時,也就是心梗發作時的出汗症狀。因為心肌梗死發作的時候,很多人因為胸痛等不適症狀嚴重,會伴隨出現出大汗的情況。而出大汗的伴隨症狀,在外人看來就是因為人體很熱鬧的。這裡的熱是不是這個意思。

二、2疼

心肌梗死發作的時候,很多人是會有胸痛和放射痛的臨床表現。心前區的疼痛,也就是老百姓說的胸口疼,是教科書式的心肌梗死症狀。除了胸痛,很多人還會伴隨有放射痛,比如說左臂內側疼痛、牙疼、頸部疼痛、後背疼等等。這裡所說的“2疼”是不是指的胸痛和放射痛,我個人覺得可能性最大。

三、3多

心肌梗死發作時,很多人伴有出汗多的情況。有些人會有噁心及嘔吐,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還有一些人會出現便意,比如說想排尿或者排便的感覺。但是,出汗多、噁心及嘔吐的情況如果說還比較常見,那出現便意的人並不多見,臨床上只是有少數患者有這個症狀。所以說,“3多”我也實在是給這個提問者概括不出來。

其實,嚴格說來,醫學上並沒有“1熱,2疼,3多”的說法,但是通過咱們給大家這樣猜測一下,希望能讓您更加了解心肌梗死的症狀,一旦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請及時撥打120.


張之瀛大夫


作為二十年的心內科醫生,每年都會搶救上百心肌梗死的患者,從來都沒有學習過1熱,2疼,3多;這樣的總結。


真是感嘆自己不學無術,孤陋寡聞,不求上進啊!本想抱著學習的態度,進來好好學習一下,看看到底什麼是1熱2疼3多,可是竟然沒有一個心血管醫生或心血管專業的人來回答,這我就放心了,因為我並不是我不學無術。

但我也更擔心了,因為一群不是心血管專業的醫生在說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在說一個根本不存在的123,就好比一個種糧食的人,在大談闊論火箭如何發射。

醫學不是娛樂,竟然誰也敢胡說八道,也說明我們專業醫生科普不夠,要不也不會有這麼多人相信他們說的123。

作為心內科醫生,今天我再次說說心肌梗死前會有什麼表現,哪些情況可能是心肌梗死要來臨。

據統計,我國心肌梗死患者中50%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發生了心肌梗死,幾乎所有就診晚的人,都是不知道自己發生了心肌梗死。您想想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發生了心肌梗死,誰敢耽誤,誰還不趕緊就診。


心肌梗死有很多表現,其中有一半以上比較典型,那就是持續性心前區壓榨樣疼痛,伴胸悶憋氣大汗,瀕死感這些感覺。

但並不是每個心肌梗死都是這樣的表現,換句話說,心肌梗死就是持續的心絞痛,因為心絞痛一般就幾分鐘,最多十幾分鍾,如果持續15分鐘,那就懷疑心肌梗死。

心絞痛不僅僅是心前區疼痛,還可能是胸痛,頭疼,牙疼,後背疼痛,肩膀疼痛,上腹疼痛等等,正因為部分心肌梗死並不是心前區疼痛,所以才會有人耽誤。

除了疼痛,還可能只表現為胸悶憋氣,呼吸困難,心慌,甚至眼前發黑,暈厥,突發心電圖完左線,噁心嘔吐,便意等等表現。

如果這些表現持續20分鐘,就必須考慮可能是心肌梗死,必須馬上撥打120!

至於1熱?心肌梗死的前並沒有什麼熱,2疼?可不是2疼,因為心肌梗死可表現為很多疼痛,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種疼痛表現,而不是2疼。3多?在心肌梗死發生前,有什麼3多呢?我也沒有總結好,肯定不是許三多。

上述這些表現如果持續20分鐘,要懷疑心肌梗死已經發生,可是但心肌梗死已經發生,那誰也不由,很多人就會猝死,很多人會心衰,那麼心肌梗死有沒有更提前的前兆呢?

除了猝死型心肌梗死,大部分心肌梗死來臨前,都會出現心絞痛的表現,具體表現和上面一樣,只是發作持續時間短一點,一般2-15分鐘。多於活動後發生,比如走路快,上樓,跑步,運動,寒冷,激動等等情況下更容易發生。

這個時候必須就診,這樣才能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因為每次心絞痛都是心臟在報警。

那還有人會問,還有沒有更早的表現呢?


那就只能是高危因素,高危因素越多,我們發生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多,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不控制,比如抽菸喝酒,久坐不運動,不健康飲食,熬夜壓力大,遺傳基因等等這些高危因素越多,越容易得冠心病,越容易心肌梗死。

所以,心肌梗死已經來臨的表現就是持續性心絞痛,但記住了心絞痛不僅僅是心前區疼痛;心肌梗死來臨之前大部分人會有心絞痛表現;為了真正預防心肌梗死,只能提前預防,那就是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三高。


心血管王醫生


這個問題主要強調的是心梗前兆,而所謂的1熱、2痛、3多,應該是某些人總結的規律,裡面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個偏差的關鍵在於“熱”。

所謂的“熱”其實是錯誤的,應該指的是“流汗”

“熱”在臨床上多指體溫升高,而心梗突發前,患者並不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現象,但絕大多數患者可能出現面色蒼白,滿頭大汗的情況,但這裡的流汗可不是因為體溫過高造成的,患者反而可能感覺四肢冰冷。

有些人會說“羅醫生,你說錯了,心梗患者會出現發熱症狀的”,確實如此,但其中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這裡談的熱是心梗來臨前,也就是心梗的前兆症狀,而在臨床上心梗患者出現的發熱主要在後期,同時可能伴有心動過速的症狀,而且多為低燒,所以不應作為參考。

“痛”是切實存在的,但絕非兩個那麼簡單!

心前區疼痛是心梗患者最典型的症狀,大多數人稱之為胸痛,這是一種壓榨、緊束性的鈍痛,相比於心絞痛持續1-15分鐘以內而言,心梗患者的疼痛時間更為持久,可達數小時或一兩天。

除了胸痛以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嗓子痛、上腹部疼痛、牙痛等,所以單純的兩個疼痛並不能代表心梗的發生,更何況由於個體體質的不同,部分心梗患者一直到病情突發,可能沒有任何症狀,這類患者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我們稱之為“無症狀心肌缺血、無症狀心肌梗死等”,如果患者過於迷信所謂的“固有規律”,很可能會延誤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危及生命。

“多”的意思較為模糊,每個醫生的意見都不同,我認為是發作頻率變多!

作為冠心病的臨床表現之一,心梗和心絞痛非常相似,但危險性卻是天壤之別,心絞痛是最典型常見的臨床表現,相比於心梗,無論是疼痛程度、疼痛時間都更為劇烈,而且還可以通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進行緩解,而心梗發作前,患者會明顯感覺自己的心絞痛(胸痛)發作頻率變多,而且時間也明顯變長,平時很快見效的硝酸甘油也好像不怎麼管用了,我覺得這才是“多”的真意,而非症狀變多。

由於這三點沒有明確的規定,很難存在固定的解釋,只能通過經驗進行考慮,所以我建議大家綜合系統的看待心梗,這些規律確實需要了解掌握,但絕不能生搬硬套,就像我上文所說,有些人的體質不同,可能痛閥較低,無法及時感知疼痛、可能側支循環建立較好,很難因為缺血而出現症狀,這時候如果依然死盯著症狀進行猜測,很可能會發生危險,因此我建議大家:“一旦發生胸痛,如果硝酸甘油效果不明顯,不要心存僥倖,請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羅民教授


心梗,又叫“心肌梗死”,是由於血栓或者炎症導致的心肌缺血性壞死。

每年新發心梗病例,約70萬例,被喻為健康的"炸彈",隨時奪人生命。

心梗的發生,與吸菸、喝酒、情緒、不良習慣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那麼,心梗來臨前,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心梗來臨前,會出現“1熱,2疼,3多”,指的是什麼?

心梗來臨前,會出現“1熱”

身體發熱

在心肌梗死前,患者會出現身體的白細胞會變多,紅細胞減少的情況,這時候救會出現身體發熱的症狀。

此症狀可能會持續一兩天,時間長的會持續一週。

如果你的身體有這樣的異常表現,建議儘早檢查一下,查明原因,儘量防止心梗發作。

心梗來臨前,會出現“2疼”

1、嗓子疼

心梗來臨前,除了會有一些典型的症狀以外,還會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嗓子疼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心臟放射痛的其中一種,有的病號表現不典型。

如果你在沒有吃辣椒,感冒的情況下,有這種感覺,可能是心梗發作的表現,要小心。

2、胸部疼

心梗最典型的一個症狀就是,出現胸痛的情況。

一般表現為:胸骨的正中間,或中間偏左一點的位置,會出現疼痛,並且伴有壓迫感,瀕死感。

一般持續時間在5-15分鐘或以上,也會同時出現出汗、噁心的情況。

心梗來臨前,會出現“3多”

1、盜汗多

出汗是我們身體的常見現象,一般我們出汗都是在過度運動之後比較常見,通常額頭較多,這與心梗發作的出汗部位不太一樣。

通常,在心梗發作前,身體的頭皮、脖子、後背、手心或者腳心都會大量出汗,尤其是睡覺時,更應該提高警惕,可能猝死即將發生

2、噁心多

如果你每天睡眠時間充足,卻仍覺得精疲力竭,就一定要提防心梗。

特別是女性,在心肌梗死發作前數日會出現疲乏,這種疲乏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現。

並且,當心梗疼痛影響到讓人的腸胃功能時,病人還會頻繁的犯惡心,嚴重的話出現嘔吐。

3、頭痛多

如果一個人,在睡覺的時候,經常發生頭痛,尤其是偏頭痛,那麼可能不是頭部問題,而是心臟出現了問題。

偏頭痛和心臟異常,都是自主神經系統失衡的結果,心梗也會出現偏頭痛,主要是心梗前血管痙攣期,伴發腦血管痙攣所致。

預防心梗,保護心臟健康,謹記:少做3件事,堅持4個一

【少做3件事】

1、少用鹽

鹽攝入過多,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的發病率驟升!

這是因為,食鹽中的鈉離子,過多被吸收進入血液後,會引起水鈉瀦留,導致血容量增加,血壓上升;

同時會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水腫,血管腔變窄,引發心血管疾病。

2、少抽菸

抽菸與心肌梗死之間有強烈的關聯性,對於青年男性來說,吸菸人群可增加7倍的心梗風險。

尼古丁作為香菸中主要的成癮成分之一,可引起人體多種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肺癌等,而心梗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動脈粥樣板塊發生破裂。

3、少悲傷

良好的情緒,對心臟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而過度緊張的情緒,會誘發急性心梗,危害生命健康。

所以,日常要學會調節情緒,少悲傷多歡樂,這對於心臟來講,十分必要。

【堅持4個一】

1、睡眠足一點

睡眠,對於心臟健康,十分重要。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會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打亂心臟自然的節律,易引起竇性心動過速、早搏、甚至是短陣室速,也就引起心臟不舒服。

很多人,在熬夜時,會突發心臟疾病,甚至猝死,所以日常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2、營養多一點

  • α-亞麻酸

研究發現,α-亞麻酸,是一種人體必需脂肪酸,有助於軟化血管,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

同時,α-亞麻酸,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膽固醇,同時增高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可抑制血小板凝聚,減少血栓的形成,同時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維護血管的暢通,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幾率。

亞麻酸在人體內還可以轉化為被稱為“血管清道夫”的EPA,同時,它可以抑制血栓性疾病,預防心肌梗死,和腦梗死。

來源:紫蘇仁油、核桃油等植物油中,其中紫蘇仁油中的α-亞麻酸,含量高達66%以上!

3、穴位按一點

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腋窩最深處)

功效:極泉穴位於心經腧穴,是心經的首穴,心主血脈、主神志,有養心安神,理氣活血,治療胸悶氣短,心煩意亂等作用。

常按摩,是疏通經絡,增加淋巴代謝,預防心絞痛、冠心病、心悸、心痛等。

4、一份好心情

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是由於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的。

日常的我們要學會放鬆精神,對任何事情要能泰然處之,不能鑽牛角尖!

要知道,情緒在前,心臟病在後。



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們臨床上常見急危重症,起病急驟,臨床症狀多樣,處理不及時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乃至心源性休克、猝死的發生,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

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劇烈胸痛,常常為心前區/胸骨後壓榨性或窒息性疼痛,疼痛持續時間久,休息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常常不能緩解,可伴有胸悶、氣緊、肩背部放射痛、出大汗、瀕死感等。



雖然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狀,而少數病人則可以牙齒、咽喉部、背部、上腹部等部位疼痛為表現,易被誤診。而極少數老年人群和糖尿病病人等,則可無明顯的疼痛,易被大家所忽略。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特別是對於存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者,在情緒激動、暴飲暴食、突然受涼、勞累、熬夜、酗酒等誘因下,突然出現持續性胸痛,應警惕心肌梗死可能,應積極送醫處置,積極完善相關檢查,並及時行血管再通治療,以最大限度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全科掃地僧


我們平常講到的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在國內,近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每年新發至少50萬。很多人對心梗的理解是:心梗發作突然、來勢兇猛,死亡率高,及其危險,防不勝防。其實心梗來臨前,身體會提前報信,會出現1熱,2疼,3多等一系列的徵兆,尤其是有心血管病高位因素的人要多加留心,知道這些也許能夠在關鍵時刻提前預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心梗發作前的各種常見徵兆。

1、熱

1)全身發熱:心梗患者發病前白細胞會明顯的增高,紅細胞會下降,從而導致全身發熱,全身發熱的症狀一般會持續1到2天。

2)胸口悶熱:很多患者發作心梗前會有胸口發熱,或者壓榨樣感覺,70%的心梗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心慌、胸口悶熱等,如果患者身體一直很健康,但是最近總是感覺到全身無力,胸口悶熱,做運動的時候總是出現氣促氣短,體力不足,有可能是提示心血管問題。另外,患者要及時去醫院做相應的檢查。

2、疼痛

1)胸痛:心梗發作的幾天前,一些患者常會覺得胸口發緊,開始可能只持續幾分鐘,之後還會反覆。 胸痛是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狀和最常見症狀。突然發生的位於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這些都是冠心病心絞痛的症狀,發作頻繁或者加重一定要小心是心梗來了。

2)其他放射性疼痛:有時候疼痛可位於上腹部,放射至頸、下頜、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僅有左前胸不適、發悶感,另外,有些牙疼也可能是心梗發作的前兆症狀之一。常見於老年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

3、多 — 多汗

突然來襲的胸口疼和大汗淋漓,是心梗的典型症狀之一。如果你在正常狀況下,身體毫無徵兆的大量出汗。這時您就要重點關注了,因為當心髒內的血液輸出量大幅度減少的時候,就容易導致大量出汗。很多急性心梗發作前兆都有大量出汗。突然間大汗淋漓又找不到原因,就要懷疑是不是心臟出問題了。

4、心絞痛發作時怎麼急救

心絞痛發作時,首先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就地休息。取出隨身攜帶的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一片,嚼碎後含於舌下,通常兩分鐘左右疼痛即可緩解。如果效果欠佳,5~10分鐘後可在舌下再含服一片。之後如果疼痛仍然不緩解,要立即就醫,排除心梗。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瞭解到,有些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在發作前會出現上述的1熱,2疼,3多症狀。一定要多加留心。心梗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發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患於未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大家平時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去就醫,以免耽擱病情,危害健康。


心血管馮博士


心梗是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時致死率最高的一種疾病!

平均18到20秒就有一例心梗事件發生,而三個發生心梗的患者當中就會有一人因為心梗而死亡,所以做好心梗的預防和了解心梗發生前的信號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梗來臨前,會出現“1熱,2疼,3多”

1熱
  • 身體發熱

在心肌梗死前,患者會出現身體的白細胞會變多,紅細胞減少的情況,這時候救會出現身體發熱的症狀。

此症狀可能會持續一兩天,時間長的會持續一週。

如果你的身體有這樣的異常表現,建議儘早檢查一下,查明原因,儘量防止心梗發作。

“2疼”

1、嗓子疼

心梗來臨前,除了會有一些典型的症狀以外,還會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嗓子疼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心臟放射痛的其中一種,有的病號表現不典型。

如果你在沒有吃辣椒,感冒的情況下,有這種感覺,可能是心梗發作的表現,要小心。

2、胸部疼

心梗最典型的一個症狀就是,出現胸痛的情況。

一般表現為:胸骨的正中間,或中間偏左一點的位置,會出現疼痛,並且伴有壓迫感,瀕死感。

一般持續時間在5-15分鐘或以上,也會同時出現出汗、噁心的情況。

“3多”

1、盜汗多

出汗是我們身體的常見現象,一般我們出汗都是在過度運動之後比較常見,通常額頭較多,這與心梗發作的出汗部位不太一樣。

通常,在心梗發作前,身體的頭皮、脖子、後背、手心或者腳心都會大量出汗,尤其是睡覺時,更應該提高警惕,可能猝死即將發生

2、噁心多

如果你每天睡眠時間充足,卻仍覺得精疲力竭,就一定要提防心梗。

特別是女性,在心肌梗死發作前數日會出現疲乏,這種疲乏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現。

並且,當心梗疼痛影響到讓人的腸胃功能時,病人還會頻繁的犯惡心,嚴重的話出現嘔吐。

3、頭痛多

如果一個人,在睡覺的時候,經常發生頭痛,尤其是偏頭痛,那麼可能不是頭部問題,而是心臟出現了問題。

偏頭痛和心臟異常,都是自主神經系統失衡的結果,心梗也會出現偏頭痛,主要是心梗前血管痙攣期,伴發腦血管痙攣所致。

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心肌梗死?

【補充一物】

α-亞麻酸

α-亞麻酸,是人體必須脂肪酸,是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重要營養物質,有預防心梗、腦梗的功效。

α-亞麻酸,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經常食用還有助於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還能降低血脂。

並且,α-亞麻酸還能軟化血管,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血管的通透性,阻礙血小板聚集,達到降血脂、調血壓,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食物來源:紫蘇仁油、有機亞麻籽油、深海魚等。

與深海魚相比,紫蘇仁油中的亞麻酸含量較高,在65%以上,每日可將其拌入酸奶或者淋湯即可食用。

【少碰二黃】

1、豬油

生活中我們吃豬油的較多,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食用油最好是多樣性,

動物油相對於植物油來說,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食用油建議不宜過多食用,增加高血脂,心臟病的發生幾率。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成人每天攝入的烹調油限制在25克~30克。

2、少油炸食物

經過油炸的食物,雖然美味,但是食物中的影響成分遭到破壞。

高溫油炸的食物,蛋白質氨基酸分解,形成雜環胺。

不僅增加油脂的攝入,也產生大量的致癌物,促進血栓的形成。

【 常飲二水】

1、白谷丁荷葉茶

用白谷丁、荷葉、小葉苦丁,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

白谷丁,藥用價值高,用其泡水,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對於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小葉苦丁,泡水喝,對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減小,有助於改善血脂,預防血栓。

荷葉泡水,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時,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紅細胞壓積、從而改善血液濃粘狀態。

2、老虎薑茶

老虎姜但可顯著降低患有高血糖人群的血糖。

研究發現,可顯著降低高脂血症人群中血清 TC、TG、LDL-C值,並且還可以提高血清中 HDL-C 水平。

能降低動脈硬化指數,對全血黏度、血沉有降低作用,並能提高紅細胞壓積。

有效的預防動脈硬化,降低心梗,腦梗的發病幾率。

【 多動二處】

1、跳繩

跳繩是一項很方面的運動,在家中就可以完成,

跳繩是一項全身的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的流動性。

每天堅持跳繩,有增強心肺的功能,促進心肌細胞的機能,預防心臟損傷。

每次堅持20-30分鐘,每週堅持3-5次。

2、徒步

徒步可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降低三高疾病。

通過徒步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凝塊的出現,從而促進身體健康。

能夠幫助降低血壓,降低血糖和血脂,也是一項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

【 遠離二習】

1、遠離過度勞累

全世界每年有5000萬人因過度勞累導致死亡,臨床上稱為“過勞死”。

調查結果顯示,“過勞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臟病導致的。

每天工作在10小時以上的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幾率提升50%。

心臟最怕的就是勞累,壓力,從而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等。

2、遠離生氣

很多的突發心梗的患者都是由於過度的情緒激動,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

每生氣3.小時以上,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比平時高出5倍以上。

人在生氣的時候,心肌細胞的壓力增大,血壓異常收縮,造成突發性的心肌梗死。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養生小百科


急性心肌梗死是嚴重危害我們生命安全的一種疾病,我們一直在努力的克服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而且一直在科普急性心肌梗死怎樣救治。但70%的急性心肌梗死都有無先兆,如果我們能及時儘早的發現和識別這些先兆,或許可以讓我們減少急性心肌梗死所帶來的悲劇。說實話,我是第一次聽到一熱、二疼、三多的先兆說法,但既然是科普,我就把我所理解的123講給大家,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一、熱

急性心肌梗死發生以後,患者會因為疼痛的刺激、瀕死感的出現而導致患者伴有大汗的情況出現。患者會因為憋悶感大汗,而解開紐扣甚至要脫掉外套,這可能也是我們所謂的熱的解釋。


二、疼

疼我覺得比較好理解,當急性心肌梗死出現以後,患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疼痛,無論是胸痛,頸部疼,還是下頜疼,還是後背疼還是肩部及上肢的放射疼,痛都是冠心病的一個最為常見的表現之一,當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三、多

急性心肌梗死來了以後,患者會出現怎麼樣都解決不了的不舒服。那麼患者的要求會很多,不舒服會增多,出汗會增多,不知道可以理解為心肌梗塞的多不可以!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出現這樣的不適,儘快就診,儘快排除和鑑別是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的原則還是隻要我們身上出現了自己不能解釋的,不舒服儘快到醫院讓醫生進行識別才是最正確的做法。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一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心梗來臨前,會出現“1熱,2疼,3多”,指的是什麼?

不知道這幾項概括是不是百姓們自己總結的,臨床上並沒有這種稱呼。不過倒是可以根據題主的思路簡單總結以下。

一,這裡的“1熱”應該指的是患者發作時的全身性發熱症狀,通常體溫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發熱是由於心肌壞死發生時,機體對炎症的吸收導致。

二,“2疼”,當然,最明顯的是心前區部位疼痛,這種疼痛往往具有放射性,會放射到左側的上腹部、肩部、甚至頭面部。

三,“3多”。我認為可能是發作時出汗多、心律失常多、肌鈣蛋白增高(通過抽血化驗得到的直接指標,具有確診意義)。這是我比較勉強的根據題主的要求對號入座。心律失常以我們常說的“早搏”最為常見,尤其是室性早搏,這時要注意,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繼續發展為室顫。室顫是導致很多核心梗患者的早期死因。

下面根據臨床上經常出現的情況說說,真正的心梗來臨時會有哪些表現?

心梗發生前往往會有一些先兆,比如出現乏力、耐力下降,煩躁,喘氣費力等。其中比較有代表性意義的是心絞痛(即活動時發生明顯的心前區疼痛),但程度上更劇烈、更持久、更頻繁。這裡需要注意,心絞痛發生時往往疼痛的時間比較短,發生時停止勞作,數分鐘之內可緩解,一旦超過10分鐘(臨床界限是15分鐘)高度懷疑是心梗發作。以往發生心絞痛時通過口服硝酸甘油能夠短時間緩解,但心梗發生前出現的心絞痛,則對硝酸甘油療效較差。

還有一些患者以消化道症狀出現,表現為噁心、嘔吐,上腹疼痛。類似的劇情,幾年前的電視劇《青年醫生》裡面,就有這樣一個病例:患者來院時以噁心、嘔吐為主,同時出現上腹疼痛,被當做急腹症治療,幸好後來被即使發現,避免了意外的發生。


然後就是我們上文中說的,也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胸痛、出汗、發熱等,一些患者還會出現低血壓等休克表現:肢體發冷、心率增快、尿量減少。

心梗作為心內科常見疾病,也是導致很多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需要引起大家重視,希望廣大患者從根源上抓起,減少冠心病的發生,這也是導致心梗的直接因素,同時出現臨床症狀時及時就診。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持續更新相關醫學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