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它被封殺,1200億的生意涼涼

它被封殺,1200億的生意涼涼

“該來的,終於來了!”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劉曉月

該來的,終於來了!國家終於出手,對引起肺炎疫情的元兇——“野味”,下達了全面封殺的禁令!

2月24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它被封殺,1200億的生意涼涼

在《決定》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有以下三點:

第一,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食,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也不行!

《決定》提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第二,野生水產不在禁食名錄當中,牛蛙、甲魚、水鴨可以照常吃!

捕撈漁業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野生水產也佔我國水產消費量的很大一部分。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也不會全面禁食野生水產。水產是相對低等級的動物,和人的親緣關係比較遠,並不易傳播病毒。因而此次決定僅把禁食範圍限制在陸生野生動物範圍內。

第三,實行白名單制度,家畜家禽不受影響!

對於馴養程度比較高的、養殖規模比較大的、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動物,國務院可以實時將其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白名單”,避免對其養殖產業鏈造成嚴重影響。

此項《決定》一出,大家紛紛拍手叫好。無論是新冠肺炎,還是非典,以及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徵等等高危傳染病,都是人類亂吃野生動物所付出的代價。

事實上,有數據判斷,全球78%的人類新發傳染病都與野生動物有關。這些病毒本來存在於自然界,野生動物宿主並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於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或者侵蝕野生動物棲息地,使得這些病毒與人類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它被封殺,1200億的生意涼涼

而且,為了滿足人類的一時口腹之慾,野生動物要承受極大的痛苦。

以穿山甲為例。出售者會把管子插進穿山甲嘴裡,一直戳到胃部,強行灌食玉米糊。只要體重升上去,就能賣到高價。

湖南的一起案件中,有人扒開穿山甲的嘴,用注射器注入大量“淮山米粉”。海南一案,販賣商用刷牆塗料調水,再用灌腸器給穿山甲灌腸。在雲南,走私犯給穿山甲注射大量麻醉鎮靜劑,又用高壓水槍往裡注水。

給穿山甲打鎮靜劑,是為了運輸時穩定它們的情緒。打興奮劑,是為了讓它們在市場上顯得更生猛。打石灰水,是為了給活體增重。打防腐劑,是為了給死體保鮮。

這些被人上下灌注的穿山甲,看起來還活著,但內臟早已腐爛。

它被封殺,1200億的生意涼涼

其實,我們普通人大多數都是不吃野生動物的。2014 年的一項研究調查了中國 5 個城市 1000 多人,發現不同地方的做法截然不同。在廣州,83% 的受訪者在前一年裡吃過野生動物;上海 14%;北京只有 5%。全國範圍內,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不應該食用野生動物。

極其恐怖的飲食場景,還有幾千元一桌的單價,註定了真正吃野生動物的只有少數人。廣東省林業局曾進行過一次調查,廣州市半數以上的人吃過野生動物,吃野生動物的原因,45.4%的人認為可以補充“營養”,37%是出於好奇,12%人是為了顯富。

它被封殺,1200億的生意涼涼

其實,放這些動物們一條生路,也就是給我們人類一條活路。人與動物之間不要互相傷害,這樣不好嗎?

但是我們注意到,《決定》推出的這段時間,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人說,如此“一刀切”的做法,讓那些養殖戶們怎麼活?

在我國,野生動物養殖已經成為了一項非常龐大的產業。據《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調查估算,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人,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其中,毛皮動物產業從業者約760萬人,毛皮產業產值估算3894.83億元;藥用動物產業的從業者約21.08萬人,創造產值50.27億元;食用動物產業的從業者約626.34萬人,創造產值1250.54億元。

有些人因此而走紅脫貧。比如此前,華農兄弟就因竹鼠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網紅。“竹鼠不僅可以暖手,還可以暖胃。”在他們的帶動下,無數人也養起了竹鼠,甚至“竹鼠暴利的背後”還上了央視,被當作致富案例進行宣傳。

它被封殺,1200億的生意涼涼

有些地方的野生動物養殖歷史悠久,還成為了當地的經濟支柱。長春市雙陽區從雍正年間就開始養殖梅花鹿,相關從業者超過10萬人,鹿業年產值達22億元,雙陽區“中國梅花鹿原產地”的商標品牌價值超過50億元。

還有“中國金錢龜之鄉”廣東博羅縣楊僑鎮,金錢龜存欄量常年超過2萬隻,年產金錢龜苗超過10000只,年產值達2.5億元。除楊僑鎮外,野生龜類養殖業為廣東省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廣東省龜鱉從業人員人員近百萬,總產值近1000億。

有些地方把養殖野生動物當成了“脫貧攻堅”的重要項目。如江西日報在2019年11月曾報道江西省萬安縣飼養果子狸的“致富經”:“30只母狸可產子狸90只左右,每隻子狸半年至一年可長為5公斤商品狸,按每公斤200元計算,90只可賣9萬元。除去成本,一年利潤就有5萬餘元。”該縣沙坪鎮、高陂鎮、百嘉鎮就有560戶共1700多人在政府部門的幫扶下,簽約養殖果子狸,奔向致富路。

它被封殺,1200億的生意涼涼

時代的一粒灰,放在個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山。

養殖野生動物是一項投資大、週期長、風險高的行業,尤其是對於那些想要以此脫貧的村民而言,他們很多都是從銀行貸款、從親戚朋友借錢來養殖的。“我們村不少人已經債臺高築,少則三五萬,多則幾十萬乃至幾百萬”。

假如說禁就禁,那麼他們的一切投入都將打了水漂,不少人、不少家庭會因此破產、返貧。

有人說,這簡直就是搞“一刀切”,為啥不能採用更好的辦法?

比方說,為啥不能先對每種野生動物進行調研,分析哪種風險大、哪種風險小,還有每種野生動物養殖的從業人員規模,“精準施策、分而治之”呢?

但是要知道,我國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脊椎動物有八千餘種,無脊椎動物有六千餘種。

要逐一分析每個物種的人工養殖風險、產業規模,那得到猴年馬月?非但新冠肺炎疫情得不到有力控制,說不定其他病毒都演化出來了。

還有人說,為啥不能通過加強檢疫來確保食品安全,非要直接採用禁止食用的法子呢?

這明顯不現實。一方面,那麼多野生動物,人類對他們的瞭解十分有限,根本沒有辦法制定相關依據,檢驗檢疫部門根本不知道該檢什麼。另一方面,很多動物再怎麼檢驗,它本來就是海量病毒的載體,根本就不是我們人類所能控制的了的。

所以說,“‘一刀切’,犧牲了少部分群體的利益,但保護的是14億人的安全利益。”。禁食野生動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但同樣,我們不僅要關注14億人的整體利益,同樣要考慮每一個人的生存生活。

對於那些受到衝擊的養殖戶,政府部門一是給予他們一定的緩衝期,並對他們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

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進行產業轉型。將獵殺、烹飪野生動物的血腥生意,變成一項引導遊客欣賞野生動物自然生活的生態文明項目,實現人類與動物的雙贏。

比如日本,就將“捕鯨”變成了“賞鯨”,不僅實現了生態保護,還帶來了更為可觀的收益。現在日本各地賞鯨業蒸蒸日上,而捕鯨業江河日下,不再風光。目前日本全國僅300人直接從事與捕鯨業相關的工作。儘管政府堅稱鯨肉是日本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人年均消費的鯨肉量已經下降至肉類總消費量的0.1%。

它被封殺,1200億的生意涼涼

如果說這次疫情給我們的最大教訓,那麼一定是敬畏生命。

2003年的非典之後,誕生了“科學發展觀”;而此次疫情再次警鐘長鳴,啟示人類亟需從消費慾望與落後思維中解放出來,尋求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共生之道。

放動物們一條生路,也是給我們人類一條活路。大家都好好活著,停止互相傷害,這樣不好嗎?

====================

中國農牧業新媒體:《“野味”被一刀切!竹鼠、蛇、果子狸等養殖戶怎麼辦?》

益週刊:《野味帝國》

大廚微閱讀:《40家門店復工無望,榕記蛇王輝哥:禁食野生動物可以,對養殖蛇一刀切是為什麼?》

成都商報:《探訪野生動物養殖場生存現狀:封控隔離下 “養蛙聯盟”1700噸存欄蛙去向何處?》

中國國情:《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動物產業何去何從?》

金融八卦女:《竹鼠、牛蛙還能吃嗎?背後是超1400萬人、5000億產業鏈的等待》

紅網:《冷水灘區:竹鼠養殖新技術 走上脫貧致富路》

金錯刀:《626萬人生計被斷,這門1200億的生意要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